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Hou X  Sun Y  Lin C  Cai K  Jiang Y  Li B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5):1057-1059
目的 检测自制血泵对缺血后心脏左心辅助的效果。方法 将 16只绵羊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 8只。选择性结扎冠状动脉 1 5h建立急性左心衰竭模型。实验组在冠状动脉开放后运用自制血泵左心辅助 1h ,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的差别 ,观察自制血泵的辅助效果及在 1h内对血液的影响。结果 在辅助 1h后 ,对照组和实验组总心排量分别为 2 37± 0 3与 3 11±0 3(L/min) ,平均动脉压分别为 6 6± 3 1与 73± 5 4(mmHg)和左室Dp/Dtmax分别为 986± 89与 1415±2 5 4(mmHg/s)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两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压分别为 13 5± 1 4与 11 8± 2 1(mmHg) ,左房压为 16 0± 1 6与 14 1± 1 6 (mmHg)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 (P <0 0 5 )。游离血红蛋白为 12 4± 31与 138± 47(mg/L)和纤维蛋白原分别为 3 2± 1 2与 4 2± 1 2 (g/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1 选择性结扎冠状动脉形成的急性左心衰模型较为稳定 ,操作简单 ,可作为研究左心辅助装置 (LVAD)的心衰动物模型 ;2 自制血泵辅助心衰 1h效果较好 ,没有发生与泵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可植入微型轴流血泵溶血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自制轴流血泵进行体外、体内溶血实验,探讨血泵的溶血特性。方法轴流血泵置于充满新鲜羊血的模拟循环通路中,在输出流量为5L/min,后负荷压力为100mmHg的条件下,检测血泵体外溶血水平。在3只健康绵羊体内植入血泵进行在体辅助实验,并稳定运转24h,测定其在体溶血水平。结果可植入微型轴流血泵的体外溶血指数(normal index of haematolysis,NIH)为(0.01644&#177;0.00018)g/100L。在体实验中,血泵运行无机械故障,循环辅助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plasma free hemoglobin,FHb)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呈现上升趋势,平均最大值分别达(7.93&#177;0.71)g/L、(622.3&#177;22.5)U/L。结论血泵溶血性能在可接受范围内,接近于部分国外三代血泵溶血水平,初步具备进入动物辅助实验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3.
左心辅助装置对血液的破坏主要包括对红细胞和纤溶系统的破坏,其破坏程度是衡量任一左心辅助装置的重要指标。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对自制II型轴流血泵的机械性能、动力学输出性能已做过论述。文中我们分别在体外和在体试验对自制II型轴流血泵对血液的破坏做了探讨。体外试验中,取新鲜羊血500mL,38%枸椽酸钠1:9抗凝,慢慢注入自制循环管路中,控制水浴温度37℃;调节血泵转速和阻尼阀,使泵的输出为:流量42L,平均压力100mmHg左右。然后分别在转前、转后30、60、90、120、150、180、210…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进一步改善自制I型血泵—微型离心血泵的机械性能和更能适应临床要求,我们在参考国外同类血泵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泵的整体结果、叶片角度、材料、密封方式和加工方法手段等,又自行设计和加工加微型轴流血泵-II型血泵。材料与方法:II型血泵由泵体、直流无刷电机、叶轮、一对磁片、导流槽和支撑架等部件构成,长度为125mm,容积147mL,材料是TC4钛合金,总重量380g。我们根据不同的压力、流量输出,设计、加工出五、四、三叶片的叶轮。在此血泵中,电机的外壳和泵体内壳合为一体,这样可以减小血泵直径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制微型轴流式左心辅助泵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血细胞破坏程度,了解其植入动物体内实现左心转流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在模拟循环上进行体外测试。记录水和43%甘油在不同转速下转流量一循环对抗压力.新鲜猪血在不同转速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PHb)值。同步记录微泵植入实验动物过程中及植入转流后左心室压(LVP)及其导数(dP/dt).主动脉压(AoP),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ECG)。结果:体外测试中转流量与循环对抗压力成良好线性负相关.并随转速(液体粘度)增加而升高(降低)。猪血FPHb与转流时间正相关,并随转速提高而升高。微泵植入转流后LVP及dp/dt下降,而AoP上升,但转流量小,软轴在转流30min时断裂,且植入过程出血多。结论:自制微泵植入动物后有一定左心转流作用,但其制造、植入方式等尚待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微型轴流式左心辅助泵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血细胞破坏程度。了解其植入动物体内帝现左心转流的可行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XZ-IIA型轴流血泵血液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XZ-II型血泵血液相容性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XZ-ⅡA型轴流血泵血液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XZ-Ⅱ型血泵血液相容性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耐受的影响。