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羟丁酸钠(sodium oxybate,SO)对氯胺酮(ketamine,Ket)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和催眠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的影响。方法生理盐水组(N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1,羟丁酸钠组(SO组)腹腔注射羟丁酸钠200mg·kg,20min后再分别腹腔注射等比剂量的氯胺酮溶液,用序贯法测定氯胺酮的LD50和催眠ED50。结果羟丁酸钠使氯胺酮LD50增高(P〈0.01),催眠ED50降低(P〈0.01)。结论羟丁酸钠能够降低氯胺酮的毒性,并可增强其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诱导期间不同剂量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64例需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Ⅰ组(利多卡因1.5 mg/kg 芬太尼3μg/kg)、Ⅱ组(利多卡因1.5 mg/kg 芬太尼5μg/kg)和对照Ⅰ组(生理盐水5 ml 芬太尼3 μg/kg)、Ⅱ组(生理盐水5 ml 芬太尼5μg/kg),观察4组芬太尼注射后的咳嗽发生率及程度.结果:对照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咳嗽发生率分别为43.75%和62.5%,利多卡因Ⅰ、Ⅱ组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后,芬太尼诱导的咳嗽发生率分别降低至18.8%和31.2%,明显低于对照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所致咳嗽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诱导期间不同剂量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120例需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Ⅰ组(利多卡因1.5mg/kg加芬太尼3μg/kg)、Ⅱ组(利多卡因1.5mg/kg加芬太尼5μg/kg)和对照Ⅰ组(生理盐水5ml加芬太尼3μg/kg)、Ⅱ组(生理盐水5 ml加芬太尼5μg/kg),观察4组芬太尼注射后的咳嗽发生率及程度。结果对照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咳嗽发生率分别为53.33%和66.67%,利多卡因Ⅰ、Ⅱ组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后,芬太尼诱导的咳嗽发生率分别降低至20%和26.67%,明显低于对照Ⅰ、Ⅱ组,两组无咳嗽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所致咳嗽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不同催醒药对氯胺酮麻醉小鼠的催醒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临床常用催醒药对氯胺酮麻醉小鼠的催醒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5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纳洛酮组、氟马西尼组、氨茶碱组、盐酸多沙普仑组.腹腔注射氯胺酮待翻正反射消失后1 min,各组再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纳洛酮(2 mg/kg)、氟马西尼(0.5 mg/kg)、氨茶碱(15.5 mg/kg)、盐酸多沙普仑(100 mg/kg)和生理盐水(10 ml/kg),观察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恢复时间).结果 纳洛酮组恢复时间短于NS组(P<0.05),其他各组的恢复时间与NS组相似(P>0.05).结论 纳洛酮可以缩短氯胺酮麻醉持续时间,常用剂量的氟马西尼、氨茶碱、盐酸多沙普仑则不能明显影响氯胺酮的麻醉持续时间,氯胺酮的麻醉作用可能与阿片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氯胺酮抗硝酸士的宁小鼠惊厥的ED50.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或氯胺酮24.5、35.0、50.0、71.4、102.0 mg/kg,5 min后分别腹腔注射硝酸士的宁1.5 mg/kg,观察小鼠的惊厥发生率、潜伏期、强直持续期和死亡率,用序贯法、点斜法测定氯胺酮抗硝酸士的宁小鼠惊厥的ED50.结果 与NS组比较,K50.0组、K71.4组和K102.0组惊厥发生率均降低(P<0.05或P<0.01),K35.0、K50.0、K71.4和K102.0组小鼠死亡率均降低(P<0.05或P<0.01), 各组惊厥潜伏期均延长(P<0.05或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r=0.9740,P<0.01).氯胺酮抗士的宁惊厥的点斜法ED50的95%可信区间是44.8~64.3 mg/kg.序贯法ED50的95%可信区间是39.3~74.8 mg/kg.结论 氯胺酮的抗士的宁小鼠惊厥ED50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44.8~64.3 mg/kg和39.3~74.8 mg/kg,其机制可能与甘氨酸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6.
