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在老年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血栓弹力图对86例老年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及90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分别测定凝血反应时间(R时间)、凝血酶形成时间(K时间)、α角、血栓最大弹力度(MA)、凝血指数(CI值),同时应用常规凝血检测进行比较。并对老年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栓弹力图各项值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急性期R值、K值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T、APTT检测指标偏低。TEG参数中R值、K值与PT-INR呈正相关,与FIB呈负相关。α角和MA与PT-INR呈负相关,与FIB呈正相关。而且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R值、K值、α角、MA值、CI值均有所变化。结论 TEG检测可全面反映体内的凝血变化过程,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液凝固性有异常,与常规凝血试验检测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无症状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其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08-2016-09收治的90例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所有患者住院当天即进行TEG检测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在患者经过4周的治疗后再次进行TEG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比较前后2次检测的结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R时间、K时间和APTT、PT-INR、PT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FIB、CI、MA、α角等指标则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在90例入选患者中,TEG检测出62例高凝状态患者,灵敏度为68.89%,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出的高凝状态患者为36例,灵敏度为40.00%,即治疗前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对高凝状态的检出率显著低于TEG检测(χ2=13.382,P0.01)。在90例入选患者中,TEG检测出46例高凝状态患者,灵敏度为51.11%,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出的高凝状态患者为27例,灵敏度为30.00%,即治疗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对高凝状态的检出率显著低于TEG检测(χ2=7.345,P0.01)。患者的R值和PT-INR值以及PT值呈正相关关系,与FIB值则为负相关关系(均P0.01);CI值和PT-INR值以及PT值均呈负相关关系(均P0.01),和FIB值则为正相关关系(P0.05);FIB值和MA值为正相关关系(P0.05);其他检测指标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TEG检测能够从多方面对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系统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其灵敏度显著优于常规的凝血功能检测,在临床诊治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上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指导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成分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成功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比对术前和术后各项TEG检测参数及传统血常规和凝血项检测参数,并将术后各项参数与术后输注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TEG参数中的R和K明显延长(P0.01,P0.05),α-Angle和MA明显减小(P0.01),CI明显降低(P0.01),术后凝血5项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P0.01),血小板计数(PLT)计数明显降低(P0.01)。术后血浆输注量与各项凝血参数均无相关性,血小板输注量与MA和PLT计数有显著相关性(P0.01,P0.05),冷沉淀输注量与K值、α-Angle和APTT有显著相关性(P0.01,P0.01,P0.05)。结论:TEG可以提示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障碍,MA值可以指导血小板的输注,α-Angle和K值可以作为术后冷沉淀输注的重要参考,并应注意R值在指导血浆输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严重脓毒症患者各阶段的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和常规凝血功能表现,评价TEG对严重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EICU和RICU严重脓毒症患者37例,根据显性DIC评分结果,分为DIC组17例、非DIC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凝血功能、血常规及TEG检测。应用ROC曲线对TEG各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严重脓毒症DIC组PLT显著低于非DIC组及正常对照组,PT、APT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脓毒症非DIC组PLT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FB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严重脓毒症DIC组R时间、K时间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α角、MA值及CI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严重脓毒症非DIC组K时间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α角、MA值及CI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R时间、K时间、α角、MA值、CI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0.932,0.915和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最佳诊断临界点计算各诊断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显示各指标阴性预测值较高。