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巨块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中,使用两种粒径明胶海绵颗粒(GSP,350~560μm、560~750μm)对术后肝脏功能、栓塞后不良反应、阶段性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84例巨块型PHC行TACE治疗的患者[初诊甲胎蛋白(AFP)400 ng/ml],累积完成TACE治疗476次。依据TACE术中应用的GSP粒径分组,A组(粒径350~560μm)40例、累积完成TACE 244人次,B组(粒径560~750μm)44例、累积完成TACE 232人次。观察栓塞后不良反应(疼痛、发热、呕吐)情况;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转氨酶、AFP水平及复诊时病灶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特征等。结果治疗后AFP、转氨酶水平及CT表现,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剧烈疼痛发生率,A组多于B组(P0.05),A组病灶侧支供血动脉形成率高于B组,TACE干预间隔时长大于B组。结论 GSP粒径对巨块型PHC行TACE术后1个月AFP、转氨酶病灶碘油CT图像无显著影响,但小粒径GSP会导致栓塞后剧烈疼痛、病灶侧支供血动脉形成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巨块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血管介入栓塞和栓塞加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30例巨块型肝癌破裂出血行急诊介入栓塞的患者,按栓塞方法不同分为单纯明胶海绵栓塞组(简称单纯组)15例,栓塞时加化疗药物灌注组(简称联合组)1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1次栓塞止血成功,住院期间无复发破裂出血;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ALT、GGT、TBil等检测结果均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1例死亡。结论:巨块型肝癌破裂出血急诊介入栓塞治疗时宜选择单纯用明胶海绵栓塞,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周雪峰  潘骥群  陈进  王勇 《山东医药》2009,49(48):51-53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和经皮肝瘤内冰醋酸注射(PAI)联合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47例巨块型肝癌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TACE+PAI联合治疗,B组行单纯TACE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生存率、肿块大小变化、血甲胎蛋白变化及术后肝功能、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累计生存率、对肿块体积的影响、对AFP的影响方面均优于B组,两组均有不同程度肝功能损伤,但不影响治疗。结论TACE联合PAI治疗巨块型肝癌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且对肝功能损伤轻、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的肝功能影响。方法 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93例。对照组应用碘化油加吡柔比星混悬液栓塞实施治疗,研究组应用碘化油加吡柔比星混悬液加聚乙烯醇栓塞微球栓塞,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和肝功能指标水平、治疗的有效率、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及2年存活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AFP下降更加明显(P<0.001),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有效率2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156)。结论 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应用肝癌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促进存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型明胶海绵微粒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乌苯美司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2010年6~12月,我院应用新型明胶海绵微粒(350~560μm)行TACE联合乌苯美司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25例,20例单纯行TACE治疗,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变化、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10.6个月,实验组总缓解率(88%)及获益率(96%)均高于对照组(60%、75%),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65%),P<0.05;行TACE次数(1.3±5.6)少于对照组(2.8±7.4),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明胶海绵微粒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联合乌苯美司胶囊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高峰  黄祥忠  沈炜  任冬青  韩进 《山东医药》2011,51(13):35-36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介入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组织学或临床诊断的肝细胞型肝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恩度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组和单纯TACE组各20例,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疗效、血液AFP水平、肝外转移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血液AFP水平、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肝外转移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恩度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性肝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但可有效地减少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左膈下动脉(LIP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性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做L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22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LIPA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动脉栓塞化疗(TACE).结节型20例,巨块型2例.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常规做腹腔动脉-肝动脉及膈下动脉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或PVA颗粒.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灶位于肝左叶18例(81.8%):7例位于S3,7例位于S2,4例位于S4.病灶位于肝右叶(S5)4例(18.2%).22例患者左膈下动脉TACE全部成功.9例进行LIPA化疗栓塞时发现肝动脉完全阻塞.2例术后发生左下肺叶盘状肺不张和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LIPA参与肝癌供血多见于多次行TACE的病人并且肿块位于肝左叶.栓塞左膈下动脉的安全性很高,并发症少且多为自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患者实验室指标和生存率,探讨DC Bead载药微球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TACE治疗的95例HCC患者资料,根据栓塞剂材料不同分为传统TACE(C-TACE)组和药物洗脱微球TACE(DEB-TACE)组,前者使用传统栓塞剂(碘化油和明胶海绵颗粒),后者使用DC Bead载药微球。检测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血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生化指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患者随访1年。结果:2组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VEGF和MMP-9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术前2组患者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DEB-TACE组血清AFP、PIVKA-Ⅱ、VEGF和MMP-9水平低于C-TACE组(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门冬氨酶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  相似文献   

9.
