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心导管技术是目前治疗各种心脏病患者的重要手段。冠心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我科采用心脏介入手术进行诊断和治疗冠心病17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脏介入方法为现代医学领域的一个重大新进展 ,我院从 1 999年开展了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性诊断及治疗 ,获得成功 ,临床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人 3 6例 ,男 3 4例 ,女 2例。年龄 48~ 70岁 ,平均 6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2 2例 ,急性心肌梗死 4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9例 ,冠状动脉瘤 1例。一、冠状动脉造影 采用Seldinger法成功穿刺右股动脉 ,放入导引钢丝 ,由导引钢丝引导插入动脉鞘管 ,再换长导引钢丝 ,从动脉鞘管内送入左冠状动脉造影导管 ,经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至左冠状动脉开口处。在不同投影体位…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腔内支架置入术(PTCA+Stent)患者8例,受累冠状动脉血管19支共27处狭窄,对其中14支20处狭窄血管施以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腔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病变血管支或处的治疗率分别为73.6%和74%;治疗血管与内支架的置入率为40%;术后即时造影显示12支18处血管完全扩张,2支血管扩张50%达到血运重建的良好效果.结论 术前分析冠状动脉病变局部特征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疗效,PTCA及PTCA+Stent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阻塞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介入治疗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及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 支架术 ,即PTCA Stent)对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对 72例成功进行PTCA Stent的冠心病病人 ,进行术前、后 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校正后QTd(QTcd)测定。结果 不同类型冠心病和冠脉病变不同支数术前QTd及QTcd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QTd及QTcd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单支病变组术后QTd、QTcd较其它病变组下降显著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病人QTd及QTcd在PTCA Stent术后随着心肌缺血及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改善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霍勇  刘兆平 《天津医药》2015,43(8):833-836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入加速发展阶段,2009 年正式开展全国冠心病介入诊疗医疗质量控制有关工作,国家质控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与各省级质控中心建立密切联系,不断完善质控网站建设和质控方法;进行质控数据收集、分析和质控报告撰写、发布;开展质控检查,并开展与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相关的其他工作,如介入培训和准入工作。质控体系的正常运转使我国的冠脉介入质控工作初见成效,以数据形式准确掌握不同地区以及全国冠脉介入开展的情况,质控系统的建立和常规质控工作保证了我国冠脉介入治疗水平的稳步提高。未来需进一步完善质控技术和管理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质控评估体系,将冠心病介入诊疗质控与冠心病诊疗质量管理相结合,在一定范围内以特定方式发布医疗质量评估、排名的结果,从而使冠心病介入治疗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8.
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腔内成形术(PTA)或内支架植入术,观察其疗效和肾动脉的再狭窄情况。结果PTA+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100%;近期临床改善率和随访临床改善率分别为75.9%和69.0%;术后肾动脉再狭窄率33.3%。结论PTA和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肾动脉狭窄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后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其心脏事件及心绞痛的发生情况等.方法:34例患者治疗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后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6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ICA),另1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间性别、年龄、心功能、ECG等指标无差异.结果:PTCA后冠状动脉狭窄由78士18%降至12.8士7.8%(P<0.001),运动实验、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显著改善.随访8±1.5个月发现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猝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揭示冠心病患者行PTCA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俞志刚  王和平  夏雷  丁坤  王婕 《淮海医药》2001,19(5):364-366
目的 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1998年2月-2000年7月,共有30例患(男18例,女12例),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50%,2例单纯行球囊扩张术,28例行冠脉支架术。结果 42枚支架植入28例患中,支架全部置入成功,1例左主干病变直接支架置入成功。44支相关冠脉再通成功,成功率84.69%。术后冠脉造影显示管腔扩张满意。随访1-28个月,心绞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未发生并发症,1例术后3月发生猝死。结论 由于支架的应用,扩大了PTCA的适应症,减少了PTCA的并发症。选择性左主干病变直接置入支架,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1周心功能变化变化特征的分析。方法选择成功行PTCA及PTCA+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共60例,分为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在患者术后1~7天每日定时测定心电图相关指标,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后各天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天缺血性ST段改善率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改善最为显著。结论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心电图缺血性ST段大多于术后第7天左右恢复至等电位线,这可能与冠心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现象心肌冬眠或心肌顿抑有关。  相似文献   

12.
林兆恒 《云南医药》2004,25(6):493-494
为了探讨移动式C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以下简称小C臂)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使用该型设备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72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21例,其中20例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上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优化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即优化介入治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8例发病时间≤12h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PCI组(74例)和直接PCI组(54例),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血管(IRA)通畅率、介入治疗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急性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LVEF)进行比较。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溶栓治疗+PCI组IRA通畅率(65.7%)显著高于直接PCI组(24.3%)(P〈0.05),前者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两组IRA通畅率分别为96.9%和94.6%;住院期间两组均元严重出血及急性心脏缺血事件发生;出院前经超声心动图测得LVEF在溶栓治疗+PCI组为64.8%,明显高于直接PCI组的57.5%(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PCI治疗AMI早期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室功能,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冠心病介入患者的健康意识,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003年1月~2005年1月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849例,按单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7例由护士负责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时间、方式由主管护士自定,病人出院前所有内容无遗漏为健康教育质量合格。观察组432例由主管护士在一般教育的基础上,按照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然后对两组病人的健康教育结果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遵医行为大大提高,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住院病人的满意度。结论 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可以使病人掌握相关知识,加强保健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997年12月至2004年12月接受急诊PCI治疗大于60周岁的AMI患者72例(PCI组),同期病年龄大于60周岁未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诊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结果PCI组72例住院死亡7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33.4±4.2)%、平均住院天数20.3(19.2±1)d,随诊期间再发心绞痛16例、猝死1例。对照组70例住院死亡16例、LVEF(28.8±9.3)%、平均住院天数27.4(25.1±6.3)d,随诊期间再发心绞痛39例、心肌梗死6例、猝死5例。结论急诊PCI治疗能较好地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介入治疗29例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 ,经皮冠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PTCA)和支架术 (Stent)能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心病 )患者的预后 ,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存率[1 ] 。本院自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共对 71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冠脉造影术 ,其中 2 9例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人进行了介入治疗 ,表明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冠心病 2 9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0例 ;年龄 3 9~ 70岁 ,平均 5 9.68岁。根据临床典型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学 ,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  相似文献   

18.
对97例冠心病病人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率93.8%,B、c型复杂血管病变成功率93.5%.2例高龄、三支病变的不稳定心绞痛术中出现血管急性闭塞合并心源性休克而死亡.术后随访1个月~3年,6例再狭窄5例经再次PrcA治愈。对如何提高复杂血管病变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冠状动脉变异尤其是起源变异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造成困难或失误,亦增加了介入治疗冠心病时的难度。因此,在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时,对这类变异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处理策略。本文报道6例冠状动脉造影起源变异,并且对其中2例变异血管狭窄作了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冠脉内支架术(CS)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2003年2月至2005年2月,我院心内科共施行PTCA加CS 56例,均成功。现将我们在支架植入护理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