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0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慌,做心电图检查诊为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示:aVL导联P—QRS—T规律出现。频率44次/min,酷似窦性心动过缓、窦房及房室传导阻滞。aVF导联心率75次/min,在正常P—P间期后出现长P—P间期,其后又出现4个正常P—P间期。V6导联又有此种表现,心电图诊断:房性早搏(房早)二联律连续未下传。  相似文献   

2.
1病列介绍例1:患者,男,52岁。于1991年1月20日10:00急诊入院。入院时患者主诉胸前区突然压榨样持续性剧痛,并向左臂放射约10分钟。脸色苍白、大汗,即刻做心电图。心电图示:部分P波规律出现,QRS波群室上型;时限、电压正常,频率为58次/min。余QRS波群前无相关P波,其QRS波群时限电压正常,且有连续3个以上出现,室率为48次/min。V1~3呈“rs”型;V5-6呈“qR”型,ST段:V1-3弓背向上抬高约0.3~0.2mV;T波:VI、3基底略有狭窄,顶高尖,前后支基本对抗诊断:①窦性心动过缓;②交界性追搏伴逸搏性心律;③前间壁ST—…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66岁,因反复头昏伴黑朦2月余,加重2d入院,体查:P46次/min、R20次/min、BP18.7/10.7kPa,神清合作,自动体位。心电图Ⅱ导联图1为连续记录示:P—P间期不等,窦性心率43次/min。R1、4、7、10为窦性心搏,P—R间期0.18S,QRS波群时间0.11s,S波稍钝。R2、3、5、6、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35岁.反复吞咽时出现胸闷心悸1年余,又发5天.心电图示:窦性心率,心率95次/分,Q-T间期0.39S(最高值0.38S),嘱病人吞咽动作同时作常规心电图连续记录,显示多个连续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P波形态多变,P-R间期不固定,在0.14~0.48秒.平均心率105次/分,其中部分QRS波畸形,多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率,房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5.
例1:女,45岁,因车祸昏迷急诊人院。既往身体健康。体检:T36.5℃,P108次/min,R18次/min,BP130/80mmHg(1mmHg=0.133kPa)。CT检查、胸部X线正位片有左肺挫伤征,心影轻度扩大。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QRS低电压,电轴左偏,Ⅱ、Ⅲ、aVF、V1—V5导联QRS波群均呈QS型,胸前导联ST段抬高1~3mm,T波负正双向。心电图诊断:心肌损伤。急查心肌酶:CPK、CPK—MB、AST、LDH都有不同程度升高。经治疗,次日复查心肌酶已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20岁,因发热3天,心悸5小时而就诊,查体:体温正常,脉搏快,呼吸急速,口唇紫绀。既往无心肺疾患史。心电图示:心室率为214次/min,QRS之前未见P波,R—R间距绝对规整,QRS时限为0.14秒,V1导联呈R型有明显切迹,电压为1.6my,电轴右偏127°,V5、V6R/S<1,RⅡ+RⅢ为5.8mv,RavF为2.8mv,心电图诊断为: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②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③提示双室肥大。患者于当日收住内科心电监护室。人院后经药物控制心率后复查心电图示:心率为45~48次/min,P—P间距差>0.12秒,QRS时限正常,V;…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碎裂QRS波与QRS渡群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273例的12导联心电图,按有无碎裂QRS波分为两组。观察两组之间QRS波群时间及RR间期的关系。结果碎裂QRS波的检出率为19.4%,男女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碎裂QRS波主要分布在下壁导联;有碎裂QRS波的QRS波群时间为85.3ms±9.1ms,比无碎裂QRS波的QRS波群时间82.1ms±8.7ms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碎裂QRS的发生可导致心室除极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患者,女,65岁,因右下肢慢性淋巴管炎急性发作引起畏寒、发热、伴频繁性恶心呕吐1天,发生昏厥、抽搐、小便失禁1次,急诊人院,当时测血钾3.Zmmol/L。心电图特点:用连续刀导联描记观察,见图,HR75次/min,P-R间期O.18秒,固定,QRS波为室上性,S波增宽为O.OS秒,ST段平伸为0.26秒,T波双向并与下一个P波相连,Q-Tred期O.58秒见图。第13个QRS波宽大畸形,为O.14秒,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呈R型为室早,并发生在前一个T波降支开始部位,联律间期O.46秒,第15个及第21个宽大畸形的室早为rs型,且分别落在前…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患者,男,门岁,因阵发性心悸伴头晕1年加重1小时,于1996年4月ZO日入急诊室。既往1年前有冠心病病史,查体:神志清楚,步入诊室,BP14.7/10kPa,双肺(-)。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1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普罗帕酮(心律平)7Omg加50%葡萄糖ZOmL缓慢静脉推注。当注入心律平50mg时,室上速终止,立即停止静注,心电监护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顺序出现,窦性频率平均为80次/min,P-R间期固定为0.185,QRS波时限为0.1…  相似文献   

