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吕晓云 《吉林医学》2013,(35):7452-7453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做TCD检查,筛选出有可疑大脑中动脉病变的患者,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定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并计算狭窄程度,然后将DSA证实大脑中动脉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的TCD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检测104条MCA中,TCD诊断中重度狭窄35条,DSA诊断中重度狭窄37条,TCD诊断MCA中重度狭窄的调整符合率为94.59%,敏感性为91.42%,特异性为92.75%。结论:TCD对大脑中动脉中度、重度狭窄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单侧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可疑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1126例,其中67例CDFI诊断一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TCD技术检测其颅内动脉的流速及Willis环和眼动脉侧支开放情况.结果 CDFI显示狭窄处峰值血流速度及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增快.TCD显示:①病变侧的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健侧;②Willis环代偿组患侧MCA流速明显高于颈内外侧支代偿组;③ACoA与中风的发生负相关.结论 TCD、CDFI的联合应用可以全面观察整个颈动脉系统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87例脑梗死临床资料,分析对比TCD及DSA检查结果.结果:87例患者共检查血管877条,其中75例(86.2 %)患者检出有不同程度脑动脉的狭窄,TCD诊断为血管狭窄或闭塞97条(11.1 %),DSA诊断为血管狭窄或闭塞104条(11.9 %).其中TCD与DSA诊断相符合83条,21条DSA诊断有狭窄或闭塞血管而TCD示正常,14条TCD诊断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而DSA检查正常.结论:TCD和DSA是诊断脑动脉狭窄重要的检查方法,两者互为补充.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因素,主要病变血管位于大脑中动脉和(或)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78例诊断为脑梗死的病人进行脑底动脉血流检查.方法:根据血流速度及血流信号的改变,发现有血流加速血管狭窄型、血流缓慢供血不足型及血流信号消失血管闭塞型改变.结果:梗死部位血液所属脑动脉主干狭窄及供血不足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因素.结论:TCD对脑梗死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e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的检测原理是基于颅外多普勒超声的检测原理,超声探头发射的超声束投射在红细胞等运动物体上,回收到反射信号频率是变化的,且与该物体的速度成正比.经颅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性脑内血管病变的检查技术手段,此技术患者易于接受.国内、外近年来广泛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脑血管病变,已经在临床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以及指导治疗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创新》2015,(26):121-12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检查(TCD)对颅内动脉狭窄的筛查与诊断中的作用,是否可作为飞行员体检时对脑血管狭窄的筛查手段。方法: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97例患者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后动脉(PCA),观察上述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Vs)、平均血流速(Vm)、脉动指数(PI)及各动脉的血流方向和多普勒频谱形态;同时进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结果表明,经颅多普勒检测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有极其显著的符合性(P<0.001),两种检查方法结果的ACA检测符合性为82.47%,MCA检测符合性为83.51%,PCA检测符合性为80.92%,总符合性为82.31%,TCD检测特异性为86%,敏感性为77%。结论:TCD与头部MRA对颅内动脉的狭窄评估结果的相符性良好。TCD检查简便易行成本低,可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筛选手段。在飞行员体检中,若TCD检查正常,可不需要再行MRA检查;TCD提示血管狭窄时,可再进行MRA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CDFI)联合检测技术在颈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分别进行TCD及CDFI检查,对颈动脉形态学、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结果:TCD及CDFI诊断38例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术后检测颈动脉狭窄段内经显著增宽,管腔内血流充盈良好,血流速度明显下降,管腔内狭窄解除,开放侧枝关闭,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相符。结论:CDFI对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TCD用于对颅内动脉侧枝血流的检测,TCD与CDFI结合提高了颈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是准确评价颈动脉支架术后疗效和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经颅多普勒已成为诊断和研究脑循环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许多研究表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作为脑灌注的指标。目前,TCD主要用于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诊断脑动脉狭窄与闭塞和血管痉挛、进行微栓子及外科手术前、中、后脑循环监测等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评价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诊断价值。方法460例经TCD检测发现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MRA检查,90例行DSA检查。结果TCD检测发现狭窄大脑中动脉436支,MRA检查发现狭窄大脑中动脉425支,两者符合率为93.3%,与DSA比较TCD检查颅内动脉狭窄敏感性为83.2%,而MRA为72.0%。结论TCD和MRA是诊断颅内动脉狭窄重要且无创的检查方法,TCD较MRA敏感性高,两者联合应用精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狭窄与脑血管造影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郄晓红  张建玲  许波  王海音 《医学争鸣》2005,26(23):2172-2174
