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本文讨论36例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术期治疗和监护措施:1临床资料我院于1993~1998年中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36例,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205岁。其中ASD12例,VSD11例,ASD并VSD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处理,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7年5月,对4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男25例,女17例;年龄10个月~6岁。室间隔缺损32例,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5例;部分型房室隔缺损3例,完全型房室隔缺损2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术前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强心、利尿及血管活性药等控制心衰,加强营养支持。手术时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保持心脏低温加强心肌保护。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镇静、肌松剂,保持患者安静。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前给予前列腺素E1泵入。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严重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1例患者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172h后,脱离呼吸机。讨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加强营养支持、维持血气、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应用肺血管扩张剂,预防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围术期处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讨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护理的措施和要点。[方法]总结3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围术期护理中呼吸道及血流动力学的观察和护理情况。[结果]除2例死亡,病死率为6%外,其余康复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围术期护理特别是呼吸道护理对于手术的成败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得要。  相似文献   

4.
贾维坤 《四川医学》2007,28(4):385-38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方法分析总结手术治疗56例先心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对其疗效的影响。结果56例住院手术治疗,死亡3例,53例治愈,病死率约5.3%。结论积极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总结的术治疗26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治疗经验,分析了其术前、术后处理、手术技术,特别是术后降低肺动脉脉压综合疗法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65例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者85例,占32.1%,停顿院死亡42例,占15.8%.取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后,结果明显改善。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改善心功能、降低肺动压;术中彻底矫正畸形和短缺血时间、术后采用综合疗法降低肺动脉压等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是减少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45例3岁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接受体外循环手术36例,剖左胸动脉导管结扎术9例;围术期采用小儿心脏内、外科,麻醉、体外循环和术后监护等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结果全组术后死亡3例,病死率为6.7%。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及出血等。死亡原因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危象等。结论婴幼儿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一旦确诊就应尽早手术,但对术前有肺部感染或心衰,营养不良的患者,应积极控制感染和心衰,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力;小儿心脏内、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和术后监护等的镶嵌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口服西地那非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经右心导管检查证实平均肺动脉压(MPAP)≥45 mmHg的42例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31.2±16.1)岁,其中房间隔缺损(ASD组)22例,室间隔缺损(VSD组)1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组)8例。所有患者术前2~3周开始口服西地那非,每次0.5 mg/kg,3次/d,观察并比较服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术后待循环稳定后继续用药,其中19例患者麻醉诱导后放置漂浮导管,比较这些患者术后服药后0.5、1、4、24 h的MPAP、平均动脉压(MAP)、MPAP/MAP、心脏指数(C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变化趋势。结果 42例患者术前服药(17.51±7.29)d后复查心脏彩超,肺动脉收缩压(SPAP)为(80.13±15.41)mmHg,较服药前[(87.71±14.68)mm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放置漂浮导管的患者,术后服药后0.5、1、4、24 h监测MPAP、PVRI,均较服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仅服药后0.5 h较服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RI、CI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AP/MAP服药后持续下降,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存活,术后随访2~20个月,无晚期死亡。结论围手术期口服西地那非治疗先心病引起的重度肺动脉高压疗效明确、安全而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8.
