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与性别年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清琳 《安徽医学》2008,29(5):627-62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与性别年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15例AMI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七个不同年龄组。按照不同年龄、性别分析发病率与死亡率关系。结果男性:女性=2.77:1,50岁前男性发病43例,占男性发病9.51%,女性则只有6例,仅占女性发病3.68%,60岁以后142例,占女性发病87.12%;患病高峰年龄在50岁~79岁之间,共505例,占总例数的82.1%;死亡人数65例,死亡率为10.57%,80岁以上患者的死亡率最高(21.31%)。结论AMI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较女性发病早,发病年龄小于女性,但女性绝经后AMI的患病例数明显升高;AMI病人以老年人为多,但男性发病有年轻化趋势;高龄患者的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也就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病死率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成活率。本文对141例患者依据性别、年龄、不同用药组,静脉溶栓,合并症比较急性期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发病4周,病死率女性19.4%,明显高于男性4.5%(P〈0.01),55 ̄64岁组高于其它年龄组、硝苯地平组明显高于卡托普利组(P〈0.01),合并糖尿病者病死率明显增高(P〈0.01),未溶栓组及多部位心梗病死率明显增高。提示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3.
鲁云鹤 《吉林医学》2009,30(23):2976-2977
目的:探讨延边朝鲜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31例延边朝鲜族AMI患者发病情况,分别记录其一般情况,病史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比较不同性别AMI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同位部的死亡差异。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AMI患病率低,年龄偏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高,病死率高(P〈0.01);男性患者吸烟、饮酒史多,高脂血症患病率高(P〈0.01)。广泛前壁AMI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下壁AMI,广泛前壁、下壁的死亡数占总死亡病例的50%以上。结论:延边朝鲜族AMI以前壁和下壁为主,男性仍是发生AMI的主要人群,不同性别AMI患者入院时临床特征差异显著,女性病死率高。广泛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急性心肌梗死平均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特点与性别的差异,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对收治住院的AMI患者50l例(男323,女178),进行男女比较分析。从发病年龄(分为<45,45—54,55—64,≥65岁)梗死部位,并发症及病死率死亡原因比较。结果年龄<45岁,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65岁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P<0.01);非Q波梗死女性高于男性(P<0.01);高血压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P<0.01);死于心脏破裂女性高于男性(P<0.01)。结论 AMI存在着性别差异,男性体内的雄激素在冠心病(CHD)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男、女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4例AMI患者(男718例,女316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及住院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高于男性[(70.1±8.8)岁vs(62.3±12.1)岁,P〈0.001],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绞痛史阳性率均高于男性,Killip分级≥Ⅲ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20.4%VS11.3%,P〈0.001)。所有女性AMI患者和女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均显著高于男性(15.5%VS5.7%,P〈0.001;16.1%VS5.7%,P〈0.001),住院期间接受β受体阻滞剂和单纯介入治疗的比例低(64.6%VS73.4%,P〈0.05;16.5%VS32.0%,P〈0.001)。对所有住院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I〉70岁、心绞痛史、吸烟史、Killip分级≥Ⅲ级是独立危险因素,急诊PCI是独立保护性因素(校正后OR=0.323;95%CI:0.123~0.852)。结论:女性AMI患者心功能差,接受β受体阻滞剂和单纯介入治疗的比例均低于男性,且所有女性AMI患者和女性STE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6.
张红卫  刘燕  牛翠  朱正炎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4):1534-1536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比较我院心内科住院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83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与同期住院的281例男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女性冠心病的发病年龄较男性晚(P〈0.05);绝经为女性冠心病的特殊危险因素;女性不典型心绞痛多于男性,而劳累性心绞痛少于男性;女性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于男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少于男性;女性冠脉病变以多支为主,男性病人以双支病变为主(P〈0.05);女性选择介入治疗者明显少于男性(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具有发病年龄晚、典型症状少、三支病变多、介入治疗少等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7.
