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吸入疗法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体会.方法针对于28例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进行吸入法治疗与护理.结果吸入疗法有效的控制了哮喘急性发作.结论治疗哮喘急性发作采用吸入疗法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加之细心的护理工作,使患者减轻了疾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喷射式雾化器雾化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方法。分析应用喷雾式物化其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体会。方法抽取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其中的80例进行分析,患者均运用喷射式雾化器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同时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患者的症状、最大呼吸流量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通过雾化治疗后患者出现哮喘的现象下降,最大呼吸流量增加,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过雾化治疗的患者血氧饱和度未得到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采用喷射式雾化器治疗的方法,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护理,可以使患者出现的哮喘急性发作现象得到有效的改善,缓解患者的哮喘症状,使患者肺功能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对比观察喘乐宁吸入与抗生素、激素、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对90例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时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给予喘乐宁吸入1次:对照组用抗生素、激素、氨茶碱静脉点滴1次。观察两组症状、肺部哮鸣音及肺功能的变化。结论:吸入喘乐宁组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明显优于静滴抗生素、激素、氨茶碱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发作性危重哮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发作性哮喘,给予抗炎,平喘药物及一般治疗,分析血气分析变化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是治疗急性发作性哮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常在某些诱因下突然起病,且病情会迅速恶化,使患者病死率增加。院前救治能够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早期实施临床相关处理,有利于患者预后。本文观察院前救治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救治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哮喘,包括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症,是儿科的常见疾病。急性发作时若及时治疗的话,能够控制,但此病容易反复发作,往往使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及肺功能差,严重地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故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就诊治疗的9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措施,并通过药物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所有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采取及时、合理的护理和急救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缓解病情,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关键。指导并教会患者按医嘱要求使用吸入止喘药,保证吸入方法、步骤完全正确,尽量避免疾病激发因素的出现,减少患者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沈铀  李智 《广东医学》2006,27(11):1725-1726
目的 探讨哮喘急性重度发作对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收集66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晨尿、空腹静脉血,其中24例急性重度发作患者于缓解期再次收集晨尿及空腹静脉血,将测定的尿蛋白、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哮喘患者在急性重度发作期的尿蛋白及血清Cr、血BUN均较对照组及缓解期有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 哮喘在急性重度发作期患者已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且其损害呈可逆性改变。提出检测血Cr,BUN及尿蛋白对哮喘急性重度发作时的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治疗时避免使用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哮喘是一种由肥大细胞、嗜酸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急性哮喘发作分为轻、中、重 ,对哮喘急性发作治疗若不及时 ,可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甚至死亡。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治疗进行整体护理是哮喘急性发作及早得到缓解的保证。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2 8例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症状均有咳嗽、气短、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哮鸣音。年龄 3岁以下 4例 ,~ 6岁 1 4例 ,~ 1 2岁 1 0例。 8例在家中吸入过必可酮气雾剂 ,1 5例在急诊室用高流量氧驱动雾化吸入过喘乐宁 ,未缓解入院 ;病人入院后均应用了氨茶碱、糖皮质激素静脉…  相似文献   

10.
分析导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原因及防治方案。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病情发作的原因及相关的防治对策。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的原因见表1。在本组患者中,因接触新过敏原而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有18例,占14.4%;因发生过敏性鼻炎而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有28例,占22.4%;在月经期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有9例,占7.2%;因发生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18例,占14.4%;因不遵医嘱用药而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有12例,占9.6%。在本组患者中,有8%的患者最终没有在我院接受治疗。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急性发作的原因与摄入过敏原及刺激性气体粉尘、处于月经期、不遵照医嘱用药、发生过敏性鼻炎和呼吸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减少病情急性发作的次数,此病患者应尽可能减少与过敏原及刺激性物质的接触,积极防治过敏性鼻炎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急性发作时出现并发症可导致哮喘加重或持续状态不能缓减,而并发纵隔气肿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发现并处理是提高哮喘发作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现将我院199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2例哮喘急性发作并发纵隔气肿患者的救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平 《中国医学杂志》2005,3(8):475-476
总结了对5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呼吸指导与护理经验,通过正规有效的呼吸指导与护理可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放松身心,积极配合治疗,依从性良好,从而有效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时呼吸困难等症状,收到良好效果.认为呼吸指导与护理对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重度急性发作时可危及生命,发生猝死,药物常常不能缓解控制.及时人工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型哮喘唯一有效方法,本文应用机械通气抢救了18例常规治疗无效的重症哮喘发作患者,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富露施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祛痰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896-896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咳嗽,气喘。急性发作时,痰液往往黏稠不易咳出,使气道发生堵塞,导致肺泡陷闭、不张或过度充气,加重病情,延缓治疗效果。故祛痰治疗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别口服富露施和雾化吸入α糜蛋白酶,比较两种疗法的效果,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大多数哮喘急性发作在夜间,所以哮喘发作的主要现场往往是家庭,因此现场的判断和处置是治疗哮喘发作的第一场所。由于哮喘具有发作快,可危及生命的特点,在发作早期对病情进行正确地评估并采取有效地治疗,可抓住有利时机从而获得理想疗效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李向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31-493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3例患者在家中症状有所缓解,没有进一步进行住院治疗,其余29例患者均安全转运至医院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6%。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采取院前急救与护理,救治效果良好,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96例,依照治疗方式,分为单一组及联合组,各48例,单一组采用单一沙丁胺醇治疗,联合组采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肺功能、临床疗效均高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采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时,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急性发作时多伴有心电图改变,对此国内报道较少.本文介绍82例哮喘急性发作病人的心电图改变,结合病情及血气改变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完全控制哮喘患者的用药情况,并探讨不同用药情况对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或治疗后出院的501例完全控制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情况,以单纯采用吸入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吸入治疗组,以联合采用口服药物和吸入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联合治疗组。入组后两组患者均维持达到完全控制时的治疗方案,随访24周。记录患者随访期间的临床表现、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得分、肺功能以及因哮喘急性发作退出试验的病例数、存在1次及以上急性发作的病例数、累计急性发作次数。结果 共有371例患者按要求完成了24周随访,吸入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208例(占56.1%)和163例(占43.9%)。两组完成24周随访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FEV1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5%~75%用力肺活量时呼吸流速(FEF25%~75%)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3例联合采用口服药物和吸入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中,131例(占80.4%)的口服药物为茶碱缓释片,124例(占76.1%)为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未获得完全控制者。吸入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因哮喘急性发作退出试验的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24周随访的患者中,急性发作次数≥1次的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计急性发作次数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药物疗法仍然是目前控制哮喘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单纯采用吸入疗法无法达到完全控制的患者,可适当联合采用口服药物进行治疗,茶碱缓释片是目前常用的口服治疗哮喘药物。与单纯采用吸入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相比,联合采用口服药物和吸入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0.
孕期哮喘     
医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患有哮喘的孕妇对哮喘及其规范治疗知之甚少(见病例摘要框图)。在处理完患者的急性哮喘发作后,医生应该就哮喘、哮喘对妊娠的影响以及哮喘控制最佳方法给患者提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