青银注射液静脉、腹腔注射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青银注射液静脉、腹腔注射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方法:测出静脉注射青银注射液的LD100为225g/kg,按1:0.99的组间距设6个组,采用寇氏法测定静脉注射LD50;测出腹腔注射青银注射液的LD100为500g/kg,按1:0.98的组间距设6个组,采用寇氏法测定腹腔注射LD50.结果:青银注射液静脉注射LD50为197.90g/kg(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132倍),95%可信限为192.55~203.40g/kg;腹腔注射LD50为413.66g/kg(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276倍),95%可信限为403.68~423.87g/kg.结论:青银注射液临床日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王琛  袁志浩  刘卫军 《吉林医学》2012,33(25):5476-5478
目的:观察小儿麻醉诱导时预先注射瑞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150例拟行静脉麻醉诱导的患儿(3~9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0.3μg(kg.min),持续60 s]复合利多卡因(0.5 mg/kg)预先注射组(Ⅰ组)、利多卡因预先注射组(Ⅱ组)或瑞芬太尼预先注射组(Ⅲ组),50例/组。记录丙泊酚注射痛评分、患儿应答、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患儿意识消失时间及该时刻丙泊酚用量、诱导期不良反应。结果:Ⅰ组注射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显著低于Ⅱ、Ⅲ两组(P<0.005)。各组用药后血压均明显下降,Ⅰ、Ⅲ组心率亦下降,意识消失时间及该时刻丙泊酚用量无差异。结论: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提前60 s预注0.3μg/kg的瑞芬太尼与预先注射利多卡因0.5 mg/kg效果相近,复合应用有助于改善后者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东莨菪碱与氯胺酮对幼鼠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NMDA受体2B亚基mR-NA(NR2BmRNA)的相互影响.方法 1月龄筛选合格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东莨菪碱组(S组)、氯胺酮组(K组)、东莨菪碱加氯胺酮组(SK组).S组、SK组腹腔注射东莨菪碱0.8mg/kg;30min后K组、SK组腹腔注射氯胺酮50mg/kg,随后每30 minK组、SK组腹腔注射氯胺酮25mg/kg,共追加2次;C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Y型迷宫进行学习能力测试,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分离大鼠海马取右侧海马应用比色法测定AchE活性,取左侧海马应用RT-PcR测定NR2BmRNA的表达.结果 东莨菪碱加氯胺酮组大鼠学习障碍加重,训练时间和训练次数分别为(45.3±2.9)min、(39.4±3.2)次,高于东莨菪碱组[(41.3±2.9)min、(35.0±4.5)次]和氯胺酮组[(40.5±2.3)min、(36.0±3.7)次];东莨菪碱加氯胺酮组AchE活性测定和NR2BmRNA的表达分别为2.46±0.30,0.72±0.05,高于东莨菪碱组(1.98±0.25,0.52±0.04)和氯胺酮组(1.91±0.28,0.60±0.04);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东茛菪碱与氯胺酮合用后对幼鼠海马AchE和NR2BmRNA产生相互作用,抑制学习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芬太尼静注引起咳嗽的影响.方法 50例拟在全麻下手术的妇科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56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注氯胺酮0.5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B组注射生理盐水5 ml,1 min后分别快速静注3 μg/kg芬太尼.观察注射后咳嗽发生情况.结果 A组咳嗽发生率4%,B组咳嗽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预注0.5 mg/kg氯胺酮可以预防芬太尼引起的咳嗽反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东莨菪碱对氯胺酮镇痛、催眠作用及其半数致死量(LD50)的影响.方法 4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空白组、S+NS组(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4.5 mg/kg+0.9%氯化钠溶液0.04 mg/10g)、K+NS组(盐酸氯胺酮注射液20 mg/kg+0.9%氯化钠溶液0.15 mL/10 g)、S+K组(盐酸氯胺酮注射液4.5 mg/kg+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20 mg/kg),每组10只.采用小鼠热板法、热甩尾法及扭体法观察氢溴酸东莨菪碱对盐酸氯胺酮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同样给药方法,盐酸氯胺酮剂量增至60 mg/kg,观察氢溴酸东莨菪碱对氯胺酮小鼠催眠作用的影响.尾静脉注射4.5 mg/kg氢溴酸东莨菪碱3 min后,腹腔注射盐酸氯胺酮,采用序贯法测定和研究东莨菪碱对小鼠氯胺酮LD50的影响作用并计算95%可信区间(CI).结果 热板法、甩尾法实验中,S+NS组与空白组间5、10、20、30 min时的HPP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这两组在5、10 min时的HPPT均显著低于S+K组(P值分别<0.05、0.01).扭体法实验中,空白组、S+NS、K+NS的扭体次数分别为(56±11)、(60±6)、(33±5)次,均显著高于S+K组的(8±5)次(P值均<0.01).催眠实验中,S+NS组与空白组的潜伏期、睡眠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空白组、S+NS组相比,S+K组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值均<0.01),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值均<0.01).NS+K组的LD50、95%CI分别为259.9、195.7~345.5 mg/kg,S+K组的LD50、95%CI分别为320.1、214.1~478.0 mg/kg,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东莨菪碱可增强氯胺酮的镇痛、催眠作用并且不增加其毒性.  相似文献   

11.
