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简称PD)又称震颤麻痹,是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变性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肌强直、震颤、运动迟缓三大主证。该病属中医学颤证、震颤、振掉等范畴。1991年11月,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老年脑病研讨会把帕金森病统一命名为老年颤证。其主要病理改变是中枢神经递质多巴胺(DA)含量减少,黑质内DA神经元变性,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发病缓慢,病程缠绵,日久难愈,需终身服药。近年来,业界对 相似文献
2.
3.
<正>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1.7%。全国每年新发患者数达10万以上,我国现有帕金森病患者人数约200万[1]。目前临床上西医的治疗方法虽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有明显的不足。而临床研究证实以整体观,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其明显的优势。现将近十余年来中医中药的治疗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 ,又称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综合征 ,属祖国医学颤振、振掉范畴 ,是一种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疾病。其病机不清楚 ,现代医学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显示出其独特优势 ,现就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概述如下。1 辨证论诒本病系疑难病证 ,病程漫长。中医学认为其病位在脑 ,与肝、脾、肾有关。病机是本虚标实 ,本虚者脏腑功能减退 ,气血亏少 ;标实者有风、痰、瘀、火诸端。王坤山等 [1]分 7型论治 :1阴虚阳亢 ,风动振摇用天麻、钩藤、全蝎、羚羊角、蜈蚣、生龟板、生鳖甲、生地黄、麦冬、阿胶、白芍、鸡子… 相似文献
5.
6.
7.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近 10年中医药文献 ,从辨证分型、辨证施治、专方专药、中西医结合四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概况。建议尽快统一帕金森病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 ,加强基础实验研究 ,进行科学的疗效分析。参考文献 2 1篇 相似文献
8.
9.
10.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3(3)
<正>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PD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疑难病之一,发病特点为起病隐袭,病情渐进性加重,患者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最终常常死于并发症,严重危害了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近年来,中医药在PD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李妍怡教授治疗帕金森病强调辨证论治,擅用活血化瘀法,并将熄风定颤贯穿治疗之始终,重视整体调节,倡导中医药早期介入与中西医联合治疗,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临床思路,遣方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治疗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病变,但迄今还未找到一种药物能确切地保护神经元,推迟发病或延缓疾病的进展.目前有多种中医复方、单味药、有效部位及单体均可在动物模型上对PD有防治作用,其主要机制涉及保护黑质细胞、改善神经递质含量、抗氧化和调节免疫、提高西医药疗效、减轻毒副作用等发挥综合的作用,并可能延缓疾病进程.尤其中医复方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对人体有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可能对PD神经保护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但中医药对PD动物实验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尚需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中药治疗抑郁症研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病理演变特点、病理机制、治疗法则、中医药治疗特色与优势等方面综述了中药治疗抑郁症。指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立足于调节整体,辨证施治,具有手段的多样性、理法方药的灵活性、以及安全性和整体调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世界上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是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总称。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数量在我国不断攀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痛苦和精神压力。在治疗上,西医临床疗效欠佳,中医复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层面治疗的潜力和优势显著。文章通过查阅近年中医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从补虚、化痰、祛瘀和解毒四方面论述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近况,给科研工作者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刘兰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19(12):2063-2078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慢性疾病。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为了达到早期预防,减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2003年高血压前期概念被作为一级防预战略正式提出。近年来,针对高血压前期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获得了一些进展,逐步深入的机制研究也为高血压及靶器官病变的早期防治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和指导原则与现代医学前沿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简要总结近年来高血压前期及中医药防治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供同道参阅。 相似文献
20.
FU Guangwei;SANG Xisheng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4,58(1):66-70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treatment mode of \"taking disease as the principle and treating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under the modern background. Compared with simple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aking disease as the principle and treating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hich has both s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is a treatment mode more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CM. However, after TCM entered the modern era, such problems as confusion in the concept of TCM diseases and unclear connotation mad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reatment mode go through several frustrations, and the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more TCM characteristics came to the forefront of history.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nnotation and origin of \"taking disease as the principle and treating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simpl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its modern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iculties it faces under the modern background, and finally proposes some ideas on its modern construction mode from the aspects of clarifying related concepts, 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and using modern scien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