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笔者对92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高频心电图进行了观察,分析其在评价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疗效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各部位腔内心电图的图形特点、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因怀疑冠心病而行CAG检查示正常的受试者或CAG示冠脉狭窄﹤50%者30例,观察描记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腔内心电位变化,记录其图形。结果:冠状动脉腔内心电图有如放大镜,比体表心电图能更清晰反映心肌细胞的除极、复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腔内心电图比体表心电图能更灵敏地反映局部或整体心肌的缺血、损伤、坏死及其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3.
徐志红  沈卫峰 《上海医学》1997,20(11):621-623
记录23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时体表心电图(S-ECG)和单极冠状动脉心电图(IC-ECG)发现,前者显示ST段抬高14例(61%)而后者显示ST段抬高21例(91%)IC-ECG显示,随球囊充盈次数增加,其ST段抬高幅度逐渐减低,因此,PTCA期间作IC-ECG监测对检出心肌缺血和估价预适应,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准确而便捷的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行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促进了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研究和认识。以下就有关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138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而总结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特点。结果:心电图特点:扩张型心肌病主要以 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为主;肥厚型心肌病示左室肥厚及 ST-T改变;限制型心肌病示低电压、心房和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和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特点:扩张型心肌病示心脏各腔室扩大,室间隔、左室后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降低,左右心室流出道扩大;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室间隔和左心室壁肥厚,二者厚度之比多大于正常的1.3:1;限制型心肌病示心腔狭小、心尖部闭塞、心内膜增厚和心室舒张功能严重受损。结论:心肌病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特点显著,且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可为心肌病提供诊断依据,因此对于心肌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体外反搏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率变异性(Ha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指窦性心率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是反映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HRV在各种心脏疾患中均有下降,并与心肌缺血及心脏事件密切相关。药物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可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HRV(1,2)。我们采用动态心电图(DCG)观察了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CP)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患者HRV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参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和分析60例冠状动脉造影者的动态心电图。鳍果:动态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符合率分别为45.0%、90.9%、100.0%。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还表明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越多,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越高,且心律失常频度高、复杂性明显。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川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组与无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组分别进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检查结果,并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组与无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组动态心电图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心电图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组病例显示,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敏感性较高,在川崎病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6月该院9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并比较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检出结果、诊断效能及冠心病病变检出情况。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9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阳性70例,阴性28例;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检出阳性68例,阴性30例;动态心电图检出阳性65例,阴性33例;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特异度、误诊率、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动态心电图,漏诊率低于动态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病变的检出率为97.14%(68/70),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病变的检出率为92.86%(65/70),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效能高于动态心电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同时行常规心电图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182例患者,将常规心电图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敏感性差异显著(P〈0.01)。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更加敏感,是临床诊断冠心病重要的无创性检查之一,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尽管心电图(ECG)已广泛应用于不稳定心绞痛(UA)的评价,但在当前应用于现代的药物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时代,有关应用ECG对UA预后进行探讨的研究仍然较少,本文就UA患者胸痛发作时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对近期预后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胸痛发作时ECG改变对UA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动态心电图、高频心电图和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冠心病组(81例 )及对照组 (6 7例 )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高频心电图、运动试验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次检查间隔在 2周内 ) ,以至少一支冠脉直径狭窄≥ 5 0 %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结果 高频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高于动态心电图及运动试验 ,但特异性较这两种方法明显偏低 (P <0 .0 0 5 )。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运动试验的特异性高于动态心电图 (P <0 .0 5 )。结论 动态心电图与运动试验是两种价值较高的冠心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对比这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70.00%,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76.67%,两者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多支病变患者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单支及双支病变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极为突出的临床实用价值,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比,其对多支病变的确诊率较高,在冠心病的诊断中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人心电图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该病的心电图异常特点及与该病的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50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急性脑血管病中具有一项或多项心电图异常改变占72%,其中脑梗塞组、脑出血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分别占该组的64%、76%、89%。心电图异常组和正常组死亡率分别为11.11%、4.76%。动态观察部分心电图异常者心电图随病情好转而逐步恢复。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有较高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最高。心电图异常组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异常心电图可随病情好转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接诊的8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的冠心病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得到证实.患者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再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方式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诊断结果.结果 动态心电图冠心病阳性检出率为90.00%,高于常规心电图的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结果中,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心电图结果明显低于冠状动脉造影及动态心电图检出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在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检出结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的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检出结果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动态心电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重要辅助检测方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择57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患者,术前1周内行运动心电图试验,并将心电图测定的阳性组46例和阴性组11例分别测量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和术后的QTd.结果阳性组术后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阴性组术后较术前有所缩短,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没有改善无运动缺血冠心病患者的QTd,无运动缺血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远期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中人类心脏能否被预适应。方法:分析冠心病患者行PTCA术治疗25例临床资料,并比较第1、2两次球囊充盈扩张时体表心电图ST段变化。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上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从而达到再灌注的目的。QT离散度(QTd)代表心室复极的的差异,对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价值。本文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并与健康者进行比较,以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QTd及QTcd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怀柔区第一医院323例冠状动脉造影者与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323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223例,阳性率69.04%.动态心电图阳性234例,阳性率72.45%.且在男女各年龄组中[除女性(40~50)岁年龄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与动态心电图阳性率结果存在.致性(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阴性89例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12例,其中3例为严重的冠状动脉双支病变,2例严重的三支病变,需做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而在冠状动脉造影100例阴性患者中有23例动态心电图呈阳性表现.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是临床冠心病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它的阳性更多的体现患者心脏血液供应的24小时病变情况,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的变化情况和研究价值。方法:ACS患者31例进行分组[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 20例;B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11例]对照研究,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31例设为对照组(C组),通过对3组患者进行24h的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和对比3组患者的MTWA的变化情况。结果:MTWA的比较:A组、B组术后及C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前后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B组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的危险分层可通过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MTWA的方式进行。TWAMAX对STEMI患者手术前后的监测结果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