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菠萝叶主要含酚类成分,具有抗氧化和调血脂作用。其主要成分为对香豆酸。该文以对香豆酸为主要测试成分,观察了菠萝叶酚类成分中对香豆酸体外人源肝HepG2细胞跨膜转运的特点及其对糖脂负荷细胞实验中葡萄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醇的转运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萝叶酚具有较好的跨膜转运特点。给药后5 min,菠萝叶酚中的对香豆酸即细胞内达到较高的浓度,60 min达峰值。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促进葡萄糖转运体(GLUT4)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的同时,菠萝叶酚能够降低细胞内的糖脂含量。这种降低细胞内脂含量的作用与促进脂蛋白脂酶(LPL)、肝甘油三酯脂酶(HTGL)表达有关,降低细胞内葡萄糖含量的作用与促进肝糖原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狭叶茶(Camellia angustifolia Chang)提取物对小鼠糖耐受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葡萄糖、蔗糖及淀粉负荷方法制备小鼠糖耐量模型,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糖浓度,观察狭叶茶提取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体外实验测定狭叶茶提取物对小鼠小肠黏膜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建立狭叶茶提取物对不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实验并观察其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狭叶茶提取物可以缓解餐后血糖升高的趋势,并在糖苷酶活性实验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狭叶茶提取物可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来自于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菠萝叶对小鼠肝脏药物代谢酶CYP1A2、2E1 和3A11的诱导表达及其活性作用,为药物相互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整体动物实验方法,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菠萝叶酚,取肝脏做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制备粗酶液,以相应的特异性底物探针观察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小鼠连续灌胃给药3天,对CYP 2E1的mRNA表达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但对蛋白表达及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对CYP 1A2活性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但对mRNA及蛋白无明显影响;对CYP 3A11的诱导作用不明显。结论:菠萝叶酚对CYP 1A2和2E1部分指标有一定的影响,表明其作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菠萝叶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家兔模型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菠萝叶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血脂症家兔模型的降脂作用。方法:取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除对照组外,均喂高脂饲料,给药组同时还以灌胃给药,第14、28天取血,测定各组血清中的TC、TG、HDL和LDL。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比较,菠萝叶提取物组的TC、TG和LDL水平降低,而HDL水平增高。结论:菠萝叶提取物对实验高血脂家兔模型有降脂作用,由此可见,菠萝叶提取物有治疗高脂血症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理脾护肝调脂丸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旨在探讨该方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ICR健康小白鼠40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灌胃组、高脂灌胃组、中药灌胃组、高脂+中药灌胃组,各组10只。观察理脾护肝调脂丸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计算小肠推进率P。结果:中药灌胃组、高脂加中药灌胃组的胃肠推进率均高于高脂灌胃组(P(0.01)。结论:理脾护肝调脂丸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可能跟理脾护肝调脂丸能加快对外源性脂肪排泄,减少外源性脂肪在小肠中的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治疗2型糖尿病新药糖脂清经过大孔树脂处理与未经过大孔树脂(过柱前后)在降血糖、调节血脂药效学方面有无差异。[方法]应用糖尿病KK-Ay小鼠,大孔树脂处理前、后糖脂清8、4、2 g/kg灌胃给药5周,以拜唐苹为对照药,评价并比较过柱前、后糖脂清对小鼠血糖、血脂等的影响。[结果]糖脂清过柱复方与未过柱复方均有降低小鼠饮水量、尿量趋势;能显著降低小鼠非禁食及灌胃蔗糖后30、60、120 min血糖浓度,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胰岛素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结论]糖脂清中山楂叶、丹参、赤芍经大孔树脂处理后没有降低整体药效。  相似文献   

7.
