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检测86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分析其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IL-6.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为15.48±2.87 mg/l,IL-6水平为20.23±4.86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健康对照组hsCRP为2.48±0.52 mg/l,IL-6水平为8.56±2.38 ng/l.血清hsCRP和IL-6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0.01),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IL-6明显升高,而且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hsCRP和IL-6水平升高为脑梗死患者发病的两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71例脑梗死患者和7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RP含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s—CRP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hs—CR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脑梗死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60例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受试人员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从病情严重程度与hs-CRP的相关性看,重度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会显著升高,检测hs-CRP可以作为诊断急性脑梗死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8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RP含量,分析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梗死体积、不同病情时血清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清hs-CRP含量越高,脑梗死灶越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血清hs-CRP水平与病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与血清hs-CRP水平关系密切,hs-CRP不仅是脑梗死的危险因子,也可作为一个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与家兔急性心房颤动(AF)的关系及药物对AF的预防作用.方法:60只家兔随机分为辛伐他汀(舒降之)组(n=20)、氯沙坦组(n=20)及对照组(n=20),辛伐他汀组与氯沙坦组预先分别给予辛伐他汀、氯沙坦灌胃4周后,建立家兔急性AF模型.根据实验结果是否诱发出AF将家兔分为AF组(AF组)与非AF组(N-AF组).比较AF组(AF组)与非AF组(N-AF组)刺激前血清中hs-CRP、IL-6的水平.比较辛伐他汀组、氯沙坦组及对照组刺激前与刺激后血清中hs-CRP、IL-6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F组刺激前血清hs-CRP、IL-6水平均高于N-AF组(P<0.01).用辛伐他汀、氯沙坦药物干预组血清hs-CRP、IL-6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用辛伐他汀、氯沙坦药物干预组的AF诱发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刺激前血清hs-CRP、IL-6水平越高,AF越易诱发,AF持续时间越长.预先控制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就可能会有效抑制AF的发生、发展,表明炎症状态可能参与了A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波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2):140-140,159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58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其Hcy和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Hcy和hs-CR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用Hcy和hs-CRP对脑梗死的诊断和病情观察,可以作为临床的一项应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其Hcy和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Hcy和hs—CR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Hcy和hs—CRP对脑梗死的诊断和病情观察,可以作为临床的一项应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情进展中的变化。方法从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来开滦医疗集团林西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患者中选取高血压合并脑梗死者组成高血压合并脑梗死者组;选取同期来开滦医疗集团林西医院体检确诊为高血压的老年人组成高血压无脑梗死组;选取同期到开滦医疗集团林西医院体检的老年人组成健康对照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者组入院后第1、7、14天分别采集患者清晨的空腹静脉血,其他两组也分别于第1、7、14天采集清晨的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中hs-CRP,观察上述3组之间以及两组间的差异。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者组病后第1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轻、中、重型共3组,比较各组间hs-CRP的差异。结果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从病程第1天即已经升高,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第7天达高峰,以后降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轻型神经功能缺损者血清hs-CRP在不同时期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型患者的hs-CRP明显高于轻型神经功能缺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型患者第7天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第1、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浓度变化可作为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情进展和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和45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i),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hs-CRP清浓度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而且其值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由此可知,hs.CRP水平高低对急性脑卒中的诊断与病情进展的观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65例ACI患者、4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的含量,观察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时的血清hs-CRP含量变化.结果 ACI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16.12±5.21)mg/L与健康对照组(1.93±0.93)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增高,ACI越严重,脑梗死面积越大的患者其血清hs-CRP含量越高.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对判断ACI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是一个有效指标.应该注意的是,hs-CRP浓度的变化是组织受损时的一项非特异性反应,必需在排除了引起hs-CRP变化的其他原因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 rea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在儿童腹泻过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5例腹泻患儿和35例健康体检儿童的标本,根据检测结果和病史分为轮状病毒组(48例)、细菌感染组(37例)和正常对照组(35例),在入院第4天再次对轮状病毒组进行粪便培养,根据结果分为无继发细菌感染组和继发细菌感染组。