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了1989年9月1日至1990年2月28日在泰安市四家医院住院的197例脑血管病病人。其中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113例,脑出血84例。用圆形分布法分析脑梗塞与脑出血的发病时间,脑梗塞发病的平均时间为9:06Am,以4:00Am~10:00Am发病人数最多(占56%)。脑出血发病的平均时间为3:45pm,以2:00pm—8:00pm发病人数最多(占15%)。脑梗塞与脑出血的发病平均时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别(P<0.01).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西宁地区1980~1994年15年间我科收治的1015例急性脑血管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为:西宁地区脑出血和脑梗塞发病年龄以50~69岁最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年龄30~59岁最多,男女间无显著差异,同平原地区文献报道相似,与地理位置关系不大;急性脑血管病构成比以脑梗塞最多占52.6%,脑出血次之37.7%、蛛网膜下腔出血占9.7%;急性脑血管病住院病死率以脑出血最高占35.0%,其中以1周内死亡者多;急性脑血管病中脑梗塞发病与西宁地区季节变化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出血发病的昼夜变化规律与卒中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登记发病时间明确的758例脑出血患者,计算在早上(05:00-10:00)、下午(11:00-16:00)、晚上(17:00-22:00)和夜间(23:00-04:00)发病的频数,行频数分布拟合优度x2检验,检验脑出血发病昼夜变化规律;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昼夜变化规律与卒中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①早上和晚上是发病的两个高峰,分别占31.0%和35.9%,夜间和下午是两个低谷;年轻(≤60岁)者,晚上是发病最高峰,年老(〉60岁)者早上是发病最高峰;②无论有或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和卒中史危险因素,脑出血发病昼夜变化规律与总体相一致;③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饮酒史和卒中史与脑出血的发病昼夜变化规律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脑出血的发病呈现早上-晚上双峰分布的昼夜变化规律,年轻者表现为晚高峰优势的特点,年老者表现为早高峰优势的特点,脑出血发病昼夜变化规律与传统卒中危险因素不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候因素对不同性别人群自发性脑出血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4年间住院的1139例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性别患者发病季节将年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按照月份分别将男女性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描绘变化曲线,再将二者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且寻找不同性别相关性最强的发病曲线,进行分析。结果:男性发病的平均年龄(60.51±9.62)岁,较女性平均年龄(58.51±9.37)岁大2岁;夏秋季变化时男性发病人数明显上升(P〈0.05),秋冬季变化时女性发病人数明显上升(P〈0.05),秋季男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把女性发病情况曲线向前提1个月与男性发病情况比较(本月女性发病情况和上月男性发病情况相比较),二者相关性更强,相关系数为0.77902。结论:女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年龄较男性小,随气候变化,男性发病率更容易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而气候对于女性患者的发病影响具有1个月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候因素对不同性别人群自发性脑出血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4年间住院的1139例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性别患者发病季节将年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按照月份分别将男女性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描绘变化曲线,再将二者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且寻找不同性别相关性最强的发病曲线,进行分析。结果:男性发病的平均年龄(60.51±9.62)岁,较女性平均年龄(58.51±9.37)岁大2岁;夏秋季变化时男性发病人数明显上升(P<0.05),秋冬季变化时女性发病人数明显上升(P<0.05),秋季男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把女性发病情况曲线向前提1个月与男性发病情况比较(本月女性发病情况和上月男性发病情况相比较),二者相关性更强,相关系数为0.77902。结论:女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年龄较男性小,随气候变化,男性发病率更容易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而气候对于女性患者的发病影响具有1个月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脑梗塞患者血清白介素 6(IL- 6)含量及周围血白细胞(WBC)计数动态变化。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对急性脑梗塞和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 IL- 6及周围血 WBC进行检测。结果 :脑梗塞组、脑出血组血清 IL- 6水平及周围血 WBC计数均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周围血 WBC计数脑出血组高于脑梗塞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血清 IL- 6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脑梗塞组、脑出血组血清 IL- 6水平在发病第 1天明显升高且达到高峰 ,周围血 WBC计数在发病第 3天明显升高且达到高峰。急性脑梗塞、脑出血患者血清 IL- 6水平与周围血 WBC计数存在相关性 (r=0 .4,P <0 .0 1 )。结论 :脑卒中早期存在较强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马丽娟  董春亚 《吉林医学》2012,33(23):5143-514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规律。方法:按性别对2003年~2010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圆形分布分析。结果:男女性发病高峰月份分别为11月份和1月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发病高峰为10时06分和20时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女性)的护理时间应因人制宜、因时制宜。  相似文献   

