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有人认为"小三阳"比"大三阳"好,病情比较轻,不需要治疗,那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乙肝两对半以及什么是"小三阳"和"大三阳"。什么是乙肝两对半?乙肝两对半是临床检测乙肝病毒最常用的血清学标志,常用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  相似文献   

3.
钟涌涛  张林林 《新中医》1998,30(1):43-44
观察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慢乙肝组)经用纯中药治疗后,60例HBcAg有转,HBeAb阳转,肝功能恢复正常。同期收治的另外100例HBsAg携带病人,仪25例HBeAg阴转,HBeAb阳转。结果提示治疗前转氨酶水平的高低是能否取得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李青春 《河南中医》2011,31(5):487-488
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加味合三甲三七虫散治疗乙型肝炎大、小三阳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犀角地黄汤口服舍三甲三七虫散冲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溴灵片和甘利欣片治疗,两组均0.5 a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大、小三阳患者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犀角地黄汤加味合三甲三七虫...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大三阳”与“小三阳”乙肝病毒主要有三对抗原、抗体系统,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e抗原(HBeAg)和抗体(抗-HBe)、核心抗原(HBcAg)和抗体(抗-HBc)。一般只能在血清中检出除核心抗原以外的其余五项指标,也...  相似文献   

6.
二黄乙肝片影响2215细胞HBsAg、HBeAg分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二黄乙肝片的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采用2215细胞为模型,应用MTT法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在无毒浓度下检测二黄乙肝片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二黄乙肝片最大无毒浓度(TC0)为1375μg/ml,半数有效浓度(IC50)小于171.88μg/ml,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抑制率为29.85%,对2215细胞分泌的HBeAg抑制率为89.99%.二黄乙肝片对HBeAg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治疗指数为20.55.结论:二黄乙肝片对HBeAg和HBsAg分泌的抑制作用乙型提示其在体外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2002年度全县进行婚前健康体检者中HBsAg检测情况进行了回顾,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魏大夫:你好!我是乙肝患者。听广告介绍某某医院可以“大小三阳”迅速转阴,不知是否可信?山东莱州周毅所谓“大三阳”、小三阳”不是规范的医学术语,要弄清它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乙肝病毒标志物,即“乙肝五项”标志。要明确一个人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就要采取静脉血做“乙肝五项”标志物的检测,南方地区多将“五项”称为“两对半”。为什么叫“两对半”呢?因为乙肝病毒有三种抗原:表面抗原(H BsAg)、E抗原(H BeAg)、核心抗原(H BcAg)。机体会在其侵入后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反应状况下产生相应的三种抗体:表面抗体(抗—H Bs)、E抗体(抗—H…  相似文献   

9.
10.
观察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慢乙肝组),经用纯中药治疗后,60例HBeAg阴转,HBeAb阳转,肝功能恢复正常。同期收治的另外100例HBsAg携带病人,仅25例HBeAg阴转,HBeAb阳转。结果提示治疗前转氨酶水平的高低是能否取得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八个中药复方对2215细胞HBsAg和HBeAg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观察复方黄根片等8个中药复方的体外抗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作用。方法 :采用2215细胞为模型 ,应用MTT法对8个中药复方进行细胞毒性实验 ,在无毒浓度下分别检测8个中药复方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 :复方黄根片最大无毒浓度(TC0)为1375μg/ml,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抑制率分别为29 85% ,89 99% ;复方三姐妹片的TC0为1250μg/ml,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抑制率分别为1 69% ,80 78 % ;复肝汤的TC0 为730 05μg/ml,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抑制率分别为33 09% ,40 98% ;护肝解毒丸的TC0 为2700μg/ml,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没有作用 ,对2215细胞分泌的HBeAg抑制率为64 16% ;达肝清颗粒的TC0 为626 2μg/ml,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抑制率分别为3 70 % ,43 83 % ;柴胡四草汤的TC0 为278 91μg/ml;壮肝散的TC0为3281 25μg/ml;健脾利湿方的TC0 为976 56μg/ml。结论 :复方黄根片、复方三姐妹片、护肝解毒丸、复肝汤对HBeAg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治疗指数分别为20 55,11 78,4 68,4 48 ,对HBsAg的抑制作用比较弱 ;达肝清颗粒对HBeAg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HBsAg的抑制作用比较弱 ;柴胡四草汤、壮肝散、健脾利湿方对HBeAg,HBsAg几乎?  相似文献   

