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变血管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变血管情况。方法:采用C型臂X光机和电生理记录仪行冠脉造影及PCI术,分析81例AMI患者的病变血管情况。结果:中年组34例,单支血管病变14例,双支病变9例,3支血管病变4例;冠脉正常为2例,冠脉病变狭窄<50%者5例(占15%),前降支病变最多,34例患者共计植入支架22枚。老年组为47例,单支血管病变12例,双支血管病变13例,3支血管病变21例;病变狭窄<50%1例(占2%),前降支病变最多,47例患者共计植入支架35枚。结论:两组病人,中年组单支血管病变最多,老年组多支血管病变最常见。两组病人均以前降支病变最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400例年龄≥65岁和500例年龄<65岁接受PCI获完全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冠脉特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近、远期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老年组合并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平均植入支架数均较多,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PCI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平均随访(10.8±3.3)个月,再狭窄率、心绞痛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组冠心病患者虽在血管病变复杂性上高于非老年组,但其PCI成功率、手术并发症、长期临床疗效与非老年组患者相似,提示PCI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45例作为高龄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采取同种方法治疗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45例作为中年组,对比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 冠脉造影结果、介入治疗情况.结果 高龄组男性患者占比、有吸烟史占比、高血脂史占比、PCI完全血运重建率均低于中老年组,合并疾病占比、陈旧性心肌梗死占比、多支血管病变占比、阳性意义病变占比均高于中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多支,且具有较多的阳性意义病变,采取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国产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的长期效果,以确定该组患者的疗效.方法 入选36例高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成功植入药物支架,长期随访.结果 36例冠心病患者共118支病变血管,处理相关血管71支(60%),植入药物支架共51枚(Firebird支架43枚,Cypher支架8枚),非药物支架50枚,手术即刻成功率97%.随访3月内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Ⅰ~Ⅱ级改善29例(81%),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31例(86%),运动耐量提高Ⅰ~Ⅱ级28例(77.8%);6~12个月内6例(16.7%)发生主要心脏事件.药物支架组的主要心脏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药物支架组(11.8%、29.0%,P≤0.05;6.1%、17.7%,P≤0.01).结论 高龄多支冠脉病变患者使用国产药物支架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比分析36例老年与22例非老年人AMI急诊PCI治疗的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成功率和手术疗效.结果老年组36支梗塞相关血管,置入支架40枚,围手术期死亡1例,手术成功率为97.2%,非老年组22支梗死相关血管,置入支架25枚,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成功率100%.两组支架特点及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显著性.且两组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结论老年人AMI行急诊PCI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红胜  魏芝宝 《河北医学》2008,14(4):389-39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特点和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我院68例行PCI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和比较老年组(≥75岁)与年轻组(<75岁)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不宜或未能置入支架而需外科搭桥以及术中、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结果:老年组(30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比例高于年轻组(3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05及P<0.005);老年组多见冠脉多支病变和复杂病变(P<0.05);老年组即刻治疗成功率(92.59%)与年轻组(95.5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期间及远期随访严重不良心脏事件老年组(46.67%)均高于年轻组(7.89%)。结论:≥75岁老年冠心病患者常有重要脏器的功能减退,其冠脉病变的特点常为多支和复杂病变,PCI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7月安钢职工总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中年组(45~59岁,65例)和老年组(60~78岁,5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评价手术疗效。结果老年组冠脉病变部位数、支架植入数、干预部位数以及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与青中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PCI手术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疾病特点以及自身情况,规范用药及手术操作,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于冠心病超长病变(≥50 mm)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选取6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超长病变患者置入Cypher支架、Firebird支架及Taxus支架,记录患者的治疗、在院期间和随访等情况.结果 68例患者PCI治疗均获成功,共置入Cypher支架84枚、Firebird支架42枚、Taxus支架69枚.1例合并糖尿病者术后出现支架内亚急性血栓,2例发生非Q波型心肌梗死,其他患者住院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患者均未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36例患者术后6~9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其中3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并行外科搭桥术.