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腔镜诊治胆囊管结石42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和诊断胆囊管结石的方法。方法:对42例胆囊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B超、CT术前诊断胆囊管结石15例,术中探查发现胆囊管结石27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1例,1例中转开腹,未发生胆管损伤,出血,胆漏,胆总管结石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B超结合CT检查可在术前诊断胆囊管结石,灵活运用LC的处理技巧是腹腔镜诊断和治疗胆囊管结石的关键,择情中转开腹可减少不必要的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诊治胆囊管结石8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胆囊管结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6例胆囊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结果:经B超、CT术前诊断胆囊管结石30例,术中探查发现胆囊管结石5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83例,3例中转开腹,无一例发生胆管损伤、出血、胆漏、胆总管结石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B超结合CT检查可在术前诊断胆囊管结石,灵活运用LC的处理技巧是腹腔镜诊断和治疗胆囊管结石的关键。酌情中转开腹可减少不必要的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囊管结石的诊断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经验,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外一科诊治38例胆囊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结果经B超、CT术前检查诊断胆囊管结石13例,术中探查发现胆囊管结石25例。顺利完成LC37例,1例中转开腹。未发生胆管损伤、出血、胆漏、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B超结合CT检查可在术前查出部分胆囊管结石,术中细查也可发现遗漏胆囊管结石。术中考虑胆囊管结石的存在,运用LC的处理方法是腹腔镜胆囊管结石手术成功的关键,择机中转开腹可减少不必要的胆管损伤。腹腔镜胆囊管结石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呼勤 《大家健康》2013,(22):146-147
目的:临床分析和探讨胆囊管结石的诊断及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技巧。方法:在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外科诊治36例胆囊管结石均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术前明确诊断胆囊管结石12例,术中探查发现胆囊管结石24例。3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无胆管损伤、出血、胆漏、胆总管结石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在术前明确诊断部分胆囊管结石,术中仔细探查也可发现胆囊管结石。术中查明胆囊管结石,灵活运用腹腔镜的手术技巧是腹腔镜胆囊管结石手术成功的关键,择机中转开腹可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囊管结石腹腔镜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我院腹腔镜(LC)胆囊管结石治87例临床资料。结果:8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管结石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未发生胆管损伤、出血、胆漏、胆总管结石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严格仔细把握手术指征,及时中转开腹,防止胆囊管结石的遗漏,慎重处理胆囊管结石可避免胆囊管结石掉入胆总管[1]。谨慎解剖Calot三角可防止胆管损伤,可降低腹腔切口感染率,促使患者提前康复,因此,LC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对2007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医院普外科诊治62例胆囊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超声、CT或磁共振检查, 术前诊断胆囊管结石28例, 术中探查诊断胆囊管结石34例。58例顺利完成LC, 4例中转开腹手术。未发生胆管损伤、出血、胆漏或者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胆囊管结石的诊断有其局限性, 术中需注意探查胆囊管有无结石。术中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腹腔镜处理胆囊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诊断及处理措施.方法对4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0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胆总管损伤1例,经修补并置管引流治愈;6例术后橡皮管引流出胆汁,未经特殊处理而治愈.3例经鼻胆管引流后治愈.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鼻胆管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支持引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俞磊  马良龙  陈志刚  崔经建 《吉林医学》2011,(11):2098-21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囊管残端漏3例,迷走胆管漏1例,胆总管壁烧灼伤发生胆漏1例。其中1例胆囊管残端漏及1例胆总管壁烧灼伤发生胆漏的患者保持腹腔引流通畅;1例胆囊管残端漏患者再次行腹行胆囊管结扎术;迷走胆管漏患者行ERCP放置鼻胆管引流,同时再次行腹腔镜置管引流;1例胆囊管残端漏患者行ERCP放置鼻胆管引流。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迷走胆管损伤,胆总管壁烧灼伤及肝外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通畅腹腔引流、ERCP放置鼻胆管及及时再次手术是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6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5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胆总管损伤1例,经修补并置管引流治愈;4例术后血浆管引流出胆汁,未经特殊处理而痊愈。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支持引流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近10年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囊管残端漏2例,迷走胆管漏1例,胆总管壁烧灼伤发生胆漏2例,肝外胆管损伤1例,1例转院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1例保持原有的腹腔引流管通畅未予手术。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管残端合成夹夹闭不全、迷走胆管损伤、胆总管壁烧灼伤及肝总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通畅腹腔引流、ERCP放置鼻胆管或及时再次手术是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对1996年5月~2006年5月10年中我院3 24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的6例胆漏,及从外院转来我院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的4例胆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行腹腔引流术;3例行腹腔镜探查,其中1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重新夹闭成功,2例胆管损伤者中转开腹;1例经MRCP证实胆囊管残端漏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冲洗置管引流术,3周后开腹手术。10例均治愈出院。随访1~9年,平均3.7年,1例术后1年出现胆管狭窄行二次手术。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应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肝下放置引流管有重要价值,但关键在预防。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对1996年5月-2006年5月10年中我院324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的6例胆漏.及从外院转来我院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的4例胆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行腹腔引流术:3例行腹腔镜探查,其中1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重新夹闭成功,2例胆管损伤者中转开腹;1例经MRCP证实胆囊管残端漏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冲洗置管引流术,3周后开腹手术。10例均治愈出院。随访1~9年,平均3.7年,1例术后1年出现胆管狭窄行二次手术。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应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肝下放置引流管有重要价值,但关键在预防。  相似文献   

13.