12.
穴位注射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1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自斌 《中国针灸》2006,26(11):792-792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参照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病人全部来源于门诊,其中男95例,女70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2.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持续阳性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13.
祛毒保肝汤与阿昔洛韦片对乙肝e抗原(HBeAg)转阴作用的临床比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许建中,沈小珩,苏静英(200025)关键词:祛毒保肝汤,乙型肝炎我们从1993年初至1994年4月,在病房和门诊对44例乙肝病人分别进行了中药祛毒保肝汤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前S1蛋白(Pre-S1蛋白)和HBV-DNA检测的比较,评价在HBeAg阴性乙肝患者中,前S1蛋白在诊断乙肝病毒复制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门诊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52例,均经临床确诊为乙肝感染者。用酶联吸附测试法(ELISA)检测血清中HBeAg、Pre-S1蛋白,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结果以乙肝病毒HBV-DNA≥103拷贝/mL为判断乙肝病毒存在复制的标准,经检验,HBV-DNA与Pre-S1蛋白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6),而HBV-DNA与HBeAg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2)。25名HBeAg阴性患者中,15名患者HBV-DNA阳性,13名患者Pre-S1蛋白阳性。Pre-S1蛋白与HBV-DNA的表达几乎是一致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re-S1蛋白是诊断乙肝病毒复制的非常有临床价值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肝必康胶囊体外抗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必康胶囊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HepG 2.2.15细胞的培养,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定量PCR检测HBV-DNA,ELISA法检测HBsAg、HBeAg的含量,研究肝必康胶囊对HepG 2.2.15细胞的毒性,HBsAg与HBeAg表达及HBV-DNA含量的影响.结果:肝必康半数细胞毒浓度(TC50)为4.677 mg/mL,最大无毒浓度(TC0)为0.118 mg/mL.各组在用药后72、144 h细胞上清中HBV DNA拷贝数降低,肝必康在0.1 mg/mL时抑制率最高.各组用药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HBsAg和HBeAg浓度显著降低.肝必康在0.1 mg/mL时抑制率最高.肝必康各组含药血清在用药后72、144 h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浓度显著降低,高剂量组抑制率最高.显示明显抗HBV的作用,TI均大于2.结论:肝必康胶囊体外培养细胞实验证实其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且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16.
“抗原解毒汤”治疗9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原解毒汤"治疗9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疗效观察张为民,张宇峰(江西省宜黄县人民医院344400)关键词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乙型肝炎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据有关调查我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目前,现代医学对其尚无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理分级和分期频数分布情况及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半定量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进行肝组织活检的CHB患者118例,HBeAg阳性组57例,HBeAg阴性组61例。所有病例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进行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诊断,免疫组化标记肝组织中α-SMA及TGF-β1表达,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对比2组α-SMA与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HBeAg阴性组炎症分级G3~4级、纤维化分期S3~4期患者明显多于HBeAg阳性组;TGF-β1表达在1分组HBeAg阳性组频数分布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而在3分组及4分组中HBeAg阴性组频数分布明显多于HBeAg阳性组;α-SMA在3分组及4分组中HBeAg阴性组频数分布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更需要进行早期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TGF-β1及α-SMA的阳性表达情况可评估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患者王某,女,49岁。该患素有乙肝小三阳病史多年,于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自行口服黄连素、乳酸菌素片治疗,症状未见好转。近l周患者腹泻消失,转为身目、小便发黄,于2012-06-01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急检示:乙肝五项HBsAg(+)、抗Hbe(+)、抗HBc(+);肝功:谷丙转氨酶(ALT)1509U/L、谷草转氨酶(AST)1676U/L、谷氨酰转肽酶(GGT)134U/L、总胆红素(TBIL)99.5μmol/  相似文献   

19.
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抗-HBc IgM,抗-HBc IgG,对诊断 HBV 感染的价值如何?感染 HBV 后,血中出现抗-HBc 阳性的时间,一般较 HBsAg 出现阳性要迟1~2个月。其阳性率很高。在 HBsAg 消失到抗-HBs 出现前,存在一个表面抗原—抗体的"空白窗",此时,HBsAg 和抗-HBs 均阴性,仅抗-HBc 阳性,而成为诊断 HBV 感染唯一的血清学标志。此外,血中抗-HBc 存在的时间较长,用敏感的方法,绝大多数患者在急性感染恢复后5~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定量与肝脏组织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5例慢性HB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HBeAg阳性501例,HBeAg阴性124例。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肝穿刺病理活检,按肝组织炎症分级分为G1组、G2组、G3/G4组;活检当天采集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抗-HBc定量检测,根据血清抗-HBc定量检测结果分为抗-HBc20 000 PEIU/mL、抗-HBc 20 000~100 000 PEIU/mL、抗-HBc100 000 PEIU/mL 3个亚组。分析肝组织炎症分级与抗-HBc定量的关系。结果按炎症分级抗-HBc定量分别为G1组(3.72±1.13)log10 PEIU/mL、G2组(4.48±0.75)log10PEIU/mL、G3/G4组(4.91±0.58)log10 PEIU/mL,不同炎症分级组间抗-HBc定量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在抗-HBc20 000 PEIU/mL组,G2、G3/G4组抗-HBc水平高于G1组,但是仅G2组与G1组抗-HBc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HBc 100 000 PEIU/mL组,G3/G4组抗-HBc水平显著高于G1组、G2组(P均0.05);而在抗-HBc 20 000~100 000 PEIU/mL组,各炎症分级间抗-HBc定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BeAg阳性组,G1、G2、G3/G4 3组间抗-HBc定量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在HBeAg阴性组,G2、G3/G4组抗-HBc定量显著高于G1组(P均0.05),但是在抗-HBc20 000、20 000~100 000、100 000 PEIU/mL 3组中,各炎症分级的抗-HBc定量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抗-HBc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598,P0.05)。结论血清抗-HBc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显著正相关,根据血清抗-HBc定量可以估计肝组织炎症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