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老年患者开胸手术时的通气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食管癌根治术合并COPD的老年患者30例,年龄65~80岁,体重指数16~ 28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15):单肺通气组(OLV组)和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组(SLC组).OLV组患者采用双腔气管导管实施单肺通气,SLC组患者使用支气管堵塞器堵塞肺叶支气管,实施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于平卧位双肺通气10 min(T0)、侧卧位单肺通气或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5 min(T1)、45 min(T2)、90 min(T3)、术毕侧卧位双肺通气10 min(T4)时测定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和动态肺顺应性(Cd).于T0、T3、T4时采集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Q2]和呼吸指数(RI).结果 与OLV组比较,SLC组T2~4时Peak、Pplat及Raw降低,T1~4时Cd升高,T3,4时0I升高、P(A-a)O2和RI降低(P< 0.05或0.01).结论 COPD老年患者胸科手术时,单肺通气和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均可安全完成手术,实施肺叶隔离通气能改善氧合,具有更好的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叶切除术患者不同通气模式下每搏量变异度(SW)的变化.方法 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44例,年龄44~64岁,体重47~86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FloTrac压力换能器及Vigileo心输出量监测仪持续监测CI、每搏量指数(SVI)和SVV.术中补液速率6~8 ml·kg-1·h-1(晶胶比1∶1)维持血容量.于仰卧位双肺通气5 min(T1)、侧卧位双肺通气2 min(T2)、单肺通气开胸前(T3)、单肺通气开胸后5 min(T4)、30 min(T5)、单肺通气+PEEP5 cm H2O 1 min(T6)、15 min(T7)、肺复张前(T8)、肺复张即刻(T9)和肺复张后1 min(T10)时记录SVV、CI和SVI.SVV< 13%为正常值.结果 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CI和SⅥ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T9时SVV>13%,其余各时间点均<13%.SVV T2,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7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9时SVV较T8.10时升高(P<0.01).结论 肺叶切除术中,单肺通气以及单肺通气联合PEEP 5 cm H2O时SVV可用于指导液体治疗的判断,而在肺复张时SVV不能指导液体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有益于机械通气的最佳体位,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120例住院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采取床旁超声测量平卧位、30°、40°、60° 4种卧位膈肌功能状态机械通气效果的参数。结果 4种卧位膈肌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30~40°卧位膈肌活动度较佳;不同卧位机械通气中,卧位角度越小气道顺应性越好,吸气阻力越高,呼气阻力越低(均P<0.05);卧位角度越小,支持压力越低,通气效果更佳(均P<0.05)。结论 COPD患者不同卧位膈肌功能状态及机械通气效果存在明显的趋势变化,一般情况下建议选取30~40°卧位行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OPD康复期患者100例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呼吸功能锻炼和改良呼吸肌功能锻炼方法,后者将腹式呼吸改为呼吸操并分卧、坐、立3种姿势交替进行,连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改良组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及SaO2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改良呼吸肌功能训练法可有效改善康复期COPD患者肺功能,可作为其常规康复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5.
改良呼吸肌功能训练对COPD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改良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COPD康复期患者100例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呼吸功能锻炼和改良呼吸肌功能锻炼方法,后者将腹式呼吸改为呼吸操并分卧、坐、立3种姿势交替进行,连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改良组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及SaO2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 改良呼吸肌功能训练法可有效改善康复期COPD患者肺功能,可作为其常规康复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参附注射液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气道阻力和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50 ~ 80岁,体重指数20 ~ 29 kg/m2,ASA分级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30):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组).麻醉诱导前,S组静脉输注参附注射液4.5 ml·kg-1 ·h-1 20 min;C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30、60min及术毕时记录气道峰压,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PaO2,计算氧合指数.结果 与C组比较,S组单肺通气30、60 min时气道峰压降低,氧合指数升高(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降低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气道阻力,提高氧合功能,提示其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COPD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观察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病人的效果,对12例病人(序贯组)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即有创机械通气临床指标达到一定要求后改用无创机械通气,与12例持续有创机械通气直至脱机的病人(对照组)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序贯组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入住RICU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提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COPD病人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患者的护理问题与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纠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严重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使用无创CPAP救治的68例COPD患者护理中,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依据其心理不适、漏气、气道分泌物引流不畅等护理问题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68例中,60例效果满意,顺利脱机;8例行气管插管,改有创通气.结论 无创CPAP能迅速纠正COPD患者的重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提高其生活质量,而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可有效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患者的护理问题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涛 《护理学杂志》2009,24(10):35-36
