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颈椎病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60例颈椎病X线、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60例中,颈椎病主要影像学改变为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椎体和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及骨性椎管狭窄,项韧带钙化。结论:颈椎病影像学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发生率逐年增高,而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尽早纠正青少年颈椎曲度异常,恢复劳损痉挛的颈部肌肉,是扼制青少年颈椎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不良姿势等原因可导致颈部周围肌肉发生劳损变性,引起颈椎失稳,使颈椎曲度发生异常改变。青少年颈椎曲度异常是"筋"与"骨"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骨的解剖移位为"本"、筋的变性劳损为"标"。在临床中采用仰卧牵枕微调手法,先揉筋、后正骨,筋骨并治,可以有效纠正青少年颈椎曲度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00例颈椎病X线,CT,MR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中,颈椎病主要影像学改变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椎体和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管狭窄和颈部韧带骨化.结论: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多发病,是由于椎间盘变性后周围骨质、小关节及软组织等产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等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探讨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颈椎病患者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所有患者行CT、MRI扫描并记录影像数据,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多见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多有增生样变,见椎间孔及椎动脉狭窄;风寒湿痹型多见骨质增生样变,尤以前缘为主,本证型多见颈椎曲度的变化及项韧带钙化现象;肝肾亏虚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多见椎动脉狭窄,并伴有椎间盘突出及横突孔狭窄;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患者,骨质增生以后缘为主,并伴椎间盘突出和前后径狭窄;气血两虚型患者各种病理类型不典型,分布比较分散。结论:从影像学角度角度来看颈椎病的中医证型与西医病理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00例颈椎病X线,CT,MR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中,颈椎病主要影像学改变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椎体和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管狭窄和颈部韧带骨化.结论: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多发病,是由于椎间盘变性后周围骨质、小关节及软组织等产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等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唐畅  周长林 《中国民间疗法》2023,(23):26-28+113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既是颈椎病发生的病理基础,也是颈椎病在X线片上最早的影像学表现,表现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变直,甚至出现反弓。韦以宗教授有丰富的整脊经验,对颈椎曲度改变的治疗见解独特,提出“理筋、调曲、练功”的整脊三大原则,并在此原则指导下运用整脊调曲、功能锻炼对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进行治疗,取得显著的疗效。该文总结韦氏整脊手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7.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X线表现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生理曲度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00例有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病例,在其侧位X线平片测量弧弦距,观察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程度。结果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按弧弦距进行分类,可表现为轻度变直、明显变直、节段性后凸及椎体间偏移、错位。结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颈椎病具有重要价值的X线征象。  相似文献   

8.
正颈椎是人体脊柱活动量最大的关节,纤维环的松弛与颈椎间盘的退变失稳造成颈椎在特定空间及时间范围内发生异常。颈部的肌肉拉伸或收缩持续时间过久容易导致损伤,损伤的软组织使椎体的整体生理曲度改变或小错位而导致颈椎病。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后,椎骨内外平衡失稳并压迫、刺激椎动脉而引起椎-基底动脉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 106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统计,分析青少年颈椎病生理曲度改变的现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研究,分析其可能的发病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将2010年4月—2014年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且有影像资料的2 106例颈椎病患者,按年龄不同分组,并运用SPSS 19.0统计分析不同年龄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发病情况。结果:6~15岁组、16~25岁组、26~35岁组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变直及反弓)患者分别为37例(61.67%)、430例(71.67%)、1105例(76.42%),3组患者进行χ2检验得出不同年龄组之间在发病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5),6~15岁组与16~25岁组颈椎曲度异常发病率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1040.0167);6~15岁与26~35岁颈椎曲度异常发病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167)。结论:青少年颈椎病发病同青少年曲度异常有直接关系,不同年龄组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有明显差异(P0.05),以26~35岁组发病率高(76.4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总结旋提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二科,诊断为颈椎病(除外脊髓型颈椎病)且经旋提手法治疗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情况、影像学特点(X线平片、CT及MRI)及手法治疗的疗效、疗程、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中男171例,女329例;年龄17~82岁,平均年龄(52.17±12.84)岁;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混合型颈椎病比例分别为5.60%、62.60%、10.40%、21.40%;X线诊断生理曲度异常及颈椎失稳比例分别为96.00%和47.00%;CT诊断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及后纵韧带骨化比例分别为86.12%、48.98%、22.86%;MRI诊断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比例分别为96.18%、54.60%;旋提手法治疗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混合型颈椎病的有效率分别为96.43%、96.17%、98.08%、96.26%,治愈率分别为17.86%、15.65%、17.31%、14.95%;疗程7~23 d,平均疗程(13.553.06)d; 500例患者接...  相似文献   

