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41例院内肺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结果41例患者的感染特点:①两种细菌混合感染12例,占29.2%;②感染持续时间长,平均40天;③感染菌比较耐药。结论加强对病区环境的管理,施行必要的消毒隔离,普及院内感染知识,强调科学使用抗菌素并与细菌培养有机结合,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科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对策,以期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东莞市虎门中医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9例眼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种类及发生感染的原因,结合东莞市虎门中医院实际及相关文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该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3.9%(4/109),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高,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影响院内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年龄、全身疾病、诊疗环境等。实施的有效措施有健康宣教,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等。结论眼科院内感染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需加强预防措施的实施,减少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院内感染越来越被国内外专家重视,传染病的流行和病毒种类的变异使医护人员感染机会更大,已经逐渐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检验科作为密切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的高危人群,加强预防和控制势在必行,本文就检验科院内感染的现状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使得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变得越来越重要,现将本院88例院内感染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839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内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恒高  夏杰芬  张立民 《江苏医药》2000,26(10):834-834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医院感染 ,是当前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 ,本文对我院近两年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998~ 1999年我院脑血管意外的出院患者 839例 ,根据病历中病程记录、医嘱单、检验单等病史记录来确定医院感染 ,逐项统计 ,对照卫生部医政司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出诊断。839例脑血管意外中有 119例发生医院感染 ,发生率 14 18% ,其感染部位构成比见表 1。感染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高 ,见表 2。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见表 3。表 1 医院感染部位与构成比感染部位例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77例肝硬化院内感染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肝硬化院内感染率为28.12%(106/377),感染部位依次为腹腔感染(38.66%)、肺部感染(31.13%)、肠道感染(16.98%)、败血症(8.09%)、尿道感染(2.83%)、胆道感染(1.89%);检出菌以大肠埃希菌、葡萄菌属、芽胞杆菌多见;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年龄大、住院时间长、Chind-Pugh评分、白蛋白水平、入院后侵袭性操作呈正相关(P<0.05,P<0.01),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白蛋白水平、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比数比为3.7、1.6、1.5)。结论为预防和控制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应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尽量减少住院时间,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同时完善院内感染监控制度。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了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共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为2662岁,研究过程中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及临床分析,探讨主要的预防方法。结果在感染患者的调查分析中,发现感染患者主要来自内科病房,主要原因包括治疗中侵入性操作感染、抗生素使用不当以及外来人员探视携带病菌等,其中包括泌尿道感染11例、皮肤感染21例及胃肠道感染9例、血液感染9例。结论在患者入院治疗中,对于继发性的感染需要引起重视,积极做好各项预防工作,以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治疗。  相似文献   

9.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情况,为防治ICU院内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我院ICU收治的住院时间大于2d的32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26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87例(26.7%)。其中APACHEII≥20分的147例患者中发生院感76例(51.7%),APACHEII<20分的179例患者中发生院感11例(6.1%)。院感发生在不同性别患者间无差异(P>0.05),而在不同年龄、病情危重度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87例感染者中,47例为下呼吸道感染(占54%),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33例,占肺部感染中70.2%,21例为胃肠道感染(24.1%),泌尿道14例(16.2),全身感染5例(5.7%)。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8.5%)、鲍曼不动杆菌(26.4%)、铜绿假单胞菌(18.3%)、真菌(12.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2%)、肠杆菌(5.1%)、葡萄球菌(2.1%)、其他(0.9%)。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严重。结论ICU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年龄、病情危重度、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危险因素相关;尽早控制病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防止耐药菌产生、控制和降低院内感染的关健。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方法选取该院NICU 2011年至2012年来收治的1340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回顾性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340例新生儿中发生院内感染66例,医院感染率为4.92%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情况居首,占总感染的60.61%。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治疗及使用抗生素种类。结论对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发生侵入性操作,在院天数长,使用抗生素种类多的患儿,要给予充分重视并采取措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麻醉科手术室出现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2年2月麻醉科手术2 48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出现院内感染,将其分为A组(院内感染组)与B组(未感染对照组),其中A组620例,B组1 860例,选择Logistic(非条件多因素)回归予以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OR=1.744,95%CI:0.345~4.365)、手术(OR=2.342,95%CI:0.453~6.342)以及手术过程中对无菌操作的控制(OR=2.453,95%CI:1.854~4.452)是目前麻醉科手术室患者出现院内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须加强对麻醉科、手术室、治疗环境、治疗器械及设备以及服务质量的管理,有效减少麻醉科手术室出现院内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12.