石榴叶鞣质对高血脂小鼠糖代谢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石榴叶鞣质对高脂小鼠糖代谢的影响以及降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建立高脂并高血糖小鼠,灌胃石榴叶鞣质,观察小鼠血清糖脂的变化,肝糖元含量;通过体外HepG2细胞实验观察石榴叶鞣质对葡萄糖的利用及其胞内糖元含量变化。结果:灌胃石榴叶鞣质8周后,高脂小鼠外周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均有明显降低,肝糖元升高;体外实验石榴叶鞣质可以明显促进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胞内糖元含量。结论:石榴叶鞣质对高脂合并的高血糖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肝内糖元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石榴叶鞣质对高脂小鼠糖代谢的影响以及降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建立高脂并高血糖小鼠,灌胃石榴叶鞣质,观察小鼠血清糖脂的变化,肝糖元含量;通过体外HepG2细胞实验观察石榴叶鞣质对葡萄糖的利用及其胞内糖元含量变化。结果:灌胃石榴叶鞣质8周后,高脂小鼠外周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均有明显降低,肝糖元升高;体外实验石榴叶鞣质可以明显促进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胞内糖元含量。结论:石榴叶鞣质对高脂合并的高血糖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肝内糖元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石榴叶鞣质和菠萝叶酚通过母乳对哺乳期小鼠生长的影响。方法:给母鼠灌胃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新生小鼠的一般状况、体质量、尾长及脏器系数肝脏相关脂代谢调控因子的表达。结果:石榴叶鞣质和菠萝叶酚均可以通过母乳明显影响新生小鼠的生长发育,其中石榴叶鞣质的作用强于菠萝叶酚,同时可以明显下调新生小鼠肝脏的脂代谢相关酶的表达。结论:石榴叶鞣质和菠萝叶酚可以通过母乳影响新生小鼠的生长发育,其作用与影响肝脏脂代谢酶表达有关。哺乳期服用该药需引起注意。其临床意义尚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糖脂清治疗KK-Ay小鼠糖尿病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胰岛素血症遗传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动物模型.复方中药糖脂清为桑叶、荷叶、丹参等中药材组成,其水煎煮提取物作为实验药物.动物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高剂量组(0.7mg/kg),中剂量组(0.35 mg/kg),低剂量组(0.175mg/kg);给药方法:1次/d,口服给药,连续给药4周;每周做1次空腹血糖检测,对给药4周后的糖苷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进行检测;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分析软件为Excel和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结果]复方中药糖脂清各剂量组,给药前与给药4周后相比各剂量组均可降低血糖,同时降低KK-Ay小鼠小肠的蔗糖酶与麦芽糖酶的活性、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结论]复方中药糖脂清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血糖的作用.其机制为复方中药糖脂清可抑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同时此方药还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餐后1 h血糖的影响。方法利用高脂饮食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30 mg·kg^-1链脲佐菌素(STZ)构建T2DM大鼠模型。将正常组大鼠分为对照组(NC组)和黄芪多糖给药组(NC+APS组),模型组大鼠分为对照组(T2DM组)和黄芪多糖给药组(T2DM+APS组),共4组,每组6只。空腹状态下,对正常组大鼠和T2DM模型组大鼠分别灌胃淀粉水溶液(7.5%Starch)和淀粉+黄芪多糖混合溶液(7.5%Starch+700 mg·kg^-1APS),以及葡萄糖水溶液(7.5%GLU)和葡萄糖+黄芪多糖混合溶液(7.5%GLU+700 mg·kg^-1APS)。采集灌胃0(空腹)、15、30、45、60 min的血清标本测定其血糖值,绘制血糖变化曲线,计算血糖变化(Δ血糖)峰值、血糖与时间的曲线下面积增值(IAUC)。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测定0.20%、0.05%及0.0125%3种浓度的黄芪多糖对α-淀粉酶活性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1)淀粉灌胃实验:与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给药组的正常大鼠(15、30 min)和T2DM大鼠(30、45 min)的血糖值明显降低,Δ血糖达峰时间均从餐后30 min提前到餐后15 min,且Δ血糖峰值和IAUC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葡萄糖灌胃实验:与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给药组正常大鼠(30、45 min)的血糖值及Δ血糖峰值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AUC虽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大鼠血糖值、Δ血糖峰值及I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Δ血糖达峰时间从餐后30 min提前到餐后15 min。(3)0.20%、0.05%及0.0125%3种浓度的黄芪多糖对ɑ-淀粉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8.50±1.13)%,(7.10±0.96)%和(6.30±0.05)%,其抑制作用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黄芪多糖可以明显降低T2DM模型大鼠摄食淀粉后1 h的餐后血糖,其机制可能与其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物活性肽胰安肽口服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采用一次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streptozotocin, 100 mg·kg-1)并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糖尿病伴高血脂小鼠模型。隔日灌胃(ig,intragastrically)给予胰安肽(15 mg·kg-1),并设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治疗期间进行血糖 (BG) 检测,口服糖耐量测试(OGTT)。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清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同时测定肝、脾和肾等重要脏器指数及药物的体外急性毒性。结果 给药期间,胰安肽给药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胰安肽组口服糖耐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胰安肽可显著降低高血糖、高血脂小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P<0.05),并改善总胆固醇水平。各组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连续给药过程中,胰安肽对各重要脏器无损害。体外研究显示,胰安肽对HepG2细胞无抑制作用,未能测出胰安肽的LD50 结论 口服胰安肽可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及血脂紊乱,长期给药较为安全可靠,可开发为防治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的新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阳桃根醇提物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致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及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成模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格列本脲组,阳桃根醇提物高、低剂量组.另选10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药14 d,在第0,7,14天时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值,并于第14天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肝脏中的SOD及MDA值.结果 阳桃根醇提物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P<0.01);阳桃根醇提物高剂量能提高小鼠肝脏中的SOD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1).结论 阳桃根醇提物能够减轻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糖,是一种具潜在开发意义的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螺旋藻多糖降血糖活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昆明种小鼠灌胃以螺旋藻多糖(PSP)100mg/kg,200mg/kg,连续10d,结果发现其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而相同剂量的PSP对链脲佐菌素性糖尿病小鼠高血糖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相比,PSP100mg/kg,200mg/kg的血糖降低率分别为23.6%和30.1%,差异非常显著。另外,相同剂量的PSP还可显著对抗肾上腺素及葡萄糖所致小鼠血糖升高,表明PSP可拮抗肾上腺素刺  相似文献   

15.
