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百色市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健康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及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以了解其乙肝免疫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百色市直机关、银行、学校、事业单位等部分人群3642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HBsAg、HBsAb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人群HBsAg携带率为11.8%,其中男性为12.4%,女性为10.5%,男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HBsAb阳性率为49.6%,其中男性为52.6%,女性为43.6%,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阳性率(P<0.01)。HBsAg随着年龄增高,感染率有增高趋势,各年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9.186,P<0.01);而HBsAb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阳性率反而降低,各年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7.661,P<0.01)。结论百色市机关事业单位健康人群乙肝感染模式已发生变化,18~40岁人群HBsAg携带率显著低于40岁以上人群,表明青年人通过乙肝疫苗接种对控制乙肝病毒流行取得一定效果,而40岁以上成年人感染率较高,应制定乙肝免疫策略并对该人群实施预防性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2.
广西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高流行区,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高达16.4%。乙肝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文献报告 HBsAg 携带的母亲产的婴儿6个月以内约30~70%可出现HBsAg 血症,且大部份为长期携带。国内外应用 HBsAg 灭活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已取得初步成功,但在广西尚未见报告。现将我们进行的一次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河南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 HBsAg携带状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18 个县区1~85岁人群共12350人进行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ELISA检测.结果 河南省总调查人群HBsAg是2.89%,5~14岁人群HBsAg 阳性率为1.49%.与2002 年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相比,全人群HBsAg 携带率下降2.21%,5~14岁人群HBsAg 携带率下降1.65%.河南地区HBsAg阳性率存在地区差异,豫西低于豫东,豫北低于豫南.结论 河南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一定进展,河南人群HBsAg阳性率存在地域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校园内乙肝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蚌埠医学院2009级3 120名新生清晨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改良赖氏法、重氮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结果: 3 120名新生中,HBsAg阳性99名,阳性率为3.17%;男、女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3.77%和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ALT异常率和TBIL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TBIL异常者中男女生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HBsAg携带率比社会人群的HBsAg携带率低,对有HBsAg阳性的学生应加强管理,对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防止乙肝在学校传播。  相似文献   

5.
李春林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524-1525
目的了解三亚市城乡小学教师特殊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为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检测方法,对乙肝HBsAg总体检查结果及按年龄、性别、城乡分布特点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受检1561名小学教师中检出乙肝HBsAg携带者174人,乙肝HBsAg携带率为11.15%。其中乙肝HBsAg男性携带率14.75%,女性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乡镇小学教师乙肝HBsAg携带率12.80%,城区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4个年龄段分组统计,20~30岁组乙肝HBsAg携带率为8.75%,相对较低,但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三亚市城乡小学教师乙肝HBsAg携带率高于全国一般人群平均水平,低于海南省一般人群平均水平,其中男性及乡镇小学教师乙肝HBsAg携带率较高,应重点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率与HBsAg携带率的关系及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 ,为制定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 1~ 18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史 ,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 HBs。