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童咳嗽反复的可能相关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例咳嗽患儿(其中初发79例,复发以上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按初发和复发两组对反复咳嗽患相关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蛋白类食物、生冷刺激饮食、补益类食物或药物、糖类食物、受凉、特应性体质、不正规治疗与咳嗽反复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受凉、生冷刺激饮食、补益类食物药物、不正规治疗、特应性体质与咳嗽反复发作关系最为密切。OR值分别为3.361、3.718、3.361、3.192、3.307,P0.05。结论:儿童咳嗽反复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受凉、生冷刺激饮食、补益类食物药物、不正规治疗、特应性体质。  相似文献   

2.
浅谈补益法在慢性便秘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便秘多由素体不足、饮食不节、虚损劳顿、失治误治等引起 ,其病程长 ,缠绵难愈 ,反复发作 ,病久正虚 ,更加重病情。中医认为阴阳气血的不足均可致慢性便秘 ,辩证属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因本病以本虚为主 ,治疗上 ,多以补益为主 ,辅以通导或纯用补益。切不可一味不通则通 ,犯虚虚之戒。西医学中的肠易激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失调性便秘等 ,都可与本证互参论治。现结合临床体会 ,从以下五型病证加以阐述。1 脾胃气虚 ,运化无权型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忧思日久 ,均可至胃失和纳 ,脾失健运。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虚损 ,…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老年人群,衰老作为其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时不可忽视。中医认为,衰老可归因于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多表现为虚证,治疗宜使用补益类药物,佐以活血、祛痰、清热、化湿等药物全面施治。“以补为通”理论源于“塞因塞用,以补开塞”,指用补益的方法治疗闭塞不通的真虚假实证,此处的以补为通,还另指使用补益的方法治疗缓解期的本虚标实与虚实夹杂之证。补益药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物活力、促进自由基岐化、直接中和自由基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维持机体抗氧化系统的平衡,从而实现抗衰老。  相似文献   

4.
回顾近几十年中医对心脏病研究,病机上多主张本虚标实,而本虚多从心立论;治疗上强调活血化瘀、补益心气等。但笔者认为:心肾一体,盛则同盛,衰则同衰,心脏病本虚之中心虚多兼肾虚,治疗上补心的同时也要补肾,应注重补肾法在心脏病中的运用。以下便从心脏病的病机本质和转归等方面来探讨补肾法的可行性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理论文献以及验案文献的系统分析,探讨总结了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治疗臌胀病的理法方药思想。认为臌胀病病因多责之于七情、六淫、饮食、劳损、酒色等;病机多责之于脾胃阴阳虚损,升降失和,隧道壅塞;临床上多见气虚、气滞、血虚、血瘀、阳虚、湿热、肝郁等多种证候相互夹杂。治疗上,正虚为急者以补益扶正为核心,兼顾散化祛邪;标实为急者以攻逐散化为核心,兼顾补益扶正。  相似文献   

6.
本讲介绍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治疗各种虚弱证候的药物。 虚证,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之分,而补益药具有补气、补阳、补血、补阴之效,故能改善人体虚弱症状,促进机体恢复健康;还用于邪盛正虚或正虚而病邪未尽的病证,配合适当的祛邪药物以扶正祛邪,也能促进疾病的治愈。根据补益药功效和临证应用范围可分为补气、补阳、补血、补阴四类。现按四类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病程持续在二月以上。可见于西医肠道易激综合征,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临床上多表现为标实而本虚,即腑实而脏虚,故治疗以培补脾肾,补益气血。笔者用此方治疗慢性泄泻36例,疗效颇为满意,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中男教授认为,顽固性失眠病因主要涉及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和劳倦过度。提出了心理疏导、辨证用药、辅助治疗的三步治疗方案:即通过说服劝导、合理宣泄、放松调解等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根据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的原则进行辨证用药,补虚重在补益心脾、养肝益肾,泻实重在清肝泻火、化痰祛瘀;同时配合电针、耳穴、足浴等辅助治疗手段改善睡眠。从而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近几十年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208首方剂,共1522味次,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研究,以揭示其用药规律。结果用药以补益药,活血祛瘀药为主,性味以温与甘、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肾、肝为主,治疗以本虚为主,以标实为辅,在治疗OP时当以补益肝肾,养血生精,强筋壮骨为主,佐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为原则。  相似文献   

10.
补法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或补益某一脏之虚损,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补法也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并宜结合五脏之虚补益五脏.  相似文献   