11.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生理曲度的X线改变与其应力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加深对颈椎生物力学方面的认识。方法对3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过伸及过屈侧位,左、右斜位的X线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颈椎病影像学表现,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颈椎的旋转、椎体角移位和椎体间滑移,只能在颈椎各侧位照片中完全显示出来。结论颈椎生理曲度的生物力学改变与其应力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颈椎病患者越来越多,且趋向低龄化.本病起病缓慢,是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变化累及周围组织结构而出现有关症状,X光片及CT扫描提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突出、椎体缘或钩突骨赘形成、颈韧带钙化表现,超声多普勒提示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目前国内外治疗颈椎病的技术以针灸、理疗、牵引、消炎、止痛等治疗为主,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疗效不甚理想,运用自拟新通痹灵擦剂和自拟颈速灵为载体,对158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多以急慢性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影像学检查多有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各型颈椎病早期X线征象,是颈椎病早期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颈椎病的有效治疗要重视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造成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主要原因有长时间不良的坐姿、长期伏案工作、汽车驾驶导致的颈肩疲劳、睡眠姿势不良、运动损伤等常见原因。中医推拿作为一种古老的治疗手段,治疗颈椎病疗效肯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医疗器械的运用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138例15~30岁青少年颈椎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颈椎X片的分析,探讨诊疗对策。方法:统计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行DR-X线摄影机摄颈椎正位、中立位侧位、张口位平片检查,按照颈椎病诊断标准测量分析。结果:本组临床症状体征以颈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为主;本组X片改变以颈椎小关节的紊乱引起颈椎失稳为主,以曲度的变直/反曲和椎体的轻度旋转错位为最突出的表现。结论:青少年颈椎病的眩晕/头晕症状与交感神经激惹引起椎动脉痉挛有关;青少年颈椎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因X片特点是脊柱在水平、垂直、及旋转3D空间的复杂错位,故手法复位应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扳法的应用需谨慎;中药的治疗不仅需要舒筋活络、活血通脉,还须注意对情志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一个新的实验性颈椎病动物模型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本实验通过切除兔颈椎棘上、棘间韧带和分离椎旁两侧肌肉建立了颈椎病模型。由于颈椎力学失衡,经8个月阶段的发展,诱发了兔的颈椎病。X线发现,模型动物椎间隙狭窄、椎体骨赘形成和曲度变直。病理证实,模型动物椎间盘突出、髓核消失;纤维环纤维化、粘液瘤变;软骨终板钙化、骨化、断裂。这与人类颈椎病病理变化一致。我们在显微镜下通过对骨赘形成的动态观察,首次证明骨赘是由周边软骨终板软骨细胞增殖,再经软骨内化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摄片诊断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确诊为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颈椎正侧位加双斜位摄片,对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X线表现主要是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体骨质增生、钩锥关节增生、椎间隙狭窄、韧带钙化、椎间孔狭小等。结论:X线摄片是诊断颈椎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能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优值牵引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洸 《河南中医》2006,26(11):47-48
颈椎生理曲度(以下简称颈曲)异常是各型颈椎病早期最常见的X线表现,颈曲异常作为一种X线客观诊断标准,对半数以上的颈椎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极具意义。在治疗各型颈椎病中,纠正颈曲是根本之举。笔者2002-2003年采用鲍铁周副主任医师独创的优值牵引法治疗80例颈性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颈椎失稳的早期征象和客观指标是颈椎生理曲度异常,被认为是颈椎病的主要X线征象之一.一般治疗方法只能缓解其引起的临床症状,为解决这种形态结构的病理改变,我们应用棘突拴结疗法治疗本症26例,从临床和影像学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128例有临床症状,并且有完整DR、CT检查资料,临床疑是颈椎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DR和CT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患者均行DR检查和CT平扫检查,DR拍摄颈椎侧位,部分拍摄左右斜位,CT平扫包括颈1椎体上缘至胸1椎体水平。结果 DR检查128例患者,CT检查128例,共扫描768个椎间盘层面。其中DR检查未见异常的35例,CT最后诊断颈椎病25例。结论 16排螺旋CT能良好显示椎间盘的突出或膨出程度、椎管及横突孔的大小形态、椎体后缘增生及后纵韧带钙化等,对颈椎病的诊断准确、可靠。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DR诊断颈椎病早期的重要征象,但是诊断准确率远不及螺旋CT。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影像学表现并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对于颈椎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也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该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及一系列继发性的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椎管狭窄等,从而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