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在C形臂X光机引导下利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25例29个椎体转移瘤进行治疗。结果全部穿刺均成功。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达到止痛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创伤小、较安全,可用于治疗椎体转移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以及癌性疼痛,具有恢复椎体高度、增加椎体强度、镇痛的作用,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报》2013,(9):1271-1272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性和短期临床疗效。方法:脊柱转移性肿瘤30例40椎,术前均有顽固性背痛,无神经症状。CT及MRI示脊柱肿瘤转移灶呈多发性溶骨性破坏,2椎肿瘤累及椎体后壁。在C型臂透视机透视下,经椎弓根穿刺途径进入病椎内,先取病椎病理作活检,然后置入可扩张球囊,复位塌陷的病椎,注入面团期骨水泥稳定病椎。结果:30例40椎均手术顺利,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48 h内疼痛均缓解,未发现骨水泥栓塞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复查示肿瘤灶被骨水泥充填,无骨水泥超过椎体后缘,病理性骨折的椎体高度得以恢复。患者可负重行走。结论: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能微创地同时处理多个病灶,强化病椎,提高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及转移瘤所致的脊柱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15例患者(共26椎)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并记录、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病变椎体高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病变椎体高度恢复与骨折至手术的间隔有关,病变椎体高度变化不影响患者疼痛的缓解。结论: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及转移瘤性脊柱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术分别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多节段胸腰椎转移瘤合并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2例,其中PVP组58例共83个病椎,行PVP治疗;PKP组54例共75个病椎,行PKP治疗。采用疼痛分级法评估2组术前和术后1 d的疼痛程度;记录术后病椎高度、病椎前缘高度的恢复情况、骨水泥渗漏及是否出现渗血、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112例患者椎体穿刺均成功,术后随访12~24个月;2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组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年PVP组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恢复至正常的(79.85±4.21)%,PKP组为(95.23±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术中骨水泥渗漏22例35个椎体,PKP组13例16个椎体,2组未出现渗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分别联合PVP和PKP对多节段胸腰椎转移瘤治疗的镇痛效果均较好,并发症均较少,但PKP的复位效果好于PVP,且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Tomita分值高的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2月~2014年10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21例50个椎体,所有患者Tomita评分均在7分以上,均为多节段脊柱转移瘤,以VAS评分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估活动能力作为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 21例患者共50个病椎均穿刺成功,术程顺利,VAS评分术前及术后分别为(8.53±0.72)分和(1.80±0.66)分(P<0.05);ECOG分级4级者1例,改善为3级,3级者11例中10例改善为2级,2级9例中3例改善为1级;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Tomita评分脊柱转移瘤可快速缓解脊柱病灶疼痛,改善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一种新兴的脊柱微创手术,即通过椎弓根或直接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在PVP的基础上,在塌陷的椎体内置入可扩张球囊,通过扩张球囊抬升终板,再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来强化椎体,可以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PVP/PKP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中的镇痛治疗效果.方法 对有15例明显脊柱疼痛表现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了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 15例共20个椎体施行椎体成形,平均每椎体注射骨水泥3.5~4 ml.术后1~3 d,患者疼痛症状均有缓解,平均随访6个月,随访期末,5例明显缓解(VAS平均2分),8例中等度缓解(VAS平均4分),2例部分缓解(VAS平均6分),2例再次出现疼痛,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作为脊柱转移瘤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脊柱转移瘤经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军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576-577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选择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患者易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在2009年11月~2010年6月期间治疗的6例多发性脊柱转移瘤患者(10椎),所有患者均已出现顽固性背痛的症状但并未产生神经症状,术前患者经MRI和CT检查。在X线透视下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采用经皮穿刺椎弓根的方式取活检,待球囊扩张复位后骨水泥充填腔形成,注入骨水泥。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6例多发性脊柱转移瘤患者(10椎)的手术治疗都很顺利,术后患者的脊髓神经根均未受到损伤,未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未出现骨水泥栓塞现象,术后2天内大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有所缓解。结论:临床上选择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多发性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能够同时将多个病灶进行处理,且微创对患者伤害小,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多发性脊柱转移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脊柱后凸成形术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帆  柯珍勇 《重庆医学》2008,37(1):100-102