院内感染是当前医学领域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其特点是起病急 ,不易控制 ,常呈爆发流行 ,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 ,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 ,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现就基层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及预防进行探讨。1院内感染的发生因素1 1室内和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是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 ,[1],病原体可在室内有较长的存活时间 ,如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沙门氏菌、致病性弧菌等均可存活15天以上。由于基层医院病室房间小、探视陪护人多 ,进出频繁 ,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室间污染 :病室、治疗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引起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将50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感染组(65例)和非感染组(435例),对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及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率为13%,感染部位以腹腔感染为主(63.47%);G-杆菌占32.47%;G+球菌占16.56%;G+杆菌占4.68%,真菌约为46.2%;单因素分析显示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介入性操作、肝功能C级以上、并发症、血清白蛋白降低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有关(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部位以腹腔为常见;感染的菌种主要是真菌、G-杆菌和G+球菌,真菌感染有上升的趋势;年龄、住院时间、介入性操作、Child-Pugh分级、出现各种并发症、血清白蛋白降低和抗生素的滥用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的分析普外科腹部术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普外科腹部术后129例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普外科腹部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3.62%(129/947),以腹部切口感染率最高,达58.14%(75/129);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方式、术前营养状况、是否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等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年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Q05)。结论影响腹部术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预防是降低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降低院内感染不仅有利于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减少患者和家庭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ICU院内真菌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ICU收治超过 48h的 32 0例患者中发生院内真菌感染的 41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ICU院内真菌感染平均第 9 2 6±3 5 4天出现 ,感染率 12 81% ,死之率 5 1 2 1% ,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 ,主要感染部位在肺部。结论 :ICU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氟康唑不敏感的非白色念珠菌的治疗应成为今后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降低血液科病人的院内感染发病率 做好血液科病房内感染监测和控制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对病房内不同部位细菌种类和数量进行培养和检测 并对院内感染发病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所检测部位(物体表面、手、空气)细菌数量均达到Ⅲ类病房要求 院内总感染率为9.54%.结论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 对环境定期消毒 常规检测 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院内感染危险因素控制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来达到防止院内感染的目的。结果有效的控制危险因素以及适当地护理可以预防院内感染。结论护理人员应该时刻保持对ICU院内感染的高度警惕,这是保护ICU患者的重要方式,也有利于保护护理人员本身。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护理院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某老年护理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63例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院内感染发生的部位、年龄、基础疾病及住院时间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本老年护理院的院内感染率为23.59%,高于全国一般医院5.58%的平均水平,但低于综合医院老年科25.62%的水平。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及泌尿道为主,感染发生率与年龄、住院时间成正相关、基础疾病是影响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加强消毒隔离、规范护理操作是减少护理院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探求院内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①对47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②实施系统化院感控制措施。结果①院感防控措施实施后,新生儿院感发生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②感染部位顺位有所变化。结论实施系统化的院感控制措施,确保环节质量是做好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妇幼医院引起患者院内感染的诱因。方法总结近4年来我院就诊患者院内感染情况。结果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院内总感染发生率分别是7.97%、6.26%、5.33%、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2年不同季节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2年不同部位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院内感染,在高危季节、易感因素等方面加强管理,改善医疗环境,可提高医疗治疗,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