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发展,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逐步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被广泛应用.经阴道或直肠取标本的方式避免了腹部切口,使患者术后疼痛减轻,减少术后住院康复时间,并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但右半结肠解剖结构复杂,对全腔镜下重建消化道的技术要求较高,经阴道或直肠取标本的方式也遭受了很多争议,对普遍开展造成了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实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CME手术(35例)和传统手术(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手术时间亦无明显差异.CME手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38.3±82.5)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的(181.9±53.7)ml(P<0.05).CME手术对术后病理分期如T分期、N分期以及TNM分期无影响,CME手术组平均活检淋巴结数目为(17.7±5.8)枚,而传统手术组为(13.6±2.5)枚,CME手术可提高术后活检淋巴结的数目(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CME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安全、可行、有效,可保证切除系膜的完整性和清扫更多的淋巴结,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右半结肠癌漏诊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 对我院1987-1996年38例右半结肠癌漏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论 对右半结肠癌的早期临床表现要有充分认识及高度重视,特别是对高危人群应全面检查,定期复查,以提高右半结肠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半结肠癌漏诊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 对我院 1987~ 1996年 3 8例右半结肠癌漏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论 对右半结肠癌的早期临床表现要有充分认识及高度重视 ,特别是对高危人群应全面检查、定期复查 ,以提高右半结肠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右半结肠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9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开腹手术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但住院费用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9%,开腹手术组为31.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术后复发、转移以及术后2年内生存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半结肠癌采用腹腔镜根治术临床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和血管高位结扎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并评估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23例,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与传统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32例患者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及围手术期情况.结果23例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下CME根治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CME根治术患者每例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18.1±5.3)枚,传统开腹对照组平均清扫淋巴结(15.1±3.8)枚,腹腔镜CME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明显多于传统开腹组(P=0.013).腹腔镜CME手术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07.39±41.15)min和(225.16±76.62) min(P>0.05).腹腔镜CME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24.0±32.8)ml,开腹组则高达(170±3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CM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3.0%,与传统手术相似,无吻合口瘘和输尿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下CME及血管高位结扎安全可行,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升高,但尚需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6年~2003年收治的误诊为阑尾炎的右半结肠癌患者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入院时均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最终经病理证实为结肠腺癌合并急性单纯阑尾炎.结论:右半结肠癌本身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变与阑尾邻近,常继发阑尾炎,医务人员缺乏警惕性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减少误诊最重要的是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行相关的辅助检查.术中应对盲肠、升结肠进行探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1990~1999年收治的误诊为阑尾炎的右半结肠癌21例,结合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右半结肠癌入院时均误诊为阑尾炎,最终经病理证实为右半结肠癌,其中阑尾无病变8例,合并慢性阑尾炎6例,急性阑尾炎5例,阑尾脓肿2例。结论右半结肠癌本身表现不典型,病变与阑尾邻近常继发阑尾炎及医务人员缺乏警惕性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减少误诊最重要的是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三大常规、B超等检查对减少误诊有一定帮助,术中常规探查回盲部可避免术中继续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一病区于2022年04月至06月收治的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7岁,范围37~68岁;患者均行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即右半结肠D3+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4.16 min,术中出血量108.31 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16 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16 d,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5 d,腹腔引流管引流时间8 d,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3.33枚,术后住院时间9.5 d;术中、术后均无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6例患者均行全身静脉化疗,方案为FOLFOX,疗程为6~8个周期;1年总体生存率为100%。结论: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临床疗效良好;该机器人系统有望成为国内辅助根治结肠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改良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结肠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结肠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并行回肠-结肠三角吻合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13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并接受回肠 结肠改良三角吻合。中位手术时间为140 min,中位失血量为50 ml,术后中位排气时间为2天,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10天。全组患者均无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结肠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行回肠 结肠改良三角吻合术可行性强,安全性高,是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的误诊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右半结肠癌术前误诊.结果:11例右半结肠癌均误诊,其中9例行右半结肠切除,余2例仅作回肠横结肠吻合.除1例已18年存活外,其余均在短期内死亡.结论:右半结肠癌有一定特点,有便秘、腹泻者应提高警惕,行肠镜检查,以便早期确诊得到早期治疗.一旦出现腹部包块或/和肠梗阻已是晚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的误诊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右半结肠癌术前误诊.结果:11例右半结肠癌均误诊,其中9例行右半结肠切除,余2例仅作回肠横结肠吻合.除1例已18年存活外,其余均在短期内死亡.结论:右半结肠癌有一定特点,有便秘、腹泻者应提高警惕,行肠镜检查,以便早期确诊得到早期治疗.一旦出现腹部包块或/和肠梗阻已是晚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90)和对照组(n=90)。实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指标(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躯体角色、生命力、健康状况、肌体疼痛、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腹腔镜手术不仅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同时患者预后恢复更好,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右半结肠癌与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近年来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上升, 其构成比和临床特点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针对近1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与直肠癌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 对1992年-2006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2552例右半结肠癌与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以5年为一阶段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病例均有病理确诊。结果 2002年-2006年段与1992年-1997年段比较, 右半结肠癌与直肠癌收治率每年分别同比增长6.7%和6.0%;发病平均年龄从53.1岁和52.8岁分别上升至60.5岁和57.6岁;男女比例右半结肠癌由1.38∶1下降至1.19∶1, 直肠癌无明显变化;全部结直肠癌构成中右半结肠癌无明显变化, 直肠癌构成从67.4%下降到61.8%;Dukes A期构成分别上升3.8%和2.6%, Dukes D期分别下降2.8%和3.7%。结论 近年来,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发病中位年龄上升, 直肠癌构成比下降, 右半结肠癌无明显变化, Dukes A期构成比增多, Dukes D期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在左半结肠癌(left colon cancer,LCC)和右半结肠癌(right colon cancer,R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01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68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肿瘤原发部位分为LCC组与RCC组,分析MMR蛋白在LCC、RCC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探讨LC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MMR蛋白对LCC、RCC预后的指导意义。结果:368例结肠癌组织中dMMR为2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肿瘤部位MMR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RCC组中dMMR为17.4%,明显高于LCC组的8.4%;另外LCC、RCC在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5 cm(OR=1.762,95%CI:1.144~2.713,P=0.010)、dMMR(OR=2.672,95%CI:1.617~4.417,P=0.000)均为RCC的独立相关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dMMR组患者的OS显著高于pMMR组患者(P=0.035);经肿瘤部位分层分析发现,RCC组中dMMR患者的OS显著高于pMMR患者(P=0.004),但在LCC组中dMMR患者与pMMR患者的OS无显著性差异(P=0.951)。结论:RCC中dMMR发生率明显高于LCC,且仅在RCC中提示着较好的预后作用,而在LCC中无预后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石家堃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7,(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全肠系膜切除术在右半结肠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大连市中心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右半结肠癌120例,应用完全随机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腹腔镜全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损伤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