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循环(CPB)是现代直视心脏外科的基础,也是心脏直视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我院自1989年6月开始,已实旌心内直视手术14例,全部成功,无一例死亡。现将转流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14例中男6例、女8例,年龄最大38岁、最小4岁。体重最大61公斤、最小15.5公斤。手术种类详见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152例心肺转流体会王朝晖,李玉玲,秦美华(临沂市人民医院,日照市人民医院)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病;外科,手术;心肺转流术我院自1996年1月~10月,共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52例,现将术中的心肺转流要点及体会介绍如下。1临...  相似文献   

3.
4.
5.
罗世伟 《广西医学》1999,21(6):1204-1206
8年来将笔者管理的无直接体外循环管理因素致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303例总结分析,以探讨体外循环安全转流管理的体会。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3例,男193例,女110例,年龄4.6~53岁,平均28岁,体重10.5~63kg;VSD修补术73例,ASD修补术37例,二尖瓣置换术9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2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6例,肺动脉瓣形成术1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纠正术6例,冠状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8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28例;主动脉阻断时间15~129min,平均75min,转流时间25~212min,平均196min的284例,不阻断主动脉保持心脏…  相似文献   

6.
赖纪昌  韦以权 《广西医学》1989,11(5):283-285
我院自1987年12月至1988年10月共施行心内直视手术30例,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1)年龄与性别:男性22例,女性8例,4~51岁,体重9~57公斤。先心以儿童、少年为多,风心以青壮年为多。房间隔缺损最大为4.5×3.5cm,最小为2×1.5cm。(2)诊断:根据病史、体征、x 线、心电图、二维B 超、部份病例经心导管或造影检查,进行术前诊断,诊断结果与手术方式见附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心脏不停跳、常温体外循环方法实施心脏直视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方法 建立体外循环后,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停跳液,心脏在窦性心律跳动下进行手术。结果 全部患者在转流过程中氧合效果良好,各项监测值均在正常范围,能顺利脱离体循环,术后心功能恢复好,痊愈出院。结论 常温体外循环方法,不用停跳和降温,维持冠状动脉的血流和氧供,避免因心脏停跳导致心肌缺血损伤及再灌注损伤,又可避免低温对心肌的损害,减少了并发症发生,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14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院自1985年9月~1997年1月完成14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其中1994年1月~1997年1月共完成11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在145例心内直视手术中碰到了一些问题亦有自己体会与教训,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年龄5~59岁,...  相似文献   

9.
易祥英 《四川医学》2002,23(3):250-251
体外循环是用人工心肺机代替心脏的泵血和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为心内直视手术提供必要的“无血”及“安静”条件的手术。我院自 1994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施行心内直视手术 95例 ,现将体外循环转流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5例心脏手术 ,其中男 4 2例 ,女 5 3例 ,年龄 3~ 5 4岁 ,体重 12~ 65 kg;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2 6例 ,室间隔缺损 4 9例 ,肺动脉狭窄 2例 ,法乐氏三联征 1例 ,主动脉窦瘤破裂 1例 ,三尖瓣下移畸形 1例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 11例 ,主动脉瓣置换 3例 ,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 1例 ;体外循环转…  相似文献   

10.
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9例,其中心脏停跳下手术(即常规术式)31例,心脏跳动下手术8例。结果治愈38例,手术死亡1例。认为重症病人要加强术前准备,常规术式对复杂心脏畸形矫正比较适合。心脏跳动下手术比较符合生理供血,整个手术过程简化,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是目前一种较好的心肌保护手术方法,主动脉瓣替换也可以采用本术式。同时讨论了本术式的其它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 42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 全组 42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18例 ;年龄 1~ 61岁 ,体重 9.5~ 84kg。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 ,房缺修补 9例 ,室缺修补 2 1例 ,法乐四联症 1例 ,瓣膜替换11例。 3例合并其他畸形 ,予以同期矫治。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在 43~ 15 0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 14~ 97min ;术后 3 0日内死亡 3例 (7.1% ) ,并发症发生率 11.9%。 3 9例随访 1月~ 6年均恢复较好。结论 开展心脏直视手术 ,起初选择病例应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 ;加强体外循环管理 ,重视心肌保护 ,正确矫正心脏畸形 ,强调术后处理 ,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配合广西百色地区人民医院陈慧丽(百色533000)体外循环是将腔静脉血引流至体外人工肺进行氧合,然后由血泵将氧合血驱回至动脉系统从而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在施行心脏手术时,需要在心脏停止跳动、手术区相对无血的情况下进行。因此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体会,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对我院1996年5月-2000年8月收治的32例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脏病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其中房缺修补8例。室缺修补18例,瓣膜替换6例,3例合并其它畸形,予以同期矫治。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3-1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97min;术后30d内死亡2例(6.25%),并发症发生率12.5%。左右0例随访3月-4年均恢复较好。结论:基层医院开展心脏直视手术,选择病例应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体外循环管理,重视心肌保护,强调术后处理,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院(海拔2148米)自2011年3月~2012年8月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共12例,全部临床治愈。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全组病例男3例,女9例,年龄26~48岁。其中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女,36岁),室间隔缺损修补+双腔  相似文献   

16.
心脏手术具有难度大、危险性高的特点,手术室护士的熟练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我院从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共施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16例心脏病患者病情的单纯或复杂,术前估计心脏直视手术时循环阻断时间的长短,分别采用全身浅低温、中低温、深低温结合体外循环三种基本方法,就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不同程度全身低温的体外循环选择、术中心肌保护的重要性、术后血管活性药物联合应用的优越性和结性节律的处理等进行讨论。认为阻断循环每超过半小时宜重复于主动脉根部加灌注4℃冷停跳液一次。循环阻断半小时可采用全身浅低温,否则以中低温为宜。对多畸形心脏,直视手术阻断循环超过100分钟以上可采用全身深低温体外循环,必要时可停机,但停机不超过60分钟为限。  相似文献   

18.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1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浅低温(31℃-34℃)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共113例,男59例,女54例。年龄4-73岁,平均31.4岁。其中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22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32例,法乐氏三联征(triad of Fallot,F3)3例,双腔右心室1例,Ebstein畸形3例,二尖瓣置换手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36例,主动脉瓣置换手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9例,双瓣置换手术(double valves replacemnet,DVR)7例。结果1例二尖瓣置换手术因术中暴露极差而被迫降温心脏停跳操作外,其余全为非停跳手术,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心脏不停跳手术简化了手术操作程序,方便手术后管理,减少了心脏停跳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芬太尼、潘可罗宁分次给药复合麻醉,辅以异氟醚、安氟醚间歇吸入法,对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21例患者施行了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麻醉过程顺利,无1例因麻醉引起后遗症。结果表明,该麻醉方法及药物选择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是可行的,同时也表明严格的呼吸管理、心肌保护以及严密的术中监测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为总结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回顾性分析163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11~161(48.94±29.1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85(36.10±15.29)min;体外循环转流中心脏不停搏104例,停搏59例.升主动脉开放后,55例心脏自动复跳,4例电击除颤复跳.全组死亡5例,占3.07%,死亡原因与体外循环无直接关系.注重体外循环设备的选择和应用,重视肺保护和心肌保护.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是确保婴幼儿体外循环转流过程平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