检测轮状病毒抗原、PCT、IL-6、CRP和WBC水平。结果轮状病毒组的PCT、IL-6、CRP和WBC均低于细菌感染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IL-6、CRP和WBC均具有较强的诊断效力,PCT和IL-6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性、敏感度略优于CRP和WBC;轮状病毒组的并发细菌感染患儿在入院第4天和第7天的PCT、IL-6、CRP和WBC也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细菌感染患儿。结论血清中PCT、IL-6、CRP和WBC检测在轮状病毒性儿童腹泻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效力,可以作为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并发症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脑梗死初发、复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探讨脑梗死复发与血清hs-CRP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放射比浊法测定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00例非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于非急性脑卒中患者(P<0.01);各类型脑梗死患者之间血清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hs-CRP[(18.035±10.684) mg/L]高于初发患者[(14.567±8.510)mg/L] (P <0.01),且高血清hs-CRP比率(54%)亦高于初发患者(37%)(P<0.05).各类型脑梗死复发患者之间血清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于初发患者,提示脑梗死复发与血清hs-CRP升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脑梗死中的变化及其影响。方法选取来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985例及对照组813例(其中非脑梗死249例,健康体检者564例),分别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循环酶法检测hs-CRP、Hcy的含量并观察其结果。结果 985例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为(12.62±41.75)mg/L,Hcy含量为(18.52±11.34)μmol/L;健康体检者hs-CRP含量为(6.20±8.79)mg/L;非脑梗死患者Hcy含量为(14.40±7.64)μmol/L。脑梗死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脑梗死患者hs-CRP、Hcy增高,联合检测动态观察对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ACI患者空腹外周血标本,以后循环缺血(PCI)和非脑血管病(NCD)患者为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hs-CRP的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中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结果(1)与PCI组(3.56±3.89 mg/L)和NCD组(2.65±3.02 mg/L)比较,ACI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7.35±5.93 mg/L)显著升高(P<0.01);ACI患者血清Glu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与hs-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在ACI患者和对照组之间,TC、HDL-C、LDL-C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CI患者hs-CRP水平与梗死部位无关;但是与神经功能缺损显著相关(r=0.627,P<0.001);在不同梗死体积的ACI患者之间,hs-CRP水平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抗血小板联合调脂治疗能够显著降低ACI患者hs-CRP水平(P=0.034)。结论ACI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与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和药物治疗显著相关,提示hs-CRP作为ACI炎症标志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方法按照脑梗死发病至入院时间分为小于3 d的病例67例和发病至入院时间大于1周的病例26例;另取34例我院同期就诊并经颈部B超证实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发病后不同时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差异以及治疗后变化。结果发病3 d内入院患者与发病1周后入院及对照组之间hs-CR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发病1周入院患者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3 d内入院患者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1周后入院患者即刻hs-CRP水平与发病3 d内入院患者1周时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在在入院后2周降至正常。结论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不受常规治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冠心病的发病和病情检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245例冠心病患者,包括心肌梗塞患者127例,心绞痛患者118例,健康对照组60例血清超敏CRP浓度。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冠心病各组间hs-CRP浓度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hs-CRP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成正相关,可作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第1、3、7、10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比浊法测定hs-CRP,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IL-10。结果脑梗死组hs-CRP和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s-CRP和IL-10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且与疾病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hs-CRP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hs-CRP水平变化对判断脑梗死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ACI)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动态检测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者的hs-CRP变化,分析hs-CRP与梗死面积大小,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ACI患者hs-CRP水平与病情及预后关系密切,其中大梗死组hs-CRP升高,持续时间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预后越差;与中、小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I患者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hs-CRP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起病、病情及预后的关联.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将随机抽取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动态检测,对比不同梗死面积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 观察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重型组(大面积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中型组(中、小梗死灶),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持续时间长,预后差.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252,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组的NDS评分显著进步和进步的比率明显高于异常组.结论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