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治疗手段和技术操作,通常采取顺向(向心方向)静脉穿刺,原则上是从远端到近段。我院门诊输液量较大,且有许多久病和老年病人,因长期或反复穿刺静脉血管受到严重损害,发生静脉炎,血管变硬、变细,给穿刺造成极大困难。为了充分利用四肢末梢血管,我科护士在临床上试行了手背静脉逆向穿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手背静脉是临床上静脉穿刺最常选择的部位。本人通过临床实践,对手背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发现新的方法不仅提高了一次穿刺的成功率,还能更有效的减轻病人的疼痛。从而提高了穿刺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手背静脉穿刺技术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手背因其血管丰富、容易固定又不影响病人肢体活动,常作为静脉穿刺的首选部位。如何准确、迅速、安全、无痛苦的进行静脉穿刺,是护理同仁们一直追求的目标,现就手背静脉穿刺检索近几年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1促进静脉充盈的方法1.1正确结扎止血带白丽梅等[1]研究表明止血带的压力在10.7~16.0K Pa时,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达到最佳状态,既能保证上肢远端的动脉压,又能完全阻断其表浅静脉的回流。李曼玲[2]研究还发现扎止血带40~120s进行静脉穿刺为最佳穿刺时间。对腹泻病人及一些因呕吐、不能进食等疾患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及末梢静脉充盈度差的病人,用相应延长结扎止血带时间的方法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向桂华[3]研究得出:袖带法(前臂施加平均动脉压),手背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达90%,明显高于止血带法(前臂缠止血带)的70%,一定条件下,袖带法可以代替止血带法,以利于病人的抢救和手术。1.2热敷、轻拍及局部涂以血管扩张剂对长期输液病人如血管条件差,可以局部热敷或轻拍静脉,促进血管的扩张。另外血管扩张剂如1%硝酸甘油、2%山莨菪碱、2%利多卡因和阿托品联合应用,可使局部血流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静脉穿刺是抢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危重病人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尤其是在我科,病人年龄大,各组织器官机能减退,大多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差,皮肤组织松弛。加之,病人住院时间长。因此,减轻病人痛苦,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显得更为重要。笔者在1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对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作了一些探讨。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诊疗方法之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提高手背静脉穿刺效果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寿美 《护理研究》2005,19(4):659-661
介绍了国内外近几年在手背静脉穿刺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静脉穿刺时血管选择可借助现代高新技术(如静脉显示仪),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选择穿刺方式,尽量减轻病人穿刺时的痛苦,掌握止血带的最佳使用方式和时间,注意进针的角度、手法及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背远端逆向静脉穿刺与顺向静脉穿刺在长期或反复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倒长期或反复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对比的方法,每例患者双日采用手背远端顺向静脉穿刺,单日采用手背远端逆向静脉穿刺.结果:手背远端逆向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榆注成功率及一次固定成功率均高于手背远端顺向静脉穿刺(P<0.05,P<0.01).结论:逆向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静脉利用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7.
手背静脉是临床上静脉穿刺最常选择的部位。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原手背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进,不仅提高了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还减轻了病人疼痛,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2种手背静脉网穿刺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手背静脉网是患者最容易接受的穿刺部位之一,它具有暴露部位最少、活动限制最小等优点,传统的操作方法是先嘱咐患者握拳、穿刺,再嘱咐患者松拳,但实践中发现,患者握拳后小静脉易嵌入掌骨之间而致充盈不明显,给穿刺者带来一定的难度,并且往往在患者松拳过程中,由于血管轻微回弹,针头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液  相似文献   

9.
手背静脉穿刺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树芹 《护理研究》2004,18(10):1793-1795
介绍了手背静脉穿刺技术的进展,重点阐述了如何促进静脉充盈、手背静脉各种穿刺方法以及如何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10.
介绍近几年来手背静脉穿刺技术的进展,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穿刺方法,掌握进针的长度,并对固定针头、拔针按压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观点,通过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有效的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从而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读了贵刊第17卷第3期刊登的“手背静脉穿刺技术的探讨”一文后,笔者就门诊输液室手背静脉穿刺技术有几点不同看法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减轻手背浅静脉穿刺时对组织血管的损伤及产妇的疼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500例住院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法,实验组采用压痕直刺针尖斜面向左倾斜45°法进行穿刺。两组选用的静脉、药物相同,环境温度相同。结果:实验组方法对组织血管损伤小,产妇疼痛反应轻,液体外渗少,首次穿刺成功率高,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实验组方法能减轻静脉穿刺过程中的疼痛、减少对组织血管的损伤、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可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朱寿美 《护理研究》2005,19(8):659-661
介绍了国内外近几年在手背静脉穿刺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静脉穿刺时血管选择可借助现代高新技术(如静脉显示仪) ,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选择穿刺方式,尽量减轻病人穿刺时的痛苦,掌握止血带的最佳使用方式和时间,注意进针的角度、手法及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是基本治疗手段,手背静脉是最常用的穿刺部位,在临床工作中,不少患者反映不同的手背血管在穿刺时对疼痛的敏感度存在差异,是偶然还是必然?国内外在报道中只是就穿刺前准备、配合方法、穿刺方法、固定方法、辅助方法和护理干预方面进行过相关的报道与研究,对于自身手背不同血管疼痛敏感度,尚无这方面的具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手背远端静脉逆向穿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提高手背远端静脉穿刺成功率和输注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做到计划性使用血管。方法 选择手背远端静脉,由近心端向远心端穿刺。通过运用手背远端静脉逆向穿刺方法与传统顺向穿刺方法,比较两穿刺成功率、输注成功率、局部疼痛情况。结果 逆向穿刺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注成功率均明显高于顺向穿刺方法,逆向穿刺法局部疼痛明显少于顺向穿刺法,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小儿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医疗计划顺利进行。方法将120名1.5~6岁需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均采用手背静脉输液,试验组穿刺前先固定患儿手背,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比较2种穿刺方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输液外漏率。结果试验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液体外漏率低于对照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差异。结论患儿手背穿刺前,采用先将其手背固定法,可以提高首次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液体外漏率,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高树芹 《护理研究》2004,18(20):1793-1795
介绍了手背静脉穿刺技术的进展 ,重点阐述了如何促进静脉充盈、手背静脉各种穿刺方法以及如何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18.
手背静脉穿刺影响成功因素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697例住院患者,分析影响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对进一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有一定帮助,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97例中男440例,女257例,平均525±134岁。主要观察以下几个因素对手背静脉穿刺的影响:(1)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和中年组。(2)毛细血管脆性实验:阳性者视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排除血液系统疾患引起者)。(3)疾病的影响:主要观察了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4)静滴疗程长短的影响。(5)头皮针大小,分别选用6号、7号头皮针,分两组进行观察。12 方法 排除技术因素,一次注射不成功…  相似文献   

19.
手背静脉穿刺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的静脉穿刺新方法.方法 新法:静脉穿刺时病人半握拳;旧法:静脉穿刺时病人紧握拳.对60例住院成年病人运用新旧方法穿刺手背静脉,并进行同体、同静脉对比观察,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新法与旧法比较,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病人对穿刺的疼痛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法穿刺能减轻病人疼痛,提高手背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月-2008年1月,我们对308例在门诊接受输液的在校大学生采用新穿刺法或传统穿刺法进行穿刺,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08例,男156例,女152例,18~2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