目的探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纠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严重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使用无创CPAP救治的68例COPD患者护理中.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依据其心理不适、漏气、气道分泌物引流不畅等护理问题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68例中,60例效果满意.顺利脱机;8例行气管插管,改有创通气。结论无创CPAP能迅速纠正COPD患者的重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提高其生活质量,而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可有效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对大鼠肺组织内毒素CD14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00~300g,随机分为3组(n=10):正常对照组(C组)、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组(S组)和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组(L组)。S组潮气量(VT)8ml/kg,N组VT40ml/kg;吸:呼比均为1:1;调整呼吸频率60—80次/min,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5—45mmHg。分别于机械通气前(基础值)、机械通气1、2、3h行动脉血气分析,机械通气3h时放血处死大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肺组织内毒素CD14受体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左肺支气管灌洗液内毒素CD14受体蛋白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L组机械通气1h时动脉血pH值、氧分压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肺组织内毒素CD14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1)。结论 大潮气量机械通气3h可上调大鼠肺组织内毒素CD14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单肺通气时胸外科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 食道癌手术患者40例,年龄45~80岁,体重48~83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传统模式单肺通气组(Ⅰ组)机械通气模式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VT9 ml/kg,通气频率12次/min;小潮气量联合PEEP单肺通气组(Ⅱ组)机械通气模式为IPPV联合PEEP5 cm H2O,VT6 ml/kg,通气频率15次/min.于麻醉诱导前(T0)、双肺通气30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1 h(T3)、恢复双肺通气拔管前(T4)和术后18 h(T5)时,记录血管外肺水(EVLW)、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和心输出量(CO),于T1~4时记录气道峰压(Ppeak);取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OI).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单肺通气期间EVLWI和.PVPI升高(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OI、CO和Poe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Ⅰ组T1时PVPI升高(P<0.05),其余时点PVPI、EVLW和EVL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T2时EVLW、T1~4时EVLWI和T1.2时PVPI升高(P<0.05);与T1时比较,Ⅰ组T2~5时EVLW、EVLWI和PV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T5时PVPI降低(P<0.05).结论 采用VT6 ml/kg、PEEP 5 cm H2O的单肺通气可增加患者血管外肺水,未对肺功能产生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潮气量(Vt)机械通气对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00—210g,随机分为3组(n=10):自然呼吸组(C组)、小Vt机械通气组(S组)和大Vt机械通气组(L组)。S组Vt8ml/kg,L组Vt40ml/kg。机械通气3h后放血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进行肺病理学评分,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进行计数,用RT—PCR法测定肺组织TLR-4 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ALF中巨噬细胞TLR-4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L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W/D和BALF中WBC升高,肺组织TLR-4 mRNA及BALF中巨噬细胞TLR-4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Vt机械通气3h可上调肺组织TLR-4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pressure-regulated volume control, PRVC)模式下肺保护性通气(lung-protective ventilation, LPV)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腹腔镜结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服罗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成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口服罗红霉素0.15g,2次/d,并持续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肺功能的变化,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发生病情急性加重及因此而需住院的次数。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最大通气量、清晨最大呼气流量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对照组却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急性加重10例次(40%),对照组19例次(76%);治疗组需住院6例次(24%),对照组13例次(52%),两组急性加重率及需住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罗红霉素对COPD患者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与罗红霉素对中性粒细胞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18~6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甲强龙组(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M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注射甲强龙2mg/kg,C组于相同时点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记录单肺通气前(T_0)、单肺通气30min(T_1)、单肺通气1h(T_2)、恢复双肺通气10min(T_3)及术毕(T_4)时的MAP、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及动态肺顺应性(Cdyn),并于上述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测PaO_2和PaCO_2,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_2)及呼吸指数(RI)。分别于T_0、T_4、术后6h(T_5)及术后24h(T_6)采集中心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及IL-10的浓度。记录术后72h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2时两组MAP、Cdyn明显降低,Ppeak、Pplat明显升高(P0.05);T_1~T_4时OI明显降低,A-aO_2、RI明显升高(P0.05);T_4~T_6时血清TNF-α、IL-6及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_1、T_2时M组Ppeak、Pplat明显降低,Cdyn明显升高(P0.05);T_4~T_6时M组血清TNF-α、IL-6浓度明显降低,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72h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强龙可有效改善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时动态肺顺应性,优化呼吸动力学,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但对肺氧合及换气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肺移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体会。方法 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例为双肺弥漫性肺气肿,另3例为双肺重度弥漫性肺气肿并部分相互融合成肺大疱,但肺大疱占据胸腔不足1/3。4例均接受尸体供肺移植,为双肺弥漫性肺气肿的1例接受右肺移植,弥漫性肺气肿并部分相互融合成肺大疱的3例接受左肺移植,此3例分别于术中(1例)和术后(2例)接受右肺减容术。术后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同时给予达利珠单抗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进行诱导治疗。结果4例手术经过顺利,1例术后第5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逆转。2例受者顺利出院,并存活至今,最长1例存活已超过2年。2例分别于肺移植术后第74d、77d死亡。结论 终末期双肺弥漫性肺气肿可行单侧肺移植治疗,如果对侧肺有重度弥漫性肺气肿,特别是部分融合成大疱易破裂者,可同期期行对侧肺减容。  相似文献   

18.
肺减容术后早期肺功能及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肺减容手术 (LVRS)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 (COPD)术后早期肺功能及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31例重度COPD病人行LVRS手术 ,双侧 11例、单侧 2 0例。术前、术后3、6个月分别测量动脉血气 (PaO2 、PaCO2 )、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 (CO、CI、FS、EF、PAP)、肺功能 (FEV1 、RV、TLC)、6分钟运动试验 (6 MWD) ,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 6例痊愈出院 ,5例死亡 ;单侧LVRS术后 3、6个月的FEV1 、6 MWD较术前有明显提高 (P <0 0 1) ,双侧LVRS术后各项指标改善较单侧更好(P <0 0 1) ,RV、TLC较术前有明显降低 (P <0 0 1) ;术后动脉血氧分压比术前提高 (P <0 0 5 ) ,二氧化碳分压较术前显著减低 (P <0 0 1) ;心功能 (CI、CO、EF、FS)及肺动脉压力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LVRS切除肺靶区 2 0 %~ 30 %治疗重度COPD有效 ,术后早期肺功能明显改善、PaO2 提高、PaCO2 降低 ,而对心功能、肺动脉压力无明显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