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诚  周小昀  何嘉  李单青 《癌症进展》2018,16(6):702-704
目的 研究全胸腔镜手术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术后恢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28例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合并COPD患者(全胸腔镜组)和96例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肺癌合并COPD患者(开胸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量、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发热)的发生情况.结果 全胸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量、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胸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癌合并COPD患者采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经不损伤肌肉切口行解剖性肺切除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肺癌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80岁以上肺癌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均经腋下保留胸部肌肉和肋间神经的小切口完成解剖性肺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除手术。肺叶切除8例,双叶切除3例,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2例,肺叶切除加楔形切除2例,全肺切除1例。结果 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9例患者入住外科监护室,时间平均为2.3 d;需机械通气者6例,机械通气时间3~18 h;前3位并发症分别为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和低氧血症。全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 d,最短5 d,最长为14 d。结论 解剖性肺切除可被安全应用于部分8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70岁以上肺癌患者的11盏床资料,总结高龄肺癌外科治疗和围术期处理的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1997年11月至2007年11月手术治疗70岁以上肺癌患者95例,其中男70例,女25例;平均年龄73.5岁。术前根据患者肺功能检查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超声心动左室射血分数(LVEF)、运动试验等结果评估其手术风险。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全肺切除3例,肺叶切除70例,肺部分切除20例,开胸探查2例。对于手术结束时出现低氧血症的12例患者延迟拔除气管插管,予呼吸机辅助通气以利于麻醉恢复期平稳过渡。采用β1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相结合治疗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结果:根据pTNM分期,Ⅰ期患者占总体的41.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2%,无术中死亡,围术期死亡率4.2%。术前DLCO〈60%预计值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DLCO≥60%预计值的患者(P=0.004)。麻醉恢复期给予呼吸机支持的患者,围术期死亡率(P=0.02)和平均通气时间(P=-0.032)显著低于麻醉恢复期未经呼吸机支持,术后因呼吸功能不全而二次气管插管的患者。β1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治疗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有效率达到94.1%。结论:高龄肺癌患者通过严格的心肺功能评估,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可以获得相对良好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特点是急性发作的低氧血症,常规氧疗无效,X线上双肺浸润影,是许多肺内外疾病的继发表现;现代常规手段(如容许性高碳酸血症、NO、俯卧位通气)治疗后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而高吸气压和高氧浓度的正压控制通气却可能对肺造成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9例确诊为Ⅰaa期肺癌并行肺癌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胸腔镜组(129例)和开胸手术治疗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胸腔镜和开胸手术组患者的根治切除率分别为91.4%和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带管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较开胸手术治疗组显著减少(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开胸手术治疗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胸腔镜行肺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心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明显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Mao Y  Zhang D  Zhang R  Wang L  Yang L  Cheng G  Sun K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3):300-302
目的 总结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术前肺功能、手术治疗方式和术后并发症,探讨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在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治疗经验。并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结果 181例中,全肺、肺叶、部分肺叶切除和者分别为43例、118例、16例和4例。切除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2.4%(75/177),总的住院死亡率为7.9%(14/177)。全肺、肺叶和部分肺叶切除后心肺并发症的率分别为25.6%(11/43)、48.3%(57/118)和31.3%(5/16)。8例术前行放疗和(或)化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死亡率为3/8。12例第2次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8/12),死亡率为33.3%(4/12)。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32/45)、42.2%(19/45)和31.1%(14/45);Ⅰ、Ⅱ、Ⅲ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5.0%(11/20)、25.0%(3/12)和0。结论 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是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但应结合病史、弥散功能和术前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有术前放化疗史和对侧开胸手术史的低肺功能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对于早期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应争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功能区低级别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9年1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1例功能区低级别胶质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中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均辅以放疗;广泛切除7例,其中5例功能障碍较术前减轻,2例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0例全切除患者平均生存期32.1个月,7例广泛切除患者平均生存期32.7个月,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5,P=2.131)。结论老年人功能区低级别胶质瘤行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辅以放疗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肺癌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研究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对30例肺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肺叶切除24例,支气管袖状切除2例,肺楔形切除2例,全肺切除2例,2例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手术能充分暴露,无围术期并发症,28例没有输血,结论: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能提供充分的手术暴露,同时肌肉损伤轻微,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肩关节功能术后恢复快,这种方法是手术治疗肺癌的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65岁以上食管癌患者开胸手术的麻醉特点。方法:对1028例65岁以上食管癌患者的手术麻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死亡6例,其中呼吸衰竭4例,肾功能衰竭1例,心功能衰竭1例;其余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开胸手术对麻醉耐受差,并发症发生率高,在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的前提下,应重点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腹腔镜姑息性手术治疗经验,并回顾总结近年相关文献.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8年4月入院行姑息性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检索并回顾总结近年相关文献.结果: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中,壶腹部癌3例,胰头癌2例,胆管癌4 例;2例中转开腹,1例为难以控制的出血,1例为高碳酸血症;腹腔镜下完成的术式包括胆囊空肠吻合术4例,胆肠吻合口手工缝合2例,机械缝合2例,平均手术时间115min;平均失血量56.3ml,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8天;围手术期死亡率0.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胆肠吻合口手工缝合1例,机械缝合2例,平均手术时间180min;平均失血量150ml;术后并发症: 自限性胆汁瘘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天;围手术期死亡率0.结论: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创伤小、恢复快,是不能根治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治疗的安全、有效和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并心血管病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3月间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普外科手术的107例合并心血管病的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合并并发症者86例:重度血压升高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心绞痛1例,各类心律失常57例。切121裂开1例,吻合121瘘6例,吻合口出血4例,肺部感染6例,应激性溃疡3例,肾功能不全2例,泌尿系感染2例。围手术期死亡0例。结论: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增加了手术风险,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Wang YN  Long H  Lin P  Lin YB  Lin ZC  Si-Tu DR  Ma G  Huang ZF  Rong TH 《癌症》2007,26(5):537-540
