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和措施.方法通过输血反应回报单制度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机制PLT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和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探讨其安全防护。方法对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和机采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认真防护,迅速有效抢救,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安全防护体系,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探讨其安全防护.方法 对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和机采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 认真防护,迅速有效抢救,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安全防护体系,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4.
输血不良反应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至2007年12月输血不良反应236 302张回报单,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及输血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6 302张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卡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者60例占0.23%,成分输血率达94.1%.结论成分输血是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大力提倡手术患者自体输血,同时应积极开拓创新,早日寻找到输血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5.
临床回报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我院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和措施.方法 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机制血小板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 应用去除白细胞技术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丁娟 《中外医疗》2012,31(1):181-181
目的探讨成分血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临床上给予输注全血及输注成分血治疗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调查输注全血治疗18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率5.6%,输注成分血治疗96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2.1%。结果几年来医院全血用量大幅下降,成分血的用量达到99·43%。结论输注全血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输注成分血治疗。应用成分血进行输血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可以节省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7.
尤柳霞  郑小蔚 《海南医学》2010,21(4):131-132
目的总结输血不良反应,降低其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查阅病历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制度,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12962例受血者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35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27%,其中发热反应7例,发生率为0.05%;过敏反应28例,发生率为0.21%。结论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8.
黄淑清 《吉林医学》2012,33(13):2853-2854
目的:通过对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手段和措施。方法:通过输血反应回报单制度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体上较低。所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中,输注滤白新鲜冰冻血浆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结论: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原因是在于实现了100%的滤白输血,并通过建立PDCA闭环管理,持续改进临床输血工作。  相似文献   

9.
徐敏  王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23-2524
目的分析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1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结果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有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两大类。输注病毒灭活血浆和单采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引起的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结论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教育宣传,同时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完善各种血液成分的制备,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加安全,确保受血者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输血不良反应地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通过记录2006-2009年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年共输血及制品35255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11人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8%。其中发热反应138人次,占44.5%,以输注红细胞引起多见;过敏反应151人次,占48.5%,以输注新鲜(普通)冰冻血浆和机采血小板引起多见;胸闷、头晕等其他反应21人次,占6.8%;血红蛋白尿1人次,占0.3%。结论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应用输血新技术、新方法有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输血不良反应,降低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质量,血液有效输注。方法: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进行统计。结果: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其中输注血小板不良反应概率最高达0.70%,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结论:根据各种血液成分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同时对临床医生加强输血不良反应标准认知程度可最大限度地规避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通过查阅病历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437例受血者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3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69%。其中发热反应2例,发生率为0.46%;过敏反应1例,发生率为0.23%。结论: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取从化地区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869例输血患者的输血报告,对其中产生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研究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查阅选取的15869例输血病患病历中的输血记录单、输血反应回报单,以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查阅的15869例输血病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3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O.52%。这83例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和发热,其中过敏反应45例(占54.21%),以因输入血浆引起不良反应为主;发热反应33例(占39.76%)。以因输入红细胞引起不良反应为主;其他不良输血发应5例(占6.02%)。结论:血站需加强血液的质管工作,为临床输注提供纯度单一、品种多样、安全有效的血液制品;同时,医院需提高血液输注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输注血液,积极推广成分输血等措施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同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6月临床用血的输血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注含白细胞血液制剂的不良反应中悬浮红细胞为1.87%、全血为5.62%、冰冻血浆为0.97%;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不良反应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为0.16%,去白细胞全血为0.16%,去白细胞冰冻血浆为0.20%。含白细胞类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率为2.19%,去白细胞类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率为0.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白细胞类血液制剂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5.
苏卉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739-4740
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2年来5697例输血病历查阅和对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的收集,统计和分析我院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5697例输血病历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6例,总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3%。输全血引起的不良反应率为1.92%,输悬浮红细胞的不良反应率为0.58%,输血浆不良反应率为0.63%,输血小板不良反应率为2.5%。其中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占55.55%;其次为发热反应,占41.67%。结论临床输血时应尽量使用成分血,建立并严格执行规范化的用血制度,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普通悬浮红细胞和滤白悬浮红细胞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推广滤白悬浮红细胞的临床使用。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输血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输注滤白悬浮红细胞的患者有1745例为观察组,输注普通悬浮红细胞有788例为对照组。结果:输注滤白悬浮红细胞的患者15例发生输血反应,反应率0.86%;输注普通悬浮红细胞的患者24例发生输血反应,反应率3.0%,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滤白悬浮红细胞可有效预防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徐娜  何晓玫  高新强  单小燕  李伟  刘娜 《北京医学》2007,29(12):748-749
目的 通过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样本进行分析,探讨有效降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手段和措施.方法 对71例输血反应样本进行血清学分析,即进行红细胞抗体、HLA抗体、血小板抗体筛查,分析产生输血反应的原因.结果 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多见,多次输血的患者易产生红细胞抗体(20例,占28%)、HLA抗体(30例,占42%,10例同时有细胞抗体),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比率小(1例,占4.1%).结论 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应用输血新方法和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滤除白细胞血液前后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为我市全面推广该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上饶市县级及县级以上12家医院2008~2010年采用滤除白细胞的血液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调查,将临床输血病例分为两组:输注滤除白细胞血液的观察组和输注全血即未滤除白细胞血液的对照组;对两组病例输血不良反应作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病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共输血1257人次,输血不良反应73例,不良反应率5.807%;观察组共输血1277人次,输血不良反应9例,不良反应率0.705%。过滤后血液白细胞去除率达99.07%,红细胞回收率达92.61%,与过滤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滤除白细胞血液进行临床输血可以显著降低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进行输血的患者共计2031例,各种血液成分共计2532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受血者的年龄、输注的血液成分、输血史、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对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2031例受血者中15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0.7%。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所占比例为80.0%和20.0%,无1例发生溶血反应以及其他输血反应。对输血不良反应造成影响的因素有输注的血液成分、年龄、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以及发血至开始输血的时间。结论要高度关注输血不良反应的高危人群,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加以警惕,采用对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受血者的输血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输血不良反应资料的整理和查阅,了解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特点。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对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全血和血浆的反应发生率最高;红悬液引起的反应以发热为主,血浆和血小板引起的反应以过敏常见;有妊娠史的女性和老年男性患者发生反应较多。结论加强对临床输血环节质量的监控,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