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脑微出血(CMBs)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17例,年龄60~96岁,平均(81±6)岁。采用1.5T核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磁共振及三维梯度回波序列检查,记录CMBs病灶数。结果 CMBs总检出率为39.2%,随着年龄增长,CMBs检出率逐步增高,≥90岁可高达5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95%CI 1.202~2.322,P=0.014)、高血压(95%CI 1.143~4.927,P=0.020)和脑梗死病史(95%CI 1.108~4.439,P=0.024)与老年CMBs密切相关。结论≥60岁患者中,CMBs检出率接近40%,年龄、高血压及脑梗死病史是老年CMBs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脑内微出血(CMB)的发生概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7月至2013年2月期间脑梗死患者248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现CMB,将患者分为CMB(+)组122例与CMB(-)组126例.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临床资料盲法对患者病史、CMB、脑白质病变程度(WMC)、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等进行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高血压、既往心脑血管疾病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明显高于CMB(-)组,CMB(+)组患者WMC评分明显高于CMB(-)组患者,而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提示,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史以及WMC分值是CM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梗死患者中CMB发生率较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史以及WMC等对CMB的发生率影响较大,高血压病史、心脑血管病史和脑白质病变(WML)是脑梗死患者发生CMB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韩燕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2):55-59
目的探讨急性小动脉闭塞(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微出血(CMB)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南阳市某医院收治的232例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将其分为CMB组(78例)和无CMB组(154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MB的危险因素。结果 SAO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MB发生率为33.62%;CMB患者中,男性46例(58.97%),女性32例(41.03%);共发生CMB点352个,每例患者平均(4.57±1.06)个;分别分布于基底节丘脑区(192个)、脑叶区(93个)、幕下区(67个),每例患者各部位CMB点平均(3.45±2.04)个、(2.87±1.53)个、(1.35±0.65)个;基底节丘脑区、脑叶区CMB明显多于幕下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组和无CMB组患者年龄、总胆固醇(TC)水平、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白介素-6(IL-6)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卫生》2017,(16)
目的:探讨患者发生脑微出血概率及严重程度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不同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脑梗死患者402例,A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B组:心源性脑栓塞,C组:小动脉性脑梗死;D组:不明原因脑梗死。另选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各组CMB发生率、严重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4个分组CMB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组患者CMB发生率为64.9%,显著高于其他分组。各组患者CMBⅠ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分级,C组Ⅳ级所占比率30.1%显著高于同组Ⅱ、Ⅲ级所占百分率。结论:小动脉性脑梗死患者最易发生脑微出血(CMB)及小动脉性脑梗死患者最严重。 相似文献
5.
毛蓉嫣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10):1298-129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并发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为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分析义乌市中心医院2011年9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3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入选患者脑微出血发生情况,分析其并发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入选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脑微出血132例,发生率为33.9%。并发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比非并发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9,P〈0.001)。并发组患者的合并高血压比例、脑卒中史比例和吸烟史比例等均明显比非并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45,P=0.001;χ2=27.435,P〈0.001;χ2=7.461,P=0.006)。并发组患者的尿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比非并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5,P〈0.001;t=3.210,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脑微出血与患者的年龄、合并高血压、脑卒中史和吸烟史以及尿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急性脑梗死(ACI)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TOAST分型的差异.方法 选取40例伴有脑微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分类分为ACI组(24例)和TIA组(16例).以年龄、血压和血脂等为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同时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TOAST亚型分类,比较两组患者TOAST分型的差异.结果 ACI组患者年龄(73.3±4.1)岁,伴有高血压和脑白质疏松症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5.8%(23/24),70.8%(17/24),明显高于TIA组的(65.5±5.6)岁,13/16,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心源性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5.0%(18/24),16.7%(4/24),明显高于TIA组的8/16和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I组小动脉闭塞性患者所占比例为8.3%(2/24),明显低于TIA组的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和TIA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王江陵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21(5)
在我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占第二位,大约为20%.据统计脑出血(ICH)的死亡率是37%~50%.而脑血管病的幸存者则残留下轻重不等的偏瘫、失语和痴呆等残疾,给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ICH与年龄、种族、血压具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社区医学杂志》2017,(1)