8.
1167例脑卒中病人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荧  李斌 《中国病案》2003,4(12):38-39
目的 总结分析1167例脑卒中病人发病年龄、性别、发病率及死亡率 方法 总结1167例脑卒中病人的年龄、性别、发病率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67例脑卒中病人中脑梗塞病人837例,脑出血330例,男性:女性=1.67:1,首次发病率72.32%,死亡率为8.7%,脑出血死亡病人数占脑卒中死亡人数的60.78%;脑梗塞死亡病人数占脑卒中死亡人数的39,22%;60—69岁是高发年龄节段,占发病总数的32.73%。结论 脑卒中病人中脑梗赛的发病率高于脑出血,男性大于女性发病,平均年龄为60—69岁,脑梗塞高发年龄比脑出血延长,脑出血死亡率高于脑梗塞。  相似文献   

9.
<正> 脑梗塞的发病时间存在昼夜分布差异,国外有不少报道,而国内少有报道。现将本院近3年来112例脑梗塞的发病时间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其发病的时间规律(?)临床资料及方法近3年来经头颅CT 确诊的脑梗塞(排除栓塞)112例,男75例、女37例,年龄44~77岁、平均61±9岁,较准确地统计其发病时间,并将其归入6个相等的时间段,比较其各时间段的病例数,用x~(?)进行统计学处理,详见附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饮酒诱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对82例饮酒诱发脑出血与76例非饮酒脑出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前者发病年龄较后者约提早11岁,且入院时往往有更高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更快的心率、更多的出血量及神志不清、心律失常和病死率更高(P<0.05—0.001)是其临床特点之一;其次,低血钠、低血镁、高血糖、高尿素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1),且血GPT、GOT、r—GT、TC、TG及白细胞计数均值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  相似文献   

11.
滕州市乙脑发病与死亡时间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脑发病及死亡时间分布规律。方法:对滕州市1963-2001年乙脑疫情资料,按照乙脑发病强度和疫苗接种情况。利用圆形分布法^[1]进行不同时期发病及死亡时间的比较分析。结果:乙脑发病高峰日为8月16日,发病高峰期为7月28日-9月4日, 死亡高峰日为8月17日,死亡高峰期为7月29日-9月4日,经watson与williams检查,自然感染、疫苗推广和计划免疫等不同时期,乙脑发病的时间分布差异有显性(P<0.01),死亡时间分布特征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由于实施乙脑疫苗接种和疫源地处理,乙脑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空间分布趋于高度散发,发病与死亡高峰时间提前,且峰期缩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掌握金乡县近几年来脑卒中的发病规律和流行病学特征 ,指导脑血管病的社区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 2 0 87例 1999~ 2 0 0 2年金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本县脑卒中住院患者临床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9~ 2 0 0 2年 ,脑卒中发病年龄最小 13岁 ,最大者 98岁 ,发病中位数主要集中在 6 0岁至 70岁年龄组 ;脑卒中患者中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 (μ =3.4 4 ,P <0 .0 0 1) ;脑出血与脑梗死发病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 (μ =3.10、9.4 2 ,P <0 .0 1) ;脑出血为冬春季节两个高峰 ,脑梗死为冬夏季节两个高峰 ,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 (μ =5 .5 2、3.78,P <0 .0 0 1) ;脑出血和脑梗死年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 (μ =17.89,P <0 .0 0 1) ,并逐年升高 ;在被调查的住院患者中 ,脑梗死发病明显高于脑出血 ,而脑出血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结论 :脑卒中发病率、病死率的逐年提高及年轻化趋势 ,说明要适当缓解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不良的嗜好已危及中青年人 ,应引起足够重视 ,对重点人群需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3.
研究290例脑血管病发病时间与病变部位,诱发因素等的关系。指出脑梗塞清晨6~7时多发,可能与清晨时血压回升和波动,纤溶系统活性处于低谷期,血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有关。脑出血发病以上午9~10时最多,机理是血压的波动存在着昼夜变化,夜间儿茶酚胺处于低水平,加之睡眠后各种诱因减少。了解脑血管病的时间规律,便于指导用药,提高防治水平,尽量避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现况调查了解门诊病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就诊情况、发病特征等,为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12月在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门诊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医疗档案,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占该院鼻病门诊病例的4.19%;一年四季均有就诊患者,2、3、4、9月份为就诊的高峰时期,其构成比分别为13.9%、17.9%、18.3%和11.3%;男女患者就诊月份无差异(X2=16.112,P=0.137);男女患者的年龄分布有差异(Z=-8.39,P<0.001);男性患者年龄偏低,高峰在11~20岁,女性患者年龄偏大,高峰在21~40岁.结论:变应性鼻炎存在季节变化,以春秋季较多,男女患者的年龄分布不同,女性年龄较男性偏大.  相似文献   