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14只。两组大鼠复制离体心脏灌注动物模型,缺血预处理组采用5min缺血、10min灌注,反复3次;对照组大鼠常温灌注45min,2组大鼠均心脏常温缺血30min。测定2组大鼠心脏缺血后跳动时间,于缺血前和缺血30min测定心肌ATP含量、Na+-K+-ATP酶活性。结果缺血预处理组心脏缺血后跳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4.3±3.6)minvs.(9.5±2.5)min,P<0.05],缺血后心肌ATP含量低于对照组[(275±43)nmol/gvs.(358±65)nmol/g,P<0.05],但缺血后2组间Na+-K+-ATP酶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预处理能提高心肌能量利用能力,延长缺血后心脏缺血跳动时间。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左心辅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②方法:实验用成年健康要种犬10只,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建立急性左心衰模型,利用气动泵经左心房至升主动脉对心衰犬进行左心辅助,以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心衰前、后及应用左心辅助后各时相心脏局部肾素(RA)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③结果:两组比较,急性左心衰后心脏局部RA、AngⅡ水平明显增高(P<0.05);左心辅助可显降低左心局部RA、AngⅡ水平(P<0.05)。辅助循环初期右心局部RA、An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5),降低辅助时间的延长,右心局部AngⅡ、RA水平反又增高,与心衰前相比,差异显性(P<0.05)。④结论:左心辅助可改善工心功能并对心功能有损害。  相似文献   

11.
心脏辅助泵隔膜成型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心脏血泵由血室、气室两部分构成,血室底部为一能上下活动的隔膜。隔膜制作的材料与工艺是从事人工心脏研究的学者们讨论的焦点、从材料选择和制作工艺上应考虑符合以下的要求:1.易于获得和成型加工,合用性强;2.耐用性;机械性能(如耐挠曲)和生物耐用性(如耐老化);3.材料对宿主的作用(组织及血液相容性、无毒、无致癌性),宿主对材料的作用(材料的机械变化、钙化等)。近年,我们研究选聚氨酯为隔膜材料,用浸渍加旋转成型工艺制作隔膜,经体外测试和动物体内测试实验,取得满意的效果。材料与工艺一.主要材料:(l)P…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缺血后大鼠心脏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神经顿抑)现象的内在机制,运用电场刺激诱导不同缺血时间离体鼠心去甲肾上腺素胞裂释放,并探讨其与腺苷受体结合容量(Bmax)和亲和力(平衡解离常数Kd)的关系。发现:①缺血10min复灌第5min时鼠心无交感神经障碍(P>0.05),而缺血20min或30min组则发生明显神经顿抑(均P<0.01);②缺血10min鼠心腺苷受体结合容量和亲和力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缺血20min和30min组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缺血30min组高于20min组(均P<0.01);③缺血后心肌交感神经顿抑程度与腺苷受体Bmax和Kd明显相关(r=-0.73,r=0.81,均P<0.01),结果表明腺苷受体的变化可能是神经顿抑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4 h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脑缺血模型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SD大鼠(280~300 g)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对照组(即单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n=14)和远程缺血后适应组(脑缺血后给予双下肢的非致死性的缺血再灌注)。根据后适应时间不同,后组者又分为缺血即刻后适应组(n=14)和再灌注即刻后适应组(n=14)。于大脑中动脉再灌注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梗死体积以及Caspase-3表达的测定。脑组织梗死体积采用四氮唑红(TTC)染色法测定。Caspase-3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远程缺血后适应组的脑梗死体积与单纯缺血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缺血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即刻后适应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远程缺血后适应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在心脏术后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左心辅助泵(LVAD)的经验。方法收集8例心脏术后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左心辅助泵(转子泵和离心泵各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6例脱机,3例存活出院,脱机率和出院率分别为75%和37.5%。辅助流量27~67(43)m l/(m in.kg),出院患者平均辅助流量为55 m l/(m in.kg)。辅助时间2.5~50(28)h。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肾功能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感染等。死亡原因为MOF、肾功能衰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出血。