氯胺酮麻醉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及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老年大鼠氯胺酮麻醉后,学习记忆能力及痛阈的改变.方法 14只老年大鼠(20月龄)随机分为2组,每组7只对照组生理盐水(NS)4 mL/kg腹腔注射;氯胺酮组,氯胺酮(50 mg/mL)4 mL/kg腹腔注射.采用Morris水迷宫仪进行行为学检测,热水浴甩尾试验测定痛阈.结果 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两组逃避潜伏期呈逐渐缩短趋势;氯胺酮组除第3 d外,其余各d逃避潜伏期均长于对照组(P<0.05);撤除水下平台后游过原平台所在区域次数氯胺酮组游过原平台区次数(2.7±2.1)次明显低于对照组(4.7±1.8)次(P<0.05);痛阈测定从第2 d开始,氯胺酮组各天甩尾潜伏期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大鼠氯胺酮腹腔注射麻醉后,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同时伴随痛阈的明显升高,持续至麻醉后5 d仍未恢复.  相似文献   

12.
张建楠  张焰  王华  任炳旭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580-158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幼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并观察其对海马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21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C组(正常对照组),T组(训练组),K0组(0.9%Nacl组),K1组(25mg/kg氯胺酮组),K2组(50mg/kg氯胺酮组),K3组(100mg/kg氯胺酮组),每组8只。K1,K2,K3组大鼠分别予以25mg/kg,50mg/kg,100mg/kg氯胺酮腹腔注射(ip),N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在注射后24h用Y型迷宫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搜索和学习能力,训练组只接受Y迷宫测试。所有动物训练后即刻取大鼠海马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RK1,ERK2和p-ERK1/2表达情况。结果:K2、K3组大鼠的训练次数和总反应时间与T组和K0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显示K3组大鼠海马ERK1,ERK2和p-ERK1/2的表达与T组和K0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麻醉剂量和大剂量氯胺酮可损害幼年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而这个损害与海马ERK信号转导通路受到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预先注射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120例拟行静脉麻醉诱导的患儿(3~10岁),随机分为小剂量氯胺酮预先注射组(A组)和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混合注射组(B组,0.2 mg/kg;C组,0.6 mg/kg),各40例。丙泊酚诱导剂量2.5 mg/kg。记录丙泊酚注射痛评分、患儿应答、血流动力学指标、意识消失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围麻醉期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32.5%)显著低于B(62.5%)、C(50.0%)两组(P<0.005)。B组注射痛评分2~3分者(16例)多于C(7例)、A(5例)两组。三组用药后血压均下降(P<0.05),B、C两组差异显著(P<0.01)。意识消失时间及丙泊酚用量无差异。结论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预防,提前30秒预注0.4 mg/kg的氯胺酮优于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注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相同致惊厥反应率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的大小及对脑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昆明小白鼠(21~24 g)随机分若干组,腹腔快速注射同剂量的局麻药,观察惊厥的反应率,得到3种局麻药的半数致惊厥剂量CD50和半数致死剂量LD50.分别取CD50腹腔快速注射小白鼠,记录惊厥的发生和持续的时间,2 h后灌注取脑,冠状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Fos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的CD50和LD50分别为53.46 mg/kg和153.27 mg/kg、31.16 mg/kg和46.41 mg/kg、47.24 mg/kg和62.74 mg/kg.半数致惊厥剂量的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引起惊厥的时间和对梨状皮质与杏仁体c-Fos表达的影响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罗哌卡因则高于另外两种局麻药,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尽管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安全(CD50,罗哌卡因>布比卡因),但如果一旦发生毒性意外,罗哌卡因导致的惊厥则会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氨基甲酸乙酯、戊巴比妥钠、氯胺酮、氯胺酮+地西泮+利多卡因四组麻醉药物在家兔脊柱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经家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射麻醉剂麻醉家兔,然后行脊柱手术。氨基甲酸乙酯组:20%氨基甲酸乙酯1g/kg。戊巴比妥钠组:3%戊巴比妥钠30mg/kg。氯胺酮组:1%氯胺酮40mg/kg。氯胺酮+地西泮组+利多卡因组:1%氯胺酮40mg/kg+地西泮2mg/kg,在进入椎管后局部椎管内滴入2%利多卡因1ml。结果:氯胺酮组与氯胺酮+地西泮+利多卡因组相比麻醉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氨基甲酸乙酯、戊巴比妥钠与氯胺酮+安定+利多卡因组相比麻醉持续时间延长(P<0.05)。戊巴比妥钠组与氯胺酮+地西泮+利多卡因组相比麻醉期间死亡率和术后瘫痪率增高(P<0.05)。氨基甲酸乙酯组与氯胺酮+地西泮+利多卡因组相比麻醉期间死亡率、术后死亡率、术后瘫痪率及术后腹部膨胀率均增高(P<0.05)。