结论:TEG可识别严重脓毒症的凝血状态,协助诊断严重脓毒症并发DIC,评估血栓、出血风险,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项目各项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探讨TEG在妊高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根据不同分类及严重程度,妊高征组进一步分为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3个亚组)90例,同时纳入正常妊娠女性(正常妊娠组)60人和正常非妊娠女性(正常对照组)60人,采集样本进行TEG及常规凝血指标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正常妊娠组相比,妊高征组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K)明显减小,而最大血块强度(MA)及弹力图最大切角(α-Angle)明显增高(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妊娠组和妊高征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明显降低(P0.05),而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妊娠组相比,妊高征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升高(P0.05)。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间R、K、α-Angle、MA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妊娠高血压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重度子痫前期组血小板计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常规凝血指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EG各指标与常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R值与PT、APTT呈正相关,α-Angle与Fib呈正相关(r=0.701,P0.01)、K值与Fib呈负相关(r=-0.461,P0.01);MA与PLT呈正相关(r=0.635,P0.01);但K值与PLT、α-Angle与PLT、Fib与MA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TEG各参数R值、K值、α-Angle、M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6、0.711、0.712、0.814(均P0.01),优于PT、APTT、INR、Fib、TT、PLT等常规凝血项目[AUC分别为0.513(P=0.808)、0.522(P=0.683)、0.549(P=0.362)、0.507(P=0.892)、0.511(P=0.006)、0.642(P=0.662)]。结论 TEG对于鉴别妊高征患者以及区分妊高征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栓弹图(TEG)在重症多瓣膜病患者术后凝血功能评估及指导成分输血、术后抗凝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成功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重症多瓣膜病患者,对比术前和术后1h和48h各项TEG检测参数及传统血常规和凝血机制检测参数,并将术后1h各项参数与术后输注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h的R值和K值明显延长(P0.05),术后1h的α-Angle值和MA值明显减小(均P0.05),血常规显示术后1h血小板(PLT)计数明显降低(P0.05),传统的凝血项检测纤维蛋白原(FIB)术后1h明显降低(P0.05),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值术后1h均明显延长(均P0.05)。Ly30(%)在手术后1h升高(P0.05),术后48h较术后无显著差异。术后血浆输注量与R值有显著相关性(P0.05),血小板输注量与MA和PLT计数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冷沉淀输注量与K值、α-Angle和APTT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TEG可提示重症多瓣膜病手术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障碍,R值可以指导血浆的输注,MA值可以指导血小板的输注,K值、α-Angle可以作为术后冷沉淀输注的重要参考,Ly30(%)在手术后1h升高提示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术后48h较术后无显著差异,提示患者凝血功能恢复,应给予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内科》2020,(3)
目的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各项参数的基本情况及其与患者凝血状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0例作为疾病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体检时采血进行TEG检测。比较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TEG各项指标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最大血块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的差异;比较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TEG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R、K值低于健康体检者,α、MA、CI值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后的R、K值显著增高,α、MA和CI值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TEG各项指标异常,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经过有效治疗后可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6例ACI患者为ACI组,常规体检的非脑梗死人群98例为健康对照组。根据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ACI组再分为轻度脑梗组(51例),中度脑梗组(32例)和重度脑梗组(33例)。