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损伤严重评分(injury severitv score,ISS)在5.12地震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在5.12地震灾害发生后2周内伤员以ISS进行检伤,并依此为依据对伤员进行诊治,分析诊治结果.结果 2周内共对2171例伤员进行了检伤,行急诊清创手术985例,其中1418例患者入院治疗,急诊室死亡13倒.结论 在大型灾害的救援中,以ISS进行检伤对保障伤员迅速、合理救治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护理配合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急诊科对139例急诊外伤患者经积极清创缝合处理中给予有效的护理配合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急诊科清创室医护人员间的密切配合以及正确、有效的护理,139例患者术后均达预期效果,创口吻合良好,无并发症及伤口感染.结论急诊科是急诊外伤患者的接待,分诊,转诊及清创治疗的首诊集中的场所,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才是救治急诊外伤患者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分诊是急诊护士接诊急危重症伤员的常规护理工作程序,面对四川汶川5.12成批地震伤员的接诊救治,快速分流是预检分诊的关键,我院急诊科在地震伤员的转运、接诊、救治中,“医护合作”采用CRMAS评分进行检伤分类,大大缩短了急诊预诊分诊时间,使危重伤员得到了及时、妥善的救治,使成批伤员在短时间得到了有效的分流。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郭旭  沈开金  敖其  马莉  马志强  李娜  周银 《海南医学》2016,(6):998-1000
目的:探讨包干制医护配比分配模式在批量伤员紧急救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急诊科救治26批次196例批量伤员,急诊科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在医院统一指挥领导下组建绿色通道模式,对所有伤员实行医护配比“包干”负责制,具体为中、重伤员由1名急诊医生、1名专科医生、4名护士负责救治,轻伤员由1名医生、2名护士全程负责救治,合理高效的进行诊断和处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196例伤员中2例因有害气体中毒院前死亡,1例因车祸至严重多发伤抢救无效死亡,其余较重伤员进行救治脱险后收住相应科室,损伤较轻的伤员则回观随诊。及时抢救率为100%(196/196),成功抢救率为98.5%(193/196)。伤员在急诊科滞留时间平均为48 min,最短10 min,最长时间为8 h。结论新型的包干制分配模式在批量伤员救治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科抢救成批伤的应急工作方法,提高我科各级各类人员救护处置能力。方法:通过科学的管理、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强有力的急救措施,为成批伤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了保证。结果:我科通过注重院前急救策略,成批伤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目前我成院批伤抢救成功率明显上升,伤残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郎志刚  肖尧 《四川医学》2013,(11):1654-1656
目的 探讨创伤评分(trauma score TS)在急诊救治地震伤员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对2013年4月20日~2013年4月26日我院急诊科救治的241例地震伤员应用创伤评分判断伤情,快速分级,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最后比较各级别患者的抢救率、手术率、死亡率、误分率.结果 创伤评分为1~3分(极重度伤)0例,4~13分(重伤)的为22例,14~16分(轻伤)的为219例,根据伤情级别,快速分诊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救治率达100%,手术84例,误诊13例,无1例死亡.结论 地震伤、群体伤的伤情评估在急救流程中至关重要,运用创伤评分能更加客观有效地判断伤情,及时分诊,提高地震伤员的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城市交通事故伤,特别是恶性成批交通事故伤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加强对交通事故致成批伤员伤情特点认识,提高伤情判断和救治水平乃当务之急。我院急诊科1995~1996年1月共收治6次恶性交通事故伤员计106例。本文着重就交通事故致成批伤员伤情特点、伤情判断及救治程序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6次车祸的106例伤员中,男78例,女28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求护理应急预案在成批伤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有效应用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急诊科于2009—2012年共收治166人次的批量伤员的救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规范救护程序,及时采取急救护理对策,加强护士业务培训等护理管理措施。结果通过我们的积极抢救,166例伤员中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165例伤员得到妥善的救治,治愈出院,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批量伤员急救采取有效的护理,使抢救成功率达到99.4%,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结论有效地组织是接诊成批伤患者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不断完善急救护理管理,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现代急救护理,保障了绿色通道的畅通,促进了大批量伤员的救治。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突发群体伤的急诊救治护理能力和效果,最大限度的挽救伤员的生命安全,为伤员进一步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急诊科通过制订有针对性的《突发事件救治应急预案》,并及时启动“三级一体”的应急体系,在急诊救治和护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突发群体伤急救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9月我院急诊接诊的各类突发群体伤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 186名伤员经抢救治疗无效死亡4例,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一系列的探讨实践,我院保证了急诊救治的秩序,稳定了患者情绪,在救治中做到明确分工,密切协作。