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结合爬行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运动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爬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观察3个月后两组患儿爬行能力、智力发育.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偏瘫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至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痉挛型偏瘫儿童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采用运动想象疗法与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10周采用上肢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WeeFIM)、肱二头肌厚度、前臂旋后角度进行评分,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于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偏瘫侧肢体Peabody精细运动评分、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分、肱二头肌厚度、前臂旋后角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eabody精细运动评分、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分、肱二头肌厚度及前臂旋后角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body精细运动评分与肱二头肌肌肉厚度的评价结果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有助于提高偏瘫型脑瘫儿童的上肢运动功能,增大前臂旋后角度及肌肉厚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坐位能力获得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训练方法基础上加予核心稳定性训练疗法进行治疗。采用坐位能力分级量表(LSS)对患儿坐位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 L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是帮助脑瘫患儿坐位能力获得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进行悬吊运动训练对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肌电图、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D区、E区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内收肌、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运动可以明显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的平衡能力,同时有效降低患儿体表的肌电分布,抑制肌张力的异常升高,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进行悬吊运动训练对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肌电图、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D区、E区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内收肌、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运动可以明显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的平衡能力,同时有效降低患儿体表的肌电分布,抑制肌张力的异常升高,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踝足矫形器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踝足矫形器治疗动静态尖足。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进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和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观察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踝足矫形器可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能提高粗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运动控制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影响。方法将4~6岁GMFCSⅡ级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儿均每日进行1次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每日增加运动控制训练15min;对照组每日增加肌力训练15min。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评定粗大运动功能,观测两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E区分值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以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88之D区和E区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控制训练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体感音乐疗法降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感音乐疗法对降低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肌张力的疗效。方法将3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置于体感音乐床聆听中医五行音乐中角音30min,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3次内收肌角度、双侧腘窝角度、足背屈角度,取其平均值,评估肌张力,计算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结果体感音乐治疗后,受试患儿内收肌角度和腘窝角度明显大于治疗前,治疗后足背屈角度均小于治疗前,其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治疗后肌张力、CSS评分均比治疗前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体感音乐治疗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提高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进行训练。两组治疗前后采用新修订的Ashworth量表评定、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GMFM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偏瘫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上肢评估训练系统、肌肉超声检查(B超)、改良Ashworth、Peabody精细运动量表对偏瘫侧前臂旋后角度、握力、肌肉厚度、肌张力及上肢功能进行评分,观察镜像疗法对于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偏瘫侧肢体握力、前臂旋后角度、上肢功能Peabody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握力、前臂旋后角度、上肢功能Peabod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肱二头肌肌肉厚度均增加,观察组肌肉厚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痉挛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body评分与肱二头肌肌肉厚度的评价结果有相关性(r=0.497,P〈0.01)。结论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能提高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增大其握力、前臂旋后角度及肌肉厚度,但对患儿肢体痉挛程度改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背六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中降低脊背部肌张力的作用。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肢体按摩加"脊背六法",对照组仅用肢体按摩,两组均结合现代康复技术,3个疗程(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脊背部肌张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1,2个疗程的治疗后,在降低脊背部肌张力的时间与疗效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3个疗程后,两组患儿脊背部肌张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瘫患儿的临床康复中应用"脊背六法",可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患儿脊背部肌张力,缩短康复疗程,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由治疗师指导家长使用家庭训练方案提高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 2015年1月至12月辽宁省儿童医院儿科收治不同类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指导家长在家中使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PDMS-2)家庭训练方案,每日1次,每次30min,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及精细运动发育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精细运动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家长实施的家庭训练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评定股四头肌厚度在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疗效评价中的作用,为康复疗效评定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选取6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进行中药熏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应用改良Ash-worth(MA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B超评定股四头肌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股四头肌厚度(MTQ)。结果 (1)治疗1.5个月与治疗前比较:MAS分值略有降低,GMFM-88分值略有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TQ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MAS分值明显降低(P〈0.01);GMFM-88分值明显增加(P〈0.01);MTQ值明显增加(P〈0.05)。(3)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5个月、治疗3个月后MTQ值与GMFM-88分值有相关性(r=0.734,P〈0.01)。结论 B超可以通过反映局部肌肉厚度的变化,为脑瘫患儿康复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对脑瘫患儿伴随语言语言障碍的研究已引起普遍关注,并取得一定进展,国内外主要从其发生的原因、特点及治疗几个方面着手研究。语言脑区受到损伤,且常合并其他障碍是导致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主要原因;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构音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S-S法和Gesell发展量表是语言发育迟缓检查常用的测量量表;在相关治疗方面,祖国传统医学发挥着独特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3~6岁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引导式教育,康复护理3个月,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应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评定脑瘫患儿肌张力,并测定踝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护理3个月后,踝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踝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张力降低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结合引导式教育较常规康复护理相比,能显著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腕手矫形器治疗拇指内收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腕手矫形器治疗拇指内收异常姿势。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和精细运动商(FMQ)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PROM、FMQ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治疗后观察组PROM和FMQ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手矫形器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外展活动度,能提高精细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郑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住院的脑瘫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共治疗12周,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价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88、FMQ及WeeFIM评分依次是(74.66±14.83)分、(74.63±8.56)分、(58.36±8.56)分,均高于对照组(57.82±14.73)分、(70.54±9.84)分、(53.62±1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刺激配合作业疗法诱发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腕关节背屈功能的疗效。方法将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基础上,采用穴位刺激配合作业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作业治疗,治疗7、20d时进行腕关节背屈活动度测量,对比疗效。结果治疗7、20d时,观察组患儿腕关节活动度扩大范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疗法穴位刺激与作业疗法相结合,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腕关节背屈功能改善优于单纯作业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悬吊技术对提高偏瘫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下肢肌力的疗效。方法 40例痉挛性偏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康复训练并配合悬吊运动训练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M88项评分。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积分差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经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患儿下肢肌力均有提高,康复训练并配合悬吊运动训练患儿肌力及运动能力均高于常规康复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在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感觉统合训练的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脑瘫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感觉统合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治疗3个月后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分值及GESELL大运动发育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其GMFM百分位及GESELL粗大运动发育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各组GMFM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患儿的粗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