目的分析本院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发病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以期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及感染的后期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8月在本院诊治1 94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统计分析其中138例其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病率、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因素,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然后将所有研究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 94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肺部感染138例,感染率为7.08%;138例送检标本分离出临床病原菌124株,检出率为89.86%;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9株,占87.9%;革兰阳性球菌13株,占10.48%;真菌2株,占1.61%;患者患有基础疾病、有侵入性操作、卧床时间≥15 d、意识昏迷、有吸烟史、有饮酒史、存在吞咽障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9项因素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关联因素,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患者年龄大、侵入性操作、意识状态差、吸烟史、使用抗菌药物5个因素为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疾病以脑梗死和脑出血为主,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患者年龄大、侵入性操作、意识状态差、吸烟史、使用抗菌药物5个因素为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减少感染率,需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接受阿司匹林(≥75 mg,1/d)治疗超过1个月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46例,平均年龄(75.89±7.40)岁。通过光比浊法血小板聚集试验(light transmission aggregometry,LTA)和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platelet mapping assay,TEG)法检测阿司匹林的药效。根据TEG结果 ,阿司匹林抵抗定义为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50%。达到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0%或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这两条件之一为阿司匹林半抵抗。结果 LTA检测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23例(9.3%),阿司匹林半抵抗91例(37.0%)。而采用TEG检测发现,61例(24.8%)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其中19例经LTA检测为阿司匹林抵抗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水平是TEG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OR=1.517,95%CI为1.176-1.957,P=0.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较高,空腹葡萄糖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手卫生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1 146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感染64例患者,感染率5.58%;共分离出85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9株占57.65%;对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GCS评分、不注重强化手卫生、侵入性操作等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强化手卫生对控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切实有效,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手部的卫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在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中的知晓率进行调查分析,为相关治疗提供相关信息.方法:对在2015年3月到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200名患者进行有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的问卷调查,使用相关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接受调查的1200例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中,患者患有高血压病的概率为54.5%,有关知晓率为31.7%;患者患有糖尿病的概率45.8%,有关知晓率为21.9%;患者患有高脂血症的概率为88.7%,有关知晓率为44.2%.其中青壮年组患者对这些病的知晓率更低,各个年龄组间进行比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情况是不同的,其中青壮年组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应该加强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群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2.
巨大儿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上升[1],其所致的母婴并发症增多,可导致孕妇发生难产、新生儿窒息等。有关生产巨大儿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不一,主要涉及遗传因素、产科因素、营养过剩、糖尿病、过期妊娠及胎儿过熟等[2]。本研究以进行产前健康检查的妊娠妇女作为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9)
目的分析导致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因素及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患247人,对这些病患的资料回顾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患主要为脑出血与脑梗死两种类型,病患的年龄、性别、病症类型、发病原因、发病时间有直接关系。结论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在发病时具有一定的发病规律,有效防止能提为今后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1—12月某院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 573例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4例,感染率为5.9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54.67%)为主,其次为泌尿道(25.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糖尿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抑酸剂、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发生医院感染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高龄、侵入性操作、患COPD和糖尿病是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引起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合理干预,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比较大连大学医学院检验系(116622)华宗祥大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陈菊英韩毅刘春娥现据本院165名病人(其中首发119例,复发46例)的系统登记记录,对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作一比较。资料神经内科住院病人(1995...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累积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代谢紊乱特点并分析相关因素,为急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621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梗死341例、脑出血280例)及20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21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合并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2种危险因素组(合并高血压+高血糖或高血压+血脂紊乱或高血糖+血脂紊乱)、1种危险因素组(合并高血糖或高血压或血脂紊乱)和无危险因素组.