背景与目的:围手术期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多,高血压增加麻醉、手术的风险,影响患者的术后转归.本研究主要探讨围手术期高血压对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行开胸手术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464例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组152例,非高血压患者组312例.分析这两组患者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然后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种类、术前合并慢性疾病及术前心血管疾病分布相似(P>0.05).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54例,发生率为35.53%,其中心律失常41例,低血压8例,心衰3例,心肌缺血2例.围手术期非高血压患者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53例,发生率为16.99%,其中心律失常41例,低血压9例,心衰2例,心肌缺血1例.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高血压明显增加了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合并症的处理方法,预防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回顾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75岁以上患者170例(179髋)。男61例,女109例,年龄75~93岁,平均78岁。全髋关节置换术98例,股骨头置换术33例,翻修术39例。记录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及处理方法、术后并发症、输血量等。其中术前合并合并症的患者127例,合并症包括:高血压81例,心律失常18例,冠心病7例,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46例,糖尿病37例,肺部感染12例,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8例,肝功能不全3例,尿路感染7例,肾功能不全3例,早期老年痴呆症7例,脑梗塞后偏瘫1例,下肢静脉血栓11例。对这些合并症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进行研究和总结并提出预防与治疗方法。结果170例患者平均住院15(7~62)天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术中失血量300(200~800) ml,平均引流量250(50~350) ml,平均输血量400(0~2400) ml,输血103例(58%)。术后并发症:心衰2例,心律失常3例,肺部感染10例,脱位5例,术后谵妄16例,深静脉血栓8例,尿路感染5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均经积极处理后治愈。结论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合并症多,术前积极处理各种合并症、术后积极防范及处理并发症是安全渡过围术期的重要措施。把握好手术时机及合并症的处理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食管癌合并肺功能不全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经验。方法:2010年7月-2013年10月,收集我院对食管癌合并肺功能不全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42例,其中男86例,女56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2.4岁。术前经严格禁烟,净化呼吸道,并给予雾化化痰、解痉、呼吸功能锻炼改善肺功能,术前合并肺部感染者,给予抗感染直至感染控制及呼吸道症状消失。经右胸前外侧切口、上腹部正中切口手术82例,左后外侧切口食管癌根治术36例,颈、胸、腹联合三切口手术24例,术后予以预防感染、解痉化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抑制抗炎介质释放、营养支持和氧气支持治疗,部分患者予以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果:142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1例手术死亡,其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2例,颈部吻合口瘘1例。1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4.2个月。术后均恢复良好,经复查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严格的围手术期处理对于提高肺功能不全食管癌患者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高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经验。方法对227例行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9例,姑息性手术138例。根治手术组术后腹腔出血2例,胰瘘3例,肺部感染2例,胃排空迟缓2例。姑息性手术组1例腹腔积液,1例手术后再次出现黄疸,应激性溃疡1例,胃排空迟缓1例。无术后死亡。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并存疾病,术中精细熟练操作,术后全面监护防治并发症是高龄壶腹周围癌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新辅助化疗是在应用局部治疗方法(手术或放疗)前,为使肿块缩小、尽早杀灭肿瘤细胞所实施的全身化疗。但新辅助化疗药物可以对心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动脉高压、心肌功能障碍,甚至心力衰竭,现已成为后续肿瘤手术围术期重要的危险因素,可能会影响手术进行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麻醉医生在围术期对肿瘤心脏病患者进行相关的评估、积极的预防及处理尤为重要。因此,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中国肿瘤心脏病患者新辅助化疗后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从麻醉方法选择、围术期心脏功能保护等方面,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期望可以为中国麻醉同道提供工作指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70岁以上食管癌外科治疗临床资料。结果:68例患者中手术切除65例,切除率95.6%,并发症发生率44%,其中肺部感染9例,吻合口瘘2例,心功能不全7例,心律失常10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死亡2例,1例死于吻合口瘘,1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2.9%。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R Sheldon  D Slaughter 《Cancer》1986,58(7):1428-1436
Chemotherapy is frequently used to treat adenocarcinoma. Thirty-nine cases are reviewed in which the patients developed a hemolytic-uremic-like syndrome, apparently in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About 44% of the patients had gastric adenocarcinoma, and 82% had received mitomycin C. Most patients (75%) developed the syndrome 6 to 12 months after starting chemotherapy, and 60% were in remission. Severe 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 thrombocytopenia, and renal impairment were each noted in about 90% of the cases. Neurologic symptoms were usually absent, but 49% of the patients developed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The overall case fatality rate was 72%; those patients with ARDS had a 95% mortality rate, while 50% of those without ARDS survived. The half-life of survival of those who ultimately died was 2 months. Treatment is unsatisfactory, although steroids and plasmapheresis may prolong survival.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手术30例、结肠造瘘手术2例。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6.0~8.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术后血糖维持在6.0~10.0mmol/L。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例,吻合1:3瘘1例,切口裂开2例,切口液化感染3例,心功能衰竭2例,结肠残端糜烂出血1例,其中2例切口裂开、1例心功能衰竭均合并肺部感染,所有病例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合理使用胰岛素,严格监测、控制血糖,完善妥当地处理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能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