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报告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外伤性肢体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 14例 ,男 12例 ,女 12例。年龄 :19~ 3 5岁 ,平均 2 2岁。致伤原因 :机器损伤 2例 ,压砸伤 3例 ,交通事故 9例 ;软组织缺损部位 :上肢 4例 ,下肢 10例 ,术中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肌皮动脉穿支为整套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 ,切取面积量大 16cm× 2 5cm ,最小为 8cm× 10cm。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移植的皮瓣未发生血管危象 ,全部成活 ,创面得到修复。受区外形及功能良好 (仅有一例女性患者术后皮瓣臃肿做了二期修整术 ) ,供区直接缝合或经植皮后愈合 ,未出现供区肢体的功能障碍 ,疗效满意。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肌皮动脉穿支为整套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 ,有血管蒂长、口径粗、血管解剖变异少 ,供区较隐蔽等优点 ,切取皮瓣手术中患者取仰卧位 ,麻醉较容易管理 ,且手术中患者一般不需变换体位 ,操作较方便 ,该皮瓣是修复外伤性肢体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供区。缺点 需做显微解剖及显微血管吻合 ,手术操作较复杂 ;女性患者皮瓣可能呈臃肿需做二期手术修整  相似文献   

2.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手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2015年6月~2017年1月,设计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肌腱及内在肌缺损、骨缺损共17例,并参照术前计划切取皮瓣修复缺损,缺损范围为5cm×3cm~20cm×8cm,皮瓣切取范围为6cm×4cm~21cm×9cm。 17例(肌)皮瓣全部成活,无一例皮瓣出现坏死或部分坏死,均获随访6~24个月,随访期间,皮瓣外形及功能良好。因此,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术是修复手背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甘秀天  滕立初 《华夏医学》2005,18(4):572-573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来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皮肤缺损面积最大23cm×14cm,最小18cm×9cm。结果: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软组织修复效果好,随访6~24个月,局部功能完全恢复,皮肤无缺损。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美观,部位隐蔽,可切取面积较大,容易切取,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利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3月-2016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12 cm×6 cm~22 cm×13 cm.结果 该组3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皮瓣外形及功能均满意.结论 临床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斌  胡召云 《安徽医学》2005,26(5):427-428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最大18cm×10cm,血管蒂长10cm,动脉口径约2mm,静脉口径约3mm。结果4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厚薄适中,无臃肿,足踝部活动正常。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大块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8月,收治四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的患者20例,择期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皮肤缺损面积8cm×6cm~20cm×12cm。皮瓣切取范围10cm×8cm~24cm×12cm。皮瓣供区直接缝合6例,植皮覆盖14例,与受区神经缝合重建感觉功能的皮瓣11例。结果 20例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至25个月,皮瓣色泽、外形与受区相似,供区肢体功能无明显受限,11例缝接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为S2~S3。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因其具有恒定而较长的血管,易于游离吻合,切取面积大供区损伤小、隐蔽以及皮瓣薄、外形好等优点,是一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蛇伤深层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18例蛇伤致四肢深部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软组织缺损范围8 cm×5 cm~22 cm×10 cm,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18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无一例皮瓣坏死或部分坏死,随访期间,皮瓣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薄,切取面积大,皮瓣血运好,抗感染能力强,是修复蛇伤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和体会。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0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面积最小为14cm×9cm,最大为18cm×15cm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没有出现溃疡,创面全部愈合。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皮辨面积10cm×8cm-20cm×12cm不等,供区中厚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36个月,皮瓣均显臃肿,6例行二期修整,无溃疡发生。8例均获得保护性感觉。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9月,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下肢创面共12例,其中右胫骨硬化性骨髓炎并贴骨瘢痕6例,左胫骨远端慢性骨髓炎并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同时携带股外侧肌肌瓣填塞骨髓炎死腔),右足背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皮瓣面积最小为14cm×5cm,最大为19cm×10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区直接缝合,一期治愈慢性骨髓炎并且供区损伤小,无功能障碍,外形、功能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修复四肢创面常用的外科皮瓣,解剖恒定,切取简单;若同时携带肌瓣能更好地治疗有死腔或者骨髓炎的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0例足部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最大为18cm×30em,最小为6cm×8cm。