10.
<正> 宽QRS心动过速(WRT)系指QRS波宽大(时限>0.12s)畸形的心动过速。它可以是室性心动过速(VT)或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两者的鉴别十分重要,因两者的处理和预后截然不同,但两者的鉴别又十分困难,食道导联心电图(ESO-ECG)是对WRT鉴别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列举3例WRT以鉴别说明。1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性,64岁,在做食道心房调搏时诱发持续性WRT,于1995年10月18日入院。常规心电图示P波消失,心室率200次/min,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V1呈R,V2-V6呈Rs最长RS时间<100ms,额面电轴右偏,1呈rs,2,3.avF呈Rs,食道心电图示完全性房室分离,确定为VT。予以利多卡因静注转复为窦性心律(附图1)。 例2:患者女性,76岁,因突发性心悸3小时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诊治的AMI患者中选取100例作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心电图检查结果,并按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分组:将心电图QRS波群时限 110 ms者设为对照组(n=50),将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10 ms者设为观察组(n=50),就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AMI患者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为Ⅱ级者占比较低、Ⅳ级者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经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和NT–proBNP水平呈现正相关(r=0.61,P 0.05),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r=-0.64,P 0.05)。结论: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AMI患者心功能指标之间呈现负相关性,心电图QRS波群时限越长,患者心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报告患者,女,74岁,自述患冠心病20年,来诊。BP18.7/13.3KPa。行心电图检查,发现房性早搏且房性P波后继以宽大畸形QRS波,此宽大QRS波在aVI。、V。、V。导联呈宽钝的"R"型,在V;、V。导联呈宽钝的"rs"型,Tv。、Tv。、Tv。倒置。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呈左束支阻滞图形;③心肌缺血。2讨论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并不少见,多是由于室上性激动过早抵达心室,落在前一个搏动心室除极的4O0ms以内。心室内差异传导时QRS综合波的形状多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因为右束支较左束支细长,不应期也…  相似文献   

13.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1岁,反复阵发性心悸,胸闷十余年,加重5天就诊。体检:BP120/85mmHg,心率80次/min,听诊心律不齐,无杂音,两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心脏彩超示无异常。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12导联心电图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或  相似文献   

14.
全部病例均于发病后48小时内作常规Q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轻症肺炎组39例中.心电图异常25例.全部有效治愈;重症肺炎组25例,心电图异常23例.有效治愈22例,死亡1例。64例肺炎患儿中.有48例出现多种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ST-T改变、Q—T间期延长。而P波高尖、P—R间期延长、QRS电轴右偏、右室高电压、U波改变、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严重心律失常多出现在重症肺炎患儿。  相似文献   

15.
宽QRS波心动过速(WCT)系指以QRS波时限≥120ms、心室率超过100次/min为基本特点,但其类型、电生理机制与心电图表现各不相同的一类快速性心律失常。由于WCT易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甚或猝死,故对其正确识别与及时处理历来是临床医师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一大挑战。临床准确而迅速地鉴别诊断对急诊处理、预后评估及后续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2000ms进行分析,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对1000例动态心电图中110例长RR间期≥2000ms者,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其心电图改变和病因。结果:长RR间期的总发生率11%(110/1100)。病因以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多见。导致长间期的心电图改变从高至低主要为房性早搏未下传36.36%(40/110),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13.63%(15/110),窦性停搏或Ⅲ度窦房阻滞9.09%(10/110),Ⅱ度I型房室阻滞。长RR间期在23:00~5:00有一分布高峰。结论:动态心电图是长RR间期有效安全的检测项目,熟悉导致长间期的病因、各娄心电图改变,有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性,住院号20873,主因四肢瘫痪4小时于2004-5-16-16:20入院。忠儿于今日十午玩水后突然全身无力,手不能持物,双腿不能行走,说话抬头困难,无发热,无呕吐,无腹泻,无抽搐,在家未经治疗故,急诊来院。门诊查血钾2、18mmol/L,心电图示P—R间期和Q—T间期延长,S—T段低平,血常规正常。入院查体:T37.0℃P132次/分,  相似文献   

18.
动态心电图(DCG)由美国理学博士Holier.N.J于1957年发明,1961年应用于临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臻完善,DCG的计算机分析处理不断趋向自动化。DCG中的QRS波是计算机处理所采集的主要样本。通常计算机通过测量R-R间期,扫描QRS波来处理各类心律失常,但是对P波、P-R间期等一般不加以分析处理。因此,DCG中计算机分析辅以人工校对是必需的。如DCG中计算机不测量P-R间期,也不分析P波与QRS波的关系,因此对任何类型的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均不能明确诊断。诸多原因可造成R-R长间歇。计算机的作用是发现R-R长间歇…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女性,11岁。于8个月前曾患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积液而住院治疗。3周后病情好转而出院。近日又发现其心率增快(但患儿无明显自觉症状)。而二次住院。心电图(图1)示;P-P较规则,频率约94次/min,P-R间期不固定,QRS波群快而均齐,频率为162次/min QRS波群时间约0.11秒。Ⅱ、Ⅲ、aVF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心电图QRS波群振幅特点并分析其康复指导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3月,7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观察组[依据QRS波时限又分为≥120 ms组(31例)、120 ms组(40例)]、对照组,记录心电图、心脏彩超结果,对比两组SV5+RV1振幅、SⅢ+RⅠ振幅、12导联QRS振幅之和(12∑QRS总振幅)及观察组不同QRS波时限患者QRS总振幅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射血指数(LVEF)、左房内径(LAD)的差异。结果 (1)观察组SV5+RV1振幅、SⅢ+RⅠ振幅、12∑QRS总振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中,QRS总振幅、LVEF:≥120 ms组低于120 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d:≥120 ms组大于120 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120 ms组与120 ms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越长,振幅越低,与心功能紧密相关,在康复治疗时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