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法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前后即时管腔内径和横截面积变化 ,以研究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对冠心病的近期疗效。 5 4例冠心病患者 6 0处冠状动脉病变植入支架 6 0只 ,支架植入后冠状动脉靶病变部位的血管内径 (比治疗前 )的即时增量为 2 .0 2± 0 .6 2mm (6 7.10 %± 15 .42 % ) ,血管内腔横截面积的即时增量为 5 .6 7± 1.6 1mm2 (80 .36± 18.2 9% )。患者临床症状在术后 12~ 48h内即得到缓解或消退。结果表明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是治疗冠心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指导冠状静脉窦插管经验。方法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适应证患者分入电生理导管指导组(电生理组)和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指导组(造影组),对比两组冠状窦插管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及射线剂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0例均成功植入左室电极导线。造影组较电生理组在冠状窦插管时间、透视时间及射线剂量有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指导冠状静脉窦插管安全、有效,可作为电生理导管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冠脉造影的广泛开展,一度认为少见的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CAA)开始不断增多并引起人们注意.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大量应用,有研究认为药物支架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明显增加且机制可能不同于裸支架(bare-metal stent,BMS)引起的冠状动脉瘤.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畸形的造影检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冠状动脉畸形病例被发现.在造影检查中,较好的技术、方法是检查成功的关键.现就我们在造影检查中发现26例冠状动脉畸形的一些技术、方法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64层螺旋CT指导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检查并重建图像,确定罪犯血管,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6例慢性完全闭塞的患者中有4例介入治疗后血管再通,2例反复尝试未获成功。冠状动脉造影闭塞不等于CT显示冠状动脉闭塞,因此,在CT指导下,对患者行介入治疗仍有可能再通。结论介入治疗前的CT检查,有助于预测和推断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机会。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内植入国产支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国产冠状动脉支架 (金新支架 )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 10例 ,年龄 39~ 70岁 (平均 5 5 2岁 ) ,男 7例 ,女 3例 ,分别在前降支 (2支 ) ,回旋支 (3支 ) ,右冠状动脉 (5支 )植入金新动脉支架 (其中 7例预扩张后植入 ,3例直接植入 )。结果 支架植入前冠脉病变局部狭窄为 80 %~ 10 0 % (平均 85 % ) ,植入后残余狭窄为 0 ,术中无急性血管闭塞和急性血栓形成 ,随诊 6~ 8个月无心脏病事件 (急性心梗、心绞痛、猝死 )发生。结论 金新支架释放和支撑能力好 ,支架扩张程度完全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安全、有效、无急性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支架植入情况及预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冠状动脉小血管严重狭窄患者的临床及支架植入资料,并与同期进行的冠脉大血管支架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二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的异同。结果:冠脉小血管支架组植入成功率97.14%,大血管支架组植入成功率98.95%(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及高血压患病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病率在小血管支架组高于大血管支架组(P〈0.05);植入方法上,使用球囊预扩的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释放后球囊后扩张比例小血管支架组低于大血管支架组(P〈0.05);术中并发症及随访期预后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小血管支架植入的成功率、预后与大血管支架组无显著差异,可安全地用于冠脉小血管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因可弥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诸多不足,具有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和减低远期再狭窄的双重作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因其对技术操作要求较高,故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熟练的术中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现将21例病人中26处病变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术前及术中护理的初步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23例植入起搏器患者(病窦综合征12例、房室阻滞11例,其中临床诊断冠心病19例)在起搏器安置术同时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发现冠状动脉狭窄2例。围手术期1例高龄患者合并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表明在起搏器植入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可行的。提出对过缓性心律失常作出冠心病的病因诊断应慎重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可评估冠状动脉解剖学狭窄程度,但不能准确地判断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引起功能性心肌缺血.血流储备分数是评估功能性狭窄的金标准,但有创且费用昂贵,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用于评价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分析技术包括: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生物力学特征、基于管腔内密度衰减的参数、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造影指导下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方法.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共145例患者采用造影指导下穿刺腋静脉植入电极导线.经前臂静脉注射造影剂,记录腋静脉影像,以此为指导,行腋静脉穿刺.结果 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器电极导线成功率为91.6%,穿刺成功组与穿刺不成功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0.7%)患者出现气胸,1例(0.7%)因误穿腋动脉并插入扩张管及外鞘导致皮下广泛出血,无电极导线磨损、断裂.结论 造影指导下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器电极导线安全、有效,是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造影指导下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方法。方法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共145例患者采用造影指导下穿刺腋静脉植入电极导线。