结论离心泵和转子泵用于术后短期辅助中均取得满意结果,及时进行有效的左心辅助并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成功进行左心辅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 1996年 4月~ 1999年 11月 ,共行浅低温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术 3 9例 ,其中 6例术后出血较多者给予收集心包、纵隔引流血回输 ,辅以输少量新鲜血 ,除 1例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顽固性心衰、肾衰外 ,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 ,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6例中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2 2~ 60岁 ,平均 41岁。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 1例 ,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 4例 ,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1例 ;心功能Ⅳ级 5例 ,Ⅲ级 1例。行双瓣膜置换加三尖瓣环缩术 1例 ,双瓣膜置换术 3例 ,二尖瓣置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基因重组生长激素(GH)对缺血再灌注心脏泵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二组,分别每天皮下注射GH 0.5IU/kg(GH组)或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7d后进行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分别测定缺血前、后再灌注10min、30min的心脏泵功能指标和冠脉流量的恢复率.结果 GH组离体心脏缺血前基础水平的左室收缩峰压(LVSP)、收缩期左室压力上升速度峰值(+dp/dt max)、舒张期左室压力下降速度峰值(-dp/dt max)和冠脉流量(CF)与对照组比较呈显著差异(P<0.01),缺血后再灌注10min、30min的LVSP、±dp/dt max、CF与自身缺血前基础水平比较的恢复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GH组心率(HR)的恢复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示预先应用GH可增强心脏泵功能并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脏泵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张勇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4):127-127
微型化学实验仪器能节约试剂用量和能源,减少对环境污染。而且成本较低。下面介绍我们利用一些废弃物品自制成微型化学实验仪器进行的几组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18.
刘俭雄  石理 《海南医学》2006,17(10):49-49,113
目的 本研究采用动物(新西兰兔)实验方法,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MI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观察AMI组(A组)与MIP组(B组)AMI后的室性心律失常,对两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MI后24小时内B组频发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明显小于A组(P<0.05),24h后B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VT诱发率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 在AMI的家兔模型,B组诱发VT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提示MIP可以减少AMI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年来,医学界一直在探索有效的保护缺血心肌的疗法,溶栓、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TCA)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再灌注疗法通过恢复缺血心肌的血供挽救缺血心肌组织,是目前治疗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主要措施,但是再灌注疗法受缺血组织血管再通时间的限制并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微型体外循环与传统体外循环对心脏手术术后死亡率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database数据库,纳入心脏手术术中微型体外循环与传统体外循环对术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4个研究共27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体外循环比较,微型体外循环可减低术后死亡率(OR 0.40,95%CI 0.18,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传统体外循环比较,微型体外循环可降低术后心肌梗死发病率(OR 0.33,95%CI 0.12,0.90)、降低输血率(OR 0.24,95%CI 0.16,0.37)、降低心衰的发生率(OR 0.52,95%CI 0.32,0.84)、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OR 0.66,95%CI 0.48,0.91)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手术术中使用微型体外循环可降低术后的死亡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