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5年生存率达84%以上,而失代偿期5年生存率仅为14%。失代偿期肝硬化为肝病晚期,并发症多,预后极差。考虑乙肝病毒可能为其病情恶化的因素.加用抗病毒治疗可望取得疗效。我们自2008年8月以来.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9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5月-1998年5月1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早期34例(Ⅰ期2例,Ⅱ期32例),中晚期87例(Ⅲ期3例,Ⅳa期84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各分成4组:(1)保守治疗组:仅行口服化疗药物或中医中药及保肝支持治疗;(2)化疗组:经股动脉行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或手术置化疗泵栓塞化疗,化疗次数1-7次;(3)手术切除组:仅行肿瘤的病灶切除或肝叶切除;(4)手术切除+化疗组;在手术切除肿瘤前或后行经股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或术中肝动脉和/或门静脉置化疗泵,术后行栓塞/化疗。87例中晚期肝癌中24例并发门脉癌栓,42例直径≥10cm,45例直径<10cm,分别分成3组:保守组、化疗组及手术切除或+化疗组。结果 34例早期肝癌和87例中晚期肝癌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4.0月和7.0月,其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6%、55.9%、44.1%和27.6%、9.2%、5.7%。57例行化疗和24例并发门脉癌栓的中晚期肝癌中位生存时间为6.0月和5.0月,其1、2、3年的徨存率分别为28.1%、10.5%、7.0%和12.5%、4.2%、0。42例直径≥10cm和45例直径<10cm的中晚期肝癌中位生存时间为6.5月和8.0月,其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1.4%、4.8%、2.4%和33.3%、13.3%、8.9%。结论 手术切除辅助肝脏局部化疗,可明显提高各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对中晚期肝癌行化疗最好2-3次,同时与其它治疗特别是免疫治疗联合应用。对合并门静脉癌栓及直径<10cm的肝癌的病人也应积极行手术切除肿瘤、术中取净癌栓、术后辅以栓塞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措施。对直径≥10cm的肝癌应慎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钠代谢变化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失代偿期肝硬化126例检测血电解质,比较有无腹水组、不同肝功能分级组低钠血症发生率,以及低钠血症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失代偿期肝硬化伴腹水时低钠血症发生率较无腹水时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功能越差,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越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钠血症组转正常血钠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死亡的发生率为高,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与有无腹水、肝功能级别,以及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死亡率之间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忠义  付相义 《人民军医》1997,40(8):463-464
发热在肝硬化患者中甚为常见,如不及时、正确诊治,可使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影响预后。我们就近5年收治的肝硬化197例进行发热原因分析。1临床资料肝硬化197例,其中伴发热89例,占45.18%。男59例,女30例,平均年龄42.7岁。代偿期6例,失代偿期83例;有腹水83例,肝昏迷32例,上消化道出血20例,黄疽19例,贫血31例,肝肾综合征12例,并发癌16例,末梢血白细胞减少(M4X10’/L)21例,血小板减少(M100X10’/L)10例,低蛋白血症(白蛋白M30g/L)’v例,肝功能异常ss一例,HmAg阳性用例。住院期间死亡21例,同期不发热的肝…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胃粘膜病变的机理。方法:对36例肝炎肝硬化的胃粘膜内镜下病变和病理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合并胃粘膜病变者占肝炎肝硬化患者总数的92.3%,以失代偿期肝硬化为著,HP感染率为80.6%。结论:肝硬化患者胃粘膜血流改变和HP感染是粘膜病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产科2004年-2006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32例,并发多器官功能失常38例,死亡12例,病死率31.6%,2个脏器功能损害者22例,死亡2例,病死率9%;3个脏器损害者7例,死亡率42.9%;5个脏器损害者4例,全部死亡。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2个脏器损害与3个脏器损害者病死率有随损害脏器增多而增高的趋势。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病死率随着损害脏器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防治。方法: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96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76例,胆汁性肝硬化8例,血吸虫病性肝硬化3例,其他类型肝硬化9例。择期手术64例,急诊手术14例,预防性手术18例。结果: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23.9%。肝功能Child C级、血胆固醇〈3.0mmol/L、总胆红素〉100mmol/L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手术死亡率4.2%,主要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再出血并发肝性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1年、2年及3年再出血率分别为3.1%、6.O%及5.6%。结论:为减少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并发症,应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要领及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根据随访12月的存活情况分组。观察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总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胆固醇等相关以计算MELD评分。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清胆固醇浓度与MELD分值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及最佳临界值。结果 MELD分值越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率越高。死亡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率及MELD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血清胆固醇低于存活组(P〈0.05);MELD评分及血清胆固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2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0.825;MELD评分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26,血清CHOL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5μmol/L;当MELD评分≥26分同时血清CHOL值≤1.5μmol/L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4.21%和88.15%。结论血清胆固醇与MELD评分是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生存率的较好指标,血清胆固醇与MELD评分可提高重型肝炎预后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的器官保存液和新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肝移植手术技术的进步,使肝移植进入了广泛应用的新时期。已成为治疗各种良、恶性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CDFI)作为重要的检测手段成为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tion,OLT)围手术期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我院从2001年9月至今完成OLT3例,现将我们对这3例OLT患者的超声检查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第1例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第2例为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合并丙型肝炎患者;第3例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3例均系肝硬化失代偿期并门…  相似文献   

10.