术中射频消融加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细胞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腹术中射频消融(RFA)后行肝动脉造影(DSA)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必要性。方法开腹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50例,术后2周常规行DSA及TACE术,再3周后复查CT及AFP。结果DSA+TACE术发现肿瘤染色及碘化油聚集9例(18%),CT复查见碘化油异常沉积10例(10%),AFP转阴43例(86%),AFP不升高5例(10%),总有效率96%。结论开腹术中射频消融后行DSA+TACE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是一种非常必要、有效的方法,有望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八宝丹胶囊治疗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62例均经B超、CT、MRI、肝动脉造影和(或)AFP检查确诊为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1例;治疗组入院后即服用八宝丹胶囊,对照组为入院后即服用水飞蓟宾胶囊。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TACE术后ALT、AST、γ-GT、TBil等指标均上升,与TACE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患者TACE术后以上各项指标未见明显上升,与TACE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治疗组TACE术后肝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TACE术后不良反应症状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热、腹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八宝丹胶囊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并发症,如肝功能损伤、术后发热、术后腹病等不良反应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采用大、小两种颗粒明胶海绵混合糊剂与单一大颗粒或小颗粒明胶海绵混悬液栓塞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穿孔(CAP)的安全性和疗效差异。方法:汇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5-01至2016-12期间冠心病中心所有行PCI病例资料,选取术中出现Ⅱ型和Ⅲ型CAP并用单一大颗粒(350~560μm)明胶海绵(大颗粒组)、单一小颗粒(150~350μm)明胶海绵(小颗粒组)或大小两种颗粒明胶海绵混合糊剂(混合颗粒组)栓塞处理的患者,收集和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介入相关指标、栓塞术后效果等情况。结果:59 957例行PCI的患者中,符合入组标准的CAP患者共45例(0.08%)。患者平均年龄(60.2±10.6)岁,男性39例(86.7%)。大颗粒组、小颗粒组、混合颗粒组患者分别有11例(24.4%)、22例(48.9%)和12例(26.7%)。三组间Ⅱ型、Ⅲa型及Ⅲb型CAP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1例(91.1%)患者栓塞治疗成功。4例栓塞失败的患者行补救性覆膜支架置入后CAP愈合,术后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大颗粒组、小颗粒组、混合颗粒组的栓塞治疗成功率分别为72.7%(8/11)、95.5%(21/22)和100%(12/12),栓塞术后无复流发生率分别为18.2%(2/11)、4.5%(1/22)和0%(0/12),慢血流发生率分别为27.3%(3/11)、27.3%(6/12)和8.3%(1/12),慢血流和无复流总发生率分别为45.5%(5/11)、31.8%(7/22)和8.3%(1/1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PCI术中出现的CAP,用大、小两种颗粒明胶海绵混合糊剂栓塞治疗安全、有效。与单纯大颗粒或小颗粒明胶海绵混悬液相比,两种颗粒明胶海绵混合糊剂或有助降低术中无复流和慢血流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00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临床与影像检查资料。结果100例中巨块型70例,肿块最大径8-15cm,结节型30例,肿块最大径3.3—7.0cm。经1次TACE治疗者48例,经2次TACE治疗者52例。观察期内所有病人均存活。30例结节型肝癌TACE术后CT表现为完全型28例,斑片型2例,70例巨块型肝癌TACE术后CT表现为完全型20例,斑片型40例,稀少型10例。30例结节型肝癌经1次TACE后完全缓解28例,部分缓解2例(经再次TACE后完全缓解),70例巨块型肝癌经1次TACE后20例完全缓解,部分缓解40例(其中22例经再次TACE后12例完全缓解),进展10例。结节型肝癌与巨块型肝癌TACE术后的CT表现及近期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是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疗效的有效方法。结节型肝癌TACE后CT表现以完全型为主,近期疗效好,巨块型肝癌TACE后可表现为完全型、斑片型及稀少型,斑片型、稀少型TACE近期疗效不如完全型,需再次TACE治疗或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肝癌患者于肝切除术前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否有效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为此,本文比较了1982~1994年间140例肝癌患者肝切除的结果,其中105例术前行TACE(Ⅰ组)。35例术前未行TACE(Ⅱ组)。TACE用药包括:丝裂霉素10mg、阿霉素10mg,两者均混悬于碘油中注射,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TACE至肝切除手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72.9(2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霉素、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和栓塞剂(碘化油、明胶海绵)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同时加用内生场热疗(每周二次).根据WHO标准评价近期客观疗效及其毒性.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9.6%与39.1%,有差异显著(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和8个月,1年生存率为65.2%和34.8%.