15.
小儿哮喘发病时间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小儿哮喘发病时间的规律,以便更好地做好小儿哮喘的护理工作。方法 应用圆形分布对小儿哮喘发病时间进行研究。结果 每年发病高峰为9月至次年的3月,每日发病及加重高峰为23时45分至次日8时12分。结论 了解小儿哮喘发病及病情加重高峰时间可使护士提高护理水平,尽量消除发病诱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部分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及对其有效干预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昼夜、季节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19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危险因素组和无危险因素组,并将危险因素组分为治疗组、未治疗组,观察4组患者发病昼夜、季节节律。结果:危险因素、无危险因素组高发病时间分别为5时31分至7时49分和5时27分至7时53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好发病月份均为1、11、12月;危险因素治疗组、未治疗组高发病时间段分别为5时17分至7时47分和5时24分至7时49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高发病月份均为1、11、12月。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对危险因素有效的干预治疗,均不影响其发病的昼夜、季节节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斑秃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近 3年诊治的 81例儿童斑秃病例。结果  79.0 %的患者年龄≥ 7岁 ;初次发病年龄 <7岁者 81.5 %为男性 ,≥ 13岁者 76 .9%为女性。重型斑秃占 32 .1% ,重型斑秃病程明显长于局限性斑秃 (P <0 .0 1) ,初次发病年龄较局限性斑秃早 (P <0 .0 5 )。 17.4%有家族斑秃史 ,其秃发严重程度、发病早晚和病程与无家族斑秃史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5 6 .9%伴指 (趾 )甲改变 ,尤其是重型斑秃及病程长者 (P <0 .0 5 )。结论 儿童斑秃学龄儿童多见 ,学龄前男孩发病率高 ,常伴甲改变 ;重型斑秃病程常迁延 ,发病年龄早者患重型斑秃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发病时间规律,为疾病预防、提高疾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17例脑出血患者,发病时间根据患者自诉或家属代诉的临床症状确定,将每天分为4个时间段,即00.00~06.00、06:00~12:00、12:00~18:00、18:00~00:00;观察周一至周日每天00:00~24:00内脑出血发患者例数;将一年分为4个时段:即1~3月、4~6月、7~9月,10~12月,统计脑出血在不同时间、月份、一周内的发病率.结果 117例脑出血患者每天4个时间段发病情况:06:00~12:00是发病的高峰期,而午夜0:00脑出血6:00则发病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7例脑出血患者一周中以周一、周五、周六、周日为发病高峰;脑出血患者在气温较低时更易发病,本组117例脑出血患者中,1~3月、10~12月比4~6月、7~9月期间发病率显著要高(P<0.05).结论 脑出血常发生于寒冷的季节,一周中周一、周五、周六、周日的发病率较高,1d中常发生于早晨清醒状况,因此,在寒冷的季节及气候突变时,应注意对血压的控制,平常保持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血压稳定,以有效预防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西宁地区1980-1994年15年间我科收治的1015例生脑血管病进行回顾研究,结果为:西宁地区脑出血和脑梗塞发病年龄以50-69岁最多,蛛网下腔出血发病年龄30-59岁最多,男女间无显著差异,同平的地区文献报道相似,与地理位置关系不大;急性脑血管病的构成比以脑梗塞最多占52.6%,脑出血次之37.7%、蛛网上腔出血占9.7%;急性脑血管病住院病互率以脑出血最高占35.0%,其中以1周内死亡  相似文献   

20.
<正> 为探讨脑梗塞发病的年龄、季日与昼夜分布规律,提出预防措施,对我院1983年11月至1996年10月13年间收治的1156例脑梗塞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156例系我院1983年11月至1996年10月间的住院患者,均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