桃胶多糖降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桃胶多糖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水提、梯度醇沉的方法提取3种桃胶多糖,小剂量四氧嘧啶+高糖饲料复制糖尿病模型,桃胶多糖按4 g(/kg.d)晚上灌胃,阿卡波糖作为对照2周后,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Ins)、C肽、餐后2 h血糖;分别予淀粉、蔗糖、麦芽糖混合桃胶多糖灌胃后测定0、10、30、60、90、120 min血糖水平。结果:桃胶多糖不能被消化酶分解;与模型组相比,3种桃胶多糖均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P<0.05),Ins及C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分子量桃胶多糖降糖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桃胶多糖能延缓餐后血糖升高水平。结论:桃胶多糖降糖机制可能与抑制消化酶活性,延缓葡萄糖吸收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Caco-2体外细胞模型研究桃胶多糖影响葡萄糖吸收的机制。方法:以培养的Caco-2单层细胞为葡萄糖吸收模型,观察在桃胶多糖影响下,葡萄糖吸收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而推断桃胶多糖对葡萄糖跨膜转运过程的影响。结果:一定浓度桃胶多糖作用下,不同浓度葡萄糖的吸收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葡萄糖吸收受到桃胶多糖的抑制,且葡萄糖浓度越低,桃胶多糖抑制葡萄糖吸收的效果越显著(P<0.05);不同浓度的桃胶多糖作用下,相同浓度葡萄糖的吸收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桃胶多糖浓度越高,抑制葡萄糖吸收的效果越好(P<0.05)。结论:桃胶多糖能够竞争性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其是否可能通过影响或者占据肠道刷状缘侧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1)上葡萄糖的吸收位点达到降血糖目的,其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nd has been proposed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e flowering part of Punica granatum Linn. (Punicaceae) (PGF) has been recommended in Unani literature as a remedy for diabetes.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and action mechanism of a methanolic extract from PGF on hyperglycemia in vivo and in vitro. Oral administration of PGF extract markedly lowered plasma glucose levels in non-fasted Zucker diabetic fatty rats (a genetic model of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whereas it had little effect in the fasted animals, suggesting it affected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 In support of this conclusion the extract was found to markedly inhibit the increase of plasma glucose levels after sucrose loading, but not after glucose loading in mice, and it had no effect on glucose levels in normal mice. In vitro, PGF extract demonstrated a potent inhibitory effect on alpha-glucosidase activity (IC50: 1.8 microg/ml). The inhibition is dependent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enzyme and substrate, as well as on the length of pretreatment with the enzyme. These findings strongly suggest that PGF extract improves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 and obesity, at least in part, by inhibiting intestinal alpha-glucosidas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8.
蒺藜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不同剂量蒺藜ig正常小鼠,蒺藜有降血糖作用,呈一定量效关系趋势;蒺藜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血清及胰腺组织过氧化脂质含量,提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具有改善小鼠糖耐量作用。  相似文献   

19.
芪丹通脉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芪丹通脉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128例糖尿病患者在原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分为4组,即:不合并(A组)和合并(B组)高脂血症各33例加服芪丹通脉片,不合并(C组)和合并(D组)高脂血症各31例服淀粉制剂为对照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A、B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D两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服用芪丹通脉片患者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芪丹通脉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除可调节异常血脂外,尚有一定降低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