结果 调查 1~ 18岁人群 6 6 6 9人 ,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4 1.2 % ,HBsAg携带率为 9.2 %。其中全程接种者HBsAg携带率为 2 .4 % ,未接种 (或未全程接种 )者HBsAg携带率为 14 .0 % ,差别有显著性 ;全程接种者HB sAg感染保护率为 82 .9%。抽查 84 3人的抗 HBsAg ,阳性率为 6 2 .8% ,其中全程接种者抗 HBs阳性率为 85 .7% ,未接种 (或未全程接种 )者抗 HBs阳性率为 36 .9%。结论 HBsAg携带率高低与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低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临沭县 1~ 18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尚不高 ,目前仍处于高携带率水平。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戬  高户飞  童国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610-3612
目的:了解我市乙肝感染现状分析,为更好地制定不同人群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调查结果来自近年公开发表的文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ELISA)检测血清中乙肝感染标志,结果判定参照GB17010-1997,数据处理采用常用统计方法和文献系统综述方法。结果:我市2003年至2007年累计检测317617人的数据表明,各类人群HBsAg阳性率波动在1.21%~5.57%(χ2=22621.0965,P<0.001);累计检出HBsAg阳性4855人,阳性率为4.68(4855/317617),明显低于全国调查HBsAg阳性率9.76﹪的水平,经U检验有极显著差异(U=96.3237,P<0.001)。抗-HBs累计检测14147人,结果表明各类人群抗-HBs阳性率波动在0%~47.71%,累计抗-HBs阳性率为36.63%,不同人群抗-HBs阳性率可见极显著差异(χ2=277.2812,P<0.001)。抗-HBs阳性率最高为健康体检人员(47.71%),其次为医务人员(42.21%)和公务员(40.67%),3类人员平均阳性率42.10%,经χ2检验亦有显著差异(χ2=36.7112,P<0.001)。健康体检,医务人员和公务员3类人员未感染乙肝构成最高的为公务员(53.64%),其次为医务人员(42.74%)和健康体检人员(41.35%),平均阳性率50.30%,经χ2检验可见显著差异(χ2=140.64,P<0.001)。结论:我市乙肝感染现状分析研究对了解感染指标变化、控制乙肝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和田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人群中乙型肝类(乙肝)病毒(HBV) 无症状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墨玉县2 597人(维族2 022人,汉族575人)的血液样本,以胶体金标记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果维族人口HBsAg携带率1.48%(30/2022),男性为1.078%(20/1370)、女性为1.59%(10/652),平均年龄35 岁,男女之间无年龄、性别差异;而汉族人口HBsAg携带率为6.09%(30/575)、男性为5.6%(21/372)、女性为4.4%(9/203),男性平均年龄为36.3岁、女性为27.6岁,不同年龄、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男性高于女性。本地区维族与汉族人口之间HBsAg携带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和田地区维族人群中乙肝HBsAg携带率与低感染区一致,而汉族人群感染率与内陆地区中度流行区一致。本地区维吾尔族乙肝感染率偏低可能跟维吾尔族的民俗、饮食习惯及生存环境,HLA 基因频率分布差异等因素有关。作者认为,HLA-Bw41等抗原可能为抗乙肝病毒感染(非易感性)的基因(抗原)。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乙肝)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近年来随着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我国在乙肝防控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疫苗接种目标人群中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显著下降[1]。但目前我国人群中表面抗原携带率仍达7.18%。因此除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感染可以形成乙肝表面抗原(HBsAg)持续携带状态。人群HBsAg携带率随地区有所不同,估计世界约1.2~1.75亿携带者,这些人都是乙肝的传染源,为控制乙肝的传播,国内相当多的医院已把检测HBsAg作为常规检测项目。我省多数医院至今没有建立起对HBsAg的检测,就西宁地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扎赉特旗医保人员HBsAg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987名医保人员的静脉血清,统计不同年龄层人群HBsAg阳性率.结果 扎旗医保人员的HBsAg阳性率(5.49%)明显低于我国自然人群平均携带率(9.75%)(1),且在性别、年龄上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青年阶层HBsAg阳性率相对降低.结论 扎旗医保人员的HbsAg阳性率逐年降低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与卫生习惯的好转,各种医源性传播阻断措施得力.特别是经过二十年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以后,青年乙肝感染者越来越少,相信今后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乙肝病人将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2.
