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27例癫痫儿童于癫痫发作间歇期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显像,并与脑电图(EEG)、脑CT和MRI检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PECT脑血流显像阳性率高达82.7%,EEG、脑CT和MRI的阳性率分别为50.4%,18.4%和32.1%。EEG出现异常时,SPECT脑血流显像常亦有异常,二者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78.1%(25/32)。脑CT出现局灶性异常时,SPECT脑血流显像亦会有相应部位的异常。说明SPECT脑血流显像在癫痫灶的检出和定位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SPECT脑血流显像在难治性癫痫灶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放射断层(SPECT)脑血流显像在癫痫灶定位诊断,指导癫痫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对8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了脑电图(EEG),磁共振成像(MRI)和SPECT脑血流显像检查,其中42例患者进行了外科(开颅手术或γ刀放射)治疗。结果:SPECT脑血流显像的阳性率最高,90.9%,EEG和MRI的阳性率分别为76.1%和40.9%。外科治疗患者SPECT与EEG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83.3%,SPECT与MRI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81.3%。3者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75.0%。外科治疗的有效率为83.3%。结论:SPECT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痫灶灵敏而有效的方法,对正确选择癫痫手术或γ刀治疗方案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显像在癫灶定位诊断 ,指导癫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88例难治性癫患者进行了脑电图(EEG) ,磁共振成像(MRI)和SPECT脑血流显像检查 ,其中42例患者进行了外科(开颅手术或γ刀放射)治疗。结果 :SPECT脑血流显像的阳性率最高 ,为90.9 % ,EEG和MRI的阳性率分别为76.1 %和40.9 %。外科治疗患者SPECT与EEG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83.3 % ,SPECT与MRI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81.3 %。3者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75.0 %。外科治疗的有效率为83.3 %。结论 :SPECT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灶灵敏而有效的方法 ,对正确选择癫手术或γ刀治疗方案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单光子发射的计算机断层显象(SPECT)是把同位素应用于CT的一种新的诊断技术,通过脑血流断层显象,可以观察脑功能障碍及脑组织损害,对癫痫病灶的定位有一定帮助。我们对50例癫痫患者进行SPECT检查,并与CT和EEG比较。一、资料与方法临床诊断癫痫病人50例,全部行SPECT检查。男性3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24.8岁。6例处于发作期,44例处于发作间期。其中36例描记EEG,26例进行CT检查。仪器为法国Sophy Camera系统,HMPAO和ECD配体分别由上海医科大学和江苏原子研究所提供。检查时静脉注入~(99m)Tc-(d、L)HMPAO 110~1480 MBq(30~40ma)左右或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发作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小儿癫痫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4例已行发作间期SPECT检查的癫痫患儿行发作期SPECT检查,并与脑电图(EEG)和核磁共振(MRI)检查结果比较。结果发作期SPECT、发作间期EEG和MRI的异常率分别为91.67%、70.83%和33.33%;发作期高灌注状态病例中以局部和单侧邻近区域性病灶为主(81.82%);EEG与发作期高灌注部位相符达87.5%,但EEG定位范围广泛,常超出高灌注区。结论发作期SPECT脑血流高灌注显像是诊断小儿癫痫病灶灵敏而有效的方法,其对致痫灶定位价值大于MRI和EEG,若与发作间期SPECT结合分析,更可提高癫痫定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神经显微外科学和立体定向放疗外科技术的发展,癫痫病人的治愈率越来越高,但术前准确的定位诊断是成功的关键。本文回顾了25例手术确诊并定位的癫痫患者的SPECT显像资料,与同期MRI、CT及EEG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在癫痫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后期发展成为核医学的主要显像技术的单光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是一种脑血流显像,局部脑血流(RCBF)测定异常有利于癫痫病灶定位。我们在1990年10月~1993年12月对30例患儿进行了SPECT显像,并与脑地形图(BEAM),脑电图(EEG)检查结果对比观察,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后期发展成为核医学的主要显像技术的单光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是一种脑血流显像,局部脑血流(RCBF)测定异常有利于癫痫病灶定位。我们在1990年10月~1993年12月对30例患儿进行了SPECT显像,并与脑地形图(BEAM),脑电图(EEG)检查结果对比观察,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AEEG、SPECT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雯珠  曹剑鸣 《云南医药》2003,24(6):448-450
目的 观察 2 4h动态脑电图 (Ambulatory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 ,SPECT)、头颅CT或MR检查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2例已确诊的癫痫患者 ,部分性发作 4例 ,全面性发作 48例 ;分别施行 2 4h动态脑电图、发作间期SPECT、头颅CT或MR检查 ,观察此 4种诊断方案应用的阳性检出率及互相之间的关系。结果  2 4h动态脑电图检查显示 ,52例患者中 50例 (96 15% )记录到癫痫样波形 ,SPECT扫描 ,44例患者 (84 62 % )在发作间期可见局限性脑血流灌注降低区。两种诊断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AEEG癫痫样波形发放区与发作间期SPECT血流灌注降低区定位符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1)。CT或MR检查仅 5例患者有确定的病灶。与AEEG癫痫样波形发放部位及发作间期SPECT局限性脑血流灌注降低区相符。结论  2 4h动态脑电图、发作间期SPECT与CT或MR检查联合应用 ,有助于提高对癫痫患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以及CT对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诊断效果差异,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疑似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先进行CT检查,再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差异。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的检测率显著高于CT检查结果,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法检查患者是否患有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准确率较高,对于短暂性脑缺血疾病患者的早期评估以及诊断具有良好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CT扫描应用于癫痫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癫痫患者,对其分别进行脑电图(EEG)与颅脑CT扫描,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差异。