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炎症特征的差异。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初次在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AR患者101例、NAR患者117例及健康对照组162例,检验血液、鼻灌洗、诱导痰中EOS计数,并应用鼻激发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等炎症相关的指标评价和分析AR和NAR的炎性特征的差异。结果 AR组鼻灌洗EOS计数、血清EOS比例、诱导痰EOS比例均显著高于NAR组(P<0.0 5)和对照组(P<0.0 5);而NAR组鼻灌洗EOS计数、血清EOS比例、诱导痰EOS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 5)。AR组鼻激发阳性率为7 5.2%,高于NAR组(6 5.8%),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 1,P>0.0 5);而AR组、NAR组与对照组(32.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6.36、31.06,P<0.01)。AR组支气管激发阳性率为14.9%,高于NAR组(10.3%),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 6,P>0.0 5);而AR组、NA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9.08、11.60,P<0.01)。结论AR和NAR患者鼻、下气道和全身均存在EOS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但AR组高于NAR组。临床中在关注AR患者与NAR患者的上气道炎症状况的同时,应重视下气道及全身炎症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气水式鼻腔冲洗对非变应性鼻炎伴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 气水式鼻腔冲洗治疗后2、4、8周,比较治疗前后及不同治疗阶段之间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得分(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的改善。结果 在气水式鼻腔冲洗治疗后2周,患者的鼻炎症状(鼻塞、流涕、鼻痒、喷嚏)和鼻后滴漏症状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连续治疗8周后,鼻塞及鼻后滴漏症状获得了持续的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在气水式鼻腔冲洗治疗后2周,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连续治疗8周后改善最明显,鼻部症状获得了持续的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结论 气水式鼻腔冲洗对非变应性鼻炎伴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具有满意的疗效、安全性、耐受性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变应原诱发大鼠变应性鼻炎(AR),观察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和鼻腔症状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为变应原激发大鼠鼻黏膜建立AR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每周2次鼻腔激发,分别至16 d、42 d、56 d、112 d、140 d。正常对照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观察变应原激发后的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改变以及检测鼻黏膜中浸润的嗜酸粒细胞(EOS)情况,同时观察变应原诱导的大鼠鼻腔流涕症状。结果:暴露变应原会引起大鼠鼻黏膜细胞纤毛排列紊乱,有的纤毛粘集成团向不同方向倾倒,上皮纤毛和绒毛多数脱落等超微结构进行性损害改变,EOS浸润先增多后降低;抓鼻次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鼻腔流涕症状起初一直加重,随着暴露变应原时间的延长出现鼻涕排除障碍。结论:AR大鼠模型在延长变应原诱导下鼻黏膜纤毛呈进行性损害;此外,长期变应原攻击下鼻腔症状变化可能与鼻黏膜纤毛结构进行性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变应性鼻炎(AR)和非变应性鼻炎(NAR)患者鼻一氧化氮(NO)及鼻糖精清除时间(saccharin clearancetime,SCT)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各组症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研究连续纳入AR及NAR患者共119例,并根据合并鼻窦受累(sinus inflammation,SI)与否分为AR组、ARw SI组、NAR组及NARw SI组;分别评估患者的症状、SCT、鼻NO水平,计算SCT与鼻NO及鼻部症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总计有70例AR、49例NAR连续患者符合条件入选,同期入选健康对照组46例。根据鼻窦CT,AR组有34例合并鼻窦受累(ARw SI组),NAR组中有22例鼻窦受累(NARw SI组)。与对照组相比,AR、ARw SI及NARw SI患者的SCT时间显著延长,而NAR患者SCT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12.3±4.6)min vs.(8.4±2.6)min,P>0.05]。对比AR和NAR各亚组,SCT之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AR患者SCT显著延长,同时伴有鼻NO水平升高;相对于正常对照组,NARw SI及ARw SI组SCT明显延长(P均<0.001)。NAR组鼻NO和对照组鼻NO之间无统计学差异,SCT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8.4±2.6)min vs.(12.3±4.6)min,P>0.05]。AR组SCT与鼻NO水平呈弱正相关关系,现有数据未达显著相关(r=0.212,P=0.078);在NAR组,SCT与鼻NO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现有数据可见为显著相关(r=-0.335,P=0.019)。结论 鼻NO和SCT都是评估黏膜纤毛传输系统的常用方法,均能反映鼻黏膜炎症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然而在不同组别中表现出相反的相关关系。若SCT明显延长,需考虑鼻黏膜炎症较重或存在鼻窦受累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非变应性高反应性鼻病是指鼻腔黏膜对某些刺激因子,如变应原、寒冷、饮食、气味、空气污染等反应过强、超出正常生理状态的一类疾病。