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胃肠道类癌中,大肠的类癌发生率仅次于阑尾和迥肠下段,居第三位。大肠类癌的病理学研究国内报告尚不多。本文收集我院10年来外检中遇见的这类病例,进行组织学观察(其中1例兼作超微结构观察),分析其组织形态特征及临床表现,并结合文献着重讨论类癌的诊断以及与预后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乳腺类癌罕见,国外文献有零星报告,国内未见报道。我院诊治一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37岁,因右侧乳腺肿块三月余,于1982年2月3日入院.三月前无意中右乳乳头外上方发现鸽蛋大小肿块,近一月该肿块迅速长大至鸡蛋大小,无疼痛或其它不适。体格检查:右侧乳腺外上方肿块大小2.5×4×5cm,质硬,表面结节状,  相似文献   

3.
蛔虫卵性肉芽肿临床少见,文献报道甚少,现将我院所见一例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者肖××,男性,36岁,农民。住院号B-721,病理号38952。因右腹痛伴脓血便2个月于1986年4月22日入院。发病2月无畏寒发热,食量正常。曾驱虫一次排出数十条蛔虫。体检:腹平软,右中上腹扪及成人拳头大小肿块,表面光滑,边界不清,质地硬,较固定,无触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A超提示:右中上腹混合性肿块;大便镜检蛔虫卵0~1;钡灌肠报告。横结肠近肝曲6cm长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0岁,因腹膨胀气急、腹部进行性增大、不能平卧、下肢浮肿3个月于1987年3月23日入院.有血吸虫病、慢支及中风病史,至今遗留正侧肢体活动障碍.体检:体温37.5℃,血压12.5/8.5kPa.强迫坐位.肋间隙增宽,两肺可闻散在痰鸣音.蛀腹,腹壁静脉显见,  相似文献   

5.
6.
<正>男性,51岁.1997年7月1日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1年,黑便半年,腹泻1月入我院内科治疗.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病史.查体:营养不良,重度贫血貌.剑突下及脐周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脏未触及.化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类癌发病率低,因介于良、恶性之间的中间类型,易与恶性肿瘤、结核瘤等相混淆。现报告一例如下: 患者女性,20岁。1992年7月20日因发热、咳嗽、咯血5月余,以左上肺不张其原因待查收住院。患者于1992年2月初出现发热、咳嗽、咯血,曾多次在外院诊治,给予抗炎、抗结核治疗无效,于1992是6月在本  相似文献   

8.
类癌发生于直肠者较为少见,我院发现一例报告如下。男,34岁,住院号70549。自1977年以来,常有发作性下腹部疼痛,痛时有便意,便后腹痛可缓解,腹泻或便秘交替发生,无脓血便和里急后重。在队按“肠功能紊乱”治疗效果不佳而入院治疗。体检无异常发现。血、尿、粪常规无特殊;大便隐血阴性;乙肠镜检查,距肛门7cm 5点钟处有一息肉样肿物,大小约0.8×1.0cm,带蒂,表面光滑,周围粘膜充血。经肠镜下行直肠息肉样肿物摘除,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9.
胃类癌临床上罕见,现将我科收治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女患,50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1年,近来全身乏力,消瘦、便血。X线检查:胃癌;胃镜活检结果:低分化癌。门诊以胃癌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巩膜、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于剑突下偏右可及约4cm×5cm肿物,坚硬、不活动、有触痛,肝脾未触及,移浊阴性。剖腹探查情况:肝、胆、胰未见异常,脾轻度肿大。于胃体大弯约7cm×6cm肿块,浆膜受侵,胃大弯淋巴结肿大,脾门淋巴结融合成3cm×3cm肿块。行胃D2根治切除加脾切除术,B1式吻合。术后病理:…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4岁,因“发现右下腹包块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右下腹扪及8cm×8cm大小的光滑、无压痛包块。育一儿6个月龄,患者产后至就医时未恢复月经。CT检查:右肾下极实质肿块、边界欠清,平扫时密度不均,实性部分CT值45HU,囊性成分CT值约17HU。增强扫描:动脉期实性部分轻度均匀强化,CT值约70HU,静脉期延迟扫描CT值为65HU。右肾中盏略受压、移位,右肾门上移。双肾盂及输尿管无扩张或积液。  相似文献   

11.
<正> 患者男,46岁,工人,已婚。因黑便半个月,伴纳少,头昏及乏力,于1982年11月5日以“上消化道出血待查”入院。否认有返酸、嗳气、腹痛、腹泻及黑便史。体检:发育好,中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扪及。剑突下轻度触痛,全腹无包块。四肢脊柱及神经系统未  相似文献   

