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已证实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为探讨糖尿病病人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我们通过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膜表面及血浆α—颗粒蛋白(GMP—140)含量的测定,并同33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在本组病人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血浆D—二聚体和GMP—140含量增高是糖尿病合并脑血栓患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与不稳定心绞痛(U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44例UA患者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浆α-颗粒膜糖蛋白(GMP-140)、D-二聚体浓度;并用相同方法测定40例健康对照者上述指标,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A患者急性期血浆GMP-140、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A患者缓解期血浆GMP-140、D-二聚体水平较其急性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系统及内皮细胞损伤在UA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Ⅱ型糖尿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D-二聚体阳性及阴性两组病例的血糖、血脂、肾功、血粘度及尿白蛋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D-二聚体阳性组血浆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全血比及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Fg)均高于阴性组(P<0.01),载脂蛋白A(ApoA)低于阴性组(P<0.05)结果表明,D-二聚体对指导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最小片段,在心脑血管病中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探讨D—二聚体含量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关系,作者对3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及3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了测定,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老年急性心肌梗塞34例(观察组)男25例,女9例,年龄60~82岁,平均64.5岁。其中前  相似文献   

6.
7.
8.
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肝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志安  刘琳 《湖南医学》2000,17(4):277-278
  相似文献   

9.
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永强  何冰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1,10(2):164-164,168
D 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 ,在正常人体血浆中含量很低 ,但在很多病理状态下 ,其含量将升高 ,这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起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1 D 二聚体的产生人体内存在着纤溶系统 ,其作用是溶解纤维蛋白 ,防止和清除血管内由于纤维蛋白沉着而引起的阻塞现象。在凝血酶作用下 ,纤维蛋白原先从α链上裂解出FPA ,生成纤维蛋白Ⅰ ;接着 ,从 β链上裂解出FPB ,生成纤维蛋白Ⅱ。纤维蛋白Ⅰ和纤维蛋白Ⅱ可以自行聚合成非交联的纤维蛋白 ,经ⅩⅢ因子作用后 ,形成交联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  相似文献   

10.
关明媚  毛平 《广州医药》1996,27(3):45-46
对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发现白血病患乾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较高,提示白血病患者可能存在着临床上未注意到的针溶状态,且D-二聚体水平随病情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1.
血浆D—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与型糖尿病微血管病病变的关系。方法:对52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三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LBY-N 6A型黏度计测血液黏度,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蛋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的患者(包括早期糖尿病肾病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二聚体及血液黏稠度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D-二聚体与视网膜病变,空腹血清胰岛素,糖尿病病程正相关,而与血液黏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可作为血栓形成标志物;D-二聚体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危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脑梗塞急性期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涛  陈世伦 《北京医学》1998,20(5):265-267
血小板活化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出现在血小板浆膜表面并有部分进入血浆。GMP-140为活化血小板的特异标志。应用双抗夹心放免测定法,定量测定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血浆GMP-140含量,其结果表明:1.脑梗塞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2.脑梗塞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的变化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3.脑梗塞急性因浆GMP-140 1-6天显著增高,7-10天开始减少,10天以后与正常相  相似文献   

13.
D_二聚体 (D_D)与血液凝固、纤溶以及机体的炎症反应等均具有内在联系 [1],血浆D_D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领域 ,以协助诊断、判断预后、指导治疗。过敏性紫癜 (HSP)是小儿常见的结缔组织疾病 ,急性期存在高粘滞血症 ,且与病变范围有一定关系 ,血液高凝状态的程度是影响该病的疗效和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对24例HSP患儿的血浆D_D水平进行检测 ,以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1.对象HSP组24例 ,其中13例为台州市椒江人民医院1998年1月~2000年5月收治的HSP患儿 ,11例为1999年1月~200…  相似文献   

14.
15.
①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并发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②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法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伴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浆D-二聚体、GMP-140和血小板表面GMP-140的含量进行了测定。⑤结果NIDDM伴脑动脉硬化、NIDDM并发脑血栓形成和单纯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浆D-二聚体、GMP-140和血小板表面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t=5.25-20.04,P均<0.001)。单纯脑动脉硬化病人上述指标则无明显变化;动态观察单纯脑血栓形成病人,随着病情好转至恢复期,其上述指标较急性期明显下降(t=5.22-7.05,P均<0.001);而NIDDM并发脑血栓形成病人恢复期上述指标持续增右,与急性期相比差异不显著(t=1.42-1.99,P均>0.05)。④结论糖尿病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和血小板过度活化,这种异常变化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7.
D -二聚体 (D -D)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维蛋白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 ,是反映血液高凝状态有价值的指标 ,我们通过检测3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病 )患儿血浆D -D的阳性情况 ,以探讨肾病患儿血浆D -D检测的临床意义。1.对象肾病组32例均系1997年10月~1999年10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肾病患儿 ,男性22例 ,女性10例 ;年龄2~14岁 ,平均年龄 (6.8±3.8)岁 ;单纯型18例 ,肾炎型14例 ;合并肾静脉血栓3例 ;激素耐药16例 ,激素敏感12例 ,激素依赖4例。对照组25例 ,男性14例 ,女性11…  相似文献   

18.
钱申贤  王敏敏 《浙江医学》1999,21(6):332-332,334
为了探讨血浆D-二聚体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意义,采用ELISA法对22例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48例正常对照者D-二聚体水平为0.14±0.07mg/L,22例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34±1.72mg/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8例经肝素治疗有效DIC患者第3天、第7天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5.23±1.42mg/L和2.78±0.23mg/L,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提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时DIC有诊断意义,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观察DIC病情、判断疗效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76例不同病期的高血压病患者及45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高血压病Ⅰ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0.28±0.10)mg/L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病Ⅱ、Ⅲ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0.47±0.08)mg/L、(0.63±0.13)mg/L较高血压病Ⅰ期患者显著升高(P<0.01);而且高血压病Ⅲ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较高血压病Ⅱ期患者明显升高(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靶器官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0.
对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发现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较高,提示白血病患者可能存在着临床上未注意到的纤溶状态,且D-二聚体水平随病情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