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价吸毒人群针具交换干预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效果。[方法]对古城区社区内活动的静脉吸毒者和古城区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人员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学指标和HIV抗体阳性率,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85.3%提高至97.9%;吸毒人群最近6个月注射吸毒共用针具的比例由40.8%下降到12.5%;HIV抗体阳性率由9%下降到3.7%。[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干预可有效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柳州市吸毒人群状况,探讨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和美沙酮维持治疗对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在社区内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和针具回收及公安机关配合戒毒所开展健康教育关爱支持等措施。结果柳州市吸毒人群干预后艾滋病传播危险性降低,共用针具大幅度下降,艾滋病感染率从2000年的24.88%下降到2008年的13.10%。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有利于提高吸毒者预防艾滋病的能力,改变HIV感染各种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蔓延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柳州市吸毒人群状况,探讨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和美沙酮维持治疗对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在社区内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和针具回收及公安机关配合戒毒所开展健康教育关爱支持等措施。结果柳州市吸毒人群干预后艾滋病传播危险性降低,共用针具大幅度下降,艾滋病感染率从2000年的24.88%下降到2008年的13.10%。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有利于提高吸毒者预防艾滋病的能力,改变HIV感染各种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蔓延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柳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吸毒人群状况,探讨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和美沙铜维持治疗对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在社区内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和针具回收及公安机关配合戒毒所进行健康教育、关爱支持等措施。结果至2008年底柳州市吸毒人群为6918人,美沙酮治疗1097人,坚持服药584人,脱失率为46.76%;发放针具1180609支,回收1091846支,回收率为92.48%;覆盖吸毒人群达2500人,为柳州市总吸毒人群的36.14%;通过干预使艾滋病传播危险性降低,共用针具大幅度下降,艾滋病感染率从2000年的24.88%下降到2008年的13.10%。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有利于改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各种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蔓延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吸毒人群接受艾滋病预防干预服务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场所的吸毒人群注射吸毒与共用针具情况,分析吸毒者接受的艾滋病预防干预服务,为在吸毒者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干预服务与资源分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类滚雪球非概率抽样方法 ,从武汉市16家社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选取新入组且符合筛选条件的吸毒者,由同伴招募社区和当地自愿戒毒所内的吸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来自社区和美沙酮门诊的吸毒人群80%以上的人群曾注射过毒品.30~40岁之间的吸毒人群毒品注射率达83.33%,其针具共用率达21.85%.吸毒人群接受较多的预防干预服务是美沙酮,其次是艾滋病、性病宣传材料,最少的为针具交换或清洁针具发放.结论 吸毒人群中毒品注射率较高,接受到的针具交换或清洁针具发放较少.要结合吸毒人群的行为特点,开展切实有效的预防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云南省清洁针具交换工作现状,了解清洁针具交换服务对象参与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情况。方法在云南省艾滋病防治重点地区中选取9个清洁针具交换县,通过方便抽样抽取694名清洁针具交换服务对象,采用统一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发现,清洁针具交换和美沙酮维持治疗在注射吸毒人群中的月覆盖率分别为19.46%和45.03%。清洁针具交换服务对象参与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比例为76.95%,最近一个月正在参与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比例为57.35%,从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脱失时间1个月)的比例为25.47%。在是否参加过强制戒毒或自愿戒毒(χ~2=39.902,P0.001)、是否正在参加艾滋病抗病毒治疗(χ~2=5.750,P=0.016)这两方面,清洁针具交换服务对象参与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HIV、HCV感染情况及参加丙肝抗病毒治疗情况的清洁针具交换服务对象参与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云南省清洁针具交换工作覆盖面比较局限,且缺少有效的转介机制,建议清洁针具交换工作建立和完善与美沙酮维持治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丙肝抗病毒治疗之间的转介机制;可采取同伴推介及戒毒机构宣传的方式推动吸毒人群参与美沙酮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在吸毒人群中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这一在其他国家较成功的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在中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营造个旧市社区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支持性环境,提高个旧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运作能力,针对目标人群及其家属的需求开展心理干预活动,以配合美沙酮门诊工作,并促进不同技术手段之间的整合。[结果]为个旧市药物滥用者和吸毒人群搭建了平台,减少毒品危害。[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不仅仅需要医疗、药物的支持,还需要心理干预小组活动、家庭联谊会和心理咨询等活动的支持,这是促进主要利益群体更大程度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和推广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之前应给予充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洪江区吸毒人群清洁针具交换预防艾滋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洪江区吸毒人群分布状况,探索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对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艾滋病自愿咨询、公安机关配合登记询问、健康教育及关爱支持等措施,在社区和戒毒所内开展清洁针具销售和针具回收等干预措施,应用共用针具率、男性安全套使用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针具交换覆盖率等指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洪江区吸毒人群以城区人口、青壮年、低文化程度男性及未婚者为主,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传播危险性行为降低,针具销售大幅度上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较大幅度上升。