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超长病变PCI治疗中安全、有效,但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高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与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高龄(60岁以上)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60岁以下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冠脉造影特点和介入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33.33%明显低于对照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55.00%,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A、B1型血管病变比例为28.99%明显低于对照组A、B1型血管病变比例为60.40%,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置入支架数(1.9±0.8)枚明显多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1.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8.33%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高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及A、B1型血管病变比例较低,多支血管病变及B2型、C型血管病变比例较高,介入治疗中置入支架数相对较多,并发症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高,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指导效果及对不良事件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20例ACS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每组160例。即采用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行(PCI)治疗(FFR组)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下行PCI治疗(CAG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PCI成功率、支架植入数量等的差异。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PCI成功率、PCI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FFR组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使用量少于CAG组(P < 0.05);术后6个月,2组靶血管血运重建、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FFR指导下行PCI治疗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支架植入,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ACS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患者植入支架151枚,其中药物支架45枚。其中2例完全闭塞病变,导丝未能通过病变未能成功,1例因钙化病变严重,球囊未能通过病变,未能成功,改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成功率97.2%。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06年7月期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35例,置入国产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56枚。观察即刻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和临床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35例患者中即刻手术成功率100%,住院期间及临床随访7个月~22个月均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35例患者全部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后6个月复查,均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国产药物支架能够有效预防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再狭窄,治疗冠心病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压力导丝测定的血流储备分数(FFR)对并发糖耐量减低(IGT)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临界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58例临床诊断为CAHD并发的CAHD临界病变患者分为FFR指导治疗组(FFR组,n=28)和根据术者经验指导治疗组(对照组,n=30)。观察2组患者支架植入例数及支架植入数量,同时观察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发生典型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病死和靶血管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FFR组共有12例14处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置入支架16枚,治疗率43.8%;对照组共有39处临界狭窄病变,有17例21处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置入支架32枚,治疗率53.8%。FFR组患者治疗率、植入支架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R组患者术后典型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R可安全地指导并发IGT的临界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由FFR指导植入的支架数量显著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过压力导丝测定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评价多支多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价值.方法 34例心脏病患者经冠脉造影显示多支冠脉临界病变(狭窄50%~70%)82处,随机分为FFR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及常规PCI组,前者对FFR<0.75的病变行介入治疗,FFR≥0.75行药物治疗;后者根据造影结果行介入治疗.结果 2组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上无明显差异.其中FFR组共有39处冠脉狭窄病变,有4例患者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置入支架7枚.常规PCI组共有43处冠脉狭窄病变,有11例患者行冠脉介人术治疗,置入支架22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3月,2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支多处冠脉病变患者,经FFR指导行PCI术,与常规PCI术相比,植入支架数目、治疗血管个数明显减少,术后3月的心绞痛发生情况减少,住院的医疗费用也同时降低.  相似文献   

15.