非紫绀型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前,术中,术后治疗上的经验与教训,结果 本组病人因术后肺动脉高太危象死亡1例(4%)24例围手术期经过顺利,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增加心肌氧储备,术中加强对心功能及肺组织的保护,术后积极降低肺动脉压力,严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以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进行性增加、肺血管床进行性闭塞为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是许多心肺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1-2].过高的肺动脉压力可增加右心后负荷,引起右心肥大、扩张,最终导致右心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低体质量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嗣术期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1月—2011年1月320例体质量≤10kg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婴幼儿嗣术期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死亡6例,病死率1.88%:死亡原因: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随访复查心脏彩色超声,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结论及时的手术治疗充分的围术期处理、加强术后监护是低体质量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红军  庞玉生 《医学综述》2007,13(6):453-455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是严重影响我国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但是,近年来对于先心病病理生理条件的动物模型的建立、肺组织的病理学资料与血液分子水平的生化指标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已取得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先心病、PH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便能更深入理解其机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平滑肌细胞游离Ca2+含量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更为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8例、先天性心脏病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9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含量。结果肺动脉高压组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含量较非肺动脉高压组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测量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含量对于研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转运异常与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50例CHD合并PAH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西地那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P的下降程度、PaO2及氧合指数的上升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西地那非治疗CHD合并PAH,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平滑肌细胞游离Ca2+含量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更为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8例、先天性心脏病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9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含量。结果肺动脉高压组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含量较非肺动脉高压组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测量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含量对于研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转运异常与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耀磊 《医学综述》2013,19(9):1570-1572
内皮素1(ET-1)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收缩剂和促平滑肌细胞分裂剂,在肺动脉高压(PAH)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显示,PAH患者和动物模型中的ET-1系统是激活的。阻断ET-1系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ET-1受体拮抗剂。目前,临床常用的ET-1受体拮抗剂主要有波生坦、西他生坦和安立生坦。研究表明,ET-1受体拮抗剂可明显降低特发性PAH患者的肺血管阻力。近年来,ET-1受体拮抗剂在先天性心脏病相关PAH的治疗中也取得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波生坦治疗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5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服用波生坦治疗,观察服药6月后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6 min步行试验、右室收缩末期内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用波生坦后(1)肺动脉收缩压从(96±11) mmHg降为(86±10) mmHg (P〈0.01),肺动脉舒张压(56±10) mmHg降为(46±9) mmHg (P〈0.01).肺动脉平均压(73±11) mmHg降为(59±10) mmHg (P〈0.05).肺血管阻力(17.8±1.9) Wood降为(13.1±1.7) Wood (P〈0.01);(2)6 min步行试验从(136±40) m改善为(198±55) m (P〈0.01);(3)右室收缩末期内径从(40±5) mm减为(36±6) mm (P〈0.05).结论波生坦可降低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右室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向开放卵圆孔在先天性心脏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6月~2008年8月,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共112例,男68例,女44例,年龄50d~36岁,体重4-55kg。经皮血氧饱和度及股动脉血氧饱和度均90%以上,其中95%以下8例。彩色多普勒瓣膜返流法估测,均为重度肺动脉高压。术中矫治先天性畸形并恢复卵圆孔的单向右向左分流的活瓣功能。结果全组无死亡,无肺动脉高压危象或心力衰竭发生;42例术后早期有一过性血氧下降,但心率血压保持稳定。随访1~26个月无死亡病例,6例偶觉胸闷、心悸,持续服降肺动脉压药物治疗;余无特殊并发症。结论单向开放卵圆孔技术的应用能大大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术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加单向活瓣补片法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13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采用心脏不停跳加单向活瓣补片法手术治疗,对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围术期的处理,特别是术中采用心脏不停跳方法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全组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无空气栓塞并发症。1例室缺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于术后2~5 d脱离呼吸机顺利恢复。术后1周复查心脏彩超9例无分流,Pp/Ap为0.45~0.63。3例有右向左单向分流,Pp/Ap为0.76~0.82。术后3个月复查仅1例存在分流,Pp/Ap为0.74,术后6个月分流消失。12例生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心功能为Ⅰ~Ⅱ级。结论采用心脏不停跳加单向活瓣补片法拓宽了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的适应证,同时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术中的心肌损伤,取得了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为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红细胞内Ca2+、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Ca2+水平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8例、先天性心脏病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9例红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含量。结果红细胞钙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γ=0.818(P<0.01)。结论改善先心病病人的钙离子浓度可以有效的降低P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在先天性心脏病疾病,同时患有肺高压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西地那非药物进行治疗,其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疾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病人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30例,对比组病人采取传统方式实施治疗,实验组病人则在采取传统方式实施治疗的同时,对其实施西地那非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病人在采取传统方式实施治疗的同时,对其实施西地那非药物治疗后,病人在氧合指数、体动脉压、血氧分压、心脏指标及肺动脉压方面分别为(261.3±40.5)、(79.6±5.9)mmHg、(83.7±3.3)mmHg、(3.9±1.6)L/(min·m2和(33.2±15.3)mmHg,对比组病人在以上方面分别为(228.5±39.7)、(85.1±8.8)mmHg、(65.6±2.8)mmHg、(2.9±0.8)L/(min·m2和(53.5±17.8)mmHg,实验组病人在以上指标上明显好于对比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疾病,同时患有肺高压疾病病人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西地那非药物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能显著的提升病人的心脏机能,极大的降低病人的肺动脉压力,提升病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