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继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相关因素,以早期发现继发性APS。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的129例SLE和AP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妊娠情况、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等。结果:129例患者中,原发性APS(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PAPS)8例;SLE者121例,其中SLE合并APS患者(SLE-APS)41例,仅诊断为SLE患者(SLE-APA-)40例及出现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A)异常但APS诊断依据不足(SLE-APA+)的SLE患者40例。8例原发性APS患者中,3例男性均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手微动脉血栓形成,有婚育史的女性患者中5例均有病态妊娠表现,自发性流产和(或)死胎,其中2例有肺栓塞、门(脾)静脉栓塞。41例SLE-APS患者中,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有15例,肺栓塞患者3例,脑梗死10例;SLE-APS组抗β2-糖蛋白1(抗β2-GP-1)浓度明显高于SLE-APA+组及SLE-APA-组,而血小板计数明显减低。结论:SLE合并APS患者的血清中存在高浓度抗β2-GP-1,提示高浓度抗β2-GP-1是SLE继发AP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3.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反复发生动脉、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文献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APS的发生率为20%。部分病例病情进展迅速,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我科于2008年1月收治1例SLE合并APS的病人,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抗磷脂综合征(the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以动静脉血栓事件、病理妊娠、血小板减少以及持续存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APS常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因SLE继发APS的不良预后越来越引起重视,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已迫在眉睫.虽然目前诸多中医大家证实了活血化瘀、补肾健脾等治疗方法对SLE继发APS的临床疗效,但西医抗凝及抗血小板仍是最有效、最主流的治疗手段,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成为另一种极富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唐瑾 《全科护理》2014,12(8):765-766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和病变累及全身多系统器官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各个系统和脏器的功能损害[1]。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APL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主要有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抗体(ACL抗体)、抗磷脂酸抗体、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等。与APL抗体有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症状等。是病人中常见的临床表现。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抗磷脂综合征(SLE-AP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9例SLE-AP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患者中,有31例共发生了48次血栓栓塞事件,以深静脉血栓及脑梗死为主.26例已婚有生育史女性患者中,有12例发生病态妊娠.28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16例狼疮抗凝物阳性.24例患者先确诊SLE,平均9.5年后又出现APS样表现;12例先出现反复病态妊娠或血栓事件,平均4.8年后演变为SLE;3例一发病便同时符合SLE和APS的分类标准.有5例在发生血栓事件或病态妊娠时的狼疮活动指数<5分.结论 SLE-APS患者血栓事件及病态妊娠发生率增多.APS可出现于SLE之前、之后或同时.狼疮患者可以在病情稳定期出现APS的表现.详细询问病史、常规检测抗心磷脂抗体,有助于发现SLE-APS的高危因素,积极预防AP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干燥综合征合并强直性脊柱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下肢静脉血栓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996年以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6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0例,女10例.单侧54例,双侧6例.深静脉血栓48例,浅静脉血栓7例,深静脉合并浅静脉血栓5例.临床表现下肢肿胀、疼痛、大隐静脉曲张、皮肤溃疡等.声像图表现:静脉增宽,管腔内见实质低回声团,中等回声团,或条索状强回声团.探头加压管腔不消失.CDFI:血流变细,充盈缺损,或完全无血流信号,频谱波动消失,可见侧支血流.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5岁。因“发热伴双膝关节疼痛2^+月,皮疹10天”入院。入院前2^+月,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伴全身皮肤瘙痒,渐出现高出皮面红色皮疹,双膝关节胀痛,无红肿。10^+天前,患者出现双侧掌指关节及足趾伸侧瘙痒、瘀斑、水疱,搔抓后破溃结痂,无压痛。门诊以“关节痛待诊”收住院。  相似文献   

11.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反复发生动脉、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文献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APS的发生率为20%[1].部分病例病情进展迅速,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我科于2008年1月收治1例SLE合并APS的病人,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栗娜  刘刚 《中国临床医学》2006,13(4):694-69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伴有抗磷脂自身抗体,但We-gener肉芽肿继发抗磷脂抗体则少见,现报道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Wegener肉芽肿,继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1例。  相似文献   

13.
男,44岁。因右下肢肿胀、疼痛29h入院,超声提示右股静脉中下1/3至胭静脉管腔内可见稍强回声光团占据管腔,CDFI示未见血流号。超声诊断:右胭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诊断右胭静脉血栓,行溶栓治疗。患者入院4d后右下肢消肿,复查超声提示右胭静脉血栓,侧支循环已建立,继续溶栓治疗同时监测血凝四项。24d后复查超声提示右侧胭静脉管腔内约1/10见血流信号。38d后超声提示右侧胭静脉管腔内约1/2见血流信号。60d后超声提示右侧胭静脉管腔内约2/3见血流信号。于是停止溶栓治疗患者出院。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院收治了1例误诊为双下肢静脉曲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女,37岁。因因全身水肿4个月余入院。2009-07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静脉扩张,未在意。但静脉扩张进行性加重。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下肢静脉曲张。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并予抬高患肢,穿弹力袜等处置,双下肢静脉扩张略减轻。2009-11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5.
对我科近3 a脑卒中合并下肢静脉血栓3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60~77岁.脑梗塞20例,脑出血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本组合并高血压病25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8例,合并房颤2例;意识清楚24例,意识障碍12例;右偏瘫、失语18例,左偏瘫9例,四肢瘫、构音障碍4例,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5例.  相似文献   

16.
抗磷脂抗体(APA)是一种容易引起高凝状态和许多临床表现的自身抗体。它分为狼疮抗凝集物(CAC)和抗心磷脂抗体(ACA)。它作为一种自身抗体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及其他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可累及血液、肾脏、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等。本文检测50例SLE患者ACA抗体和抗核抗体(ANA),以探讨ACA在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乳腺癌伴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 a间34例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老年妇女、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恶性肿瘤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对于妇科术后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早期诊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临床少见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APS)是具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临床症状和抗心磷脂抗体 (ACL)等抗磷脂抗体阳性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PS临床表现多样 ,且临床医师对此缺乏认识 ,常易误诊。现将我们收治并误诊的 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女 ,38岁。因反复皮肤淤斑 10余年 ,加重伴鼻衄、血尿 6天 ,呕血、黑便 1天 ,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入院。患者 10年前开始出现左下肢水肿 ,曾于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经治疗水肿明显减轻 (具体诊治情况不详 )。但之后开始反复出现皮肤淤斑 ,无其他出血倾向 ,亦未再系统诊治…  相似文献   

20.
赵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6002-600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05/2006—052000余例各种腹腔镜术后出现26例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20~200min,15例下肢浅静脉血栓治疗5~7d后症状消失。复查彩色多普勒血栓消失,随访3~12个月,无复发。11例髂-股及股深静脉,经抗凝治疗14~21d症状消失,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患者高危因素,CO2气腹,体位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围手术期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