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考察远红外烘干法蜜炙甘草对甘草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重量法测定甘草酸含量,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炙甘草质量标准测定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结果远红外炙品甘草酸含量略高于传统炙品,外观性状评价优于传统炙品,水分差异较显著,质量稳定性好,而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远红外烘干法便于操作,温度和时间可控,炮制品外观性状和内部质量较传统法好,且质量稳定性好,利于贮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恒温干燥法蜜炙甘草对甘草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重量法测定甘草酸含量,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炙甘草质量标准测定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结果恒温干燥法炙品甘草酸含量略高于传统炙品,外观性状评价优于传统炙品,水分差异较显著,质量稳定性好,而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恒温干燥法便于操作,温度和时间可控,炮制品外观性状和内部质量较传统法好,且质量稳定性好,利于贮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微波干燥法蜜炙甘草对甘草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微波干燥法蜜炙甘草对甘草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重量法测定甘草酸含量,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炙甘草质量标准测定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结果微波法炙品甘草酸含量高于传统炙品,外观性状评价优于传统炙品,水分差异较显著,质量稳定性好,而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微波干燥法便于操作,温度和时间可控,炮制品外观性状和内部质量较传统法好,且质量稳定性好,利于贮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远红外烘干法蜜炙甘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远红外烘干法蜜炙甘草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甘草酸含量、性状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远红外烘干法蜜炙甘草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加蜜量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烘制温度和烘制时间对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最佳炮制工艺为:加蜜量25%,烘制温度75℃,烘制时间40 m in。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参数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蜜炙方法对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正交实验优选恒温干燥法蜜炙甘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恒温干燥法蜜炙甘草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甘草酸含量、性状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恒温干燥法蜜炙甘草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加蜜量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烘制温度和烘制时间对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最佳炮制工艺为:加蜜量25%,烘制温度60℃,烘制时间80 m in。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参数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药甘草生用具有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的作用 ;蜜炙后增强补脾和胃益气的功效。传统的蜜炙方法为手工操作 ,我院用河南省周口制药机械厂生产的 CY- 4型炒药机蜜炙中药饮片。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有重量法、比重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等[1] ,本文采用《中国药典》所载的重量法测定了生甘草、用传统蜜炙法及机器蜜炙法蜜炙的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 ,根据其测定结果 ,对机器蜜炙法的意义进行了讨论。1 实验材料与样品炮制1 .1 实验药材甘草原药材 ,购于安阳市药材站 ,经本院质检室鉴定为内蒙产豆科植物甘草 …  相似文献   

8.
正交实验优选微波干燥法蜜炙甘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选微波干燥法蜜炙甘草的炮制工艺。方法以甘草酸含量、性状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微波干燥法蜜炙甘草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加蜜量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干燥火力和干燥时间对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最佳炮制工艺为:加蜜量25%,中低火力,干燥时间5.5 m in。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参数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蜜炙甘草的方法是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约炼蜜量的30%~50oA)稀释后,淋人净甘草片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且不粘手时,取出摊开晾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甘草炮制前后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低下模型,给予生甘草、清炒甘草、蜜炙甘草的提取液,检测免疫功能学评价指标,包括免疫器官指数、半数溶血值、溶血空斑数、脾淋巴细胞增值率、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率、耳肿胀度、碳廓清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各检测指标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各给药组(生甘草组、清炒甘草组、蜜炙甘草组)小鼠各检测指标均能增强。其中,仅蜜炙甘草组能明显增强各检测指标(P<0.05,P<0.01);与生甘草组小鼠相比,清炒甘草组能明显增强血清溶血素和抗体生成细胞、脾淋巴细胞增殖率和NK细胞活性(P<0.05,P<0.01),但对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DTH、碳廓清功能无明显影响,蜜炙甘草组能明显增强除胸腺指数的各项评价指标(P<0.05,P<0.01),但对胸腺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甘草蜜炙前后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促进作用,且蜜炙后作用更强,为蜜炙甘草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蜜炙甘草炮制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传统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甘草片的炮制方法.古代有多种,现代临床主要使用甘草片和蜜炙甘草片两种。蜜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建国以来,对蜜炙甘草的炮制工艺研究.积累了一些科研数据和技术资料,尚有值得探讨的课题。现将蜜炙甘草的炮制工艺研究进展概况综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蜜炙甘草饮片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蜜炙甘草饮片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Hyperclone ODS 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结果:建立了蜜炙甘草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该方法稳定、准确、可靠,为蜜炙甘草饮片质控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董红丽 《新中医》2011,(9):127-128
甘草来源于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h或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的干燥根或根茎。处方用名为甘草、粉甘草、炙甘草、蜜甘草。甘草生品味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蜜炙甘草甘温,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胜。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是"蜜炙甘草",而非炒甘草;炒甘草,应用角注标明"熬",古语"熬"为"炒"之意。蜜炙甘草最大特点是"润",以其"土润"之性伏藏真火,真燥,真寒,并可旁溉四方,惠泽群药已达最大功效,同时牵制偏性强烈之药物。蜜炙甘草有质重、沉降、引经、解毒催吐等特殊功效,是其他草本药物无法替代的;蜜炙甘草在伤寒中另一关键用途是作为君药发挥"轴心"作用,保持方剂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15.
