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的腹腔化疗方法在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治疗中的利弊,选择一种安全易于推广,费用较低,病人乐于接受的腹腔灌注化疗方法。方法 将1996年7月至2004年4月所收治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77例,经手术治疗后分为三组,腹腔化疗泵组24例,单点腹腔穿刺组29例,ARROW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组24例。共行385个疗程的腹腔化疗。结果 在三种治疗方法中,ARROW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组均能安全置入腹腔,并发症少,费用低。结论 ARROW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胃肠道术后腹腔化疗方法简便、安全,病人接受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胃肠恶性肿瘤术中放置腹腔化疗泵的疗效。方法 :观察 2 1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中放置腹腔化疗泵 ,术后泵内灌注化疗药物。结果 :化疗后均无肝转移 ,死亡 2例 ,生存期分别为 17月、2 5月 ,均为未能施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 18例生存期超过 3年 ,其中有 1例 2年后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术中放置腹腔化疗泵 ,术后泵内灌注化疗药物是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一经发现多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我院1984~1993年间对剖腹直视下不能切除的肝癌病人48例,采用肝动脉结扎,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肝动脉导管连接皮下埋藏式输液器术后重复化疗以及肝肿瘤局部注射无水乙醇,腹腔化疗等方法治疗,并与同期只进行一般治疗的42  相似文献   

4.
采用国产SKL型抗癌药泵,建立腹腔内长期给药的通道。方法:手术中分别将药泵置人34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皮下,术后经抗癌药泵行腹腔内化疗。结果:手术后第一次腹腔内化疗34例各导管均通畅,通畅率100%(34/34),每个泵窗总平均穿刺6次;第二次腹腔内化疗22例,导管通畅18例,通畅率81.82%(18/22),每个泵平均总穿剌10;第三次腹腔内化疗11例,各导管均通畅,通畅率100%(11/11),每个泵窗总平均穿刺15次。第一次化疗期间,3例出现腹痛,腹泄4例,其余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副作用发生效率8.82%(3/34)。结论:国产SKL型化疗泵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安全可靠,可用于胃肠道肿瘤术后,需要腹腔内长期化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植入式化疗泵并发症发生及防治情况方法回顾分析347例恶性肿瘤病人植入化疗泵的并发症发生及防治情况结果置入化疗泵后43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2.39%,其中皮下感染2例,皮下血肿7例,皮下积液3例,泵体翻转1例,导管不通18例,药液外漏3例,血管炎症性改变5例,胆囊炎2例,导管败血症1例,导管脱出血管1例。结论临床上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提高患者终末生存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于宪银  李燕 《右江医学》1998,26(1):21-22
皮下埋藏化疗泵治疗中晚期胃癌14例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271100)亓宪银李燕皮下埋藏化疗泵是胃癌化疗的一种新方法,作者对32例中晚期胃癌用不同化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治疗组14例,术中经肿瘤供血动脉插管埋藏皮下化疗泵行区域局部化疗;对照组18例,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皮下植入化疗泵行腹部肿瘤腹腔灌注化疗时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7年4月至2005年12月180例腹部肿瘤病人共植入化疗泵180个,均为腹腔化疗泵.单管106例,双管74例.术后观察做腹腔化疗时的并发症及防治情况.结果:在植入化疗泵的180例中出现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6.7%,其中早期(1个月内)4例,包括皮下积液、局部感染、皮下血肿及药泵翻转等.后期(1个月后)8例,包括导管堵塞、导管不畅及针眼药液外渗等.结论:皮下植入化疗泵的并发症多因操作不当引起,细致规范的操作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中进行门静脉插管皮下置泵术的治疗意义。方法:应用门静脉插管皮下置泵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3例,于手术切除原发肿瘤的同时经门静脉插入导管,导管的另一端经腹壁至皮下与药泵相连。术后定期微泵化疗。静脉组21例,经外周静脉化疗。结果:插管组:根治术后18例,3年无瘤生存率为69.1%,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分别为12.8%和6.0%,5例姑息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4个月。静脉组:根治术后16例,3年无瘤生存率为53.0%,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分别为18.0%和28.0%,5例姑息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0个月。结论:手术中行肠系膜动脉插管操作方法简单,术后给药方便,且并发症少。此方法对Dukes′B、C期根治术者,有提高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和降低术后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的作用;对Dukes′D期姑息手术者,有延长生存期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罗光辉  李文建  苏兴桂 《河北医学》2006,12(12):1209-1212
目的:探讨胃肠道癌术后预防腹腔转移及肝转移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57例胃肠道癌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成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及术后静脉微泵和置泵持续动脉灌注化疗组72例(简称治疗组),单纯静脉化疗组85例(简称对照组),并对其腹腔转移率、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腹腔转移率21.5%、肝脏转移率13.4%、3年生存率71.6%,对照组腹腔转移率41.2%、肝脏转移率22.6%、3年生存率47.5%。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及术后静脉微泵和置泵持续动脉灌注化疗,对胃肠道癌病人术后腹腔转移及肝转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灌注化疗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开腹行肝动脉门静脉双置入皮下埋藏式药盒,进行经泵内反复给药灌注化疗、结合中医药辨证施治。结果全部病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生活质量得到不同程度改善,Ⅱ期手术切除6例。生存期:0.5~1年7例,1~2年11例,2年以上10例(其中4例为Ⅱ期手术切除肿瘤后病人),全组28例病例在治疗期间未出现置泵区感染、泵脱出、腹腔出血、截瘫、导管堵塞等任何并发症。结论经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反复灌注化疗、结合中医药辨证施治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明显,拓宽了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化疗泵腹腔化疗在消化道肿瘤术后预防腹腔复发、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手术结束前在切口一侧皮下安置化疗泵,导管经腹壁隧道安置在切除的瘤床或肿瘤附近,切口愈合后经化疗泵腹腔化疗,应用5-Fu、MMC、ADM、DDP等不同组合的联合化疗方案进行腹腔化疗.结果:经26例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结论:腹腔化疗作为预防消化道肿瘤术后腹腔、肝脏复发、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明显的药理学优点,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化疗泵作为腹腔化疗简便、安全、实用的用药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PICC导管在消化道肿瘤大剂量5-Fu微泵化疗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消化道肿瘤大剂量5-Fu微泵化疗中的应用,为癌症化疗病人推广使用深静脉通道以保证化疗药物顺利进入体内达到治疗效果、提供护理经验。方法经头静脉或肘正中,贵要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腋静脉到上腔静脉行大剂量、长时间化疗。结果79例患者均通过PICC管顺利完成大剂量5-Fu微泵化疗,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消化道肿瘤病人大剂量5-Fu微泵经PICC管化疗,可避免药物外渗,防止条索状静脉炎发生,减轻病人痛苦。保证化疗效果。且操作简单,护士能独立完成,留置针保留时间较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皮下埋藏式输液器治疗腹部恶性肿瘤中的并发症(附10例报告)张顺张炳远1994~1996年,我们应用皮下埋藏式输液器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病人92例,其中10例出现并发症。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9~79岁,...  相似文献   

