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昌 《中外医疗》2009,28(14):76-77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生长因子及酪氨酸激酶A含量的变化。方法110只SD大鼠体重200~220g,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阻(MCAO)模型,分别在缺血再灌注2h、4h.6h,12h和24h处死动物,运用RT-PCR和免疲组化技术检测缺血侧顶叶大脑皮质NGF和TrkA的mRNA/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再灌注损伤后,脑皮质NGF和TrkA的mRNA表达均增高。在再灌注组中NGF的mRNA于再灌注2h上升,6h达高峰;TrkA mRNA的表达在灌注2h也明显升高,但在4h达到高峰。(2)假手术组中NGF和TrkA的蛋白表达很低,再灌注损伤后,脑皮质TrkA的蛋白表达在再灌注12h和24h明显增高,而NGF在再灌注24h才明显增高。结论脑缺血后神经元内NGF和TrkA的含量增多,可能有利于受损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lcleoprotein,hnRNP)A2/B1的表达变化与再灌注损伤时间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6、12、24、48h、72h在缺血侧大脑皮质四个区域hnRNPA2/B1含量变化,并与假手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hnRNPA2/B1表达量在脑缺血再灌注3h、6h、12h、24h明显下降(P〈0.01)。48h后,hnRNPA2/B1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1)。结论hnRNPA2/B1可能在基因转录水平参与保护调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探讨脑缺血白细胞介绍-1I型受体(IL-1RI)蛋白和mRNA表达及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栓线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的局灶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大鼠脑内IL-1RI蛋白和mRNA的表达。③结果 正常及假手术大鼠IL-1RI蛋白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在皮质表达;缺血后IL-1RI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在缺血侧皮质、海马及纹状体表达明显增加,在皮质再灌注后12h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正常及假手术大鼠IL-1RI mRNA阳性细胞主要在皮质表达,海马区偶见阳性细胞;脑缺血大鼠IL-1RI mRNA阳性细胞在缺血再灌注后2h表达增加,再灌注后6h达高峰,随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④ 结论 脑缺血后IL-1RI上调竞争结合IL-1β,通过受体后信号转导加重缺血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4.
邓昌 《当代医学》2009,15(10):29-31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酪氨酸激酶A(TrkA)含量变化的影响,并观察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165只SD大鼠体重200~220g,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55),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组(n=55)和注射用血塞通治疗组(n=55)。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阻(MOAO)模型,缺血2h后恢复再灌注,药物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即刻和12h腹腔注射血塞通,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缺血再灌注2、4、6、12h和24h处死动物,运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缺血侧顶叶大脑皮质NGF和TrkA的mRNA/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再灌注损伤后,脑皮质NGF和TrkA的mRNA表达均增高。在血塞通治疗组中NGF的mRNA于再灌注2h上升,6h达高峰;TrkAm RNA的表达在灌注2h也明显升高,但在4h达到高峰;(2)假手术组中NGF和TrkA的蛋白表达很低,再灌注损伤后,脑皮质TrkA的蛋白表达在再灌注12h和24h明显增高且血塞通治疗组高于脑缺血组和手术组,而NGF在再灌注24h明显增高且血塞通治疗组高于脑缺血组和手术组。结论脑缺血后神经元内NGF和TrkA的含量增多,可能有利于受损神经元的修复。注射用血塞通可能通过促进NGF和TrkA的表达而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使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TNF-α,IL-6和IL-1β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3 h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6 h组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12 h组.各组大鼠于再灌注后相应各时间点取缺血侧大脑皮质进行q-PCR检测,对TNF-α,IL-6和IL-1β基因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假手术组TNF-α,IL-6和IL-1β基因mRNA水平较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明显升高后又逐渐降低.TNF-α基因mRNA表达于再灌注损伤后3 h显著升高并达峰值(P<0.01),损伤后12 h又呈显著下降(P<0.01);IL-6基因mRNA表达于再灌注损伤后3 h明显升高,6 h达峰值(P<0.01),12 h时较6 h又呈显著下降(P<0.01);IL-1β基因mRNA表达于再灌注损伤后3 h升高,6 h达峰值(P<0.01),损伤后12 h呈现显著下降(P<0.01).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IL-6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在再灌注损伤早期显著升高,达高峰后又逐渐下降,TNF-α,IL-6和IL-1β基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现重点探讨诱生型环氧化酶(COX-2)在局部脑缺血后的表达规律。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2只,体重(250±30)g,随机分为2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假手术对照(Sham)组。I/R组大鼠用线栓法成功制作可复血流的MCAO模型,2 h后再灌注。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48 h将大鼠断头取脑。将上述各组、各时间点的动物均分为2部分,一部分以视交叉为中心切成2个2 mm厚的脑片,进行COX-2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同时检测再灌注后24 h各组血清NSE水平;另一部分以视交叉为中心切成6 mm厚的脑片,以胼胝体为腹侧界限取病变侧皮层提取RNA,RNA样品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COX-2mRNA的表达。结果(1)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OX-2表达的动态变化:Sham组COX-2的免疫反应性(平均积分光密度OD值)处于低水平,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在大脑皮层;I/R组COX-2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缺血周边区皮层,缺血中心区未见COX-2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与Sham组比较,I/R组COX-2的免疫反应性在缺血6 h时已显著升高(P〈0.001),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其免疫反应性平均OD值不断增高,至缺血再灌注24 h达高峰,此后开始下降,48 h与12 h的COX-2的免疫反应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仍较对照组高(P〈0.001)。