浅谈甘草与炙甘草的不同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生用泻火解毒、润肺止咳 ,主治咽喉肿疼、痈疽疮疡、痰热咳嗽、解百药之毒及食物中毒等。其泻火解毒的作用机理为甘草酸水解后释出葡萄糖醛酸与甘草次酸 ,葡萄糖醛酸 ,与含羟基或羧基的毒性物质结合。此外 ,甘草酸对毒物有吸附作用 ,从而减少毒物的吸收 ,故临床上辛凉解表、清热泻火解毒的方剂 ,如桑菊饮、银翘散、普济消毒饮、化斑汤、导赤散、龙胆泻肝汤、仙方活命饮等多用生甘草。研究表明 ,甘草含有 10 0多种化学元素 ,主要成分有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 (甘草甜素 )、甘草甙等。甘草有显著的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可抗衰老、抗…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中方剂选药精当、组方严谨、疗效显著,因此在今天也被广泛应用。炙甘草是方中用药频次最多的药物之一,随着炮制技术的发展,今天所用炙甘草是生甘草加入辅料蜂蜜炮制而成,而笔者认为仲景所用炙甘草仅为简单炒制得来,原因有二:一是经查阅文献发现当时对炙字的应用是指火炒或烤义,同时仲景所用药物大多原始,蜜法制药虽早已有之,但将其应用于甘草却是始于唐朝;二是蜜炙甘草后有甘缓、甘壅、腻滞敛邪及滑肠等弊端,原书中对于蜂蜜的应用也是取其延缓药力、滋阴润燥等特点,结合书中疾病病因病机特点,配伍于方中并不恰当。因此结合本书时代背景及组方临证应用特点可认为《伤寒论》炙甘草即是现代的炒甘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熵权法研究不同种类炼蜜炮制的蜜炙甘草内在成分甘草苷、甘草酸和异甘草素与颜色和味觉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15种炼蜜炮制所得不同蜜炙甘草饮片样品中甘草苷、甘草酸、异甘草素的含量,熵权法计算综合指标作为参考评价标准,结合视觉分析仪和电子舌测定样品外观颜色与味觉,运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内在成分与色度值、味觉信息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不同炼蜜炮制的蜜炙甘草样品内在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甘草苷与色值L~*和总色值E~*ab呈正向相关性,甘草酸与感应器响应值AHS(酸)、CTS(咸)呈正相关,异甘草素与色度值L~*、a~*和AHS、ANS(甜)、SCS(苦)有相关性。结论 蜜炙甘草内在成分与颜色、味觉具有显著相关性,性状特征的量化可为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 1 蜂蜜的选择与炼制 炙药用的蜂蜜,以枣花蜜为上品,槐花、荞麦花蜜次之。中药炮制用的蜜应是经过加工炼熟的蜂蜜,炼制时加水(蜜与水的比例为1:1)加热煮沸,趁热用罗筛过滤除去杂质,滤液再继续煮沸,使水分蒸发,炼至起鱼眼泡时取出备用,这样的炼蜜质量纯净。 2 蜜炙品操作方法 将炼蜜置于洗净的锅内,加入定量的开水加热(加水量约为蜜量的50%),使稠蜜变成稀薄的蜜汁。炼到蜜汁沸腾,起金黄色泡时,将筛选好的甘草片倒入锅内,并迅速用铁铲炒动,使蜜汁均匀地粘附于甘草面上  相似文献   

19.
周倩  孙立立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10):768-771
目的 对甘草及不同炮制品进行化学成分比较研究,分析蜜炙对甘草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对甘草、炙甘草和清炒甘草进行了色谱图的比较分析,同时通过测定葡萄糖、果糖、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分析了辅料蜂蜜在蜜炙过程中对甘草化学成分产生的影响。结果 甘草经炮制后化学成分之间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显著增加,新产生了5-羟甲基糠醛,清炒法与蜜炙对化学成分的影响不同。结论 甘草经蜜炙后成分比例的改变和蜂蜜的加入可能为甘草蜜炙后增强补脾作用的物质基础,这些变化为加蜜和加热同时作用的结果。上述研究可为探讨甘草蜜炙原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炙甘草在不同包装技术、贮藏环境下其质量的变化,建立影响其性状及内在质量的评价体系。方法:采用目前主流并符合饮片包装标准的牛皮淋膜纸袋、塑料袋、铝塑复合袋对炙甘草进行包装。考察炙甘草在常温和高温高湿2种不同存放环境下分别贮藏12个月及6个月内性状、水分、甘草苷、甘草酸等变化。结果:炙甘草适合的内包装顺序为铝塑复合袋(非真空/真空)塑料袋真空塑料袋牛皮淋膜纸袋,最适宜的包装为铝塑复合袋真空或非真空形式。结论:通过比较炙甘草在不同包装技术、贮藏环境下其质量的变化,初步确定了最适宜的包装技术及贮藏环境,同时为炙甘草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