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清洁针具交换有助于提高吸毒者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变HIV感染各种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蔓延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洪江区吸毒人群分布状况,探索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对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艾滋病自愿咨询、公安机关配合登记询问、健康教育及关爱支持等措施,在社区和戒毒所内开展清洁针具销售和针具回收等干预措施,应用共用针具率、男性安全套使用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针具交换覆盖率等指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洪江区吸毒人群以城区人1:3、青壮年、低文化程度男性及未婚者为主,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传播危险性行为降低,针具销售大幅度上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较大幅度上升。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开展清洁针具交换有助于提高吸毒者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变HIV感染各种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蔓延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和转介服务,对吸毒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减少吸毒人群HIV感染及传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艾滋病防治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了中澳项目基线调查至2010年综合干预数据、潋江县艾滋病网络直报痰晴数据,用Excel2003、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干预前后对比,对综合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行为改变显著,吸毒人群中HIV阳性检出率由1996年的53.33%下降到2010年的11.96%,特别在实施综合行为干预2年后出现明显的下降。[结论]潋江县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普遍提高,高危行为得到控制,HIV阳性检出率明显下降,对吸毒人群开展综合干预工作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1.
吸毒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为制订本地区高危人群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了解辖区内吸毒者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所持态度及其吸毒、求医和性行为情况,并对该人群接受的干预措施进行调查。[结果]吸毒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行为改变的差距较大,针具交换、安全套发放、美沙酮维持治疗这些干预工作开展力度和普及面尚不能满足目前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本地区吸毒者艾滋病知识有所增加,但受调查人群采取安全性行为的比例相对滞后。[结论]该地区应该充分关注本地区吸毒者的艾滋病预防工作,并采取更为有效的艾滋病健康促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本文统称示范区)工作开展以来,吸毒人群行为干预工作取得的效果以及产生的影响,分析研究存在问题,为下一步吸毒人群行为干预工作开展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06和2007年示范区范围内的吸毒人群综合监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2008年对吸毒人群深入访谈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示范区共建立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60个,吸毒人群对"不共用注射器可以预防艾滋病"问题的知晓率2006年和2007年都保持在85%以上。针具发放回收率最高达到99.4%。吸毒人群最近一次与别人共用针具的比例2007年为12.1%,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综合监测数据表明,2007年示范区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与基线调查时相比较,基本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结论示范区开展对吸毒人群行为干预工作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宣传教育、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等手段降低了吸毒人群的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取得了一些工作经验,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降低艾滋病病毒在注射吸毒人群和暗娼中的传播,减少艾滋病在开远高危人群中的传播及其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VCT、针具交换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妇女健康中心四个平台对目标人群进行干预。[结果]项目启动至2006年12月20日止,VCT中心为5127人提供了7718人次的服务,针具交换中心为2395人提供了15328人次服务,针具交换中心的外展为284人提供了1294人次服务,妇女健康中心为635人提供了2153人次服务。2006年9月18日至2007年6月30日止美沙酮门诊为168名病人提供了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结论]实施大规模的各种有效干预活动,将降低艾滋病病毒在注射吸毒人群和暗娼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个旧市城市社区吸毒人群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预防控制体系及以社区为基础的针对IDU(静脉吸毒人群)的综合干预系统,营造有利于预防和控制HIV/AIDS良好的社区和家庭环境。[方法]采取培训和同伴教育的方法建立针对IDU的城市社区关怀干预系统,设立安全套发放和针具交换点,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通过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减少注射吸毒行为,增加社区和家庭对吸毒者的关爱,降低对HIV/AIDS的歧视。[结果]注射毒品者中共用针具的现象有了显著降低,最近一次与别人共用注射器的比例两年内下降了8.15个百分点;最近一个月与别人共用注射器的比例在两年内下降了10.0个百分点。最近一次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的使用比例两年内上升了5.6个百分点,社区居民艾滋病知晓率平均达80%,降低了社区和家庭对HIV/AIDS的歧视。[结论]项目的开展,探索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单位,多部门合作参与”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为个旧市综合干预框架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中澳项目县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共用针具及高危性行为情况,为中澳项目综合干预及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以19个中澳项目县为调查点,采用项目设计并经预实验修正后的现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高危注射行为、高危性行为等,同时进行HIV血清学检测。