(2)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皮层COX-2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Sham组COX-2mRNA处于低水平;与Sham组比较,I/R组COX-2mRNA在缺血6 h已显著升高(P〈0.001),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COX-2mRNA增高,至缺血再灌注12 h达高峰,24 h开始下降,48 h更低,但仍较对照组高(P〈0.001)。结论局部脑缺血后COX-2mRNA、COX-2大量诱导表达,在缺血侧皮层COX-2mRNA表达12h达高峰,缺血侧皮层半暗带COX-2表达24 h达高峰,48 h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棕榈油(palm oil,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棕榈油的脑缺血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PO处理组。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2只大鼠,缺血再灌注组与PO处理组再分为再灌注2 h、6 h、12 h、24 h、72 h、7 d等6个亚组,每亚组12只大鼠。TTC染色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损伤体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转移电泳(westernblotting,WB)检测Bcl-2、Bax的表达水平并观察PO的保护作用。结果①TTC染色: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未见缺血失染区域,缺血再灌注组与棕榈油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后2h均未见明显的缺血失染区,在缺血再灌注6 h、12 h、24 h、72 h、7 d各时间点,PO处理组梗死质量百分比与对应的IR组数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O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缺血梗死脑区质量百分比减少;②WB:缺血再灌注组及棕榈油组从再灌注6 h开始Bcl-2、Bax在半暗带区表达增强,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Bcl-2于缺血12 h达高峰,Bax于缺血24 h达高峰。各时间点PO处理组与相应缺血组相比,Bcl-2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Bax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①棕榈油可以减小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缺血受损范围;②棕榈油能够增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作用,降低凋亡基因Bax表达作用,保护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8.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和海马中ODC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皮质、海马中鸟氨酸脱羧酶(ODC)的表达,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ODC活性增高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四血管关闭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2 h,4 h,6 h,8 h动物模型;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相皮质、海马标本中ODC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皮质、海马中未检测出ODC mRNA的表达;实验组大鼠皮质、海马中检测出有ODC mRNA的表达,且不同时相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海马中ODC mRNA表达明显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ODC活性明显增加可能是ODC mRNA表达增加、酶蛋白合成增多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质(HSP70)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利多卡因组(缺血前10 min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 mg·kg-1)。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然后进行再灌注。在再灌注3、6 、24及72 h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HSP7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再灌注24 h做神经功能缺陷评估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在再灌注3~72 h HSP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增加,峰值分别为161.5±4.8、160.9±4.8,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但HSP70 mRNA表达较早,广泛分布于缺血侧大脑半球内,而HSP70蛋白表达以缺血侧大脑皮层为主,同时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升高为2.28±0.47,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皮层水肿、淤血,神经细胞明显变性坏死。利多卡因能显著地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HSP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峰值分别为178.6±5.6、176.2±4.7,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不仅HSP70蛋白表达量增多、范围增加,而且还延缓其下降,同时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为1.31±0.56,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损伤明显减轻,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多卡因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HSP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磺酰脲类受体1(SUR1)调控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onselective cation channel,NCCa-ATP通道)表达的变化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探索脑缺血的治疗时间窗.方法 以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左侧中动脉梗塞模型,缺血2 h后恢复再灌注.取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 h、6 h、8 h、12 h、24 h等不同时间缺血核心区的脑组织,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测定SUR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技术,观察SUR1在缺血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核心区组织在缺血再灌注后3 h、6 h、8 h、12 h及24 h各时间点SUR1 mRNA和SUR1蛋白的表达量均上调,再灌注后8 h达高峰(P<0.05),缺血再灌注后12 h,SUR1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非常明显.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SUR1调节的NCCa-ATP 通道参与了脑缺血损伤,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上调.推测应用SUR1受体的特异性抑制剂最佳时机在缺血再灌注后8~12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