毒副反应较轻,主要为Ⅰ、Ⅱ度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偶有发热,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热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可增强疗效,提高生存率、减轻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颗粒与Embosphere生物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49例(使用明胶海绵23例,使用Embosphere生物微球26例)经导管肝动脉明胶海绵和Embosphere生物微球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即时止血和再次出血率。结果明胶海绵组和Embosphere生物微球组即时止血率均为100%;在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后7天内再次出血率为13.0%(3/23),1例转外科手术,1例再次介入治疗,术后成功止血,1例因突发失血性休克死亡;在Embosphere生物微球栓塞后7天内再次出血率为3.8%(1/26),显著低于明胶海绵组(P<0.01)。结论明胶海绵和Embosphere生物微球治疗肝癌破裂出血即时止血效果相同,但Embosphere生物微球治疗术后再出血风险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双重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不同操作程序和材料对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157例大咯血患者,分组采用三步双重栓塞支气管动脉和单纯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121例选择经高温处理的明胶海绵微粒、真丝线段、明胶海绵条分三步双重逐级栓塞支气管动脉远端细小分支、小分支及大分子血管,36例患者选择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随访1~8年,远期止血率为:三步双重栓塞组89.3%,单纯明胶海绵栓塞组7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439,P<0.02)。结论采用支气管动脉三步双重栓塞法能明显提高治疗大咯血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肝脏》2015,(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C)破裂出血患者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PHCC破裂出血患者278例,经影像学诊断、TNM分期和Child-pugh分级确认PHCC患者肝癌类型。所有患者行栓塞术,栓塞球为以多柔吡星、表柔比星或顺铂为主的肿瘤化疗药物及可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或以碘化油为主的栓塞剂。按照患者肿瘤情况决定使用栓塞球的大小和栓塞剂及化疗药物的剂量。栓塞术成功后,再行DSA检查,栓塞术后给予补液、抗生素、保肝及对症处理。结果栓塞术后1周患者的血压由(56.32±8.32)/(87.44±10.32)mmHg升高到(71.64±7.61)/(120.36±11.26)mmHg正常水平,血红蛋白由(53.87±12.63)g/L升高到(89.68±10.74)g/L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2个月后患者肿瘤病灶由(18.42±2.91)cm减小到(6.56±3.10)cm,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由治疗前的(467.43±164.38)μg/mL降低到治疗后的(389.55±143.35)μ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栓塞术后无出血死亡患者,但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反应、肝功能不全、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处理后,情况均缓解。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6个月的生存率为81.29%(226例),1年的生存率为56.12%(156例)。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临床观察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我院经肝动脉灌注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1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例,年龄27~70岁。采用单纯导管化疗灌注4例,碘油乳剂加明胶海绵栓塞1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清肝化瘀口服液对原发性肝癌(PHC)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血液中自然杀伤细胞(NK)、CD3、CD4、CD8及甲胎蛋白(AFP)、患者临床综合指标及机体免疫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PHC患者60例,随机分为TACE+中药组和单纯TACE组;TACE+中药组于TACE术后第2天给予清肝化瘀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2次,持续4w,于4w末再次采集清晨空腹血10ml,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分别检测术前及术后4w静脉血中NK、CD3、CD4、CD8及AFP水平,观察患者病灶变化、肝外转移及卡氏功能状态(Karno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结果TACE+中药治疗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均明显优于单纯TACE组,KIX5评分也显著高于单纯TACE组;TACE+中药组治疗后肝外转移率26.7%,显著低于单纯TACE组的肝外转移率43.3%。结论清肝化瘀口服液配合介入治疗肝癌有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无水乙醇在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大咯血中的栓塞效果.方法 选择31例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及对照组,行BAE治疗中分别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无水乙醇栓塞剂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后随访6~12个月,对比两组近期、远期栓塞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支气管动脉均得到成功栓塞,无水乙醇组术后近期、远期止血有效率分别为100%、100%,对照组分别为86.7%、73.3%.无水乙醇组复发0例,对照组复发4例,无水乙醇组止血有效率为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BAE术中联合应用无水乙醇和明胶海绵颗粒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