齐峰  杨丽霞  王红  石燕昆  王先梅  李明秋  任丽  赵颖 《重庆医学》2008,37(23):2638-2640
目的 评价国产双降解Excel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DM)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的212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DM者78例,非DM134例,靶血管均置入ExcelDES,对比观察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1~14个月随访期间的心绞痛、猝死、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复查冠脉造影情况.结果 DM组及非DM组手术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8.7%、99.3%,320处靶病变共置入支架420枚,其中DM组病变98处,支架数126枚,直接支架29枚(23.1%),非DM组病变222处,置入支架294枚,直接支架96枚(32.7%).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非DM组心梗患者术后6h猝死.DM组临床随访74例(97.4%),造影复查18例(24.3%),非DM组分别为132例(97.1%)、24例(18.2%).DM组2例心绞痛复发,非DM组3例发生心绞痛,两组各有1例造影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并行血运重建,MACE发生率分别为1.4%、0.8%.两组均无迟发性血栓发生.结论 国产涂层可生物降解Excel DES应用于冠心病合并DM患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术后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特点。方法 对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PCI手术病例登记资料中有CABG史者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 10例CABG术后施行PCI的患者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5 3~ 73岁 ,平均为 (6 5± 7)岁。PCI距CABG手术时间为 0 .5~ 15年 ,平均为 (8± 6 )年。 10例患者共有桥血管 2 6支 ,其中 13支完全闭塞 ,3支有显著性病变。共对其中 12支血管 (14个病变 )行介入治疗 ,其中 9支为原先的自身旁路目标血管 ,2支为旁路目标血管外的自身血管病变进展 ,1支为退变的静脉桥血管。共置入 11枚支架。 10例患者均获得影像学成功 ,住院期间无重大并发症 ,心绞痛症状改善或消失。随访过程中有 2例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结论 PCI可作为治疗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应用长支架及多个支架序贯置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4例冠心病患者的284支靶病变血管进行了PCI,其中194支(68.3%)为弥漫性长病变,平均靶病变狭窄93.8%±8.7%。A组59例:1支靶病变血管置入单个长支架20~36mm;B组105例:至少1支靶病变血管为多个支架相连接(2~5个)。结果:A、B二组长病变置入支架的平均总长度分别为23.1±10.1mm,28.8±10.5mm(P<0.05);A、B组的PCI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恢复TIMI 3级血流分别为93.6%、96.1%,手术即刻残余狭窄率分别为1.7%、2.1%,住院期间心血管病事件(MACE)发生率分别为3.4%、2.9%,二组间上述各项数值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随访11.8个月,A组随访58例,MACE发生率为8.6%,无事件生存率为93.1%(54/58);B组随访101例,MACE发生率为11.9%,无事件生存率为83.8%(88/105),二组间比较,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弥漫性长病变,应用长支架或多个支架序贯置入进行PC I,临床疗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接受PCI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高龄组)和同期该院住院接受PCI治疗的40~60岁的中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87例(中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的Syntax评分、病变节段分布、植入支架的数量及长度、近期效果和主要并发症等。结果高龄组与中年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病率和吸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右冠状动脉(RCA)2~3段病变,左冠状动脉(LCA)5段病变、11段病变、12~13段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构成比,Syntax评分,植入支架的数量和长度,出血性并发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TIMI 3级血流、亚急性血栓、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者冠状动脉病变多较复杂、严重。对于无严重大脑、肺脏、肾脏和瓣膜病变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PCI治疗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与中年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我院近8年140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疗效、并发症及其发展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方法 对1400例冠心病患者2844处靶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共植入支架3143枚。其中单支血管病变400例(28.57%);多支病变1000例(71.43%);左主干病变39例;慢性闭塞病变301例。结果从2002年至2010年年例数平均增长率56.66%。总的病例成功率(97.75%),术中病死率(0.071%),重要并发症发生率(1.57%)。结论我院冠心病介入治疗虽然起步晚,但通过介入治疗学习曲线,技术日臻成熟,手术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冠心病216例按年龄≥65岁及<65岁分为老年组和中老年组,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1)老年组以三支病变为主,中老年组以单支或双支病变为主。中老年组左主干病变多见,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两组间无差异。老年组冠状动脉狭窄以重度及完全闭塞多见,中老年组以轻度病变为主,中度病变两组间无差异。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类型以C型及B型病变为主;中老年组各型比例相近,A型病变略多。(2)急性心肌梗塞老年组较中老年组多见,稳定性心绞痛中老年组较老年组多见,不稳定性心绞痛两组无差异,均为主导分型。老年组女性患者较为中老年组所占比重增加;老年组合并糖尿病,cTnI升高多于中老年组。结论: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以三支病变,C型及B型病变,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为主,提示老年冠心病更需积极冠状动脉造影,及早血运重建。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危险性大,合并症发生率,术后早期病死率可能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