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用人血免疫球蛋白佐治小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60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小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相同的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人血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400mg/(kg·d),连用3d。对照组加用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连用3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3.3%(19/30),高于对照组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憋、肺部哕音消失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普济消毒饮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及其他对症处理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普济消毒饮口服,治疗2周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39/45),高于对照组56.6%(2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咽峡炎及颈部淋巴结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普济消毒饮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偏瘫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上肢评估训练系统、肌肉超声检查(B超)、改良Ashworth、Peabody精细运动量表对偏瘫侧前臂旋后角度、握力、肌肉厚度、肌张力及上肢功能进行评分,观察镜像疗法对于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偏瘫侧肢体握力、前臂旋后角度、上肢功能Peabody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握力、前臂旋后角度、上肢功能Peabod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肱二头肌肌肉厚度均增加,观察组肌肉厚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痉挛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body评分与肱二头肌肌肉厚度的评价结果有相关性(r=0.497,P〈0.01)。结论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能提高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增大其握力、前臂旋后角度及肌肉厚度,但对患儿肢体痉挛程度改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与对照组11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3~5d。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2%(107/120),高于对照组80.9%(89/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流涕、咳嗽症状消失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热毒宁注射液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发热、咳嗽、流涕症状消失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热消肿合剂联合“一贴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依就诊顺序将172例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28例,对照组44例,分别应用清热消肿合剂联合“一贴消”外敷治疗与应用清热解毒口服液及鱼石脂膏外敷治疗两组患儿。疗程结束后观察其腮部肿胀疼痛消退时间、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并发症及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9.2%(127/128),对照组77.3%(3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腮腺肿胀疼痛消退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8例中发热26例,其他并发症2例;对照组44例发热19例,其他并发症3例,观察组出现发热等并发症的患儿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消肿合剂联合“一贴消”有效减轻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黄连粉针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3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思密达为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黄连粉针治疗,均治疗7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48/51)明显高于对照组78.85%(4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止泻时间(3.5±0.5)d明显短于对照组(4.6±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病例出现。结论双黄连粉针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药物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产期脑损伤智力低下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智力低下幼儿分为对照组、穴位注射组、针刺组、联合治疗组4组各30例,每组均有轻、中、重度智力低下患儿各1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智力功能训练;穴位注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疗法;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疗法及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按照 Gesell发育量表于治疗前后测定各组的发育商(DQ)。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行组间有效率及 DQ比较。结果治疗后各组轻、中、重度智力低下患儿的DQ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各组均以轻度和中度智力低下的患儿DQ值提高得较为显著,重度智力低下患儿的 DQ值提高不明显,各组的轻度和中度患者 DQ值改变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中度患儿DQ值均显著高于重度患儿D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产期脑损伤所致的智力低下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轻、中度智力低下患儿智力疗效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年龄在4个月至2岁具有典型症状的20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液体疗法,口服思密达,微生态制剂,饮食指导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5mg/(kg·d),用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每日一次,疗程5~7天。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①两组在退热、止吐和止泻等主要症状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的显效率为9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75%(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偶见皮疹。结论:喜炎平治疗秋季腹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α-2b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α-2b干扰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联合α-2b干扰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疗程3~7d。观察患儿体温、口腔溃疡及皮肤疱疹消退情况、口腔疼痛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52/54),高于对照组77.8%(4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总病程、退热时间、手足皮疹及口腔疱疹愈合时间,口腔疼痛改善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α-2b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均给予小儿清热宁颗粒、维生素B和C、抗病毒口服液和退热药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剂量为5~10mg/kg,每日1次,治疗5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护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手足口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和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加用中药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并施以精细化优质护理措施。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5d。观察两组疗效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78.33%、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3%、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的非常满意率分别为86.67%、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精细化优质护理措施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和传统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均治疗6周后对比肝功指标变化、综合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降低治疗后肝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6%(5/62)与对照组6.56%(4/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效果确切,能够通过阻止巨细胞病毒复制、稳定肝细胞和促进肝细胞增殖等机制改善肝功指标,促进黄疸消退,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氨溴素佐治要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α干扰素100万单位+氨溴素15mg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7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46例,好转14例,总治愈率100.0%;对照组治愈21例,好转33例,总有效率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扰素联合氨溴素佐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可靠,疗程短,给药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金荞麦片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肺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支气管肺炎(肺热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金荞麦片口服治疗,疗程7d,观察临床疗效及患儿发热、咳嗽、气促及肺部细湿啰音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4.8%(39/4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2%(3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气促及肺部细湿啰音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养麦片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肺热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与疏导疗法在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中医辩证用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和心理疏导疗法。结果:治疗纽患者的治愈率35%,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15%,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与心理疏导疗法应用于老年FD治疗中,安全、经济、有效,对提高和巩固疗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儿童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采用基础治疗及蒙脱石散治疗,配合清淡饮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5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及止泻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2%(54/55),对照组83.3%(45/5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止泻时间(2.5±0.8)d,对照组(4.8±0.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儿童相关性腹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遗尿的临床疗效,为防治遗尿找到简便廉且有效的方法。方法41例原发性遗尿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平衡针灸配合中药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中药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20/21),高于对照组50.0%(10/2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每月遗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衡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遗尿临床疗效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辨证治护干预对小儿泄泻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泄泻患儿,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治疗。辨证施护组在推拿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辨证施护组总有效率93.33%(56/60),对照组总有效率91.67%(5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主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次症评分辨证施护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合并用药率下降,无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泄泻患儿的康复,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于儿科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加护理的方式,观察组患儿除此之外加入了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儿以及家属满意率为97.1%(68/70),明显优于对照组82.9%(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提升儿科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有重要作用,可提升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手足口病病情变化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将225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病情分组,Ⅲ期病危组15例,Ⅱ期重症组85例,Ⅰ期普通组125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患儿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的变化,分析PCT与患儿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前Ⅲ期患儿血清PCT水平最高,为(0.944-0.12)μg/L,明显高于Ⅱ期和Ⅰ期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3、7d后,3组患儿PCT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Ⅲ期患儿下降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随访表明,Ⅰ期普通型患儿预后良好率最高为96%,后遗症率最低为0.8%,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7)。结论监测血清PCT有助于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变化、严重程度及预后,对伴有PCT短期内明显升高的患儿应密切观察和干预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