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鼻烟窝处以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并作为其血管通路.结果:透析血流量达到200ml/min以上,最终成功率为100%.第3个月及第6个月的通畅率均达100%.结论: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初次建立动静脉内应尽量选择鼻烟窝动静脉内瘘,而端侧吻合的手术方式也是值得推荐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性肾衰患者进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的方法及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老年糖尿病性肾衰患者,行前臂中远1/3处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或端端吻合术。结果:端侧吻合术21例,端端吻合术32例。瘘口全部通畅,满足血液透析要求。结论:选择前臂中远1/3处的部位行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或端端吻合术,大大提高了老年糖尿病性肾衰患者动静脉内瘘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自体血管前臂动静脉内瘘术(AVF)端侧吻合术与端端吻合术的优缺点及并发症的情况,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自体血管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动静脉内瘘术手术成功111例,成功率92.5%,均能达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标准,其中,端端吻合术65例,端侧吻合术55例。结论前臂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作为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堵塞的主要原因,应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4.
李志玲 《吉林医学》2011,(33):7099-709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行前臂小血管吻合的手术方式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动静脉内瘘术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小血管吻合临床资料,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小血管吻合术的不同手术方式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小血管吻合术的最佳手术方式。结果:桡动脉和头静脉侧端吻合术较端端吻合的成功率高,且并发症较少,两种吻合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小血管吻合术应以桡动脉和头静脉侧端吻合为临床首选的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5.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净化患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经典部位为前臂桡动脉一头静脉途径。我院血液净化治疗中心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对28例因多次前臂动静脉内瘘失败或前臂血管无法利用的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选择上臂肱动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吻合术建立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6.
手鼻咽窝区建立动静脉内瘘体会浙江省青春医院泌尿外科(310016)吴雪花,谢微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最常选择的部位是前臂近腕部,将桡动脉和头静脉作吻合。为充分利用病人血管及减少内瘘并发症,我院于1994年对3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手鼻...  相似文献   

7.
温玉  敬春兰 《西部医学》2011,23(1):98-100
目的探讨肾衰患者建立长期用血液透析通路而施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内瘘手术术式。方法回顾分析12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内瘘术的临床资料,A组为端侧吻合术,B组为端端吻合术,并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A组临床应用64例68次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其中60例仅1次手术,有4例因血管炎症或血管栓塞先后施行2次手术。术后近期内因血管内堵塞未能使用者2例,另有2例因血管流量不足而放弃使用,60例使用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1个月~4年,最长已穿刺达500余次,仍使用良好。B组64例66次头静脉桡动脉端端吻合内瘘术,其中62例仅1次手术,有2例因血管炎症或血管栓塞先后施行2次手术,13例术后患者常感手部发冷或无力,较重者感手部疼痛及麻木,检查时发现手背浮肿或紫绀,5例经常发生心力衰竭。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连续缝合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激酶在已有血栓形成的血液透析用前臂动静脉内瘘的作用,提高二次同侧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方法在前臂动静脉内瘘形成血栓时,血液透析无法进行,必须及时开通动静脉内瘘。在进行同侧二次动静脉内瘘手术中,向离断的头静脉中注入尿激酶10万U,同时夹闭头静脉20 m in以上,开放静脉夹,见头静脉断端有血液溢出,然后再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结果 21例手术患者,其中14例剪断头静脉时,其远端血栓存在,无血流溢出,向头静脉内注射尿激酶10万U后,夹闭头静脉20 m in以上,有血栓随血流流出或血液溢出,再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21例全部成功,内瘘复功半年以上100%。结论同侧二次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中局部使用小剂量尿激酶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且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在已有血栓形成的血液透析用前臂动静脉内瘘的作用,提高二次同侧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方法在前臂动静脉内瘘形成血栓时,血液透析无法进行,必须及时开通动静脉内瘘。在进行同侧二次动静脉内瘘手术中,向离断的头静脉中注入尿激酶10万U,同时夹闭头静脉20 m in以上,开放静脉夹,见头静脉断端有血液溢出,然后再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结果 21例手术患者,其中14例剪断头静脉时,其远端血栓存在,无血流溢出,向头静脉内注射尿激酶10万U后,夹闭头静脉20 m in以上,有血栓随血流流出或血液溢出,再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21例全部成功,内瘘复功半年以上100%。结论同侧二次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中局部使用小剂量尿激酶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且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21例头静脉内径小于2mm血液透析患者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制作体会及通畅率的观察,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头静脉细小时如何制作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方法 采用头静脉液压扩张法与头静脉纵向剖开法相结合,对21例头静脉内径小于2mm的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扩大头静脉口径后将头静脉与桡动脉行端端吻合或者端侧吻合术.结果 21例患者中19例(90.5%)取得一次性手术成功,成功率高于国内报告.19例手术成功患者中3例使用3-6月内瘘失功,1例使用9月内瘘失功,余患者内瘘使用良好,血流量充分.结论 采取头静脉液压扩张法与头静脉纵向剖开法相结合扩大头静脉口径后制作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功率高于国内报告.但对于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均细小且合并桡动脉硬化、钙化者,内瘘手术部位宁可选择肘部.  相似文献   

11.
