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观察破骨细胞在离体状态下的骨吸收功能。新鲜牛皮质骨经锯式切片机横切成50μm厚0.5×0.5cm大小骨片。参照已建立的破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从新生Wistar大鼠四肢长骨分离破骨细胞,培养于2.5cm细胞培养皿内或上述骨片上,相差倒置显微镜或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破骨细胞的形态特点,接种子骨片上的破骨细胞分别培养1、3、5、7天,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破骨细胞能在骨片表面形成吸收陷窝,其形态多样,深浅不一,边界清晰,底面粗糙,而且随培养时间延长,陷窝扩大,数量增多。结论,破骨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骨吸收功能,可进行药物干预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破骨细胞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主要功能细胞,体外培养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研究和抑制骨吸收药物开发研究的基础.该文综述破骨细胞体外培养常用的5种方法及近年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成熟破骨细胞分离培养法仍是目前获得成熟破骨细胞的最佳途径;骨髓诱导破骨细胞培养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破骨细胞培养法;脾干细胞诱导培养法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培养法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培养方法,能排除骨髓基质细胞及其他造血干细胞干扰,更具有应用价值;骨巨细胞瘤破骨细胞样细胞分离培养法是其他破骨细胞培养方法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源于脾细胞的破骨细胞样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对成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及其亚细胞结构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C57雌性小鼠,经尾静脉注射5-FU后,取其脾脏细胞,在白介素(IL)-3,6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1α,25-(OH)2D3的诱导下获得大量的破骨样细胞(OLC)。将破骨样细胞、NaF、离心去除OLC的培养基及其亚细胞结构——细胞核、线粒体与成骨细胞共培养5d后,检测成骨细胞增殖率和碱性磷酸酶含量以及成骨细胞Cbfα1的表达活性。结果OLC及离心去除OLC的50%培养基均可使成骨细胞增殖率显著增加(P<0.05)。NaF、OLC、OLC细胞核和离心去除OLC的25%培养基均可使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P<0.05);离心去除OLC的培养基对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比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NaF、OLC细胞质和离心去除OLC的50%培养基均可使成骨细胞的Cbfα1的表达明显加强(P<0.05)。结论OLC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功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破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破骨细胞在骨质疏松及相关疾病中的关键作用,对它的研究成为攻克这些疾病的必由之路。选择便捷高效的体外培养方法,是开展体外破骨细胞研究的前提。破骨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不能增殖传代,因此破骨细胞的体外培养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本文就常见的破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和鉴定方法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Spraque-Dawloy大鼠体外破骨细胞培养及新鲜长骨组织破骨细胞印片方洼研究两种材料中破骨细胞细胞化学的异同,检测了酸性磷酸酶(Ac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β-酸性半乳糖苷酶、β-葡萄糖醛酸酶、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NADH和NADPH脱氢酶.并使用Zeiss氏细胞扫描显微镜连接CD/MD20电脑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了以上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大鼠体外培养和新鲜组织印片的破骨细胞含有丰富的多种溶酶体酶和厌氧脱氢酶(线粒体酶),新鲜组织印片的破骨细胞大多数脱氢酶的活性高于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6.
破骨细胞体外培养是从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骨吸收机理与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的基础[1]。由于破骨细胞数量少,很难分离到纯的破骨细胞,体外培养所获破骨细胞常与其他细胞混合存在,因此从这些混杂细胞内辨别出破骨细胞尤为重要。鉴别破骨细胞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方便而具特异性的指标为标志酶TRAP与TrATPase染色,作者应用细胞化学方法成功地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标志酶进行了染色,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 出生24小时内的Wistar大鼠,本所实验动物房提供,沪医实验动物准字:34。12 试剂 M… 相似文献
7.
