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岛素疗法已不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晚期所采用的迫不得已的治疗方法,其可使T2DM患者血糖严格控制,有效缓解或减慢各种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预后,现对T2DM胰岛素疗法的进展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方华 《药物与人》2014,(5):73-73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临床上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临床以2型糖尿病最为多见,该型主要病理特点为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目前对于血糖不能得到很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这是避免陧性并发症发生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吴青 《保健与生活》2014,(12):10-10
什么是胰岛素强化治疗? 所谓胰岛素强化治疗,也就是强化胰岛素治疗法,是国际卫生组织于1993年6月公布的北美“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的临床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该试验的目的是比较强化胰岛素治疗和常规胰岛素治疗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通过胰岛素泵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模拟正常胰岛素的生理分泌节律,并根据每天的饮食和运动量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达到或接近生理水平的方法。美国糖尿病(DM)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及英国DM前瞻性研究(UKPDS)已经充分显示强化降糖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血糖得到理想控制,从而对部分早期DM患者的胰岛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延缓和减少DM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一、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适应证1.胰岛素强化治疗与1型DM(type1diabetesmellitus,T1DM):T1DM的本质是胰岛素的绝对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T2DM)三级预防相关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38例T2DM患者(其中单纯DM33例,DM慢性并发症105例)、38例糖耐量低减(IGT)和43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糖、胰岛素和血压测定,计算HOMA-IR、HOMA-IS、IAI和体重指数,分析其在DM三级预防相关病变中的变化。结果:按对照组、IGT组、单纯DM组和DM并发症组的次序比较,除IGT组的空腹血糖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OMA-IR水平依次增高,IAI指标依次降低,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HOMA-IS在DM两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IGT组,DM并发症组又低于单纯DM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IGT组HOMA-IR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FINS呈正相关;DM患者的HOMA-IR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DM病程呈正相关(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贯穿于T2DM的全过程,且程度越来越重。减轻胰岛素抵抗必须贯穿于T2DM三级预防的始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新诊断的超重,月巴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赖脯胰岛素50联合二甲双胍的短期强化治疗,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新诊断的超重/肥胖T2DM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予以赖脯胰岛素5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予以重组人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治疗,收集疗效及安全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餐前、睡前、凌晨3:00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岛素日用量及费用分别为(0.6±0.1)U&g、(15.8±2.1)元/d,低于对照组的(0.8±0.1)U/kg、(21.3±2.6)元/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脯胰岛素5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为新诊断的超重/肥胖T2DM患者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强化治疗方案,且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7.
黄涵 《职业与健康》2008,24(16):1729-1730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76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磺脲组,观察其达标时间、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hC肽水平。结果治疗后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比磺脲组血糖达标时间短(t=5.54,P〈0.01),空腹和餐后2hC肽水平升高(t值分别为4.12和5.74,均P〈0.01);胰岛素组中有11例仅饮食和运动治疗维持血糖达标长达8~16个月之久。结论初诊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尽快解除高糖毒性,显著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对行胰岛素治疗的心理需求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朱瑞芳 《现代医院》2009,9(3):115-116
糖尿病(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体内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目前,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但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心理忧虑。为了了解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需求,笔者于2007年2~12月调查分析了200例糖尿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类似物短期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6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类似物多次皮下注射组(MSII)和胰岛素泵组(CSII)各32例,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服C肽(FC—P)及进食100g标准淀粉馒头后2h血糖(2hPG)、2h胰岛素(2bINS)、2hC肽(2hC—P),并分别计算HOMA—IR、HOMA-,记录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日胰岛素类似物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INS、FC—P、2hINs、2hC—P、HOM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FPG、2hPG、HOMA—IR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FINS、FC—P、2bINS、2hC—P、HOMA-、FPG、2hPG、HOMA—IR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达标时间胰岛素泵组(2.46±0.78)d明显短于胰岛素类似物组(5.42±1.76)d(P〈0.05),达标日胰岛素类似物用量胰岛素泵组(31.25±9.12)U/d,略少于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组(36.43±8.24)U/d,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月,两组患者在饮食运动治疗下,多数血糖均控制良好,需药物治疗的比例无明显差别。结论胰岛素类似物短期强化治疗初诊T2DM能明显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使多数血糖较高的初诊T2DM患者在长期不服药的情况下,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可取得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胰岛素释放试验与糖耐量试验结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胰岛素释放试验与糖耐量试验对比分析,了解2型糖尿病(DM)病人糖代谢和胰岛功能情况,探讨对2型DM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来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DM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行馒头餐,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MAIA)法测定血清胰岛素,同步测定糖耐量(氧化酶法),依据糖耐量测定结果分3组:糖耐量正常对照组(NGT),糖耐量减低组(IGT),2型DM组(DM);分别将各点胰岛素和血糖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型DM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明显高于NGT组,血糖、胰岛素在餐后一二小时出现峰值,餐后3h仍不能恢复至空腹水平,NGT组的血糖和胰岛素在餐后0.5—1.0h出现峰值,2组在0、0.5、1、2、3h各点的血糖和胰岛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GT组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与NG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在餐后1、2、3h的血糖和胰岛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MAIA法测定胰岛素释放试验和氧化酶法测定糖耐量,可以及时了解2型DM病人糖代谢和胰岛功能情况,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糖尿病主要有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而临床上还有一类成人起病的糖尿病,胰岛功能呈缓慢性破坏,开始时不发生酮症酸中毒,也不依赖胰岛素治疗,而被诊断为T2DM,但随着病程进展,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最终将依赖胰岛素生存,并且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危险。澳大利亚学者Tuomi等称之为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此后大多数学者使用这一名称。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分型提出新建议,将慨归属于T1DM的亚型。现就近几年来蝴的诊断、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并发症及治疗研究等方面的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沈静雪  田坚 《中国医师杂志》2006,8(11):1571-1571,1574
