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的信号转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春霞  胡豫 《医学综述》2005,11(5):407-410
已知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丝氨酸蛋白酶凝血因子FⅦa/FⅦ的细胞膜受体,除了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TF还参与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炎症反应、血管新生和肿瘤形成,并与胚胎的正常发育有关。TF的生物学作用多样性已经得到证实,这些作用与凝血机制无关。现在认为TF胞质段与细胞的迁移有关,胞外段参与凝血过程并涉及信号转导机制。TF的异常表达可能影响多种疾病的病理,  相似文献   

2.
由于凝血理论的修正,外凝途径为凝血的启动阶段,故外凝途径中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Ⅶ与组织因子备受重视。组织因子(TF)是唯一不存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它是FⅦ的受体。TF与FⅦ单独存在时均无促凝活性,只在当其成为复合物后方有促凝作用。一般认为TF与Ⅶ结合成TF·FⅦ后,即可激活FⅩ转变为FⅩa再反过来作用于TF·FⅦ,使TF·FⅦ变为TF·FⅦa,后者的凝血活性比前者高出25~100倍。  相似文献   

3.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凝血因子FⅦa/FⅦ的细胞膜受体,除了作为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参与凝血过程外,它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炎性反应、促血管新生和肿瘤的形成等非凝血功能.组织因子旁路抑制剂(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作为TF的生理性抑制剂可抑制血栓形成,在维持斑块稳定性方面也发挥独特作用.现将TFPI的生理作用及其在遗传领域与疾病的关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细胞组织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因子(TF),即凝血因子Ⅲ、细胞表面抗原CD142,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也是体内活性最强的促凝物质之一。TF在钙离子、磷脂存在的条件下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Ⅶ/Ⅶa(FⅦ/FⅦa)接触并形成复合物。后者在ca++作用下,不但能通过外源性途径激活凝血因子X(FX),还能激活凝血因子Ⅸ(FⅨ)而启动内源性凝血反应,  相似文献   

5.
张泽文  陈江声  尹俊 《河北医学》2009,15(4):494-496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又称为凝血因子Ⅲ,是凝血系统中唯一细胞膜蛋白。作为凝血因子Ⅶ(clottingfactor Ⅶ,FVⅡ)在细胞表面受体和活化FVⅡ(FVⅡa)辅因子,TF在生理和病理性止血中起重要作用,为机体内最强的促凝物质之一。在外源性凝血途径中,TF与FVⅡa、凝血因子X(clotting factorX,FX)组成三元复合物,从而激活FX生成FXa,后者进一步激活凝血酶原(亦即凝血因子Ⅱ,clottingfactorⅡ,FⅡ)生成凝血酶(FⅡa)。  相似文献   