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在人群中数量较多,也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一种传播源.为了解我县人群HBsAg携带感染的情况,笔者对部分机关、学校健康人群血清标本进行HBsAg检测,现作报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HBsAg携带率的关系及海南农垦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为制定海南垦区乙肝疫苗免疫应用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接种史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HBsAg和抗-HBs用ELISA检测法。结果:调查1-18岁人群6669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为41.2%,HBsAg携带率为9.2%。其中全程接种者HBsAg携带率为2.4%,未接种者HBsAg携带率为14.0%,两者差别有显著性,疫苗接种保护率为82.9%。HBsAg携带率随着接种率的而降低。抗-HBs检测843人,抗-HBs阳性率为62.8%,其中全 程接种者抗-HBs阳性率为85.7%,未接种者抗-HBs阳性率为36.9%。结论:乙肝疫苗的接种有效地降低了人群HBsAg的携带率,削平了5岁以下儿童的高峰。说明海南垦区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取得显著成果,但因大龄组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不同, 目前仍处于高HBsAg携带率范围。本区应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同时加强青少年中易感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孕产期健康教育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约占10%,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乙肝e抗原(HBeAg)阳性,通过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90%[1],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HBV感染的重要措施。如何使孕妇正确认识HBV,保持良好心态,配合医护人员阻断母婴传播,使妊娠最终有良好结局,孕产期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我科自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对178例在我院孕检并分娩的携带HBV的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78…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率。方法:收集近3年门诊及住院的28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接受HBsAg检测,分别统计总体及不同性别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与本地区普通人群相应的HBsAg阳性率对比;同时统计比较不同类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BsAg阳性率。结果:消化道溃疡患者HBsAg携带率为18.06%(52/288),与本地区普通人群总体HBsAg阳性率10.77%(73/678)相比,差别显著(卡方=9.53,P<0.01);其中胃溃疡患者HBsAg阳性率为17.65%(12/68),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BsAg阳性率为20.73%(34/164),复合性溃疡患者HBsAg阳性率为15.79%(6/38),三者差别无显著意义(卡方=0.64,P>0.05);男性患者HBsAg阳性率为17%(34/200),女性患者HBsAg阳性率为20.45%(18/88),两者亦无显著差异(卡方=0.49,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吉安市公务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乙肝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1485名公务员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标志物.结果 HBsAg阳性172例,HBsAg阳性平均携带率为11.58%,单项抗-HBs722例,阳性率为48.62%.结论 HBsAg阳性平均携带率为11.58%,高于全国人群HBsAg阳性平均携带率9.75%水平,单项抗-HBs阳性率为48.62%,高于全国抗-HBs阳性率27.4%水平,表明我市乙肝计划免疫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但乙型肝炎的防治任务还很艰巨,要加强管理和乙肝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刘磊  刘新启 《当代医学》2011,17(6):28-29
目的 了解人群中男性、女性的HBsAg携带率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方法 从健康体检人员30823人筛选出HBsAg携带者1913人,用ELISA法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男女携带者根据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处理,对男性、女性HBsAg携带率进行x<'2>检验.结果 经x<'2>检验,男性HBsAg携带率(6.44%)高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县从业人员近六年的HBsAg携带情况,为更好地发挥监督管理指导作用及控制和预防乙肝提供依据. 方法用ELISA法测定HBsAg和HBeAg.结果 HBsAg阳性率6年分别为2.48%、2.35%、2.47%、2.11%、2.16%、0.41%.男性携带率为2.79%,女性为1.74%,χ2=15.83,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结论认真提示我们做好乙肝的预防和宣教工作,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从业人员的乙肝检测;对HBsAg 阳性者应加强管理,进行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长春市双阳区中小学在校生乙型肝炎(HBV)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009年双阳区中小学在校生进行肝功和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测。结果抽检的5454名在校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162人,总阳性率为2.97%。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与城镇学生无明显差异。大三阳总阳性率为0.88%(48/5454),占HBsAg阳性率的29.6%,小三阳总阳性率为1.49%(80/5454),占HBsAg阳性总数的49.4%。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学生HBsAg阳性率为2.28%(101/4437),无乙肝疫苗接种史的HBsAg阳性率为6.60%(61/1017),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无乙肝疫苗接种史的HBsAg阳性率,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38.48,P<0.01)。结论在校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携带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控制乙肝蔓延传播,应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感染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一、HBV的母婴传播率和宫内感染率 我国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很高,大约为10%~15%,孕妇携带率与一般人群相近,HBsAg(+)和e抗原(HBeAg)(+)的母亲(称为双阳孕妇)是高危人群,其围生期传播率平均可达85%,这些婴儿如果不经免疫干预,大约有90%今后将成为HBsAg携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