廖丹  张林  李红  肖欢 《西部医学》2011,23(12):2353-2355
目的探讨头静脉、桡动脉三种不同吻合方式动静脉内瘘术的优缺点及其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动静脉内瘘术患者术中采取端侧、端端、侧侧手术方式的成功率、内瘘并发症,并做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92.9%,均能达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标准,端端吻合术组与侧侧吻合术组吻合口口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吻合术组与端侧吻合术组吻合口口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侧吻合术组吻合口血流量与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内瘘堵塞23例(7%),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阻塞的主要原因,高血压组和(或)糖尿病组与其他组比较,其内瘘失败率明显增高(10.6%和3.5%),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连续缝合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作为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血栓形成仍是动静脉内瘘堵塞的主要原因,应注意防范。高血压肾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手术成功率相对较低,应把握手术技巧,并于术前充分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式选择与血管保护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对20例患者分别选择前臂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端端术(14例)和端侧术(6例)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一期成功,术后内瘘通畅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3个月,使用仍良好.结论 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的术式保持了桡动脉的连续性,避免了因缺乏桡动脉血供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尿毒症患者血管通路功能,是影响血液透析病人血液透析顺利度、病死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常采用前臂桡动脉一头静脉途径,但长期透析后常出现血管堵塞,瘘管不能使用。2007年4月~2009年4月,我们对11例前臂动静脉内瘘多次失败或前臂血管无法利用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择上臂建立动静脉内瘘即高位动静脉内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动静脉内瘘的使用不当引发感染栓塞是导致血管通路丧失功能最常见的原因。我们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管精心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资料本组病例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3 a5 a,男28例,女22例,年龄28岁65岁,透析次数共4 236次,均采用动静脉内瘘,首选术式为前臂腕部桡动脉与头静脉端侧吻合。其中3例因血栓形成堵塞瘘管,2例内瘘感染,余45例均保持通畅。2预防动静脉内瘘栓塞糖尿病、高龄、低血压是内瘘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周围血管病变,血管内径过细,粥样硬化、血管钙化导致血管功能不良,且血黏稠度高,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桡动脉头静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手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桡动脉头静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2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临床应用62例62次桡动脉头静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2例因头静脉口径细小术后内瘘通血量不足,未能使用,1例术后内瘘闭塞后失去随访,59例使用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3个月~4年。结论动脉头静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手术吻合成功率高,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智敏  吴凡  周伟  石晓云  程圣英 《四川医学》2009,30(10):1537-1539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以及内瘘失功常见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统计1992年12月-2007年12月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血透患者586例,分别选择自体前臂动静脉内瘘、鼻咽窝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内瘘、人工血管移植内瘘等手术方法。结果586例患者完成统计,共计内瘘手术672例次,前臂及鼻咽窝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共611例次,(90.9%),内瘘失功77例,〉2次内瘘手术77例。结论前臂及鼻咽窝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手术方式,贵要静脉经皮下隧道与桡动脉吻合内瘘术及自身大隐脉移植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前臂动静脉内瘘应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维持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建立前臂动静脉内瘘,治疗组采用桡动脉近心端结扎且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吻合,对照组桡动脉近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吻合。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后通畅率,血流量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术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维持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的动静脉内瘘手术及建立长期血透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的动静脉造瘘手术的8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端侧吻合65例,端端吻合13例,放弃手术2例,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78例手术患者术后瘘口均可扪及震颤或闻及血流杂音,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术后未能闻及血管杂音;2例患者术后4周内瘘口有血栓形成需要重新手术,内瘘使用首次穿刺透析,最大血流量>200 ml/min者72例,<200 ml/min者3例,动静脉内瘘使用半年至3年,最长使用3年的穿刺近300次,仍使用良好.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动静脉内瘘手术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的血管途径.目前选择桡动脉做侧端或端端吻合两种术式. 1 吻合部位与方式的选择 一般选择左侧进行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手术,主要是为患者尽可能提供方便,例如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可以用右手就餐、饮水等,手术后以右手为主从事操劳较为方便.头静脉与桡动脉距离近,皮肤切口损伤小,手术中解剖及吻合较为方便 .采用桡动脉与头静脉近心端行端对端吻合术式,其优点是游离血管比较容易,操作方便,术后血流顺畅.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血液透析通路是血液透析当中的关键环节,永久性透析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者生存的首要条件。动静脉内瘘(AVF)因其血量充足,安全、使用方便,已经成为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failure,CRF)透析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的术式较多,但临床中比较常用的为上肢的桡静脉与头静脉端端或端侧吻合形成内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