结果 341例脑梗死、280例脑出血患者中伴高血压者分别占93.8%(320/341)和92.5%(259/280);伴高血糖者分别占47.8%(163/341)和36.1%(101,280);伴高脂血症者分别占33.7%(115/341)和50.4%(141/280).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为1种危险因素组、2种危险因素组和代谢综合征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无危险因素组,2种危险因素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无危险因素组,代谢紊乱的程度可随代谢紊乱组分的增多而相对加重.相关因素分析表明,年龄、BMI、SBP、DBP、FIG、总胆固醇(TC)、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急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多有代谢紊乱,有效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有利于防治急性脑血管病.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metabolic disorder in acute cerebrevascular disease (ACVD) and to provide clinical basis for intervention of ACVD.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02 healthy individuals (control group) and 621 cases of ACVD (341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28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was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Based on the level of blood pressure,blood glucose and blood fat, 621 cases of ACVD were divided into me tabolism syndrome( MS ) group (hypertension + hyperglycemia + hyperlipidemia),two kinds of risk fatorsgroup (hypertension + hyperglycemia or hypertension + hyperlipidemia or hyperglycemia + hyperlipidemia),one kind of risk factor group (hypertension or hyperglycemia or hyperlipidemia) and no risk fastor group.Results Of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erebral hemorrhage 320 eases(93.8%) and 259 cases (92.5%) had hypertention,163 cases (47.8%) and 101 cases (36.1%) had hyperglycemia, 115 cases (33.7%) and 141 cases (50.4%) had hyperlipidemia, respectively. The blood pressure in one kind of risk factor group, two kinds of risk factors group and M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no risk factor group,the body mass index (BMI),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total cholesterol(TG)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in two kinds of risk factors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no risk factor group (P <0.05). The age,BMI,blood pressure,FPG,TC,TG,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 and LDL-C had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ACVD. Conclusion ACVD is often combined with various kinds of metabolic disorders risk factors, suggesting that an effective control of metabolic disorders is benefit to intervention of ACV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医院真菌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2年1月-2005年6月住院治疗的25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历资料。结果253例患者中并发医院真菌感染13例,感染率为5.14%,其中脑出血者真菌感染率为9.28%(9/97),脑梗死者为2.56%(4/15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见,占46.15%(6/13);其次为泌尿道,占38.46%(5/13);消化道占15.39%(2/13)。抗菌药物应用、侵袭性操作、合并糖尿病是医院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高度重视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医院真菌感染的预防,可针对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8.
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用自编调查表和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408例产妇进行调查和评定。结果: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3.24%(54/408),与产妇文化水平、家庭收入、夫妻感情、产前思想准备、分娩方式、分娩并发症、产后睡眠、新生儿健康等因素明显相关。结论:产褥期抑郁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各种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定量磁化率技术对脑微出血(CBMs)进行定量分析,以探讨高血压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头MRI常规检查颅内存在CBMs患者94例,合并高血压患者56例,无高血压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单回波3D TFE序列检查,经定量磁化率成像(QSM)后处理来获得所有感兴趣区域的磁化率值。结果:CBMs磁化率在高血压组(1.50±0.32)ppm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组(0.75±0.19)pp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级别高血压组间CBMs磁化率比较F=262.125,P<0.001。组间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CBMs磁化率与收缩压、舒张压皆呈正相关,P<0.001。结论:高血压与脑微出血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QSM对CBMs的定量分析将对高血压患者急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测及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卫生》2016,(20)
目的:探究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措施,确保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安全。方法:对于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产后出血患者随机选择240临床案例,具体的分为两个小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都为120人,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患者的体质,并随机的进行分配。240例患者的年龄在23~35岁.其中最小的为23岁,年龄最大的为35岁,治疗组的平均年龄为(26.5±5.3).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27.1±4.8);两个小组的平均年龄为(26.8±4.9),所有患者在体质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具体的差异没有统计学依据(P0,05)。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娩方式、贫血状况、胎盘粘连、妊娠高血压病史、胎盘早剥、年龄、前置胎盘、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等方面会造成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不同。通过统计学分析显示前置胎盘、宫缩乏力、剖宫产、胎盘粘连是产后出血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探究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在临床上推广,为更多的产后孕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