成年大鼠破骨细胞体外增减及细胞凋亡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研究骨重建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关键作用,建立成年大鼠(12~50周龄)破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进行细胞凋亡观察。方法 大鼠处死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股骨,剪去两骺端,以αMEM将骨髓细胞冲洗出。并离心洗细胞2次,置于αMEM培养液,内含αMEM,体积分数为10%的胎牛血清(FCS)和1α,25-(OH)2VitD3 10^-8mol/L,在24孔板内,以体积分数为5%的CO2、37℃,培养8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正常和双侧卵巢切除(Ovariectomized,OVX)大鼠体外骨髓破骨细胞样细胞(Osteoclastic like cell,OLC)凋亡变化。方法24只Wistar大鼠,分别在术后2 w、1、2、3、5和6个月取大鼠骨髓,24孔培养板上培养7 d后观察OLC凋亡变化。结果 OVX大鼠体外OLC凋亡百分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OVX大鼠因雌激素明显降低,破骨细胞凋亡减少,骨吸收增加,导致骨质疏松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获得高产量高纯度破骨细胞,为骨吸收的体外研究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方法 将经典分离乳兔四肢骨破骨细胞的方法与1,25(OH)2D3诱导骨髓干细胞生成破骨样细胞的方法相结合,并应用0.05%胰蛋白酶/0.02% EDTA联合消化的方法将其纯化。结果 该方法可诱导生成大量的破骨样细胞,0.05%胰蛋白酶/0.02% EDTA联合消化可使破骨细胞纯化率达95%。诱导生成的破骨样细胞TRAP染色阳性,体外培养具有噬骨能力。结论 该培养方法可产生大量高纯度的破骨样细胞,可为破骨细胞的体外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0.
应用改良的Fenton方法由出生24小时内的新生Wistar大鼠分离破骨细胞(OC)培养于盖玻片与骨片上,并应用改良的VanDeWijngaert和Mostafa方法对培养在骨片上的OC进行TRAP染色,观察体外培养OC的形态与生存时间。培养于骨片上的OC生存时间可长达240小时。1×10(-9)mol/L鳗鱼降钙素能明显减少体外培养的多核OC生存数,但对单核前OC数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第三代二膦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固邦)对体外培养的1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的破骨细胞的作用。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于0、2.4和8周进行体外骨髓破骨细胞样细胞(OLC)培养,并进行阿仑膦酸钠干预,观察OLC数量变化。结果1型糖尿病组大鼠OLC高于正常对照组;1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组大鼠OLC高于1型糖尿病组;在所有干预组中。阿仑膦酸钠显著减少OLC(P〈0.01)。结论破骨细胞形成增加可能是1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阿仑膦酸钠抑制1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体外培养的OLC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固邦)对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的作用。方法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于0、2、4、8W进行体外骨髓破骨细胞样细胞(OLC)的培养,并进行阿仑膦酸钠干预,观察OLC数量和形态的变化。结果OVX组大鼠OLC数量高于C组和Sham组;在所有组中,阿仑膦酸钠均能使OLC显著减少(P〈0.01)。结论大鼠去卵巢后OLC形成增加;阿仑膦酸钠能显著抑制OVX大鼠体外培养的OLC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于世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78-83,13
一、概述破骨细胞是一个高度分化的多核巨细胞,直接参与骨吸收,是骨组织吸收的主要功能细胞。破骨细胞的来源:由于长期以来对于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的来源问题一直不清楚,给研究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因而对临床各种骨疾患的诊断及其防治水平,也不可能进一步深入和提高。对于破骨细胞来源的认识,在本世纪40~70年代,普遍应用的经典理论为多潜能的骨源细胞学说,认为破骨细胞是由骨源细胞融合而成。直至70年代中期还认为OC与成骨细胞(OB)为共同的祖代来源。这种观点多年来一直是疑问,不能被证实,现已被否定。自80年代初开始,提出了OC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原代人成骨细胞共同培养体外转化为破骨细胞样细胞的条件,并观察其体外生长,功能情况。方法 分别分离培养人成骨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并在含1,25(OH)2D3(10^-7mol/L),地塞米松(10^-8mol/L)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25ng/ml)的条件液中共同培养,用相差显微,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观察破骨细胞样细胞生长情况,应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骨片隐窝以反映其功能。结果 共同培养中的单核细胞逐渐融合;TRAP染色阳性多核细胞在第7天明显增多;骨片隐窝呈现多种形态。结论 人原代成骨细胞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同培养可以诱导出破骨细胞样细胞,但应该选择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以及控制接种密度。 相似文献
15.