目的探讨初诊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β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初诊92例T2DM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为5组,进行2~16周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FINS、ISI、HOMA-β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各组FINS、HOMA-β和ISI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3.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简称胰岛素泵,是目前最符合生理状态的胰岛素输注方式。采用基础量和餐前量相结合的输注方式模拟正常胰腺的分泌,有利于糖尿病的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朱昕 《健康必读》2009,8(1):30-3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在家中进行胰岛素调试治疗的方法。方法 选择本社区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其口服降糖效果不佳,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在社区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在家中自己进行胰岛素注射,采用小剂量诺和灵30R或诺和灵50R bid或+小剂量拜糖平50~150mg/d或文迪雅4mg/d。3周后将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进行比较。结果36例DM患者经过培训后他们或他们的家属都熟练地掌握了胰岛素注射技术,了解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学会了注射胰岛素常见反应的简单处理办法。通过胰岛素治疗3周后,80%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检测FPG、PPG2h与胰岛素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在家中接受小剂量胰岛素调试治疗是有效、实用安全的方法,有利于部分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恢复,同时也节约了患者的时间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正规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效果,为丰富治疗手段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天津市河西区东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以双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取正规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波动情况及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用量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波动幅度和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分别为(3.2±1.2)、(3.8±1.2)mmol/L,小于对照组的(4.3±1.0)和(4.8±1.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正规胰岛素强化治疗口服药物效果欠佳的糖尿病患者,能够发挥稳定降血糖效果,有助于尽早恢复正常血糖水平,且避免诱发低血糖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糖尿病(DM)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严重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来共收治DKA患者16例,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及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HbA1c&gt;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进行地特胰岛素(Det)联合二甲双胍的短期强化治疗,探讨Det作为基础胰岛素在T2DM起始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5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两组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Det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对其治疗前后血糖控制、低血糖情况和HOMA-β功能进行自身及组间比较。结果:12周治疗后,两组中FBG、2 h PBG、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FC-P、2 h C-P和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3.85%(3/78)、症状性低血糖1例,对照组24.36%(19/78)、症状性低血糖5例,Det明显优于门冬胰岛素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et作为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时HbA1c&gt;9%的T2DM患者可以良好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门诊强化治疗方案,适合初诊2型糖尿病的起始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短期应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初诊T2DM患者46例,以胰岛素泵进行治疗2周以后,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以及胰岛素变化情况,并计算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 HOMA-β)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并观察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患者的胰岛素水平、HOMA-β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HOMA-β以及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16例患者仅依靠运动以及饮食控制便取得了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结论对初诊T2 DM患者实施短期胰岛素泵治疗能够快速控制血糖水平,有效改善其胰岛β细胞功能,并可减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或胰岛素多次注射(MDI)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HOMA-IR)、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和度素(Leptin)的影响。方法52例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根据胰岛素强化治疗方式随机分为CSII组与MDI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2天)观察胰岛素抵抗、血清游离脂肪酸和度素变化,并与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对3组HOMA—IR、FFA和Leptin水平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CSII组与MDI组的HOMA—IR、FFA与Leptin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HOMA-IR、FFA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3组治疗前后的FFA与Leptin、HOMA-IR均有正相关关系,FFA与Leptin在治疗前后无相关关系。回归分析表明,FFA与Leptin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是影响HOMA—IR的重要因素。结论两种干预方式均可明显改善初诊T2DM患者的HOMA-IR、FFA水平,FFA、Leptin均与HOMA-IR呈正相关关系.是影响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2型DM)患肥胖与胰岛素抵抗(IR)及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以期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根据体重指数(BMI),将260例DM患分成3组,观察与胰岛素作用指数(IAI)及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 BMI正常组IAI及血脂在正常范围,而超重和肥胖组IAI下降,TG和CH增高,HDL下降。BMI越高,后改变越明显。结论 肥胖与IR及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提示肥胖型2型DM的药物治疗应以胰岛素增敏剂,α糖苷酶抑制剂和双胍类为主,同时注重降脂治疗,避免早期使用磺脲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