由于刺激因子不同和发病机制的差异,临床表现为鼻痒、喷嚏、流清涕和鼻塞等症状患者,除确诊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还发现不少为非变应性鼻炎(NAR)患者,临床将这两种表现相似的疾病,统称为高反应性鼻病。本文总结了2010年我院收治的非变应性高反应性鼻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非变应性高反应性鼻病的临床分型和治疗进行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患者鼻腔与下气道的炎症特征,探讨根据炎症特征对NAR进行分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就诊的NAR患者117例,同期选取16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经皮肤点刺实验、鼻部和肺部症状视觉模拟量化评分(VAS)、鼻灌洗检测、诱导痰检测、血常规、鼻激发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等炎症相关指标检查,评价鼻腔及气道炎症特征。根据鼻部及气道炎症特征对NAR进行分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AR患者鼻灌洗、诱导痰、血嗜酸性粒细胞EOS、鼻激发和支气管激发阳性率均显著增高(P均<0.01)。鼻灌洗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存在明显相关性(r=0.531,P=0.000),鼻激发与支气管激发等级存在相关性(r=0.190,P=0.040)。117例NAR患者中,鼻EOS增高39例(33.3%),鼻激发反应性增高50例(42.7%),EOS及激发均无异常28例(23.9%)。依上述特征,将NAR分为非特异型(A组)、EOS增高型(B组)和高反应型(C组)3组。结论 NAR患者鼻部以EOS增高及高反应性为主要炎症特征的全身炎症疾病,与下气道各炎症相关指标的增高以及血EOS增高存在明显的一致性。根据鼻部炎症特征提出的NAR分型方法有充分的临床和实验室依据,为NAR的诊断提供了更为科学和临床实用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NAR发病机理以及根据NAR类型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儿童变应性鼻炎肺功能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儿肺功能改变对早期发现气道高反应性及预测哮喘发生可能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变应性鼻炎患儿94例,并设6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对照组.全部患儿应用振荡法测定:呼吸阻抗(Zrs),气道总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周边小气道阻力(R5-R20),弹性阻力(X5),响应频率(Fres);5岁以上患儿同时做常规用力通气肺功能检查: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吸量(FEF1),呼气峰流量(PEF),用力呼气中流量25%、50%、75%(FEF25,FEF50,FEF75).肺功能正常时加做支气管激发试验,肺功能异常时加做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 52例(55%)变应性鼻炎肺功能检测结果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42例(45%),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差异,表现FEF25,FEF50,FEE75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5,R20,X5,Fres较健康同龄儿增高(P<0.05).52例结果正常加做激发试验,其中25例为阳性;42例结果异常加做舒张试验,其中32例为阳性.肺功能异常患儿与过敏史及家族史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①本研究得出变应性鼻炎患几肺功能异常发生率61%,同时存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阳性,提示变应性鼻炎患儿存在着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危险.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隐匿哮喘提供依据.②变应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与过敏史和家族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鼻炎白细胞祖代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嗜酸粒细胞祖代细胞和成熟嗜酸粒细胞反应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材料和方法:2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10例对照外周血标本,以ELISA检测血清中的IL-5,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的白细胞祖代细胞(CD_(34)、CD_(45)双阳性)。动物实验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模型,记数外周血和骨髓中白细胞比例,检测外周血和骨髓中的IL-5。结果: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祖代细胞和IL-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变应性鼻炎模型骨髓和外周血中IL-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髓中嗜酸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向外周血及呼吸道粘膜的释放和迁移,可能在呼吸道炎症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真菌性鼻-鼻窦炎认识的加深和诊断手段的提高,这方面的病例报道不断见诸于国内、外文献.<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和<11例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的临床分析>两文分别刊于<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16卷412~413页和544~545页,作者们作了深入的临床研究工作,鼻内镜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读后愿在诊断方面提出以下两个问题(不涉及治疗),供同仁们参考、讨论和指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解剖着手,提出完全切断鼻后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蝶腭神经血管束离断技术,并探讨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方法:于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解剖实验室解剖2例(4侧)新鲜尸头,采用内镜经鼻经中鼻道入路完成蝶腭神经血管束切断术,观测手术入路中相关干性颅面骨的结构。