结论:在家兔脊柱手术中选用氯胺酮(40mg/kg)和地西泮(2mg/kg)缓慢静脉推注,辅以少量2%利多卡因(1ml)局部椎管内滴入的麻醉方法很有效,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氯胺酮(KET)对腹腔感染脓毒症大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以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perforation,CLP)建立腹腔感染脓毒症动物模型:(1)模型组(CLP);(2)假手术组(SHAM);(3)氯胺酮Ⅰ组(CLP KET 5 mg/kg im);(4)氯胺酮Ⅱ组(CLP KET5P mg/kg im);(5)氯胺酮Ⅲ组(CLP KET50 mg/kg im).比较各组大鼠5 d内死亡率.结果氯胺酮Ⅱ组大鼠死亡率显著低于模型组、氯胺酮Ⅰ和氯胺酮Ⅲ组.结论一定剂量的KET(50 mg/kg)可显著降低腹腔感染脓毒症大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局部麻醉药的全身麻醉作用及其基本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通过尾静脉分别注射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同时使用或不使用氯胺酮、钠通道阻滞剂TTX和NMDA受体阻滞剂MK-801.通过翻正反射的消失(LORR)来评估这些药物对小鼠的催眠作用.结果: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15 mg/kg),布比卡因(5mg/kg),罗哌卡因(5 mg/kg)的全身应用均可产生直接的催眠作用,并达到其半数有效浓度(EC50).利多卡因可以增强氯胺酮的催眠作用(达到EC50的氯胺酮+利多卡因),表明了利多卡因和氯胺酮的联合使用可以增强其对小鼠的催眠作用.而钠通道阻滞剂不能改变利多卡因的催眠作用.NMDA受体阻滞剂(11-15 mg/kg)可增强并达到EC50利多卡因的LORR.结论:局部麻醉药可以产生直接的催眠作用,全身麻醉药氯胺酮可增强其麻醉效应,而钠通道阻滞剂则不能,NMDA受体阻滞剂可增强利多卡因的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低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抗局麻药致惊厥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氯胺酮(ketamine,KT)对罗哌卡因(ropivacaine,R)、布比卡因(bupivacaine,B)、利多卡因(lidocaine,L)致惊厥作用的影响,以及低剂量纳洛酮(naloxone,NL)对此效应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低剂量纳洛酮(10mg/kg),5min后腹腔注射氯胺酮(10mg/kg),再过5min后腹腔注射致惊厥剂量的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分别为89.5mg/kg、100ms/kg、60ms/kg),观察小鼠惊厥的持续时间、惊厥次数和惊厥率。并用序贯法测定腹腔注射氯胺酮(20ms/kg)5min后,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致惊厥ED50。结果氯胺酮(20mg/kg)能增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致惊厥的ED50(P〈0.05或P〈0.01);低剂量纳洛酮与氯胺酮合用能够缩短利多卡因惊厥持续时间、减少惊厥次数(P〈0.05或P〈0.01);低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抗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惊厥持续时间、惊厥次数、惊厥发生情况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氯胺酮能够增强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致惊厥作用,低剂量纳洛酮能够增强氯胺酮抗利多卡因惊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氯胺酮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氯胺酮(ketamine,Ket)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观察氯胺酮和酒精的联合作用.方法实验分6组,采用经口灌胃法,分别给予20、60、180mg/kg氯胺酮,20mg/kg氯胺酮 165mg/kg酒精,另设酒精和阴性(蒸馏水)对照.每天一次连续灌胃7d,测定小鼠免疫器官重量、迟发性变态反应(DTH)、血清溶血素和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结果20mg/kg氯胺酮 165mg/kg酒精组小鼠脾脏和胸腺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60、180mg/kg氯胺酮组和20mg/kg氯胺酮 165mg/kg酒精组DTH明显低于对照组;20、60、180mg/kg氯胺酮组及20mg/kg氯胺酮 165mg/kg酒精组血清溶血素半数溶血值(HC5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mg/kg氯胺酮组及20mg/kg氯胺酮 165mg/kg酒精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mg/kg氯胺酮 165mg/kg酒精组吞噬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0mg/kg氯胺酮 165mg/kg酒精组与20mg/kg氯胺酮组相比,小鼠脾脏和胸腺重量、DTH、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吞噬百分率和吞噬细胞指数均明显降低.结论实验剂量下氯胺酮对小鼠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氯胺酮合并酒精可增强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舒必利对氯胺酮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氯胺酮组(KT组)、舒必利5、10、20 mg·kg-1 + 氯胺酮组(SP5、SP10、SP20 + KT组),每组8只.实验第1天测定小鼠15 min内在白箱中的停留时间(基础值),第2~9天8:00 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舒必利,5 min后腹腔注射氯胺酮15 mg·kg-1,放入白箱中停留40 min;14:00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舒必利,5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放入黑箱中停留40 min.记录第10、11天15 min 内小鼠在白箱中停留的时间.结果 与KT组相比,SP20 + KT组小鼠第10天白箱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 预先给予舒必利能拮抗氯胺酮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