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脾栓塞范围与疗效关系。.方法:48例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16例,脾栓塞范围40%~59%;第2组32例,脾栓塞范围60%~80%,并随访1年。结果:血小板计数第1,2组近期缓解(CR PR)有效率分别为81.3%、93.8%;远期缓解有效率分别为62.5%、87.5%;1年复发率分别为23.1%、6.7%。白细胞计数第1,2组远期缓解有效率分别为71.4%、82.2%;1年复发率分别为28.6%、17.8%。红细胞计数第1,2组远期缓解有效率分别为70%、83.3%,1年复发率分别为22.2%、11.8%。结论: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疗效好。脾栓塞范围以60%~80%为佳,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中晚期胰腺癌动脉灌注吉西他滨化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经动脉灌注含盐酸吉西他滨方案对不同部位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6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分成2组,研究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33—84岁,中位53岁)采用经动脉灌注盐酸吉西他滨治疗方案,对照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35—84岁,中位56岁)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分析不同部位胰腺癌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临床受益率(CBR)、不良反应和生存期。结果:研究组中位生存期11.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6%、80.7%、57.1%、47.1%;对照组中位生存期8.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9%、63.9%、33.6%、10.7%。胰头癌患者和胰体尾癌患者CBR分别为68.3%和37.5%(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0个月和7.0个月。两组肿瘤标志物CA199下降〉50%分别为51.9%、44.8%。可评价疗效的55例中单纯灌注13例,中位生存期8.0个月,化疗栓塞42例,中位生存期9.0个月。结论:经动脉灌注含吉西他滨方案对中晚期胰腺癌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受益率,可延长其生存期;胰头癌的疗效优于胰体尾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内阳性结石发病情况。方法:随机选择正常肝脏、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各100例。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内阳性结石发病情况有:1发病率明显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更高于正常人;2肝内结石的出现和增多与肝硬化肝形改变及肝功能损害程度有一定联系,但不成比例;3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胆石数目越多;4胆系感染机会越多,发病率越高;5弥漫性肝内胆管微小结石是弥漫型结节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一个特殊表现。结论:组织、感染、代谢及体液等成石因素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形成恶性循环,其阳性结石发病率与代偿期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评价肝硬化患者血流灌注参数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8例患者行肝灌注扫描,其中对照组29例,代偿期肝硬化2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7例。通过扫描软件得出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渗透表面积乘积(PS)、肝动脉灌注指数(HAF)。分析这些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结果: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PS、HAF的均值是逐渐增加的。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BV、MTT均值是逐渐减小的。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间的BF均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CT灌注成像技术可用来评价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4.