结果本组70例经修复后66例皮瓣完全成活,术中因血管变异放弃手术2例,因血管变异改为代偿性股前内侧游离皮瓣移植且皮瓣成活l例,因误伤血管蒂皮支致皮瓣坏死1例。随访3—24个月,皮瓣外形满意,皮瓣质地柔软,厚度适中,有弹性,有排汗功能,皮瓣恢复部分浅感觉;20例皮瓣臃肿需皮瓣整形。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可切取面积大,血管解剖位置较稳定,血管口径粗,血管蒂长,供皮区相对隐蔽,对外观功能影响小,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常用的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应用于修复四肢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值修复小腿骨外露4例,足背皮肤缺损9例,手背及虎口的皮肤缺损2例;切取皮瓣的面积为8cm×10cm-10cm×22cm.结果:15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移植皮瓣的外形及功能恢复都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有切取的...  相似文献   

13.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方法1999年7月以来,选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获随访3个月以上的病人53例53块皮瓣。男47例,女6例;年龄13~59岁,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为14cm×5cm,最大为25cm×14cm,皮瓣面积最小为16cm×7cm,最大为27cm×17cm。皮瓣携带股外侧皮神经并将其与受区皮神经吻合36例,未吻合皮神经17例。术后随访6 ̄50个月,对皮瓣的外形、血液循环和感觉进行观测研究。结果本组53例53块皮瓣,完全成活47例;4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和皮片移植而愈合;2例完全坏死,改用背阔肌皮瓣修复。吻合股外侧皮神经34例(另2例术后坏死不计算在内)中30例恢复保护性感觉,未吻合皮神经17例中2例恢复保护性感觉。吻合皮神经组与未吻合皮神经组比较,保护性感觉的恢复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术后随访,51例血液循环良好,2例足跟部皮瓣慢性溃疡。结论吻合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2年6月,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切取面积8cm×12cm~24cm×14cm。结果:12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存活率高,血运丰富,部位隐蔽,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带蒂股前外侧皮瓣顺行修复股骨粗隆部褥疮及逆行修复膝部及小腿中上段严重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例股骨粗隆部褥疮及9例膝关节附近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分别采用顺、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瓣面积最大24cm×13cm,最小6cm×9cm。结果 12例皮瓣完全存活,1例部分存活,随访12~36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带蒂股前外侧皮瓣较好的解决了髂部、膝部及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修复难的问题,该皮瓣切取方便,旋转弧度大,面积大,能满意地修复髂部、膝部及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ALTP)皮瓣修复胸壁肿瘤切除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例老年男性胸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患者,先后2次采取手术将肿瘤扩大切除,术后遗留胸壁缺损创面分别为10cm×10cm及18cm×14cm,分别采用游离DIEP皮瓣及游离ALPT皮瓣移植修复缺损,转移后血管蒂分别与胸廓内动脉及胸外侧动脉吻合。结果:术后供区直接拉拢缝合。2处皮瓣均全部成活,外观良好,与DIEP皮瓣比较,ALPT皮瓣外观平整,质地和皮色与胸壁受区周围皮肤更加接近。结论:游离DIEP皮瓣和游离ALPT皮瓣是修复男性胸壁肿瘤切除术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小腿、足跟部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皮瓣面积最小10cmx7cm,最大26cmx15cm。结果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游离皮瓣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探查处理后成活。结论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足踝部组织缺损27例,缺损面积12cm×7cm-25cm ×15cm.术前、术中受区创面彻底清创,切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术后常规三抗治疗,及时处理血管危象.结果27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出现血管危象2例,经及时处理后皮瓣恢复血液循环1例,1例探查失败,皮瓣修薄成游离全厚皮移植全部成活.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供区隐蔽,成活率高,皮瓣质地优良,特别适合足底、足跟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以及肌腱、骨外露患者,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股后外侧皮穿支解剖学特征,设计应用游离股后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方法 选取成人下肢标本,以氧化铅混合红色乳胶灌注,解剖观测股后外侧区外径>0.5mm的穿支,观测股后外侧皮穿支的起源、走行、分布及其吻合情况;通过血管造影技术显示股后外侧体被皮肤血管分布特点。临床切取游离股后外侧肌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6例,缺损面积10cm×5cm~16cm×7cm。结果 解剖发现股深动脉来源的1~3穿动脉发出恒定的股后外侧皮穿支,穿支血管直径(1.2±0.3)mm,游离血管蒂长度范围6.1~14.3cm,穿支纵向分布于股后外侧区坐骨结节与股骨外上髁连线上,并沿此轴线构成股后外侧血管网。临床应用6例游离股后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皮瓣一期愈合,供区直接缝合,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质地良好。结论 游离股后外侧穿支皮瓣解剖恒定,切取方法简单,皮瓣质地优良,可用于四肢部位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严重创伤所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骨缺损、骨外露的方法.方法 临床治疗9例,切取股前外侧皮瓣与健侧胫后血管桥接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骨缺损、骨外露,切取皮瓣最大面积为30 cm×18 cm,最小面积16 cm×10 cm.双下肢用外固定支架或石膏、支具等固定,4~8周后断蒂.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发生创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随访半年~2年,皮瓣外观、色泽、质地良好.患肢均成活,8例恢复负重功能,1例骨折尚未愈合,处于外固定支架固定中.结论 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是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