女性由于其生理特点患心肌梗塞(MI)后常与男性患者有不同表现,有时会造成误诊,延误治疗。为了提高确诊率和治愈率,对我院收治的138例MI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性别不同分为两组即女性组和男性组进行对比分析。1性别、年龄与发病的关系138例患者中,女40例,男98例,女为男的0.41倍。平均年龄女646岁,男53.4岁,女比男晚发病10年。发病高峰年龄为60~69岁,占女性组的37.5%(15/40),男为50~59岁,占男性组的36.7%(36/98)。30~49岁患者中女性为零,男性占本级的143%(14/98)。80~89岁女性占本级的10%(4/40),男性占本…  相似文献   

8.
遵循指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水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急症,死亡率高。根据美国2004年的统计资料,每年美国近90万人患急性心肌梗死,其中56.5万例为首次心肌梗死,平均年龄男性65.8岁,女性70.4岁。30万为再次心肌梗死。42%的心肌梗死患者在1年内死亡,其中半数死亡发生在发病后到达医院急诊室之前。Q波心肌梗死占25%,非Q波心肌梗死占75%。根据我国北京市的统计资料,在34-75岁人群,  相似文献   

9.
1167例脑卒中病人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荧  李斌 《中国病案》2003,4(12):38-39
目的 总结分析1167例脑卒中病人发病年龄、性别、发病率及死亡率 方法 总结1167例脑卒中病人的年龄、性别、发病率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67例脑卒中病人中脑梗塞病人837例,脑出血330例,男性:女性=1.67:1,首次发病率72.32%,死亡率为8.7%,脑出血死亡病人数占脑卒中死亡人数的60.78%;脑梗塞死亡病人数占脑卒中死亡人数的39,22%;60—69岁是高发年龄节段,占发病总数的32.73%。结论 脑卒中病人中脑梗赛的发病率高于脑出血,男性大于女性发病,平均年龄为60—69岁,脑梗塞高发年龄比脑出血延长,脑出血死亡率高于脑梗塞。  相似文献   

10.
1994-10~1995-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院,共收治急性心便病人85例,其中12例死亡,下面就对12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其死亡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收治85例,12例死亡,死亡率为14%。男性54例.死亡8例,死亡率14.6%;女性31例,4例死亡,死亡率为12.9%。男性发病年龄为34~71岁,平均年采为60.2岁;死亡8例.年龄在45~70岁.平均年出为56.3岁。女性发病年龄为50~82岁,平均年龄为68.1岁;死亡4例,年龄在50~73岁,平均年龄为61.2岁。死亡12例中>60岁的5例,<60岁的7例。2死亡原因分析2.1死亡12例,死于心脏破裂5例,占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临床资料。方法:统计1078例颅内肿瘤构成比、性别、年龄分布、肿瘤发生部位等。结果:胶质瘤(44.6%),居首位。脑膜瘤245例(22.7%),居第二位。脑膜瘤幕上高于幕下;术后死亡36例(3.3%);男性606(56.2%),女性472例(42.8%);肿瘤发病高峰为25 ̄30岁。结论:颅内肿瘤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力争全切除,术后放疗、化疗,可处长病人的寿命  相似文献   

12.