陆海波  郭定炯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64+1369-1364,136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管结石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腹腔镜下治疗的32例胆囊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均在腹腔镜下处理成功,所有胆囊管结石均得到手术证实。平均手术时间为30~120min,平均70 min,术后住院3~7 d,平均4.1 d。1例不慎将小结石推入胆总管,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取石成功。全组无胆道损伤、出血及胆漏等严重并发症,随访4个月至1年,B超检查均无胆漏、无胆道残余结石、无胆总管狭窄或扩张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处理胆囊管结石虽然是相对复杂和困难的手术,但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593例,其中9例术后出现胆漏,发生率为0.56%。胆漏的原因主要有胆管损伤,钛夹夹闭不全或脱落,变异胆管或毛细胆管漏。B超或腹腔穿刺有助于诊断,并应及时手术探查,胆囊管残端漏可重新上钛夹或予缝扎,胆管壁的纵行,细小损伤可行胆管修补术,损伤范围大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肝管损伤则视具体情况行“Y”型管引流术,胆管重建术,肝管空肠吻合术,预防上应注意手术适应证的选择,胆囊管残端及钛夹的处理,胆囊床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管结石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2年3月~2009年3月32例LC治疗胆囊管结石的临床资料. 结果 30例顺利完成LC术,2例中转开腹,1例胆漏,经已放置的引流管引流14d后治愈;1例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通过ERCP取石成功,无胆管损伤、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中灵活运用LC的处理技巧是腹腔镜胆囊管结石成功的关键,LC治疗胆囊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C术后胆漏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8036例LC术后1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1例,经重新结扎治愈,胆总管侧壁损伤2例,经修补"T"管支持引流治愈,6例迷走胆管损伤均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不明原因胆漏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天平  王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192-419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包括部分切除术后胆漏原因、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4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2例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迷走胆管损伤3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3例,钛夹脱离2例,其中2例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治愈,3例重新开腹胆囊管残端结扎治愈;肝总管及右肝管损伤3例,经胆囊壁修补,T管引流治愈胆总管钛夹误夹并横断1例,经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囊支架引流治愈。结论:迷走胆管和肝外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及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通畅的腹腔引流、胆管修复及胆管内或外引流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引起胆漏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无症状者2例予右侧卧位,每日B超监测。局限性压痛1例行鼻胆管引流术,右上腹包裹性积液1例行腹腔镜进腹探查。弥漫性腹膜炎4例者开腹治疗,其中胆总管结石残余1例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肝总管侧壁损伤2例行肝总管修补,T管支撑引流术;Mirizzi综合征1例行肝门部胆管盆式空肠Roux-en-Y内引流术。结果:胆漏8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所置支撑管病例患者拔管时均予造影,未发现胆管狭窄及结石残余。随访至今均无黄疸,发热等胆管炎症状,预后良好。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引起的胆漏应足够重视,局部炎症导致的病理改变及胆道结构变异是引起胆漏的主要原因。及时发现处理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出血15例,胆漏5例,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胆管损伤1例,肠漏1例,均经手术及保守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术中以充分暴露、钝性分离为主,准确识别胆囊管、胆总管和肝管的关系,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囊前、后三角联合分离技术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560例应用胆囊前、后三角联合分离技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545例患者最终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30~105min,平均45min,中转开腹率为2.7%。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肝外胆总管、肝总管或左右胆管损伤;1例(0.2%)患者出现术后腹腔内出血,经再次腹腔镜探查止血后痊愈;2例(0.4%)术后出现少量胆漏,经皮置管引流后痊愈;3例(0.6%)出现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其中1例结石自行排出,另2例经ERCP取出。结论:胆囊三角联合分离技术有利于清晰解剖和辨明胆囊三角内的组织结构,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胆漏、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