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SPSS1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828名吸毒人员中HIV阳性检出率为32.4%,上月共用针具超过5次的占5.i7%,共_月i~5次的占23.0%;上月发生I}生行为的804人中,455人最近一次发生胜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安全套使用率仅为42.7%。[结论]吸毒人群存在共用针具及不使用安全套等高危性行为,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及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建议进一步加强为吸毒人员提供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及安全套发放等综合服务,以避免吸毒人员共用针具,促进安全性行为,降低HIV在吸毒人群及陛伴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东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KABP及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东莞市吸毒人群HIV感染情况、危险因素及与艾滋病有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制定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在东莞市强制戒毒所戒毒的1 032名吸毒者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同时采用统一的问卷搜集每名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行为学等相关资料。将所有资料输入EPIDATA 3.0,采用STATA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为5.04%。男性吸毒人群的感染率(5.53%)高于女性(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62,P=0.038);注射吸毒的感染率(7.09%)高于口吸毒品者(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072,P=0.000);共用针具吸毒者的感染率(11.84%)高于未共用针具者(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877,P=0.002)。东莞市吸毒人群注射吸毒率68.31%、针具共用率34.75%;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39.34%;商业性性行为发生率22.09%,买淫和卖淫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率50.26%和46.81%。[结论]东莞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持续上升的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但吸毒人群中仍然存在着共用针具、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艾滋病防治知识欠缺等危险因素,建议在吸毒人群中采取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并重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切实可行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模式,控制艾滋病疫情的蔓延扩散. 方法政府主导,各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自愿咨询检测、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100%安全套推广使用、医疗救治、生活救助和生产自救等干预活动,实施艾滋病综合防治. 结果不同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普遍提高,高危人群的高危行为明显改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和救助,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明显上升;吸毒人员违法犯罪行为明显下降. 结论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对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积极救治和救助HIV感染者和病人,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是遏制艾滋病扩散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白玉  张英霞  俸卫东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436-4438
目的 通过卫生、公安、社区三方面组成的“三位一体”综合管理模式,以提高社区戒毒与美沙酮治疗工作的效果.方法 通过社区参与禁毒和防艾,以及同卫生和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对吸毒人群面对面帮教的教育方式并对其督导及有效转介干预.结果 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率由2008年的71.25%上升到2010年的87.13%,服药人员艾滋病感染率由2008年13.17%下降到2010年的4.04%,服药人员全部签署了《社区戒毒协议》,极大地推进了柳州市社区戒毒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的开展.结论 采用“三位一体”社区综合管理工作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海洛因的使用及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2002-2004年东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东莞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预测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针对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2004年在东莞市强制戒毒所戒毒的3 766名吸毒者检测血清HIV抗体,采用统一问卷搜集每名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及行为学资料.将所有资料输入EPIDATA 3.0,采用STATA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东莞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为5.47%,男性吸毒人群的感染率高于女性,流动吸毒人群的感染率高于本地吸毒人群,有共用针具吸毒史者的感染率高于无针具共用史者.吸毒者中注射吸毒率为64.29%,注射吸毒者中针具共用率为44.75%.吸毒者中有商业性性行为者占46.55%,其中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者仅占17.46%.东莞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东莞市吸毒人群的感染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吸毒人群中存在着共用针具及商业性性行为等危险因素;应在吸毒人群中尽快推广针具交换、美沙酮替代疗法及100%安全套策略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市吸毒人群干预服务平台转介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第四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干预平台的管理,建立一个以针具交换为中心,把吸毒人员转介到各服务平台,以达到最有效地降低危害模式。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教育方式对吸毒人群进行评估及有效转介干预。结果转介成功率65%,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率:针具交换点的外展服务对象能完整说出艾滋病三大途径的仅有42.5%;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占70.8%、听说过妇女健康中心的6.06%、抗病毒治疗占9.2%、自愿咨询检测占18.7%、什么都没有听说占18.7%;社会上的吸毒者35.0%听说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72.0%知道清洁针具交换服务。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不高,对艾滋病干预的五个平台了解太少,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建立以针具交换服务点为中心有效地带动五个服务干预平台相互转介的服务体系很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