选取于2019年2月1日至2021年6月10日就诊于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三烯D4(LTD4)在类固醇抵抗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分泌物和血浆的变化及LT受体拮抗剂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非盲法研究.40例类固醇抵抗性AR患者(C组),随机分为CA组(口服LT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10 mg/次,每天1次,1周)与CB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次,每天1次,1周).15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D组).评定各组基线水平以及C组随访3个月后的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评分,测定鼻分泌物细胞计数与分类,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与酶免疫试验法分别测定鼻分泌物和血浆IL-5与LTD4浓度.结果:①C组鼻分泌物及血浆的LTD4水平分别为(794±305)pg和(5219±1185)ng/L,均显著高于D组[(347±169)pg、(2283±489)ng/L,均P<0.05].②鼻分泌物的LTD4水平与中性粒细胞、IL-5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53、0.364,均P<0.05).③CA组在LT受体拮抗剂治疗前、后鼻分泌物LTD4水平分别为(812±592)pg、(657±495)pg,血浆水平为(5422±935) ng/L、(4589±1057)n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B组在试验前、后鼻分泌物LTD4水平分别为(776±227)pg、(860±194)pg,血浆水平为(5074±1850) ng/L、(6063±2450)n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类固醇抵抗性AR患者LTD4水平增高,参与气道炎症过程.LT受体拮抗剂能显著降低鼻分泌物与血浆的LTD4水平,抗组胺治疗对此无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的临床依从性,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法。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开始治疗截止到2021年6月统计时间为止,登记在案愿意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specific immunotherapy,ASIT)患者的依从性进行回顾性研究。坚持ASIT时间达到或超过2年视为依从性好,未满2年者视为依从性差。结果 共收集ASIT患者424例,成功随访311例,SLIT依从性为40.22%,SCIT依从性为70%,两者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1,P<0.05)。坚持2年以上治疗者,年龄5~14岁者67例,年龄≥14岁者70例,不同年龄的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49,P <0.05)。SCIT与SLIT依从性差的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P >0.05),坚持不到1年放弃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觉效果不明显,1~2年放弃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觉症状缓解或控制,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19,P<0.05)。结论 AR患者的SCIT依从性高于SLIT,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患者自觉治疗效果不明显。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想法,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是提高依从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新方法。方法: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应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蝶腭神经治疗。将两组远期疗效进行对比。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其中显效33例),对照组为47.5%(其中显效6例)。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中出血3例。结论:经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PAR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鼻腔维生素D3辅助治疗,探讨维生素D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各30 例,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维生素D3滴鼻,同时口服枸地氯雷他定8.8 mg/次/日,标准治疗组患者只给予口服枸地氯雷他定8.8 mg/次/日,总疗程均为4周,评估治疗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及IL-4水平变化情况及疗效。结果 ①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25(OH)D浓度分别为(23.67±4.47)ng/ml、(47.57±2.83)ng/ml,IL-4分别为(14.576±4.472)pg/ml、(10.381±3.411)pg/ml,外周血Eos 分别为(0.71±0.14)×109/L、(0.34±0.09)×109/L,总有效率97%;②标准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25(OH)D浓度分别为(23.42±3.83)ng/ml、(31.51±2.95)ng/ml,IL-4分别为(15.187±5.144)pg/ml、(12.794±5.396)pg/ml,外周血Eos分别为(0.67±0.12)×109/L、(0.41±0.10)×109/L,总有效率84%。结论 鼻腔维生素D3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相关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