年龄和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且未行再灌注治疗的全部AMI病例,对比不同年龄和性别AMI患者住院期间缺血复发(包括心绞痛和再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有1?315例患者入选,男性897例,女性418例。在≤60岁, 61~80岁和≥81岁三个不同的年龄组,女性患者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分别为18.4%、 37.8%和53.8%,P均<0.05);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分别为16.0%、30.0%、49.2%和4.1%、10.0%、32.3%, P均<0.05);缺血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分别为34.4% vs 22.1%, P<0.001;11.7% vs 7.8%, P<0.05),排除年龄因素后,性别对死亡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死亡率也高于男性,但排除年龄因素后,不同性别死亡率的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临床资料102例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依照全国高等院校统编的教材。本组病例年龄比较及梗塞部位分布见表1和表2。本组中发生原发性心脏骤停14例,死亡15例,其梗塞部分布见表3和表4。表1102例急性心肌梗塞各年龄组比较二、资料分析(-)性别、年龄由表1~2可知,102例中男75例占(73.53%),女27例占(26.47%),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年龄男性平均52岁,女性平均6o岁。男女患病高峰均在41~65岁之间,故急梗发病与年龄有关。14例原发骤停患者平均年龄63岁。其中男10例占71.43%,女4例占2857%(见表3),男女原发骤停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妮  王晨霞  白延平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35-1637
目的:探讨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特征构成,探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8例住院期间死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诱因、危险因素、并存疾病、梗死部位、发病至死亡时间、致死原因等资料。结果:因急性心肌梗死致死的住院患者中,男性20例(71.4%),女性8例(28.6%);28例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并存疾病中,高血压病16例(57.1%),吸烟者18例(64.3%),血脂代谢异常者18例(64.3%);最常见的梗死部位为广泛前壁共16例(57.1%);主要死亡原因中,致命性心律失常11例(39.3%),泵衰竭10例(35.7%)。结论:因急性心肌梗死致死的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8例患者均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并存疾病;最常见的梗死部位以广泛前壁多见;恶性心律失常及泵衰竭是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对危险因素积极干预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有效措施,在发病时间窗内及时再灌注治疗是挽救生命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性别分组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梗死面积、心律失常、高血脂、长期吸烟、年龄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男性发病率高,可能与男性具备危险因素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 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死率的影响及其他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4月的88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区别。24h内发病的6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3组:直接支架术(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组、溶栓组和保守治疗组。[结果]3组中,PCI组的患者年龄低于溶栓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9.71±11.06)岁,(65.36±10.98)岁,(67.394±12.27)岁,P〈0.05。男性比例较大。PCI组他汀类和氯吡格雷等药物的使用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急诊PCI组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分别为1.6%,13.4%,13.5%,P〈0.01。尤其是在男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优势更加明显。在高龄的亚组、女性前壁心肌梗死PCI降低住院病死率的优势不明显。[结论]急诊PCI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病死率,同时药物治疗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死亡病例的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市SARS死亡病例134例和同期临床诊断病例2 522例的资料,如发病-死亡时间、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死亡病例中男性74例,女性60例.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中位数为11 d.随着年龄的增大,病死率增高.死亡病例中,31~50岁者占28.36%,51岁以上者占66.41%.死亡病例早期症状中咳痰、胸闷、呼吸困难和气促出现比例较高.结论:发病后11 d是SARS病例死亡的高峰;51岁以上人群是患者死亡的高危人群;早期呼吸道症状在死亡病例中的出现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病死率不同,目前认为女性AMI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其中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如重度心衰、心源性休克出现的机会明显升高.这些因素是促进女性患者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女性AMI患者尽管介入治疗能开通冠脉,改善预后,但女性患者的病死率仍高于男性。本研究目的在于对比分析我院2004年11月-2005年9月不同性别AMI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明显不同于男性。为了提高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防 治 效果,特总结我院1990年~1998年82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并进行男女对比,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0年~1998年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295例,资料完整者288例, 其中男206例, 女82例,男∶女=2.5∶1。男性平均年龄58.2(26~78)岁,女性平均年龄63.6(40~8 0)岁,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晚6年。女性82例中,围绝经期前为2例,围绝经期为6例,围绝 经期后为74例。住院期间288例共死亡45例,总病死率为15.6%,其中男性28…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脑梗死病人发病年龄、性别、患病率及病死率。方法对2004年-2009年931例脑梗死病人进行回顾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出院病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男性病人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集中在60岁~70岁组。结论掌握脑梗死病人的动态趋势;年龄性别与患病率、病死率的关系,可为预防、医疗、科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