6.
王长青  肖强 《中外医疗》2008,27(9):77-78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生理功能为凝血过程的启动者,近来发现TF可通过TF-Ⅶa或/和TF-Ⅶa-Xa的形成而激活PARs,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影响肿瘤侵袭与转移、血管新生、创伤修复、炎症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凝血FⅦa、Ⅹ、Ⅱa在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活化及诱导SW620细胞IL-8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PAR2激动剂(PAR2-AP)、FⅦa、Ⅹ、Ⅱa等不同刺激物处理SW620细胞,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IL-8水平,以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IL-8mRNA表达。结果血浆浓度的Ⅶa需在FX存在下才能促进细胞IL-8表达;单克隆抗TF及抗PAR2抗体均可抑制FⅦa的作用;FⅡa轻微下调细胞IL-8表达,Hirudin、抗PAR1及抗PAR2抗体均可阻断此作用。结论TF—FⅦa及TF—FⅦa—FXa复合物,而非FⅡa,活化PAR2上调SW620细胞IL-8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8.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即凝血因子Ⅲ(coagulation factorⅢ),细胞表面抗原CD 142(CD 142 antigen),是凝血因子FⅦ/FⅦa的细胞膜表面受体,具有启动凝血和调控细胞内信号传导的作用。近年来发现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切应力反应元件(shear stress responsive element,SSRE)与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就TF切应力反应元件表达调控及其与血栓形成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关于凝血机制,传统观点认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是两种相互独立的机制。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对凝血因子Ⅶ(FⅦ)和组织因子(TF)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以及FⅦ基因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对凝血机制和对血栓疾病(缺血性心脏病(IHD)、脑梗塞等)的发生机制都有了新的认识。FⅦ尤其它的活性形式(FⅦa)在内、外源性凝血系统中起主导作用,使过去认为相互独立的凝血机制紧密联系起来。既往认为IHD患者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是一种继发的、结果性的现象,现在则认识到其高凝状态可能存在于发生临床缺血性心脏病之前,FⅦ促凝活性(FⅦc)升高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一种独立的原因。FⅦ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中组织因子/活性凝血因子Ⅶ(tissue factor/active coagulation factor Ⅶ,TF/FⅦa)通路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通路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 在KRAS野生型的HT-29及KRAS突变型的LoVo结肠癌细胞中,以FⅦa活化TF/FⅦa通路,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EGFR配体双调蛋白(amphiregulin,AREG)及表皮调节素(epiregulin,EREG)基因、蛋白表达改变;利用RNA干扰技术敲低TF表达后活化TF/FⅦa通路,检测其对AREG、EREG基因表达的影响,以证实FⅦa对AREG、EREG表达调节作用依赖TF。以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激活两细胞EGFR通路后,检测TF/FⅦa通路关键分子TF、FⅦ基因表达改变。结果: TF/FⅦa通路活化后,HT-29细胞AREG、EREG基因表达及EREG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调(AREG、EREG基因表达量分别为0.55±0.09 vs.0.99±0.09、0.67±0.10 vs.1.02±0.02,EREG蛋白表达量0.54±0.09 vs.1.04±0.13,P均<0.05);LoVo细胞AREG基因表达及AREG、EREG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调(AREG基因表达量1.87±0.39 vs.0.93±0.23,AREG、EREG蛋白表达量3.09±0.73 vs.1.11±0.21、1.53±0.19 vs. 0.97±0.23,P均<0.05);TF敲低后均可部分阻断FⅦa对两细胞AREG、EREG表达调节作用;EGFR通路激活后,HT-29细胞TF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FⅦ基因表达未检测到,而LoVo细胞的FⅦ及TF基因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表达量分别为1.53±0.23 vs.1.00±0.23、53.20±6.08 vs.1.00±0.15(P均<0.05)。结论: 结肠癌LoVo细胞TF/FⅦa通路与EGFR通路的活化可分别上调另一通路的关键分子表达并发生交互作用,KRAS基因突变可能对该交互作用的发生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作期间组织因子途径(TFP)各指标及比值的变化。方法血浆中组织因子(TFAg)、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激活的Ⅶ(FⅦa)及凝血因子Ⅶ抗原(FⅦAg)检测采用ELISA法;凝血因子Ⅶ促凝活性(FⅦ∶C)测定采用一期凝固法;观察对象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7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54例和健康体检者165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及AIS组血浆TF、TFPI两因子及其各比值分析除TF/tTFPI、TF/fl-TFPI外,余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Ⅶ检测显示,在AMI组FⅦ∶C、FⅦa、FⅦ∶C/FⅦAg和FⅦa/FⅦAg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AIS组为FⅦ∶C、FⅦ∶C/FⅦAg和FⅦa/FⅦAg高于对照组,FⅦa/FⅦ:C低于对照组和AMI组,而FⅦa又低于AMI组。结论除FⅦa/FⅦ:C外,TFP其余因子的变化趋势在AMI和AIS患者中是一致的。提示运用比值的测定可能更敏感,更可靠的评估凝血过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源性凝血途径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急性脑梗死病人及正常对照组血浆组织因子(TF)、活化的因子Ⅶ(FⅦa)的含量及不同时期这些物质浓度的变化。同时通过测定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记物VWF、内皮素1(ET-1)、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组织因子(TF)探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活化与水平状况及内皮细胞损伤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病人TF、TFPI、ET-1、VWF和FⅦa血中的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高。结论外源性凝血途径与内皮细胞损伤与脑梗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作期间组织因子途径(TFP)各指标及比值的变化.方法 血浆中组织因子(TFAg)、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激活的Ⅶ(FⅦa)及凝血因子Ⅶ抗原(FⅦAg)检测采用ELISA法;凝血因子Ⅶ促凝活性(FⅦ∶C)测定采用一期凝固法;观察对象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 7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54例和健康体检者165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MI及AIS组血浆TF、TFPI两因子及其各比值分析除TF/t-TFPI、TF/fl-TFPI外,余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Ⅶ检测显示,在AMI组FⅦ∶C、FⅦa、FⅦ∶C/FⅦAg和FⅦa/FⅦAg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AIS组为FⅦ∶C、FⅦ∶C/FⅦAg和FⅦa/FⅦAg高于对照组,FⅦa/FⅦ∶C低于对照组和AMI组,而FⅦa又低于AMI组.