17β-雌二醇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 1 7β -雌二醇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 [Ca2 + ] i)的影响 ,探讨雌激素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Wistar大鼠破骨细胞 ,用Fluo 3AM钙离子荧光探针进行细胞内钙离子荧光标记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不同浓度 1 7β -雌二醇 ( 1 7βE2 )对破骨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观察破骨细胞的形态变化与伸展面积。结果 :1 7βE2 可诱发破骨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升高 ,伴随细胞变小 ,伪足回缩 ,破骨细胞伸展面积从 ( 1 386± 4 3) μm2 /细胞核下降至 ( 40 6± 31 ) μm2 /细胞核。结论 :1 7βE2 可诱发破骨细胞 [Ca2 + ] i的升高 ,细胞变小 ,伪足回缩。 1 7βE2 可能是通过 [Ca2 + ] i途径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6.
体外破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研究采用出生24小时内的新生兔,从其四肢长骨中分离出破骨细胞,与盖玻片、骨磨片共同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到分离的多核细胞能够移动,并在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扫描电镜观察到这些吸收陷窝内的胶原原纤维。另外,这些细胞用目前公认的鉴定破骨细胞的标志-酸性磷酸酶和降钙素染色,呈阳性反应。这些结果均表明:分离、培养破骨细胞的实验技术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如何应用分离培养破骨细胞的技术评价人工骨。家兔48只,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12只,人工造成家兔同侧桡骨10mm缺损。分别植入不同材料的骨移植物,A组为珊瑚羟基磷灰石,B组为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C组为人工多聚体,D组为自体骨。移植术后6、8、12、16周,分期处死动物,取出植入动物体内骨移植物并制成骨磨片,与体外分离的破骨细胞共同培养1周,扫描电镜发现,破骨细胞能够在植入动物体内 相似文献
18.
体外培养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检测和应用高建军王洪复审骨吸收是破骨细胞(OC)的主要功能,受内分泌激素和骨组织微环境的调控。如何检测OC的骨吸收功能一直是骨代谢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OC分离培养技术的发展,体外检测OC骨吸收功能的指标不断完善。酶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9.
脉冲电磁场对去势大鼠骨髓源细胞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对去势大鼠骨髓源性破骨细胞样细胞(OLC)形成变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双侧卵巢切除+磁场治疗组、18只)、B组(双侧卵巢切除组、6只)和C组(伪去势组、6只)。A组又随机均分3组:A1、A2、A3组,电磁场频率分别为1.5、2、75Hz。术后单纯喂养3个月后对各组大鼠骨髓细胞进行培养,培养2d后,A1、A2、A3组置脉冲电磁场治疗,1次/d,每次30min,共治疗2周。之后各组培养细胞作瑞氏-吉姆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变化并计数。结果:大鼠骨髓体外培养细胞TRAP染色结果显示,C组的破骨细胞形成数量最少,其次为A2、A3、A1、B组。B组的破骨细胞形成数量与C组和A2组比较显著增多(P〈0.01),B组的破骨细胞形成数量与A1、A3组比较明显增多(P〈0.05)。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C组破骨样细胞凋亡出现数量较多,C、A2组凋亡数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能使大鼠骨髓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形成数量减少、凋亡数增加,频率为2Hz的效果最佳,表明脉冲电磁场可能将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重组人骨保护素对体外培养兔破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保护素(recombinanthumanosteoprotegerin,rhOPG)对体外培养兔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生存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rhOPG用于干预从新生兔分离出的OC,于干预后1、3、7d取细胞玻片、皮质骨片进行HE、Giemsa、甲苯胺蓝染色,并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阳性细胞和骨片吸收陷窝,扫描电镜进一步观察吸收陷窝形态。结果分离培养的兔OC多核形态明显;rhOPG对TRAP阳性OC生存的影响,1、3d结果差别不明显,7d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rhOPG能够明显地抑制OC在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三个时点计数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rhOPG可明显地抑制体外培养兔OC的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