经前臂静脉注射造影剂,记录腋静脉影像,以此为指导,行腋静脉穿刺。结果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器电极导线成功率为91.6%,穿刺成功组与穿刺不成功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0.7%)患者出现气胸,1例(0.7%)因误穿腋动脉并插入扩张管及外鞘导致皮下广泛出血,无电极导线磨损、断裂。结论造影指导下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器电极导线安全、有效,是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例 1 ,患者 ,男性 ,48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半个月于1 992年 5月 2 3日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 ,查体无明显异常。心电图示Ⅱ、Ⅲ、avF ,V3~ 6S T压低 0 .0 5~ 0 .1 5mV ,T波倒置。入院诊断 :冠心病初发劳力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示 :LCX中段钝缘支发出后 - 99%~ 1 0 0 %狭窄 ,LAD、RA正常。球囊扩张后造影发现残余 30 %狭窄 ,植入MAC J1 7~ 3.0支架一个 ,给予 1 0atm压力 ,扩张 1 5s ,造影示残余狭窄消失 ,随访一年无心绞痛发作。例 2 ,患者 ,男性 ,6 0岁。因发作性心慌、胸闷 1 0余年 ,加重伴心前…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 ,年龄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也是影响冠脉介入治疗以后近期与远期结果的独立预测因子〔1~ 3〕。本文对老年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 (ICSI)进行定量造影分析 (QCA) ,探讨 ICSI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即时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1998年 5月~ 2 0 0 0年 3月 5 4例冠心病患者 6 0处病变植入支架 6 0个 ,男 2 2例 ,女 10例 ,年龄 6 0~ 80岁 (6 7.72±4.75岁 )。急性心肌梗死 19例 (Q波型 17例 ,非 Q波型 2例 ) ;陈旧性心肌梗死 2例 ,稳定性心绞痛 1例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4例 ,劳力恶化型心绞痛 6例。1.2   血管造影采用 Siem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造影及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0例冠状动脉造影,25例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监测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形成,并对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及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结果 6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有所改善,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及内支架植入术后的合理有效护理是获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心外科收治的88例冠心病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研究组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病情均已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73%与63.64%,P0.05);研究组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及射血分数(EF)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冠状动脉造影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优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有效改善病人心室舒张功能,并提高心脏舒张状态;对伴有心室功能不全的病人,手术后心功能和预后得到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小血管支架植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按照患者的病变差异情况分组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冠状大血管支架植入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冠状动脉小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手术方法及植入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植入成功率均较高,且差异进行比较不具有显著性(P0.05);在2型糖尿病发病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支架的直径及长度方面两组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球囊后扩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中均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在1年随访中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发生,但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给予小血管支架植入治疗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成功率较高,在与大血管支架植入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而对于其远期的效果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最初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最关心的是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心绞痛的缓解情况,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治疗部位的再狭窄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尽管普通裸支架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术中并发症,同时减少了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的弹性回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巨大冠状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72岁 ,发作性心慌、胸憋 5年 ,加重 3个月 ,于1999年 9月 13日入院。入院后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左前分支阻滞 ,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示符合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改变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损害伴少量反流。SPECT核素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示前壁、部分前间壁放射性核素分布稀疏 ;SPECT核素心室显像报告左室收缩功能减低 ,左室略增大 ,右室形态功能正常。肺功能检查示轻至中度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 ,小气道功能明显减退。颅脑超高速CT报告 :右侧颞、枕、顶叶交界区脑梗死。入院诊断 :(1)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20.
常规的冠脉内支架植入是预先用球囊扩张冠脉病变部位,给支架植入创造一个良好的通道,然后再植入支架.近年来,随着支架植入技术和球囊预装支架设计的改进,临床医生对一些经选择的病变(A型和B1型)开始试用不用球囊预扩张的直接支架植入.本研究主要是观察不用球囊预扩张的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优点及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