结论 除FⅦa/FⅦ:C外,TFP其余因子的变化趋势在AMI和AIS患者中是一致的.提示运用比值的测定可能更敏感,更可靠的评估凝血过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组织因子与FⅦ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组织因子启动凝血概述 众所周知,血管损伤后,由于细胞表面作为血浆丝氨酸蛋白酶辅因子的组织因子(TF)暴露,血液内的凝血系统在局部被激活而引起凝血。TF除了在止血方面的作用外,还与炎症有关的败血症、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AS)、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某些疾病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FⅦa/TF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源性凝血途径在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及正常对照组血浆TF、FⅦa的含量及不同时期这些物质浓度的变化、同时通过测定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记物VWF、内皮素-1(ET-1)、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组织因子(TF)探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活化与水平状况及内皮细胞损伤与心肌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肌梗死病人TF、TFPI、ET-1、VWF和FⅦa血中的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高。结论:外源性凝血途径与内皮细胞损伤和心肌梗死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活化凝血Ⅶ因子(actived factor Ⅶ,FⅦa)对大肠癌LoVo细胞系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7(ProMMP-7)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组织因子信号转导通路.方法 :(1)用Western blot检测100 nmol/L FⅦa刺激LoVo细胞系不同时间点及不同浓度FⅦa刺激LoVo细胞系12 h后细胞ProMMP-7蛋白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5 mg/L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抗体预孵育LoVo细胞系0.5 h后再给予100 nmol/L FⅦa刺激12 h后细胞ProMMP-7蛋白水平.(2)观察用100 nmol/L FⅦa刺激时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s)各亚通路信号蛋白(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及c-Jun-N末端蛋白激酶JNK)磷酸化水平变化.(3)在FⅦa刺激前0.5 h分别加入ERK1/2,P38和JNK信号通路特异阻断剂PD98059,SB203580和SP600125,培养12 h后检测细胞ProMMP-7蛋白的变化.结果 :(1)FⅦa可刺激LoVo系细胞表达ProMMP-7并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在刺激的12 h左右ProMMP-7达峰值,是正常对照组的5.5±0.6倍(P=0.006);用TF抗体预处理的LoVo细胞系,其FⅦa上调ProMMP-7表达的作用被完全阻断.(2)用100 nmol/L FⅦa刺激LoVo细胞5 min时,MAPKs磷酸化活性蛋白p-ERK1/2和p-P38表达水平开始增加,至10 min时达峰值(分别为对照组的2.2±0.3倍和3.9±0.5倍,P值分别为0.02和0.01),存在时间效应关系,而p-JNK活性无改变(为对照组的1.1±0.1倍).(3)ERK1/2通路阻断剂PD98059及P38通路阻断剂SB203580可部分减少FⅦa上调LoVo细胞系表达ProMMP-7的效应,分别降低了32%±5%(P=0.01)和61%±10%(P=0.009),JNK通路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对ProMMP-7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FⅦa通过与LoVo细胞表面的TF结合诱导ProMMP-7的表达,并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ERK1/2和P38 MAPKs亚通路参与LoVo细胞TF信号转导通路并与TF/FⅦa调控ProMMP-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杨文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3):285-288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较为复杂,其通过许多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发病。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量资料证实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到脂质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都与参与生理凝血功能的因素,如血管和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和抗凝因子以及纤溶系统分不开。而凝血因子Ⅶ(factor Ⅶ,FⅦ)是凝血过程中的重要因子。本文将对FⅦ结构、功能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 Ⅶ,FⅦ)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对FⅦ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Ⅶ和TF基因在45例结直肠癌患者癌及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的表达。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FⅦ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存在异位高表达现象,癌旁正常黏膜不表达FⅦ蛋白;(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FⅦ蛋白定位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和胞膜,大肠癌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的F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40.0%,64.7%及80.0%(P=0.001);(3)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显示大肠癌肝转移组FⅦ 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组,肝转移组表达量为5.33±2.88,无转移组为1.47±0.51(P=0.03),FⅦ 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Ⅶ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呈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8(P=0.03);(4)TF mRNA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TNM分期均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肝转移的因素,结果表明TF表达是肝转移发生的重要因素(P=0.001)。结论:大肠癌组织可异源性地表达和分泌FⅦ,TF高表达是大肠癌发生肝转移的重要因素,肿瘤细胞周围高FⅦ的微环境可能促进大肠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凝血因子ⅦEGF1片段与脂多糖(LPS)刺激后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RAOEC)结合能力。方法将0.1mg/LLPS作用RAOEC2h、4h、6h、18h,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TF蛋白在RAOEC的表达,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4μmol/L、8μmol/L、16μmol/L的大鼠凝血因子ⅦEGF1多肽与LPS作用后的RAOEC的结合能力。结果0.1mg/L LPS能刺激RAOEC表达组织因子(TF),4h最为明显,4μmol/L、8μmol/L、16μmol/L大鼠凝血因子ⅦEGF1能结合LPS刺激后的RAOEC。结论大鼠凝血因子ⅦEGFl片段能结合LPS刺激后RAOEC。  相似文献   

20.
组织因子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内,生理性止血与血栓形成的凝血过程几乎都是通过组织因子(TF)与FⅧa形成复合物而启动的。因此,对TF的研究已成医学科研的热点。近几年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