结果在癫痫疾病的检查中,CT检查的检出率为83.33%,EEG的检出率为60.00%,颅脑CT检查的检出率显著高于EEG,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癫痫疾病的诊断中,CT的检出率更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孙春雷  辛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09-110,114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癫痫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癫痫病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9例住院顽固性癫痫患者,在癫痫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行脑部SPECT定位致痫灶,并与发作间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MRI、脑电图(EEG)比较检查结果符合率;根据SPECT定位行开颅致痫灶切除手术治疗或定位放射治疗;随访患者接受手术或放疗后2~3年癫痫发作次数及发作程度,采用ILAE分级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分级.结果 39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脑致痫灶SPECT与PET、MR1、EEG检查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5.4%、5.1%、0.0%;治疗前后每日平均发作频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癫痫发作期和发作间期对顽固性癫痫病灶进行定位指导治疗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PECT脑血流显像在癫痫病灶中的价值并与其他影像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对62例癫痫患者采用发作间期的99Tcm-双半胱乙酯(99Tcm-ECD)脑血流动态显像,并将阳性率和定位率与其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癫痫发作间期SPECT脑血流成像的阳性率和定位率明显优于其他方法。结论 SPECT脑血流成像在癫痫病灶的检出和定位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癫痫手术前SPECT的定位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国富  孙克华 《江苏医药》1998,24(5):318-319
对12例癫痫患者行发作间期及1例美解眠诱发后的局部脑血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结果显示SPECT较CT、MRI、EEG具有更高的阳性率,达80%以上,美解眠诱发可能会增加阳性发现率。SPECT作为一种术前定位方法,对于确定患者能否手术及手术方式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结节性硬化患者的脑电图(EEG)、CT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对8例结节性硬化患者分别进行EEG、CT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EEG正常1例,边缘状态1例,异常6例,表现为痫样放电4例;8例CT均有异常,表现为侧脑室室管膜下或侧脑室体外侧壁散在性类圆形结节状钙化灶,不同程度向侧脑室内突出.结论 结节性硬化患者EEG异常率较高,痫样放电多见,能客观反映患者的脑功能状况,对癫痫的早期诊断、癫痫病灶的定位,治疗及判断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CT检查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能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及时的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癫痫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癫痫发作与脑血流变化的关系。方法对20例癫痫患者进行脑电图(EEG)、经颅多普勒(TCD)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EEG异常率100%,13例(65%)均有痫性放电,7例(35%)表现为2.3~7Hz中至高波幅弥漫性及局限性慢波。TCD异常率95%,12例表现为单支或多支血管血流增快,7例表现为单支或多支血管血流减慢。血液流变学异常率65%,显示全血还原粘度、全血粘度、血沉方程K值、血浆粘度等均高于正常值。结论癫痫发作时脑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均有改变,并有血液粘稠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无症状性脑梗死的CT、经颅多普勒及脑电图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辰  李育臣  张凤荣 《河北医药》2007,29(9):954-956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头颅CT、经颅多普勒(TCD)及脑电图(EEG)的诊断价值.方法 MRI检查确诊为SCI的患者,进行头颅CT、TCD、EEG检查,并分析其特征.结果 66例SCI患者头颅CT检查发现病灶45例(68.2%).TCD异常率63.6%,TCD发现SCI患者有广泛的脑血管损害.EEG异常率37.9%,均为轻度异常.结论 MRI对SCI的诊断优于CT.EEG异常检出率低,无特征性改变.有脑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的老年患者如TCD发现有大血管病变,临床上应警惕SCI发生之可能,应进行头部MRI、CT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技术(SPECT)脑静态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23例脑恶性肿瘤患者,对其展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技术脑静态显像,并对影像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有1例由于个人原因放弃治疗,因此被剔除。剩余的22例患者均完成相应的治疗,在接受放射治疗(放疗)前均经SPECT结合螺旋CT增强扫描进行检查,共计有34个病灶得到确诊,螺旋CT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的病灶达到30个,阳性率为88%,SPECT阳性病灶33个,阳性率为97%。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技术脑静态显像对脑肿瘤的诊断效果十分理想,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水平血清总胆红素(TSB)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和预后评估的关系。方法对28例不同水平TSB新生儿进行脑血流灌注显像,并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对25例患儿的智力、听力及神经系统检查进行1~3年随访。结果显像异常率为:≥220.5μmol/L组,11%;≥342.0μmol几组,43%;≥427.5μmol几组,83%。显像异常9例中,无后遗症者2例,有轻度后遗症者2例,有严重后遗症者2例,死亡3例。结论脑血流SPECT断层显像能对胆红素脑病做出早期诊断,并对病灶定位及预后判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对33例复杂部分发作癫痫患者进行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磁共振(MRI)和脑电频谱分析(PSA)检查。其中有30例在发作间期进行SPECT检查,均显示颞叶局灶性脑血流减低,14例定位在左侧,10例在右侧,6例为双侧病灶。MRI结果显示26例存在颞叶异常改变(16例在左侧,7例在右侧,3例为双侧病灶)。PSA发现30例有明确的病灶(11例在左侧,16例在右侧,3例为双侧)。SPECT和PSA结果完全或部分一致的占73.4%,MRI和SPECT完全或部分一致的占76.9%,MRI和PSA完全或部分一致的占55.1%,34.6%的病人3种检查定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