测定比较各组的TEG参数和血清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并分析TEG参数与血清血小板活化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I组治疗后TEG的R值[(6.17±1.38)min比(5.26±0.77)min]和K值[(2.39±0.53)min比(1.71±0.58)min]显著降低,α角[(63.27±9.23)deg比(77.45±12.08)deg]、MA值[(55.09±6.38)mm比(77.13±13.25)mm],凝血综合指数[CI,(1.68±0.53)比(2.56±0.87)]、D-二聚体[(0.24±0.07)mg/L比(0.38±0.09)mg/L]及血小板聚集率[PAR,(56.12±6.75)%比(69.17±9.33)%]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不同程度ACI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R值和K值越低,α角、MA值、CI值、D-二聚体和PAR水平越高,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R与R值(B=-2.254)和K值(B=-2.286)呈显著负相关,与α角(B=2.536)、MA值(B=2.537)、CI值(B=2.352)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D-二聚体水平与R值(B=-2.276)和K值(B=-2.259)呈显著负相关,与α角(B=2.621)、MA值(B=2.462)、CI值(B=2.647)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TEG参数与血小板活性指标存在较强相关性,TEG对于此类患者的诊断、严重度判断、治疗指导均甚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价值。方法采用TEG5000血栓弹力图仪对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TEG检测,分别测定凝血反应时间(RT)、凝血形成时间(KT)、凝固角(ɑ-Angle)、最大振幅(MA)、凝血块强度(G)和凝血指数(CI),并对上述参数与是否发生END现象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检查后72h内有无出现END现象,将患者分为END组和无END组。结果 200例患者中,62例出现了END,约占31. 00%。END组RT和KT明显少于无EN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END组患者RT、KT缩短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EN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在校正糖尿病、吸烟、P选择素水平、hsCRP水平、NIHSS评分和载脂蛋白B水平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T缩短与发生END独立相关(OR=1. 60,P 0. 05)。结论 TEG中RT缩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END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脉综合征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栓弹力图(TEG)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冠脉综合征病人210例,全部病人均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Gensini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0~30分,60例)、中度组(31~60分,100例)与重度组(60分,50例)。采用TEG 5000型凝血分析仪检测TEG参数,如最大血凝块强度(MA)、MA后0.5 h血凝块减少速率(LY30)、α角、反应时间(R值)、凝血块形成时间(K值)、综合凝血指数(CI)。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TEG参数的差异,分析Gensini评分与TEG参数的关系。结果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重度组MA、LY30、α角、CI明显增高,R值、K值明显缩短(P0.05);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MA、LY30、α角、CI明显增高,R值、K值明显缩短(P0.05)。冠脉综合征病人MA、LY30、α角、CI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R值、K值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脉综合征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TEG参数具有紧密的关系,TEG参数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脂蛋白(a)[LP(a)]和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性。方法检测2014年3月—2014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70例(观察组)ACI病人和60名(对照组)健康人员的TEG参数、LP(a)、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MA、CI值、a角明显升高,R、K值明显降低;相关性结果如下:(1)R、K值与DD、FIB、LP(a)呈负相关,与PT、APTT呈正相关;(2)MA、CI值、a角与PT、APTT呈负相关,与DD、FIB、LP(a)呈正相关。结论 ACI病人的LP(a)及凝血指标水平异常(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TEG参数与LP(a)及凝血功能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提示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及LP(a)检测可及时为ACI病情诊断、评估与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的凝血功能,评价其在判断患者出血风险及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83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用TEG检测患者全血凝血动力学,同时检测其常规生化、凝血等指标;比较消化道出血组和无消化道出血组之间,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凝血指标[PT、APTT、凝血酶原国际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等]与TEG各参数[凝血因子活性(R值)、纤维蛋白原功能(K值)、纤维蛋白原功能(α-角)等]间的相关性;并用ROC曲线评价TEG的参数R值和PT对HBV-ACLF患者预后评估的能力。结果消化道出血组的R值、PT均较无消化道出血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3例患者中死亡37例,病死率为44.58%,死亡组年龄、R值、K值、PT、INR、TBIL、血清肌酐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凝血综合指数(CI值)、α-角、血小板功能(MA值)、凝血酶原活动度、抗凝血酶III、AFP水平均低于生存组(P均<0.05);TEG参数中R值、K值与PT呈正相关,与纤维蛋白原(fibrirlogerl, Fg)呈负相关;α-角和MA值、CI值都与PT、INR、TBIL呈负相关,与Fg呈正相关; R值对HBVACLF患者预后评估的能力低于PT,AUC分别为0.655、0.816。结论 TEG检测能真实反映HBV-ACLF患者凝血和抗凝在低水平的再平衡状态,其指标的异常提示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增加,但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低于PT。