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重组α-干扰素治疗老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楼敏,薛琪近年来,住院的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近40%系丙型肝炎病变(HCV)或重叠了HCV感染〔1〕。重组α-干扰素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之一〔2〕。然而对老年期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迄今尚无报告。...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导致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抗病毒治疗是丙型肝炎治疗的根本疗法。我们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分别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和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并对两种干扰素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43例CHC患者为20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治疗小儿慢性丙肝效果好据中华医学会信息,一项研究表明,干扰素对于治疗小儿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良好疗效。近年来,应用干扰素治疗成人丙型病毒肝炎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探讨干扰素治疗小儿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陈敏等人,对...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治疗小儿慢性丙肝效果好据中华医学会信息,一项研究表明,干扰素对于治疗小儿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良好疗效。近年来,应用干扰素治疗成人丙型病毒肝炎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探讨干扰素治疗小儿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陈敏等人,对...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易导致慢性肝损害。目前认为,干扰素对丙型肝炎有较理想疗效。为此我们应用干扰能(进口)治疗50例慢性丙型肝炎,获得较满意效果。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病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分为治疗Ⅰ组和Ⅱ组。治疗Ⅰ组25例系...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主要经过血液传播的肝炎病毒,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感染者,大约30%发生自发清除.已进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大约40%得到持久的HCV清除.目前,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ylated interferon-α,PEG-IFN-α)和利巴韦林(riba-virin,RBV)联合治疗是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近年的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病毒感染的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有所不同,而不同种族和不同个体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也有很大差异,即影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因素主要是病毒和宿主两方面.此文就不同的人群基因背景和感染的HCV不同亚型两个方面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胸腺五肽联合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是全世界流行的传染病,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已得到公认。由于种种原因尚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使用此药,对于α-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失败的难治性病例亦无良策。这些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而日益加重。目前,虽然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除病毒直接损伤外,细胞免疫异常可能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重组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治疗25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吴玮,李彦恒丙型肝炎的慢性化趋势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似,或者可能更甚;其中许多患者发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癌。因此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我们应用重组基因工程干扰素α-2...  相似文献   

9.
三种α—2b干扰素制剂长期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比较[英]/PoynardT…//NLEngeJMed.1995;332.—1457~62.Jα—2b扰素对丙型肝炎在治疗期间并至少在治疗后1年内可有效减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浓度、本文观察3种α—2b干扰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40000Mr)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7例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肌注,每周1次,利巴韦林按体重900~1200mg/d,口服,疗程均为48周。分别于治疗中的12周、24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持续应答率为63.6%(14/22),7例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的持续应答率为42.8%(3/7)。在治疗12周时的早期应答率为72.7%(16/22),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为77.2%(17/22)。3例患者在随访24周内出现ALT升高,血清HCV.RNA阳转,其中1例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复发率为17.6%(3/17)。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血WBC、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及低热、肌肉酸痛,1例患者于疗程近结束时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个别患者睡眠受影响,大多不影响治疗。结论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1.
混和基因型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HorikeN,etal.JGastroHepatol.1996;11(4):353~357作者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和基因型感染对干扰素治疗反应及基因Ⅱ型和Ⅲ型对干扰素治疗的敏感程度进行此项...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丙型肝炎的Th1/Th2应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1/Th2免疫应答是当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在慢性乙、丙型肝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Th1/Th2细胞失衡与乙、丙型肝炎的慢性化密切相关。病毒抗原的特异Th1细胞占优势,倾向于发生急性或自限性的感染,Th2细胞占优势则发生持续性的感染。本文拟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对目前投入临床运用的α、β、γ干扰素,复合干扰素及长效干扰素在治疗乙、丙型肝炎方面的国外最新研究与应用现状和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失败患者的再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方案。方法回顾54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失败患者所采用的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标准治疗或强化方案再治疗方案,比较SVR率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讨论标准治疗或强化方案的适用人群。结果54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失败患者,再治疗后SVR率可达75.92%。其中复发者再次治疗SVR率为88.46%,无应答者再治疗SVR率64.29%。在初始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组、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失败组、单用PEG—IFNα-2a失败组,再治疗后SVR率分别为95.45%、64.71%、60%。初治复发患者再治疗SVR率明显高于初治无应答患者。结论初治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选择标准或强化方案再治疗仍可获得60%~90%的SVR率。初始治疗单用普通干扰素失败或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复发患者可选择标准方案再治疗;初始治疗采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无应答、单用PEG-IFNα-2a无应答及初始治疗选用标准治疗失败患者需选择强化方案再治疗。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诱发潜在性自身免疫性肝炎(英)/LuisaGB…∥Gastroenterology.-1995.108.—1770~1777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可以降低转氨酶水平、改善肝脏组织学变化,同时可减少病毒复制。但是干扰素治...  相似文献   