目的:比较脑血管造影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82例患者分为两组,非闭塞性脑血管病组14例,闭塞性脑血病组68例,分别用2MHz和4 MHz多普勒探头检查颅内和颈部血管血流速度,进行脑血管造影(CVA)检查.结果:闭塞性脑血管病组,共检出血管690条,TCD检出狭窄血管69条,621条正常,其中60条与CVA所见一致,CVA发现狭窄血管80条,统计结果显示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75.0%,特异性98.5%.非闭塞性脑血管病组共检出血管147条,TCD检出狭窄血管1条与DSA结果一致.结论:TCD可客观地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作为脑血管狭窄预防性筛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穆雪梅 《西部医学》2007,19(3):465-466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彩色多普勒超声(CDI)和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患者分为两组,闭塞性脑血管病组34例,非闭塞性脑血管病组7例,均进行CDI、TCD及sCTA的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闭塞性脑血管病组TCD、CDI共检出狭窄血管44条,sCTA共检出狭窄血管59条。其中CDI与sCTA检查发现颈总动脉狭窄分别为10、14条,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分别为12、10条;TCD与sCTA检查发现大脑中动脉狭窄分别为10、18条,大脑前动脉狭窄分别为3、5条,颈内动脉颅内动脉虹吸段狭窄分别为9、12条;非闭塞性脑血管病组检出狭窄血管1条,与sCTA一致。结论对颈内动脉虹吸部、颈总动脉狭窄CDI、TCD、sCT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TCD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评价不足,联合应用血管超声和sCTA可以全面评价脑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选取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6例,于住院的1周内行TCD和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脑血管狭窄及斑块的检测结果。结果,46例患者中共检查血管518条,TCD发现狭窄血管84条,其中76条与DSA诊断一致,但在TCD检查正常的血管中DSA发现血管狭窄19条,显示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80.0%,特异性97.5%,假阳性率8.3%,假阴性率4.4%。认为TCD对诊断脑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由于诊断方法和标准不统一容易出现误差,临床上应该与DSA等检查结合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采用EME COMPANION Ⅲ型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TCD检测,并与CT(MRI)、DSA的诊断结果进行做对照。结果,中度以上血管狭窄者32例(69.57%),其中MCA狭窄19例(59.38%),颅内多发动脉狭窄13例(40.62%);与DSA结果符合率达73.68%(14/19);与CT(MRI)结果符合率达84.38%(27/32)。提示TCD检测能准确反映脑动脉狭窄特征,较早发现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侧枝循环状况做出评价,在脑梗死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对病情的动态观察等方面均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颅多谱勒检查(TCD) 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 在颅内动脉狭窄临床评价中的一致性.方法 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79 例患者分别探测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 及大脑后动脉(PCA),观察收缩期血流速(Vs)、平均血流速(Vm)、脉动指数(PI) 及动脉血流方向和多普勒声频及频谱;同时进行MRA 检查.结果 TCD 检测和MRA 检查结果一致的占85.23%.结论 TCD 与头部MRA 对颅内动脉狭窄评估结果的相符性良好.TCD 检查简便易行成本低,可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病变情况,为临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TCD技术检测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TIA)的颅内血管情况,记录颅内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等参数.结果 TCD检测到的血管狭窄以MCA为主,其次是TICA;未见明显狭窄的患者,脑血流情况主要为前循环血流增高或椎基底动脉血流减慢;各组病人脑动脉硬化频谱改变比例均高.结论 TCD是诊断颅内脑血管狭窄准确性较高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查在颈部血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颈部血管狭窄75例为对象,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和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以及2种手段联合者检测,将颈部血管造影作为金标准。比较3种方法检测颈部血管狭窄的敏感度与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两者联合检测颈部血管狭窄的敏感度高于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P>0.05)。两者联合检测轻度颈部血管狭窄和中度颈部血管狭窄的准确率高于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P>0.05)。3种方法检测颈部血管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查对颈部血管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高,能准确检出颈部血管狭窄,并可以对颈部血管狭窄的程度进行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7.
黄爱民 《海南医学》2014,(16):2477-2478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高血压病伴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的79例高血压病伴脑梗死患者行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诊断标准,计算TCD诊断脑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TCD诊断脑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8%和98.89%,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分别是1.14%和18.92%。结论 TCD可以作为脑动脉狭窄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急性脑梗死血管狭窄及闭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的40例脑梗死患者TCD结果,并与与DSA检查比较。结果以脑血管造影为标准,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灵敏度为69.2%,特异度为93.1%。结论经颅多普勒能够通过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CD仪对颅内动脉检测.记录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血管搏动指数(PI)并观察频谱血管形态。结果TIA患者TCD改变以脑血管狭窄为主,主要累及前循环,以大脑中动脉(MCA)最多。不同年龄患者TIA病因不同,不同症状患者TCD改变不同。结论TCD检测对于诊断TIA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它可对TIA病因作出诊断,可评价颅内血管狭窄及其范围程度、血管顺应性、侧支循环的建立以及代偿功能.也可作为血管造影前的筛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血管超声(CUS)对脑梗死的诊断效果.方法 12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将患者划分为非老年组(<60岁)42例和老年组(≥60岁)78例,两组患者均行TCD和CUS诊断.结果 TCD诊断发现,非老年组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和脑动脉硬化发病率低于老年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血管狭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US诊断发现,非老年组患者颅内前循环狭窄发病率高于老年组患者,颈部血管狭窄和斑块形成发生率低于老年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和CUS在临床诊断脑梗死具有较好效果,联合应用可了解患者病变血管的血液动力学情况及斑块形成情况,从而综合判断梗死的诱因,为有效施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