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病情老年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特点,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TEG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各组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块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形成后最大振幅(MA值)、血凝块力学强度(G值)和凝血综合指数(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0.001)。各组R值:SAP组UAP组AMI组,CI值:SAP组UAP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MI组K值明显低于SAP组和UAP组,AMI组α角明显高于SAP组和UAP组,AMI组MA值、G值均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0.001)。各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MI组和UAP组APTT明显低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FIB、D-D和PLT均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TT明显低于UAP组,UAP组TT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组高凝图形出现的比例明显高于SAP组及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EG参数R值与PT、INR、D-D及PLT呈负相关(均P0.05);K值与INR、FIB、D-D、PLT呈负相关,与TT呈正相关;α角与TT呈负相关,与PT、INR、FIB、D-D、PLT呈正相关;MA值与G值与FIB、PLT呈正相关,与TT呈负相关;CI与FIB、D-D、PLT呈正相关,与TT呈负相关。结论 AMI和UAP患者,特别是AMI患者存在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具有更高风险。老年冠心病患者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TEG可以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用于监测其凝血功能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582-1588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与出血的关系,探讨TEG是否可以用于肝硬化患者自发性出血风险的预测,为其预防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4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74例无大的侵入性操作的肝硬化患者,根据出血情况分成为未出血组(n=64)、消化道出血组(n=61)和皮肤黏膜及口鼻出血组(n=49),通过病历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等收集患者信息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TEG参数包括R(凝血反应时间)、K(血块形成时间)、a角(凝血固定角)、MA(凝血最大幅度)、Lys30(30 min纤溶率)及CI(综合凝血指数),常规凝血指标包括PLT、纤维蛋白原(FIB)、PT、APTT。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MedCalc软件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常用凝血试验指标和TEG检测指标预测肝硬化患者出血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标准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各检测值对皮肤黏膜及口鼻出血的预测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 MA、K在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41、-2.605,P值均0.05)。皮肤黏膜及口鼻出血组、未出血组和消化道出血组3组间PLT及TEG参数K、a角、MA和CI比较有显著性差别(F=3.947、H=12.867、F=4.007、F=8.498、F=5.420,P值均0.05)。TEG参数中,R、Lys30大多处于正常值之间,K延长,a角、MA和CI下降。当PLT≤40×10~9/L、MA≤35.7 mm、K值 4.2 min、a角≤51.6和CI≤-5.9可以预测肝硬化患者皮肤黏膜及口鼻自发性出血(AUC均 0.7),其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2.4、88.9、81.0、72.7、73.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3、72.5、73.0、69.4、66.7。结论 PLT和TEG参数K、a角、MA和CI可以预测肝硬化凝血异常导致的自发性出血,常规凝血试验PT和APTT异常不能,为肝硬化患者凝血异常的治疗及血液成分输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凝血功能紊乱的评价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130例,按照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积分系统将其分成DIC组(72例)和非DIC组(58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血凝指标和TEG检测,分析2组患者的常规血凝指标、TEG指标,分析TEG参数和常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TEG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诊断价值。结果:DIC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D-D)均高于非DIC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非DIC组,DIC组的凝血酶形成时间(K值)和凝血反应时间(R值)高于非DIC组,而血凝块最大宽度值(MA值)和血块生成率(α角)低于非D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值、K值与APTT、PT和D-D时间呈正相关,R值与FIB值呈正相关,K值与FIB值呈负相关,MA值与PT、D-D及FIB呈正相关,而与APTT呈负相关,α角与D-D及FIB呈正相关,而与APTT和PT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时间、K时间、MA值及α角对DIC诊断的Youden指数分别为54.4%、80.4%、76.1%和62.9%。结论:TEG能够较准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的凝血状态,协助诊断严重脓毒症并发DIC,并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及常规凝血结果的检测,研究正常妊娠妇女在不同孕期的凝血状态。