16.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FN-г、IL-5、IL-6、IL-12P70和P40水平,探讨其与患者血清ALT水平、HVC RNA载量、HCV基因型及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和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IL-2、IFN-г、IL-5、IL-6、IL-12P70和P40的含量,比较干扰素治疗应答组和无应答组之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及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与血清ALT水平、HCV基因型、HCVRNA载量等的关系。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应用ELISA法,HCV基因分型应用直接测序法,HCVR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含量明显降低,IL-5和IL-12P40明显生高;血清IL-6含量与血清ALT水平呈正相关,与RNA载量呈负相关;HCV基因型1型患者血清IL-6含量明显高于2型,其他基因型和亚型之间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干扰素治疗的持续应答率为46.7%,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应答组治疗结束时IFN-γ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结论: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失衡与丙型肝炎的慢性化和肝脏炎症活动相关;干扰素治疗前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与干扰素治疗效果无关,不能对疗效进行预测,干扰素诱导的Th1细胞优势反应与持续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17.
α干扰素治疗小儿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已被公认。但对于α干扰素治疗无效及治疗后复发的难治性病例仍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难题。为探索小儿难治性丙型肝炎治疗的有效方法 ,我们采用随机年龄分组的方法 ,对 6例患儿采用α 1胸腺肽 (Tα 1)和α 2b干扰素 (IFNα 2b)联合治疗 ,进行临床追踪观察。1 研究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为 1997~ 199830 2医院小儿肝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小儿慢性丙型肝炎。入组者符合以下条件。①血清HCVRNA阳性 ,抗 HCV阳性 ,入选2月内血清ALT异常。②经α 干扰素治疗无效或有效后病情复发 (AL…  相似文献   

18.
对初次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每周一次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干扰素)(α—2a或α—2b)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是标准方案。此方案比每周三次标准干扰素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本文简要介绍了最近研究两种:PEG—干扰素对丙肝的疗效,对特殊人群的治疗,如何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SVR等研究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9.
重组a一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在降低血清AI-T水平清除HCVRNA和减轻肝的炎性反应方面被认为是唯一有效的药物,经过10余年的大量研究,目前干扰素对丙肝的治疗仍存在一些问题,即只有半数病人对干扰素治疗产生应答,包括治疗结束应答(ETR):干扰素治疗结束血清AI。T仍正常,HCVRNA消失。持续应答(ST):在ETR基础上停药至少6个月AI。T正常,HCVRNA仍消失者。许多研究表明有20%的病人会出现SR,人们一直在探讨影响干扰素疗效的因素,被研究过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基础AI。”Y水平,感染途径、感染持续时间、H…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情进展及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 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应用ELISA法,HCV基因分型应用直接测序法,HCVR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和TGF-β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IL-5含量明显高于后者;血清IL-6含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与RNA载量呈负相关;HCV基因型1型患者IL-6含量明显高于2型,2a型IL-2含量低于2b型;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血清IL-2呈下降趋势,IL-6呈升高趋势,而TGF-β则先升高之后逐渐下降.干扰素治疗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应答组治疗结束时IFN-γ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并与临床表现相关;治疗前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不能对疗效进行预测,干扰素诱导的Th1细胞优势反应与持续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