11.
消渴病指具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形体逐渐消瘦,多伴尿有甜味的病证,日久常并发心、脑、肾、眼等多脏器的慢性进行性病变,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多由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或过用温燥,或外感六淫、毒邪侵害,致机体阴津亏损,燥热偏盛引发.日久出现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或瘀血痰浊内阻的病理机转.糖尿病近年发病率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多种血管神经并发症,也成为患者致死、致盲、致残的重要原因.西医治疗时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等都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药物肝肾损害、继发性失效和并发症防治等.因此,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长,临床治疗除了放化疗,肺癌靶向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如EGFR-TKI等,但也随之而来的毒副反应及耐药的出现。中医认为一般有毒之物可使机体气血阴阳受损甚则致死。肺癌亦多为本虚标实,中晚期患者常表现为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进而肺失宣降出现气血阴阳的紊乱及代谢失常,痰湿瘀毒等病理产物积聚发为肺癌。中医药优势在于多靶点多方面的整体调节,在肺癌各个阶段缓解肿瘤本身以及放化疗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并能一定程度上延长带瘤生存时间。傅华洲教授,浙江省名中医,杭州市名中医,杭州国医馆馆长,从事中医临床近40年,医德高尚。在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具有相当丰富临床经验,治疗重视补益脾胃,兼顾补肾,并强调病证结合,同时辅以情志、饮食调理、中药外用,全面兼顾,以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何若苹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何师诊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112首处方,提炼方药信息,建立相关数据库,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及组方规律,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如关联规则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法等探究何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潜在用药规律。[结果] 收集的112首处方中涉及药物共173味,其中频次≥20次的中药28味。药物中使用频次以补虚药、清热药为高;药性多为温性,其次为寒、平性;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中肝经最多,肾经次之,心脾胃再次之。关联规则分析表明常用药对有山茱萸和泽泻、生地和泽泻、生地和山茱萸、山药和泽泻、牡丹皮和泽泻、泽泻和山茱萸等。聚类分析高频药物可以得出6个核心药组,体现了何师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多运用补益肝肾、疏肝理气、交通心肾、行气活血等治法。[结论] 何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丰富,以调补肝肾为主,兼阴阳并补、滋阴清热、补益心脾、养心安神、疏肝理气,多运用补虚药、清热药,药性多为甘苦。  相似文献   

14.
男科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多属本虚标实,本虚即脾肾两虚;标实即血淤、痰湿、火盛、气郁等常见病因。临床上常用补益脾肾,益气养血,疏肝解郁,活血化淤,通络止痛,清利湿热,燥湿化痰等治疗方法。而活血化淤之法,已被同道重视,本人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谈一下从淤论治法在男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问:补益药有何临床意义?其用药注意点是什么?答:中医治病的方法可概括归钠为两大法:祛邪和扶正。补益药就是扶正的药物,其临床意义可归钠为两点:一是用于久病体弱,正气虚衰的患者,因为补益药能补助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扶弱补虚,促进机体早日恢复健康;第二用于正虚邪气实或正气虚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脾胃虚损、脾肾亏虚、肝失疏泄、经络气血不足、虚邪等方面,临床提倡辨证论治.脾气不足治以理脾益气,脾肾亏虚治以补益脾肾,在肝者助肝疏泄,病在经络或虚邪侵袭者,多调脾胃以补气补血,使正得复.常用单方、验方,针灸、推拿以及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方法,对重症肌无力的恢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肺结节发病率持续升高,逐渐得到人们关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认为肺结节的发病主要与性别、年龄、主动或被动吸烟、遗传、环境和职业、工作及生活压力、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气道菌群状态失调等有关,治疗上以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随访、局部热消融、糖皮质激素、手术切除等为主。中医认为肺结节多由禀赋不足、饮食失宜、情志内伤、体质及环境等因素导致,患者大多正气亏虚,且痰、瘀、毒等病理因素相互搏结,痹阻于肺络,从而发病。治疗上以温阳、益气、补益脾肺、祛痰、化瘀、解毒、行气解郁、软坚散结等治法为主。中医、西医在治疗肺结节方面各有优势,临床上应取长补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文章分别从中西医方向进行肺结节的诊疗汇总、分析,以期为肺结节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慢性低血压是常见病、多发病,可用消炎痛、激素等药物治疗,因副作用大而病人不愿接受,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将慢性低血压分为脾肾两虚、脾虚湿盛、气血两亏三证,从调理脾肾着手分别采用温补脾肾、燥湿健脾、补益气血三法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中医治疗精神萎靡状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华医典》中有关精神萎靡状态的医案,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规律分析。结果:从筛选出的符合要求的167个医案中,归纳出精神萎靡状态的症状频次、药物频次、症-药关联规律及药物归类分析。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症状为神疲、困倦、饮食减少;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人参、甘草、茯苓、白术、黄芪;对神疲的治疗以补心安神、温补阳气为主,对困倦的治疗以益气养血、升提气机、化痰除湿为主,对饮食减少的治疗以疏肝解郁、化瘀通络、健脾化痰为主;药物归类分析发现对精神萎靡状态的治疗重视补虚、安神、辛散气机药物的使用。结论:精神萎靡状态的主要症状包括"神""形"两方面的虚损,治疗多以补益药物为主,并佐以解郁散结、安神除烦等药物,体现了补养脏腑、调养形神、通调气机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慢性便秘发病率较高,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质量。慢性便秘的治疗方法众多,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针灸按摩、运动、手术治疗等,饮食调整或膳食纤维补充治疗常被推荐用于药物治疗之前应用或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但在临床实践中缺乏具体的应用规范。本文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分析饮食调整对预防和治疗慢性便秘的重要地位以及膳食纤维补充剂、天然水果或食品原材料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提出在临床实践中饮食调整、膳食纤维补充的应用原则和具体方法,旨在为专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慢性便秘患者在治疗上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