14.
皮下埋藏式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皮下埋藏式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寻找一种合理的可长期留置的中央静脉导管给药方式.方法 120例肿瘤根治术后患者,需长期全身化疗(9个月至2年).分3组:40例患者采用经皮外周插入式中央导管(PICC)化疗(PICC组),40例患者采用反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CVC)行化疗(CVC组:颈内静脉组和锁骨下静脉组各20例),40例患者采用皮下埋藏式中心静脉导管(PORT)行化疗(PORT组:颈内静脉组和锁骨下静脉组各20例).比较3组患者导管植入并发症及化疗期间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结果 PICC组的近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置入导管位置异常;中心静脉穿刺的近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血肿(颈内静脉)和气胸(锁骨下静脉).PICC组导管阻塞及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另两组(均P<0.05).发生局部组织感染和全身感染的机会PIEC组和CVC组明显高于PORT组(均P<0.05).PORT组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另两组(均P<0.05).结论 经皮下泵中心静脉留置技术在肿瘤化疗患者应用中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ICC导管联合便携式化疗泵在胃肠道恶性肿瘤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n=66)及对照组(n=46),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导管联合便携式化疗泵对患者进行化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及传统重力输液的方法进行持续化疗,对比两组化疗后的静脉炎和其他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化疗泵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泽彬 《四川医学》2003,24(6):567-567
mT埋植式给药装置是通过手术将导管直接插入肿瘤脏器的血管内 ,与注药装置连接并埋植于皮下组织内 ,可随时经过药泵直接将化疗药物注入病变区域 ,增强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 ,提高杀伤癌细胞的效力。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例病人中 ,男性 5例 ,女性 2例 ,年龄 35~ 6 8岁。其中直肠癌 3例 ,肝癌 1例 ,食管癌 1例 ,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 2例。经mT埋植给药装置注入化疗药物同期治疗后 ,现均存活 ,埋植最长的2年。1 2 化疗药物的选择及注入方法 :7例病人均选用 5 Fu 5 0 0mg ,丝裂霉素 4mg加生理盐水 2 0ml,经皮下mT埋植式给药装…  相似文献   

17.
全身化疗对肝癌疗效差,采用皮下埋藏式灌注装置(微泵)经肝动脉插管,门静脉插管,或动脉、门静脉双重插管化疗,使导管不易堵塞和长期保留,易为病人接受,有利于提高疗效.自1990年5月~2000年5月采用插管微泵治疗中晚期肝癌120例,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其护理方法。方法62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在X线监视下接受PICC。结果60例均穿刺成功,2例穿刺失败。导管留置时间最长162d,最短16d,平均123.2d。其中5例为停止化疗主动拔管,2例为病人不小心导致自动脱管,3例因导管堵塞而拔管。化疗过程中共发生静脉炎2例,穿刺点出血3例,无1例出现皮下硬肿。较传统方法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长时间接受化疗时PICC是较好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早期腹腔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腔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的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皮下置入式化疗泵行腹腔化疗(IPC)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静脉化疗(IVC)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80例腹腔化疗病人(治疗组)和80例静脉化疗病人(对照组)均完成全部6个疗程的化疗,治疗组腹腔转移率、肝转移率和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为70.5%,5年生存率为54.8%,高于静脉化疗组(42.4%,36.7%,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腹腔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小,可以提高胃癌术后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皮下埋藏式化疗泵的使用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0例次植入皮下埋藏式化疗泵(DDS)的病人进行了治疗,护理及并发症观察。并发症主要为导管阻塞及脱出,药囊受损漏液,药囊床局部疼痛,血肿,急慢性感染和推药时肝区或上腹部剧痛等。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常与药囊使用,护理下当有关,如穿刺不准确注药于药囊外,穿刺时反复提插针头,穿中后试抽回血,推药时针头摇晃,穿刺点过多集中于药囊中心部,消毒不严,抗凝不及时,及原化疗泵植入过程中的一些不足等,推荐加用连续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