12.
类癌是一种低度恶性、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肿瘤,其中胃类癌更为罕见,仅占全部类癌的1%。现将我院手术前经胃镜检查取材、病理确诊为胃类癌且病变较为早期的一例报道如下。患者53岁,男,1981年4月3日入院,住院号170655,病理号25677。病史:心窝部疼痛二年,有时恶心、发堵,近半年来症状加重。既往有肝炎史。体检:发育正常,心肺正常。  相似文献   

13.
类癌(carcinoid)是一种较少见病,我们在外检工作中遇到一例临床诊断为“直肠息肉”,在纤维结肠镜下摘除,经病理切片.光镜证实为类癌,现报告如下: 病例:患者刘××,男,47岁,活检号:18834,山东籍。1966年曾患“急性菌痢”,对症处理好转,后常感脐周及下腹隐痛。此次因大便每日3~4次,有时并带少量脓血及粘液,于1984年7月24日入院。  相似文献   

14.
胃类癌较为罕见,据文献报道,在胃新生物中仅占0.02%。本文报告1例胃贲门部类癌,并复习文献作扼要讨论。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9岁,农民,住院号138001。主诉上腹部不规则疼痛7个月,无泛酸、嗳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77岁.因上腹部反复疼痛伴腹泻半月人院,曾在多处治疗腹泻效果不显.入院时患者以阵发性上腹部疼痛为主,伴有腹泻,多时(8~10)次每日,为黄色稀水便,伴恶心,腹泻次数多时出现低钾,偶有面色潮红,持续约10余分钟,有阵发性呼吸困难,伴乏力,无黄疸.查体:中度贫血,腹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全腹未扪及包块,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叩无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 49岁农民住院号323420。主诉:上肤部疼痛2年,伴消瘦腹疼进行性加重半年,于1990年2月27日以喷仃癌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消瘦、腹部平坦、未触及包块、剑突下有压疼。左锁骨下可触及—1.0×1.5cm大小质硬、不活动包块.B超检查: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反射,与上腹部可探及—6.8×3.0cm实性低回声包块呈“假肾征”样改变,腹腔动脉周围可探及数个园形、椭园形低回声区,大者约2×2cm。B超结论:①上腹部占位性病变(胃癌)。②腹腔淋巴结肿大。胃肠双重造影检查:X线号177926见胃体窦部小弯侧有8×12cm腔内龛影,周围有环状隆起缺损影环绕在龛影周围,大弯侧部分粘膜断续向龛影方向集中,幽门无明显受阻。印象:溃疡型胃癌。  相似文献   

17.
类癌是来自胃肠道嗜银细胞的具有潜在恶性的肿瘤。据国内外不完全统计,已报告3310例。好发部位以阑尾、回肠末端最多,十二指肠罕见,约占2.6%(86/3310)。类癌大多数生长缓慢或无症状,常偶然在手术中发现。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十二指肠类癌报告如下: 患者刘××,男,41岁。因上腹间隙性疼痛12年,反复呕血,便血约三年,曾多次住院治疗并经胃肠钡餐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变形、压痛。而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反复出血。于1977年4月2日来院要求手术。体检:除慢性病容、稍贫血、右上腹有深压痛  相似文献   

18.
<正> 患者:许瑞芳、女性、55岁。九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不畅,并逐渐加重,一月前出现上腹部疼痛,阵发性加剧,止痛药缓解差。食欲下降,只能进软食,腹胀。全身乏力。消瘦。查体:慢性病容,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无潮红,表浅淋巴结无肿大。两肺(一)心率64次/分,律齐,未闻病理性杂音,腹平坦,剑突下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未扪及,无移动性浊音。实验性检查:大便隐血试验(+).H.b10.5g  相似文献   

19.
患者朱××,男性,60岁。主诉:3月前头晕、呕吐,继而行走不稳,近月来耳聋,进食呛咳而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差,右颈部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3~4个,质硬,可活动。神志清楚。两耳聋。瞳孔直径左右各为0.3和0.25cm,左眼外展内  相似文献   

20.
横结肠肉瘤较少见,而平滑肌肉瘤更为罕见,我院外科最近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33岁,主诉:无诱因感左上腹肿物4个月,逐渐增大,持续性疼痛,疼痛不放散,不发烧,无恶心、呕吐,大便时干时稀,有时红褐色,在某医院诊为脾肿大来院。体检:慢性病容,贫血貌,体温36.2℃,脉搏96次/分,血压110/80mmHg体表浅淋巴结不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听诊各异膜未闻及杂音,腹部检查:左上中腹可触及新生儿头大小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触痛明显,活动度差、呈结节状,肠呜音正常,化验:血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