我们还要不断完善我院急救护理的管理,为突发群体伤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保证群体伤伤员救治的质量以及速度,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以及提高我院在社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区在救治地震伤病员中的措施与管理。方法:回顾分析病区75例地震伤员与21例病员的救治临床资料。结果:75例地震伤员成功救治并安全转运,21例专科病员全部治愈,无死亡及交叉感染病例发生。结论:正确的组织与管理、病区应急救治措施和交叉感染的防治是救治地震伤员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就诊者及陪诊者的急救常识和服务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就诊者和陪诊者的急救常识和服务状况调查,探讨如何对公众进行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提高急救能力。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急诊门诊就诊和陪诊者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文化程度越高,越偏向选择电视、网络等媒体作为主要的获取急救常识;文化程度越高,年龄越小,越多通过媒体获取急救电话号码;年龄越大,文凭越高,对急救知识的需求越明显;调查表明民众自救自护知识十分缺乏。结论 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应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和广播等媒体开展多种手段大规模宣传急救知识和必要的急救技术培训,提高急救能力,并在青少年中培养健康观念。加强急救体系建设,提高急救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包头市院前急救救治危重病人的发病时间聚集性.方法 对2011年至2013年包头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所有院前急救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急救出车的时间分布情况,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谱和死亡原因等.结果 2011年至2013年间,1、7、8月份是出车急救的高峰,包头市区院前急救患者81 328例,前3位疾病依次为创伤类27 879例、循环系统急症13 467例、神经系统急症11735例.结论 提高创伤院前急救的技术水平,建立绿色通道;对有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启动快速现场急救反应,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根据呼叫出车密度和疾病谱,科学合理的安排院前急救工作.  相似文献   

14.
总结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害后急救过程中医院院内感染控制的经验,探讨消毒灭茵检测与效果评价在此次救援过程中的作用,为将来制定相应的灾后应急预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从院前急救初期对伤员进行感染控制,加强急诊手术室等相关手术物品消毒灭菌与效果评估等方法来指导消毒、隔离以及抗生素应用。结果在加强管理的医疗机构中没有出现医院感染爆发流行。伤员伤口普遍愈合良好。结论灾后急救所采取的卫生防疫措施及时、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5.
石胜蓉 《重庆医学》2011,40(16):1612-1613
目的探讨"一体化模式"应急救援体系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重庆市涪陵区109起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资料。结果 109起群体性突发事件救援中,急救中心反应迅速,现场抢救及时得当,伤员转运快速安全,为院内治疗赢得了时机。结论构建"一体化模式"应急救援体系可显著提高医疗应急救援水平,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陈永平  苏华彩 《当代医学》2011,17(21):111-112
目的探讨急诊复合伤患者的急救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28例急诊复合伤患者的急诊抢救过程和护理方法,总结其中的护理经验和护理注意事项。结果救治急诊复合伤患者,需要医护人员互相配合:及时判断患者病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充分止血、维持患者的有效循环,对骨折肢体做有效固定,全面判断患者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抢救性治疗和护理。结论急诊复合伤患者需要医生和护士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多发伤的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多发伤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的应用及效果.结果:本组66例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经护理程序的应用,现场死亡5例(死亡率7.5%),61例得以安全转送.结论:护理程序在多发伤的院前急救中的应用,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伤员进行准确的检诊分类,快速有效的解除对伤员生命的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弄清县市120院前急救的基本情况,为政府及医院提供政策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分析本院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院前急救资料。结果:全年出诊3401次,救治患者3019人次,死亡141人;无效出诊619次,占出诊比例的18.2%;欠费755次,占出诊比例的22.2%;呼救比较集中在上午8时后至晚上24时前,中位数16.471;急救半径中位数9.55km;急救反应时间中位数是18.24m in;院前主要疾病依次是创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中毒、小儿内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院前死亡前五位的病因依次是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呼吸系统疾病、中毒及溺水;儿科出诊以新生儿、婴儿及学龄儿童为主。结论:创伤是第一位的出诊原因,心脑血管疾病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新生儿疾病是小儿内科第一位的出诊原因。县市级医院的急救培训应以创伤急救、心肺脑复苏、心脑血管急救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