方法:随机选取200例正常妊娠妇女(早孕63例、中孕58例、晚孕79例)和100例健康非妊娠女性(对照组),分别进行TEG、常规凝血指标(APTT、PT、TT、FIB、FDP、D-D)和血小板(PLT)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TEG指标中,与非妊娠组相比,妊娠组的R、K值明显降低,α角、MA值及CI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凝血指标中,与非妊娠组相比,妊娠组的PT、TT值明显降低,APTT、FIB、FDP及DD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值:中、晚孕组较早孕组明显降低(P0.05);K值:晚孕组较早孕组明显降低(P0.05);α角:晚孕组较早孕组明显增高(P0.05);MA值:妊娠组各时期无显著变化;CI值:中、晚孕组较早孕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与非妊娠妇女在TEG和常规凝血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EG指标中的R值、K值、α角以及CI值在不同的妊娠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及凝血试验在用于心脏瓣膜手术后检测的价值,分析TEG及凝血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00例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成人患者,患者均于手术结束时进行了TEG检测和凝血试验、血常规检测PLT。分析患者TEG检测中各参数与凝血试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对心脏瓣膜术后检测的价值。分析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的TEG检测中K值、R值(反应时间)、α角、MA(最大振幅)与凝血试验中的参数PT(凝血酶原时间)、INR(国际标准比值)、APT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及PLT这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关系。结果:K值与PT、R值、 INR、APTT呈显著正相关;R值与K值、 INR、PT、APTT呈显著正相关;α角与PT、INR、APTT、K值、R值呈负相关,与MA显著正相关;MA与PLT显著正相关,与APTT显著负相关。结论:TEG指标和凝血试验对心脏瓣膜术后患者的的凝血功能监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相关关系。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TEG和凝血试验进行监测对指导临床输血具有积极意义,两者结合能够快速判断出血的原因,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和出血量,还能避免过度治疗、指导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查参数与子痫前期高凝状态和母儿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符合入组标准的产妇117名,其中正常妊娠晚期59名,子痫前期58例(轻度子痫前期32例,重度子痫前期26例),入院后12 h内检测TEG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凝固速率(K)、凝固角(α)、最大振幅(MA)、凝血综合指数(CI)]和常规凝血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计数(PLT)],并监测产妇病情、宫内胎儿和分娩后新生儿的情况。结果三组孕妇TEG的K、R、α、C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K、R、α、CI对诊断子痫前期均有一定意义[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0.73、0.74、0.95],以CI的特异度(87.93%)及敏感度(83.38%)最高。在母儿并发症方面,有母儿并发症组的R、K低于无母儿并发症组(均P<0.05);有母儿并发症组的CI、α高于无母儿并发症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K、R、α、CI对诊断子痫前期并发症均有一定意义(AUC分别为0.72、0.97、0.76、0.91),CI的敏感度(83.56%)及R的特异度(80.94%)最高。结论TEG中K、R、α、CI参数的变化与子痫前期高凝状态和母儿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栓弹力图(TEG)与FPG、HbA_1c、C-P及FIn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门诊T2DM患者102例,其中T2DM病程≤5年53例,T2DM病程5年49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98名作为对照组(NC)。检测各组TEG及糖代谢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NC组比较,T2DM组FPG、HbA_1c水平均升高(F=36.81、44.78,P0.01);T2DM病程5年组C-P、FIns较NC组升高(F=3.344、5.467,P0.05)。TEG检测显示,T2DM病程5年组R值和K值均低于T2DM病程≤5年组和NC组(F=16.07、12.55,P0.01),MA值、α角及CI值均增大(F=14.14、11.859、9.857,P0.01);T2DM病程≤5年组和T2DM病程5年组K值、MA值及α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54、4.087、3.94,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5年组FPG与R值呈负相关(r=-0.258,P=0.047),与CI值呈正相关(r=0.281,P=0.034);HbA_1c与K值呈负相关(r=-0.309,P=0.024),与CI值呈正相关(r=0.297,P=0.026),FIns与CI值呈正相关(r=0.279,P=0.031)。结论 T2DM病程5年患者TEG多项参数与HbA_1c和FIns水平存在相关性,TEG是监测T2DM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四项检测在热射病凝血功能障碍救治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2020—2022年临床热射病患者19例,将其分为生存组(17例)和死亡组(2例),整理相关临床数据以及凝血相关检测结果,首先分析TEG检测结果;接着比较TEG检测组与常规检测组不同血液成分使用情况以及通过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评分标准和TEG评分标准判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凝固时间(K值)时间明显延长,凝血形成速率(α角)明显减小、凝血最终强度(MA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组患者相较常规检测组悬浮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冰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使用比例为2:2.4:1.2:2.1;应用TEG评分诊断DIC时随着评分的升高,病死率也同步上升。结论:TEG相较常规凝血检测能够更有效地指导热射病的临床治疗,避免血液浪费,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