Galibert等首先应用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的方法治疗了 1例长期疼痛的颈2椎体侵袭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并称之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开创了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先河.其后该技术渐被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椎体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引起的椎体骨折和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及转移瘤所致的脊柱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15例患者(共26椎)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并记录、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病变椎体高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病变椎体高度恢复与骨折至手术的时间间隔有关,病变椎体高度变化不影响患者疼痛的缓解。结论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及转移瘤性脊柱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脊柱转移瘤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脊柱转移瘤引起的椎体塌陷、脊髓压迫或顽固性疼痛的患者经前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97年12月~2003年12月,我中心经前路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93例,包括胸椎转移53例,腰椎转移33例,颈椎转移7例.男性53例,女性40例.原发肿瘤为:肺癌21例、肾癌13例、前列腺癌8例、肝癌5例、乳腺癌13例、甲状腺癌5例、结肠癌3例、多发性骨髓瘤8例、未发现原发病灶者17例.无明显神经系统受累者39例;出现神经系统受损者54例,其中完全瘫痪者16例,不完全瘫痪者38例.病变累及1个脊椎节段者69例,2个脊椎节段者20例,3个以上脊椎节段者4例.所有接受手术患者的预期生存时间均超过6个月.随访时间为10~72个月.结果93例患者中,87例(93.5%)术后疼痛得到缓解;54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中,47例术后麻痹症状改善;16例完全瘫痪的患者中,7例在减压术后Frankel分级提高了1~2个等级;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存活1年以上的患者79例,约占患者总数的85%.结论对于单节段或两个相邻节段的脊椎转移瘤应按原发肿瘤处理,行前路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坚强的内固定术.对于脊椎转移瘤压迫脊髓的病例均应尽早行肿瘤切除椎管减压手术,缓解神经麻痹症状,增加脊椎稳定性,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开颅手术切除颅内转移瘤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来手术切除的57例颅内转移瘤病例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 57例中获得肉眼全切者46例(80.7%),次全切者9例(15.8%),部分切除者2例(3.5%);49例(85.9%)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5例(8.8%)无变化,其中2例患者为术前无症状者;3例(5.3%)恶化.结论 开颅手术治疗对于脑转移瘤具有重要价值,不仅有助于明确病理诊断从而为进一步综合治疗提供指导,而且由于降低颅内压而能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脊柱转移瘤的MRI征象,探讨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41例,回顾性人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41例脊柱转移瘤中,只累及单个椎体者6例,其余为2个以上椎体受侵,占全部病例的85.37%,其中跳跃式分布者9例。受累椎体形态呈轻度楔形变30例,鱼尾征5例,膨胀性改变4例,无明显变化2例;椎板及椎弓根等受侵28例。受侵椎体呈长T1信号、稍长T2信号30例,长T1信号,短T2信号8例,稍长T1,等T2信号1例,等T1、稍长T2信号2例。椎间盘无改变39例,占95.12%。椎间隙变窄2例。椎管内或其周围软组织肿块12例。腰大肌形态或信号异常2例。结论 MRI可作为诊断脊柱转移瘤首选检查方法,矢状面T1WI及其SPIR技术显示病变存在优于其他扫描序列。跳跃式椎体侵犯、多椎体受累、椎弓根及椎板多有破坏、椎间盘形态基本正常是脊柱转移瘤的典型表现,辅以Gd-DTPA增强或联合CT扫描对于椎管内结构受侵的诊断及其鉴别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在椎体转移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以PVP术进行活检,通过疼痛调查表比较手术前后得分,并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到18个月,术后VAS评分明显较手术前降低。结论:PVP是明确椎体转移瘤来源及性质的好方法.能明显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价值。方法选择31例严重疼痛或/和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以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除4例仍在随访中,所有病例存活3月~7年,平均存活17.6月,治疗期间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疼痛症状及神经功能亦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脊柱转移瘤应谨慎选择外科治疗,当患者合并严重的疼痛或/和神经功能受损害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减压、内固定,手术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波消融治疗右肾上腺转移瘤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1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右肾上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并发肾上腺危象,经积极救治好转恢复,10例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复查CT/MRI影像显示11个病灶完全消融9个(81.82%),不完全消融2个(18.18%),总体有效率100%。结论: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转移瘤,能达到减瘤、改善症状、延缓或控制病情局部进展的目的,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可重复性强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52例脑转移瘤^60Co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52例脑转移瘤60Co放射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和价值。方法 52例全部行^60Co全脑照射30Gy/10F/2周,后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局部加量20~30Gy/10~15F/2~3周,同时给予预防及治疗脑水肿,全身支持治疗。结果放疗前后脑CT对比有效率为82.6%(43/52),对头痛、运动障碍等症状改善效果明显。结论脑转移瘤60Co放疗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9):852-855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累及硬膜的脊椎恶性椎体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累及硬膜的脊椎恶性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53例接受PVP治疗。术前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的损伤分级将患者分为2组:A组为无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n=25),B组为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n=28)。2组患者均在X线透视下,用13 G骨穿刺针进入骨折椎体,然后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入骨折椎体内。术后随访观察2组患者的成功情况、止痛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PVP手术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最终临床随访评估显示,A组21例患者疼痛得到缓解,4例患者疼痛无变化;B组12例患者疼痛得到缓解,8例患者疼痛无变化,8例疼痛加重;A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B组的疼痛缓解率(84.0%vs 42.9%,P<0.05)。ASIA损伤等级最终评估显示,A组5例表现出神经压迫症状,20例无神经压迫症状;B组26例表现出神经压迫症状,2例无神经压迫症状;A组患者无神经压迫症状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PVP对治疗累及硬膜的脊椎恶性椎体转移性肿瘤是安全的和适度有效的,但PVP不应作为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恶性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邱志刚  魏波 《海南医学》2012,23(10):34-36
目的 观察椎管减压结合病椎骨水泥注射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脊柱转移癌行后路手术,切除受侵犯的椎板、椎弓根、小关节突,解除椎管内占位,同时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做相邻正常脊椎内固定,残存病椎直视下注射骨水泥进行强化,对患者治疗后受累的神经功能、疼痛及脊柱稳定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该方法的治疗脊柱转移性骨肿瘤的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0%,疼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手术后脊柱稳定.结论 脊柱转移癌病灶位于附件及椎体后缘的病例,该方法手术损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可有效缓解局部疼痛及脊髓压迫症状,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