吴宇红  肖嘉 《武警医学》2000,11(9):549-549
1996~ 1 999年 ,我院采用浓缩腹水经静脉回输法为 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消除大量顽固性腹水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7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41~ 5 9岁 ,其中肝炎后肝硬化 1例 ,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3例 ,混合性肝硬化 3例。腹水持续时间 4~ 1 5个月 ,平均 6 5个月 ,经限制水钠摄入、利尿、排放腹水、补充血浆、白蛋白等治疗 3个月以上无好转 ,或腹疗短期内反复增长 ,腹围 81~93cm。患者压迫症状严重 ,不能平卧 ,2例伴脐疝 ,1例伴鞘膜积液 ,1例尿少且利尿效果差。腹水检查提示为漏出液 ,脱落细…  相似文献   

15.
慢性重型肝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材料和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3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正常组(51例)、慢性肝炎组(61例)、代偿期肝硬化组(4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组(36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慢性重型肝炎门静脉直径稍宽于正常组,而明显低于失代偿期肝硬化,与慢性肝炎组及代偿期肝硬化无差异;门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各组;脾脏长径、脾静脉直径较正常组和慢性肝炎组增大、增宽,但明显小于失代偿期肝硬化,与代偿期肝硬化无差异;脾静脉血流量与各组比较均没有明显增加;脐静脉重开率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及代偿期肝硬化组,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无差异.结论慢性重型肝炎容易形成门静脉高压,门静脉血流灌注量明显减少,造成肝脏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采用Fluency全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治疗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肾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抽取其中成功行TIPS手术的48例作为治疗组,药物及内镜治疗的48例作为对照组.随访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20 d、3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的肝肾功能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采用成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统计患者3年内的生存率,并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结果 术后第3年,对照组天冬氨酸转氨酶中位数为108.7 U/L,明显高于治疗组的70.8 U/L;对照组总胆红素中位数为76.2 μmol/L,治疗组为51.2 μmol/L,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58和-2.004,P值均<0.05).对照组治疗后第3年肌酐为(9928.2±2363.8) μmol/L,治疗组为(7742.1±2845.6)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4,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2、3年的尿素氮分别为(2.0±1.1)、(2.3±1.5)和(2.5±1.3) mmol/L,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1.1)、(3.8±1.2)、(5.4±1.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2、-3.940和-6.110,P值均<0.05).2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得出的Kaplan-Meier曲线3年生存率,治疗组为46.2%,对照组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1,P<0.05).结论 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相比,以Fluency全覆膜支架行TIPS手术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肾功能,提高生存率,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内膜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3例,宫内膜干细胞经静脉输注方法移植入肝脏,分别在治疗后第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肝脏功能(TBIL、ALT、AST)、甲胎蛋白(AFP)、胆碱酯酶(CHE)、肝纤维化等实验室指标,分析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3例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移植治疗后,在各观察点复查肝功能TBIL、ALT、AST、AFP较治疗前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B(34.8g/L)和CHE(4386U/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指标LN、HA、PC-Ⅲ、Ⅳ较治疗前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官内膜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明显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脏功能及临床症状,短期结果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945例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采集病史、体检和化验等,对945例脑卒中住院病人的年龄、性别、病死率、发病季节及原发病史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945例脑卒中患者中男635例,女310例,性别构成比为2.05:1,各年龄组发病率为青年组0.85%,中年组31.05%,老年组68.1%;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的发生率分别为71.01%、4.76%、9.1%、1.05%;脑梗塞505例,首次发病病死率5.3%,再次发病病死率11.57%,脑出血440例,首次发病病死率35.3%,再次发病病死率40%;各季节发病率为春季30.58%,夏季18.94%,秋季18.6%,冬季30.79%。结论: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1),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脑出血的病死率显著高于脑梗塞(P<0.01),冬春季发病高于其它季节。故建议对此病应做到早防、早发现、早治疗,采取多种综合措施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马超  韩军  荣义辉 《人民军医》2007,50(7):408-409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后腹腔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随机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共144例应用抗生素情况及发生腹腔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回顾性调查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腹腔感染6例,占10.39/6;未用组腹腔感染12例,占27.3%,两组比较,感染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随机分组实验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腹腔感染3例,占14.39/6;未用组腹腔感染8例,占38.19/6,两组比较,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腹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李倩  易瑜 《西南军医》2012,14(1):165-166
目的总结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早期观察,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37例患者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先兆,去除诱因,及早控制肝昏迷的发展,预后较好。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患者早期的观察及护理干预。对及时治疗与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